如何快速高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yirenjing


先简单说说我自己,我的前职是一名普通不能再普通的高中历史教师,并且在这个行业一做就是十余年。后来因为有了宝宝们,想兼顾家庭转换职业跑道,开始尝试读书写作,经过两年的努力成为多平台的签约作者,自己的手写汉字也成功入库,在安卓手机商店上架,新书预计年底上市。目前是一个自由职业者,这期间有很多公司来挖我,开出的底薪都在10w以上,下半年我打算入职一家出版公司,初步实现了从教育领域到出版领域的跨越。

这两年职业领域的转换,得益于我读的书和写过的文章,见过的人,在这里就分享一下我自己是如何快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的。


1、通过主题阅读建立底层的知识体系

阅读有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快速建立一个陌生领域知识体系最好的方法。


个人成长包括专业知识和通用的技能,比如你是一个会计,那么读和会计相关领域的书籍就是完善你的专业知识,但做会计的同时,我们需要和同事客户沟通,需要向领导汇报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学习ppt,沟通演讲公公表达类的书,这类书就属于通用的技能。


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建立一份个人成长的知识体系书单:一般的顺序按照阅读方法、笔记术、逻辑思维、视觉引导、沟通表达、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等几个方面建立主题书单。

仅列出我个人书单中的几个领域的书单,供参考:

一、读书方法

1.《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艾德勒查尔斯

2.《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奥野宣之

3.《高效能阅读》原尻淳

4.《高倍速阅读法》保罗R席列

5.《实用性阅读指南》大岩俊之

6.《这样读书就够了》赵周

7.《王者速读法》齐藤英治

8.《越读者》郝明义

9.《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二志成


二、笔记方法

1.《记事本固梦计划》熊谷正寿

2.《聪明人用方格笔记》高桥政史

3.《聪明人用方格笔记》进阶图解高桥政史

4.《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奥野宣之

5.《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大岛祥誉

6.《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美崎荣一郎

7.《高效人士用超级笔记术》小西利行

8.《笔记女王的手账活用术》系列林佩玲

9.《1分钟超强笔记术》石井贵士

10.《神奇手帐》佐藤惠

11.《有道云笔记:记录成为更好的自己》萧秋水

12.《 EVERNOTE-超效率数位笔记本》电脑人公司

13.《别让不会记笔记害了你》咸鱼梦想

14.《涂鸦笔记》迈克罗笛

15.《高效能人士的笔记整理术》霁色


三、知识管理/学习方法

1.《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李参

2.《你的知识需要管理》田志刚

3.《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成甲

4.《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古典

5.《学习之道》芭芭拉奥克利

6.《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安德斯

7.《如何成为一个学习忍者》格雷厄姆奥尔科特

8.《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斋藤孝

9.《技巧:如何用一年时间获得10年经验》郝培刚

10.《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圣吉

11.《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采铜

12.《刻意学习》Scalers

13.《学习之道》乔希维茨金


四、写作

1.《完全写作指南》劳拉布朗

2.《写作课》爱丽斯马蒂森

3.《故事思维》安妮特西蒙斯

4.《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大泽在昌

5.《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布兰登罗伊尔


五、时间管理

1.《小强升职记》邹鑫

2.《把时间当朋友》李笑来

3.《奇特的一生》格拉宁

4.《番茄工作法图解》诺特伯格

5.《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宝拉里佐

6.《搞定》载维艾伦

7.《精力管理》吉姆洛尔

8.《晨间日记的奇迹》佐藤传

二、输入的同时注意输出

我看见很多小伙伴书倒是读了不少,但读过之后就没有然后了,逢人就会问我也读了不少书,怎么就看不到成效呢?


个人知识的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闭环,不仅要有大量的输入,同时还要有输出的过程。读书是一种输入,然后把书中的知识通过大脑的思考和加工,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再分享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把读书和自己建立起链接,这样的读书才是最有效的。


我最初就是通过读书写书评,一边输入,一边输出。不仅把书读透了,还通过书评拿到了稿费,开通了付费阅读,而且还收到了出版社出版邀请。收获知识技能的同时,还把一本书的价值最大化了,赚到了钱,同时因为读书写作实现变现更激发了读书的热情。所以知识体系也就随之建立起来了。

三、输入和输出的同时,要注意打造个人品牌

我们在读书写作的同时,还要注意经营平台,打造个人品牌。具体的做法就是先给自己贴上标签,然后通过读书写作分享不断去强化这个标签。然后再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和提供的价值去链接高层次的人脉,用价值交换价值。


总之,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就是全面自我提升和迭代的过程,现在知识淘汰的速度很快,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很重要。

作者:梦归秦淮(多平台签约作者,历史硕士,知识管理达人 公众号:恒言读书)

干货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长。


梦归秦淮


“1年期”个人知识体系打造计划,我的1年实践经验,全网独一份,献给你!

