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家的实验室里,为什么小白鼠会被青睐?

20世纪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利克分校,心理学家罗森茨威格和他的两位同事以小白鼠为被试,经过10余年的一系列试验后得出“大脑构造及其化学成分的很多方面可以被经验改变”的观点。


心理学家奥尔兹以小白鼠为被试,经过研究得出“下丘脑和边缘系统内存在着快乐中枢”。

新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斯金纳当初将一只饥饿的小白鼠放进他特制的箱子中,小白鼠经过多次尝试形成了饥饿时按压杠杆的获得食物的条件反射,从而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正强化、负强化、消退和惩罚。

这些心理学试验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小白鼠为被试,除了罗森茨威格、斯金纳、奥尔兹,还有很多的心理学家都曾经或正在用老鼠而且是小白鼠做试验,可是为什么呢?

1.与人类基因相似,这大概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人类与老鼠皆是由一种原始的啮齿类哺乳动物进化而来。

有研究表明人类与老鼠的基因有着高度的相似,作为人类的我们有23对染色体,而老鼠有20对染色体,不仅如此老鼠的细胞、免疫系统、器官也与人类诸多相似。

2.在以往很多重点研究脑部的那些实验中,很多用老鼠作为实验对象的原因是其脑部平滑,没有褶皱,简单不复杂,而更高等动物的大脑则有褶皱且复杂,自然也不像老鼠的大脑那样容易被检测和监测。小白鼠相较于其他颜色的老鼠则更加容易被观测。

3.我们都知道老鼠的繁殖能力强,一胎多子,可以说取之不尽,且易存活,如此研究者便可以将不同的老鼠放置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研究,也可以同时用于不同的研究。

我们说老鼠的繁殖能力强,究竟有多强?哺乳类动物中首屈一指。

一年能孕三到八胎一胎可生产四到八只小鼠。数学好的人可以算算,量化后,我们便能清楚明白的知道那是多么强的繁殖力。

所以,在实验室里研究者也可以根据需要去培育小白鼠。

4.便宜——成本低,在很多的心理学实验中没有几项实验是不用考虑经费或者预算的,用黑猩猩和老鼠之间成本的差别,相信不用算我们也知道。

5.老鼠因为体型小易控制易拿捏,真心比食肉类或者灵长类更高等级的动物方便。

几乎没有哪个实验可以不用考虑实验室的空间大小,用老鼠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比如猴子、猩猩的差别显而易见。

这就好比台式电脑与手机的差别,我们可以拿着手机到处跑,却不能带着台式电脑到处跑,一个尚且觉得费劲更不用说好几台的。

6.尽管实验室的小白鼠是喂养出来的,却依然保有老鼠的天性——胆小、敏感、性情温顺。

因此作为实验对象,也不像狗、或者猴子之类的需要更多防御。

在生活上老鼠称得上四害之一,即使我们说一个人的狼狈之相时也会说ta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是在实验室里,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人类的发展史上,它却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混迹江湖的治愈系井姐,坚持暖心,专注情感治愈和心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