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不好喝的誤區,大多數人都犯過,泡好茶還是需要點技巧

飲茶已是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休閒生活方式。很多人還特意報名參加茶藝培訓班,學習泡茶技巧。從而瞭解到泡茶要注意茶水比、水溫、時間三大要素,即便如此,時常還是把茶泡壞。泡法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如果在細節之處沒處理好,把控到位,就很容易把茶泡得不好喝,還不知道原因出在哪 ?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泡茶的常見誤區,看看你有沒有“中招”呢?

一、用手接觸茶葉

有多人在從茶葉罐、茶袋中取茶葉時,沒怎麼留心,直接用手取。嚴格得來講,整個泡茶的過程,不可以用手接觸到茶葉,也不可以把用手接觸茶具內壁。因為手上帶有的汗、油脂、汙漬等會影響茶味,就算是洗了手,也不可大意。養成好的習慣,不僅乾淨衛生,對客人來說也是一種尊敬。

二、開水反覆煮沸

泡茶用開水壺燒水,有不少人喜歡一次性燒得很多,等到泡了幾泡後水溫又不夠了,於是又接著加熱,其實這樣反覆燒水對水質不好。直接導致水中含氧量過低,活性不夠,泡出的茶口感欠佳。 泡茶用水,以初沸、二沸為宜,燒到水翻滾冒泡即可,不可長時間沸騰。建議用小一點的煮水壺,一次性用完,下一泡重新燒,就可避免水質對茶的影響。

三、從不溫杯燙壺

溫杯燙壺一方面是將茶具儘可能地洗淨,去除塵埃異味,另一方面,主要是減少茶具溫度對茶的影響。 溫杯燙壺可提高水溫,有助於激發茶香。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將茶具燙洗一遍,避免水倒到壺中降溫太快,達不到泡茶的最佳溫度。

四、所有的茶都用沸水

中國茶類比較多,不同茶類對水溫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有些人不管什麼茶,統統都用沸水泡,對他們來說,似乎只有水夠燙才能泡出味。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比如像一些名優綠茶、白毫銀針等,過高的水溫會導致苦澀味掩蓋其鮮爽味。黑茶、 普洱等發酵茶則需高水溫,這些大多是緊壓茶,不用沸水很難泡出其醇厚的口感,把茶葉泡開。

五、茶水久浸不分離

每個人的泡茶的喜好不一樣,有些人喜歡用大杯子泡茶,這樣雖然簡單方便,但這種泡法,泡久了容易使茶變得有點苦澀,茶味很濃,而且會失去香氣、滋味的層次感。同時濃茶對人體的刺激較大,常喝濃茶對健康不利。 如果追求茶味還是需要使用功夫茶具,但當今生活節奏較快,人們沒有太多空閒時間去泡杯功夫茶,所以建議使用飄逸杯、快客杯等簡易茶具,儘快分離茶水避免久浸。

六、沒有正確使用“留根法”

懂茶的人都知道,在業界泡茶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留根法”,別一種“瀝乾法”。就是講泡茶出湯的時候,到底是要把水瀝乾淨還是留一點在壺裡呢?這兩種主張各有千秋,但不是絕對那個正確,那個錯誤。

一般來說,泡茶最好把水瀝乾,但用玻璃杯沖泡綠茶的時候,可使用“留根法”,留下約1/4的水,避免下一泡茶過淡,但也不建議浸泡太久,儘快飲用。

泡茶看起來比較容易,其實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為茶是由無數的細節動作構成的,一個動作的不謹慎,都可能導致全軍覆沒。雖講泡一杯好茶有些難度,但只要我們用心、細心,還有一顆愛茶的心,充分把握各個小細節,泡出一杯好茶還是比較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