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床,没有那么难

为了捍卫与妈妈同床睡的“权利”,11岁男孩不惜绝食反抗,即使被父亲打了一顿,他也绝不肯就范。最终,父亲被“赶到”儿童房睡觉。这分床闹的笑话,让人啼笑皆非,也让不少家庭头疼。

近日,某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内,11岁男孩明明(化名)因为身高问题来就诊。陈寿康主任医师问他:“小朋友,你夜里睡得怎么样?”“孩子夜里总是踢被子,不安神,真让人头疼。”回答的却是明明妈妈。原来,这个11岁的男孩还在跟妈妈同床睡。

孩子和父母分床的问题,一直都是比较“热”的话题,因为分床而引发的亲子冲突也不在少数。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如果还和父母一起睡,不仅仅是分床的问题,更重要的揭示了孩子生存能力的欠缺。

孩子不能单独睡觉,其责任完全在于父母,在与父母对孩子的那份无微不至的爱,在于父母对孩子的那份不放心。很多父母认为让孩子和自己睡觉,可以保护孩子的安全,可以很好的照顾孩子。其实,父母暂时的照顾了孩子的身体,却毁了孩子的心理,扼杀了孩子自我发展的能力,让孩子丧失了自身所具有的本能。

有一点必须要提一提,就是夫妻关系,这是造成分床难的因素之一。当有了孩子,夫妻之间就缺少了交流,“男主外,女主内”的老传统观念,让父亲有了充足的理由,早出晚归,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交给了母亲。以至于,夫妻两人分床、分房,这就给了孩子“可乘之机。”

甚至有的夫妻关系紧张,时间久了,感情淡化,两人在家没有任何的话题,各忙各的,一天到晚没有几句交流的话语,也就懒得再在一起休息。有的父亲经常外出,半夜回家,为了避免打扰妻子和孩子,干脆“另立门户”,以为这是为了孩子好,其实,这种做法恰恰造成了孩子难以独立。

孩子不能单独睡觉,是对父母的一种依赖,同时,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依赖。这种依赖,最终会伤害到孩子。因为这份依赖会造成孩子心理上难以独立,从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如果睡觉都不能独立完成,可见其它事情上也会有障碍的,比如:生活自理,学习,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挫能力,人际交往方面等等,都将会是这些孩子的难题。

曾经在一夏令营遇到过一个10岁的男孩,因为营地生活都是孩子一个宿舍,家长们一个宿舍。晚上,都已经是凌晨12点多了,孩子们都已经睡熟。可是,我依稀听到有哭泣的声音,起来听到哭声的来源是在一个下铺,孩子蒙着头,正在偷偷的哭泣,我过去轻轻地问孩子,怎么哭了?他听到我问他,哭得更厉害了,就是不说话。

于是,我就到家长宿舍找来了妈妈,经过和妈妈的沟通,了解到孩子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妈妈,晚上睡觉都是需要妈妈哄睡,有妈妈的陪伴才能睡着。通过几天的营地生活,我发现这个孩子在其他方面都是比较弱的,遇到一点问题就要找妈妈,在活动中如果遇到困难,也会经常放弃,并且对活动也不感兴趣,还好一个人生闷气。

让孩子能够独立的睡觉,这是父母给孩子上的生活技能课,上好上不好完全在与父母。特别是妈妈,自己要有心理准备,不能总是把孩子黏在自己的身边,要及早的把孩子“推出去”,因为你推出去的越早,孩子的独立性就会越强。

再一点,夫妻关系需要保鲜,不能够让孩子成为“第三者”,更不要给孩子成为“第三者”的机会。作为妈妈,要把心思先放在丈夫身上,其次才是孩子;作为爸爸,也要把精力放在家庭上,尽量的减少在外面的时间,多和妻子进行有效的交流,把爱情保鲜下去。

让孩子单独睡觉,就是锻炼他独立能力的一种体现,为了让孩子尽早的独立生活,那就尽快的让孩子从你的房间里分离出去吧,这才是对孩子的一份真爱,孩子也将会因为你的这份真爱,学会如何照顾自己。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