1年多前,我开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打造个人知识体系。从前期准备、中期执行、后期总结,计划截止的时候,个人认为总体达到目标,

完成率在80%

以下是大体的计划内容献给你,都是自己的绝密干货,第一次发出来!!!

1.打造个人知识体系计划——基本目标

完成12大主题书单,每个书单至少20本书。分别是:读书方法、写作方法、思维导图、视觉笔记、读书笔记、时间管理、人际沟通、逻辑思维、演讲能力、知识管理、个人管理、新媒体运营。
完成各类笔记24万字,每个书单至少2万字。不求每本书都要写多少字的读书心得、笔记感悟,但每个书单结束后必须做一个大的总结,这1个主题讲了哪些知识、我自己能怎么使用。
制作思维导图24张,每个书单至少2张。不求每本书做思维导图,但每个书单结束后一定要做至少两张导图以对知识进行总结(顺道能放在笔记里发布出去)。
个人分享至少12次,每个书单结束后至少1次分享。不管是线上、线下的形式,都要至少对1个人进行一次演讲或分享。一来训练自己演讲的能力(演讲书单的知识应用),二来通过分享的形式,倒逼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

2.打造个人知识体系计划——高阶目标

运营至少1个新媒体平台,不定期发布个人知识成果。不管是公号、头条、悟空、简书、豆瓣等,至少专供一个平台,将自己的笔记、文章、思维导图等发布出去,定点突破,将其打造成自己以后发展的大本营。
各类平台积累粉丝2万+。包括主营的1个平台+其他各类平台,全部粉丝数达到2万+。2万粉丝便可以初步形成网络传播效应,初步具备了后期增粉、打造口碑的实力。
实现业余收入10000元。以最低限度的书评价格来说,将写作的文章、书评投稿到各平台,力争每月1000元收入,年收入12000元。如果后期时间和精力足够,则力争翻倍。

3.打造个人知识体系计划——备注事宜

知识体系是非专业、非学术、非工作知识。不以从事的职业,或上学所学专业为主。因为上班或上学的时候,本来就会每天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从事自己的工作或准备学习和考试。

我所追求的是在日常主营业务以外的知识体系,既让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得到提升,也让自己的非专业知识体系得到提升,最终打造独属于自己的全面的知识体系,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打造个人知识体系计划——时间安排

计划不如变化快。最开始的时候我制定了一个时间进度,但后期总是因事需要调整。因此,具体计划在此略过。

但总体而言,每天利用早起、三餐、晚上等2h的时间便可以。但重点重点重点(说三遍),坚持、坚持、坚持。365天里至少有有80%的日子坚持才行。

PS:我这绝对是“全网独一份”的个人知识体系打造计划,而且本人亲身实践。记得给我点赞哝!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知识的内涵太丰富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样的知识对你是有用的!

人类文明和技术在飞速进步,知识爆炸式的增长。人不可能成为全才,所以要术业有专攻。我们的知识体系,只能包括我们感兴趣的和我们必须要的,感兴趣只是爱好,但必须是饭碗。

首先要明白一个学什么的问题,为了兴趣学,还是为了必须去学。我是那种选择为必须去学的人,我是读文科的,结果最后干的化工,搞了选矿药剂这个行当,没有技术自己拼命的去学,从头学。

通过看书,通过请教那些有经验的人,最后自己也成为这个行业里面的专业人士,我不但懂得了一些化工,更懂得如何去选矿,在当地这个领域里面,我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人物。

这个过程我大概用了三年的时间,我花了时间、花了精力、花了很多钱去学,更重要的是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专业人士,他们能为我指点迷津,把他们的经验教给我,并且我有这样的实践机会,边学边干边实践,就这样逐步建立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体系。

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的成本变得非常低,要充分的学会利用各种资源。我们就是这样做的,通过看别人的专利,直接的获取相关技术,一开始是模仿,甚至抄袭,到了最后才有创新。

知识这个东西,是最难通过短时间突击来获得的,尤其是形成体系的知识系统,那一定是需要足够的时间过程来积累的,但是针对具体问题,只要利用好学习工具,尤其是请教专业人士能够快速解决,这是最直接的办法,自己多花点心思跟着去学,当别人帮你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你差不多也就掌握了这样的知识。

建立任何一个知识体系,一定是从最基础开始,不要一下子就跨越很高的高度,打不扎实基础,就没有体系,东拼西凑的不但不成体系,还会让你犯很多错误,所以画一张思维导图,或者树状图,先把提纲和关键点列出来,一点点去延伸,功夫到了,树就长成型了!


凡铁铸兵堂


我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

所谓知识体系,就是把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加以整合,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系统。

我们在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前,我想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学习。那么我们不仅要问自己:学什么?如何学?学完之后怎么用?


学习源头知识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这里需要我们分清楚哪些是一手知识,哪些是二手知识,哪些是被别人咀嚼过的三手知识或是四手知识。一手知识一般会各大学术刊或是行业的最新数据裤;二手知识基本来自搬运转述了,诸如教科书之类的刊物书籍;至于三手、四手知识这是较为普遍流行了,在源头知识添加了很多“调味剂”,这些在很多社交网站或是大众性的期刊文件都可以看到。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安卓系统,它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开发而来的操作系统,而我现在用的是魅族手机,使用的系统是Flyme系统,它是魅族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为智能手机量身打造的操作系统,那么哪个是源头知识,哪些是经过处理的二手或是三手知识相比你也明白了。


知道了学什么,接下来我想就是极其功利的读书、学习。这个过程也许是枯燥的,但是没有这段时间知识的沉淀积累就不可能有下一步知识体系构建。

有了丰富的知识累积,接下来就该打造知识晶体了。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记得,感觉也能讲好或是写好,但是就是请不出来或是提笔就忘词。这说明自己的脑子有了知识的豆腐脑却没有结晶成知识的豆腐块。

知识点和知识量之间的构架非常重要,如果这些知识点形成了稳定的构架,你的知识体系也就建立起来了,你的知识也就结晶成稳定的结构。

在构建知识体系时,你可以借助四个常见的知识体系结构图:

关联结构图:体现知识点的相互关联;

序列结构图:体现知识点的先后因果关系;

数据结构图:体现知识点的数量差异等;

树状结构图:体现知识点层次及关系。


雨淋斐


如何快速高效地建立自已的知识体系?

我认为这个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一以概全。

一,要因地而论

我们要根据所处的工作单位,工作要求,工作属性等的实际状况来选择所要掌握的系统知识。如要求我对这一特定领域,特定环境,特定业务、技能标准必须要掌握,精通,熟练,钻研的知识的话,那么我就要一定掌握。只要自已立身夲职,有所专功的话,就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先练基夲功,再增基本能。要干一行爱一行,做一事成一事,决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这山看着哪山高,山山只登半山腰。因此,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从自身的夲职工作做起,从零学起,从零做起,在实践中学,在学习中实践,只要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向书夲学,向实践中学,向人民群众学,哪么你就会又快又好地学到真正的真知灼见,因为实践出真知吗!

二,因时而论

因知识是为工作服务,为时代服务,以至最终是为人民服务的。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知识是有时代属性的,是有先进性与保守性之分。先进的知识体系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器,落后知识体系只能成为社会发展拌脚石。因此,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于接触新鲜事物,学习新的文化知识,决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而是要敢做敢为,与时俱进 ,要时时看清社会发展大局方向,不偏差,不掉队,不踌躇,不犹豫,否则,不明大局形势,脱离现实,我行我素,那么再学多少夲书夲知识可又有什么用呢?

三,因人而论

世上的学科五花八门,世上的书籍汗牛充栋,一个人尽量多地吸取人类社会文明成果先进知识并没有错,但一个人要想把所有知识都学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具体的学习中,一定要根据自已的专业、兴趣、爱好、特长等特点,选择自已有用的,善长的,感兴趣的一门知识,具体地、系统地、精准地加以学深、学透、学通、学精,立求做到在具体工作中用起来能随手拈来,得心应手。俗话常说:“知识无边际,学业有专功吗”。

只有我们明确知识既有系统性,又有时代性,既有专业性,又有适用性,既有延续性,又有创新性,既有保守性,又有引领性特点等,我们就会趋利避害,更加坚定我们学习掌握先进文化知识的信心与勇气,做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老牛看事


在《财富自由之路》中,李笑来老师说:不仅电脑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人的大脑也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大脑操作系统由:概念与关联、价值观和方法论、实验与践行三部分组成。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但是绝大部分人的操作系统仍旧保持着出厂设置,被设定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因此他们的操作系统是被别人植入的,并不受自己所控制。


但不升级的大脑操作系统就像不升级的电脑操作系统一样,终究是会被时代淘汰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读书来完成自我的升级,书越读越多,但是毫无章法就会事倍功半。


直到看到秋叶老师的这本《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简直是如获至宝,因为在这本书中秋叶老师不仅帮我们梳理了阅读中常见误区的应对,而且总结了阅读的十大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论结合实践带着我们学习如何通过读书来建立世界观以及工作和生活的方法论。对应着李笑来老师所说的操作系统,秋叶老师交给我们的就是如何通过系统的阅读来构建属于我们自己所特有的操作系统。


《秋叶: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秋叶,原名张志,不仅是武汉工程大学的副教授,学工处校团委大学生创业中心主任,而且还是PPT界的网红、自媒体专家,可谓是典型的斜杠青年,另外所著的《和秋叶一起学PPT》、《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等系列书籍非常受大学生以及职场人士的喜爱。



《秋叶: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一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序篇主要介绍读书方法;第二部分知行合一通过读书学习认识世界的方法,建立自己的思考模型和世界观;第三部分学以致用通过读书学习工作、创业、生活中的方法论;最后一部分介绍时间管理的方法。


一、10种读书方法

秋叶老师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归了十大类,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类型书目的读书方法,比如对于培养思考框架的“通读法”,再也不是漫无目的的阅读,而是反复阅读关于某一领域框架和业务的入门经典书,从而形成思考问题的架构,在读到相关的书就直接可以归纳到体系里;做主题阅读的“树读法”,针对想要了解的某个知识领域,至少看十本以上同类的书籍,然后总结这个领域的思考框架;此外还介绍了针对阅读难度大的“图读法”、阅读畅销书的“炼读法”等十种阅读方法。


读书方法因人而已更因书而已,我们在实际读书的时候也许没有办法分的很清楚到底使用哪种,我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秋叶老师的介绍尝试各种读书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如何写读书笔记、书评和拆书

写读书笔记不仅能够加深对本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够梳理书本的框架,为写书评积累了素材,在书中秋叶老师介绍了自己的读书笔记的四个步骤:首先看作者简介、摘要和目录,快速了解一本书的框架;然后快速通读一遍;其次在看到启发性或者精彩的地方,做记录;最后记录了足够的素材之后,开始做读书笔记。


对于做笔记作者建议使用纸笔手写,这样可以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阅读一本书,记忆效果也更好,这一点也是我最近反思的地方,我基本上阅读的每本书都做读书笔记,有纸质书也有电子书,读书笔记有几百篇,电子书的笔记可以一键导出比较的方便,但是缺点是记忆不深刻,纸质书是用纸笔做的笔记,很多段落记忆比较清晰甚至还记得当时写下时的心情。


秋叶老师的拆书是受《这样读书就够了》的作者赵周老师的影响,秋叶老师非常认同赵周老师所说的,一本书并非只有通读才能有收获,读书一定要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总结才能为自己所用,所以希望通过拆书来带领大家学习好的读书方法并且爱上读书。


秋叶老师开始在微信上进行拆书来展示他的思维模式,引导阅读者进行自己的思考。拆书的框架为三个部分:第一是背景介绍,主要是普遍遇到的问题,内容介绍、作者介绍;第二是知识介绍,摘取原文片段,包括一些必要的概念定义以及案例;第三个部分是知识点应用,需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列举案例,用书中的观点、模式和方法来分析自己的案例;第四个部分是总结反思,作者观点的优缺点,对于自己有哪些帮助,以后可以如何应用新的思考模式。


以上是秋叶老师的拆书框架,在本书的第二大部分、第三大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实践案例,都是应用上述的拆书框架,可谓是手把手的教我们如何通过读书来确立自己的世界观以及工作生活中的思维和方法论。



三、如何通过阅读建立知识框架

本书有一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实践案例,比如在如何建立思考模型上,秋叶老师选择了《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分析探讨了各种经典的思考模型,时间紧急重要度模型来分清时间的轻重缓急提升工作效率、swot分析评估一个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发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心流模型、影响力模型等多个思考模型;而在方法论上则根据工作、创业、生活等不同的维度进行知识框架的建立。


我们可以找出其中一个拆书的案例来看看秋叶老师是如何拆书的。


背景介绍:现代人的焦虑主要是事情太多而时间不够,秋叶老师在《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这本书中分享了他的碎片化学习和工作的方法


知识介绍:大部分人出了校园之后很少能够拥有大片的时间来做一件事情,大部分是被各种碎片化,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是否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完成系统的工作?


秋叶老师给出了自己写作的例子来说明如何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想要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并不是说有完整的时间就可行的,有时候你可能没有灵感没有思路,那么完全可以在开始写作之前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构思、列提纲、整理素材等,等时机成熟的时候,文章自然就会一气呵成了。不仅写作如此,像其他的营销策划、项目计划、书籍出版等都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


扩展思考:现代人必须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完成大块的工作,“学会给每一种碎片化时间单位寻求多元化用途。”比如自己的1分钟能做什么、2分钟能做什么等,否则零碎的时间很可能用在刷微信、微博以及闲聊上,而被白白浪费。


拆书建议:为自己的每一样零碎时间寻找3~5种的用途,并且用表格把用途和生活中的情景进行关联,这样在任何一个场合一旦意识有零碎的时间便可以直接应用上,日积月累,零碎的时间便会能合理利用,而且还会提升大块时间的利用效率。


以上就是关于生活方法论里的一个拆书案例,拆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拆为己用,我们就可以学习秋叶老师的这种拆书方法,成为自己的拆书家,每一个知识点都与现实链接,并归纳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


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都能在书中寻找到答案。


檀望读书


“如何快速高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着两个重大的陷阱:

一个是快速,一个是高效。

这种速成式的问题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

如何快速高效地练出肌肉?
如何快速高效地减肥?
如何快速高效地学会某一项技能?
如何快速高效地改善肤质?
……

我们当然渴望快速和高效。

但是一味求速成,却往往使我们落入到浮躁的窠臼之中。

回到“如何快速高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的问题上来。

很多人一看到快速高效,想到的就是如何在不怎么费功夫的情况下收获更多的知识,而且是经过归纳、整理的成体系的知识。

这根本就是不劳而获的心态好吧。

我们首先要明白,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学习,并且对知识加以整理、归纳,这并不是一件可以速成的事情。

加快速度、提高效率,固然是我们所期待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有一条可以速成的终南捷径。

而那些提供“捷径”的说辞,有很大可能是在收智商税。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呢?

我建立知识体系的第一个要点是:
长时间学习+碎片化学习

所谓长时间学习,就是选择一个时间,坐下来,定定心心地读书学习。

静下心来,不受干扰地读书,读它半个小时一个小时。

感觉累了,休息一会儿,放松眼睛、肩颈和大脑,休息个十多分钟,继续阅读。每天尽可能给自己大块的时间,全力以赴地去读完一本书,读完一本,读下一本。

而碎片化阅读学习,就是在碎片时间里吸收知识。

在坐车途中,我会通过听书平台去听音频节目,利用好这些碎片时间。

我就是这样听完了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节目,而这只是我听的一部分内容而已。

以及,用五分钟时间看完一篇短文章,用三分钟时间看完一个科普小视频,这也属于碎片化学习。

这里要注意:

一味地碎片化学习并不可取。

碎片化,顾名思义,通过碎片化学习得到的知识,往往都是碎片化的。

而碎片化的知识,很难形成体系。

如果只是进行碎片化学习,对自己的帮助非常有限。

因此,碎片化学习是对碎片时间的合理利用,是长时间学习的一种辅助策略。

而长时间学习,认真读完一本又一本书,无论读的是小说、社科类著作还是科普读物,一本完整书籍内部信息的丰富性和系统性,都是碎片化学习所不能比拟的。

我建立知识体系的第二个要点是:
学习经典的同时,也要学习能解读当今时代发展的内容和读物。

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接受了时代的考验,在历经岁月洗礼后仍旧历久弥新,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带给我们以贯穿岁月长河的知识和启迪。

但是经典毕竟在时代上具有滞后性,有些内容不能够完全契合现在的时代潮流。

因此,那些能解读当今时代发展的内容和读物,对我们认识当今时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些“时髦读物”的局限性在于,它们没有经历过历史的考验,在整体价值上未必有经典作品来得丰富而有内涵。

那么,经典读物和“时髦读物”全都看,就是不错的选择。

就比如,关于“中美贸易战”,我们既能从经典的经济学著作和经典的政论著作中去寻找答案,但也能从最新的时政新闻和时政评论去思考问题。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多方法。

而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方法,这都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就好像是练武侠小说中的内功修炼,难以速成,得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

而一旦内功练成,功夫将突飞猛进!


吴清缘老师


要快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外乎多读多看多整理多思考。以下是我的个人经验:

坚持一万小时

在自己的领域里,坚持看相关的书籍。记得之前有人说过,不管什么在什么领域只要你坚持投入一万个小时,就能成为专家。

坚持写学习笔记

写学习笔记的好处一方面有助于整理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可以把有用的信息及时记录下来方便以后查阅。

我们的工作常常要用到几种软件,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也是零基础开始。一开始我就养成习惯把重要的知识点用word 记录下来。后来开展项目的时候,我又把常见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应用到的知识点一起整理到笔记里,并加上目录索引。几年下来,我发现我的学习笔记已经成了我的独门秘籍,同事们有解决不了的难题都会问我,我只要查一下笔记基本都能找到解法和相应的案例。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因为工作都有相似性和共通性。我们可以把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成为我们知识库的一部分。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部门以前的项目,因为通过看别人的东西不仅收获知识,还能开阔眼界。


艾娃等等


想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两个一定要做,一个一定不要做。简称两做一不做。

两做,一个是一定要深度阅读,一个是一定要多接触比你更优秀的人。

一不做,就是一定要杜绝碎片化阅读,这个太坑了。

首先,深度阅读没那么玄乎,就是认认真真读书完一本书再读完一本书,多思考,多读经典,甚至有的经典书籍,多次阅读,反复阅读。

有很多人,毕业以后发现,自己的知识体系竟然还是上学时代的那些东西,简直太根深蒂固了。我不是说这样不好,我只是举个例子说明,这十几年的学习,就是深度阅读,因为这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读下来被你吸收到的东西,所以深刻。

因为这十几年,至少每本课本,你都是从头到尾学了一遍,而这些课本的编排上,本身就是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一套知识体系不断升级。每本书,都是很多老师呕心沥血,集思广益编成的。

在你要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的时候,从头到尾认真的读一本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本书,是作者本人的知识架构输出,它所呈现给你的观点,知识体系,思想,是完整的,是一套作者自己的知识系统。只有这样阅读,你才能深刻吸收到完整的一套知识理论。

跟它相对的就是碎片化阅读。东一下,西一下,你吸收到的东西,是零碎的,是片面的,没有前因,没有后果,甚至是只有纯粹的信息,没有隐含的思想理论价值。

信息容易遗忘,思想,观点,价值,才深入人心。所以在碎片化阅读的过程中,你接受到的只是零碎的信息,而不是系统的知识。

举个例子,看一篇明星的娱乐新闻,你也就知道一点八卦而已,但是如果你认真读一本这位明星的传记,或者看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访谈,你所接受到的东西,天差地别。前者,你除了了解了点八卦,还有什么?后者,你却可以全方位地了解这个明星的成长,性格,作品,以及他为什么是今天的他,他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

另一个一定要做,就是一定要多接触更优秀的人。因为接触到人,才能接触到事。书上的毕竟理论居多,但是在跟更优秀的人接触的过程中,你能观察到他怎么把事做的更好,他从什么角度分析问题,他是怎么用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在实践中,更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

多向比你厉害的人学习,你也会变得更厉害,你的知识体系也会不断升级。


西堤君


对学生来说,如何快速高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我觉得归纳总结有以下几点:

1、多阅读书籍。每天规定自己读一本书,计划什么时候读完。文学名著、天文地理、人物史记等都可以。读的时候要用心,看到优美词句段落或者重要知识就摘抄下来,做成一个笔记。因为行千里路不如读万卷书,书真的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2、认真听老师讲课、这很重要,要跟着老师的讲解思维,边听边记,不放过任何一个内容,课后再温习课题。

3、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所学的新课文都要提前做好预习,语文课文要多续几遍,加深理解内容,圈生字,组词、分自然段。

4、课后复习、多做练习题。建一个错题本,平时把错题整理重做,直到会做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