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的乾隆和歷史上偏差太多!除了和皇后關係這點比較真

中國這麼多皇帝,真正能被人記住的沒幾個,被搬上熒幕的那就更少了,出場最多就是乾隆。《延禧攻略》的毒舌皇上和乾隆的真實性格還是有出入的。許多歷史的真相,清宮戲裡是看不到的。

但是唯有他和皇后的關係比較接近真實的歷史。你可能從未見過電視劇中有如此相敬如賓、恩愛有加的皇帝皇后,這並不是於正的腦洞。

歷史上乾隆對富察皇后的確感情很深,乾隆一輩子寫了4萬多首詩,水平都很次。唯有寄情皇后的一百餘首,倒頗有些動人之句。

乾隆一生共有四十一位妃子,但不管妃子們有多少,在乾隆眼中,他這一輩子最重要的還是皇后。富察皇后面貌秀麗、舉止高雅、性格溫順,和乾隆非常合得來,兩人的婚姻生活也十分美滿。

然而三十六歲那年,富察皇后在陪同乾隆出行的途中,不幸病逝。乾隆非常悲痛,還一度失去了理智。他不允許別人驚動皇后的遺體,命人將裝有皇后靈柩的龍舟完整地送入紫禁城。隨即,乾隆就宣佈為皇后舉行國葬,乾隆也是個少見的痴情種。

乾隆深愛富察皇后不是沒有原因的,想領略這段珍稀的帝王愛情,猛戳有聲解讀書 免費試聽

那除了這一點比較尊重歷史以外,真實的乾隆到底什麼樣呢?

1.欽定的皇帝

乾隆年輕時,幾乎天天都要學習。年紀輕輕就已經通讀四書五經,並且熟練地掌握了滿、蒙、漢等幾種語言,還擅長騎馬射箭,能文能武。

11歲那一年,乾隆的命運發生了重大轉折。那年春天,雍正帶著乾隆入宮,乾隆終於見到了自己的皇爺爺康熙。老頭子立刻就喜歡上了這個娃兒,並堅持要將他放在自己身邊養。不僅帶著他一起處理政務、召見大臣,還親自指導他寫字畫畫、騎馬射箭。

康熙還破例召見了乾隆的生母,當著眾人的面暗示乾隆將給她帶來無盡的榮光,其中的意味,可想而知。總之,所謂的“隔代親”,在康熙與乾隆之間展現得淋漓盡致。康熙去世後,雍正對乾隆的栽培,較之康熙有過之而無不及。所有人心裡都明白了,這皇位繼承人,那就非乾隆莫屬了。

爺爺喜歡,老爹重視,乾隆的人生可謂是順風順水,一切都預示著,乾隆就是未來的皇帝,並且早已在實習中熟悉了皇帝的工作。

最後,果然不出眾人所料。在萬眾矚目之下,乾隆毫無懸念地登基繼位,正式成為大清朝入關後的第四代君主。

2.業績爆表——創下舉世矚目之軍事成就

乾隆投入最大精力乾的一件事,就是處理邊疆要務,在這其中,對後世影響最深的就是圓滿解決同準噶爾的爭端,以及平定苗疆叛亂。

這是乾隆統治初期的重要里程碑,開拓了清王朝的疆土,穩定了中國的邊界,將大清王朝推向了鼎盛的巔峰,也開啟了屬於他乾隆的個人時代。在這裡需要提一下的是,在處理邊疆軍務的過程中,乾隆還順手對中央政治體制進行了改革,作為戰時內閣臨時存在的軍機處,成為一個常設機構,將朝廷的權力高度集中於皇帝手中。應該說,他能取得這麼大的軍事成就,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這兩項制度創新。

總之,從確立自己的統治開始,到治國安邦,武功赫赫,乾隆成功地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

3.六下江南乾的都是正事

雖然乾隆熱衷於搞滿漢分治,但說到底大清朝還是得依靠漢人支撐,畢竟錢糧、勞力的來源都是漢人。那麼,怎麼讓漢人服他呢?

除了我們說過的種種辦法外,還有一點,那就是巡遊天下。只要有機會,乾隆就要出去逛逛,第一次旅遊目的地是盛京,也就是今天的瀋陽。三年後,他又開發了新的線路,目的地是佛教聖地山西五臺山,他還去了八次山東。此外,他六下江南,每次平均用時一百五十天,隨從人員兩三千人,總計耗資超過六百萬兩白銀,堪稱舉世無雙。

有人認為乾隆多次巡遊江南,勞民傷財,有百害而無一利。事實上,如果我們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乾隆的巡遊,就會發現,事情絕不是這麼簡單。乾隆的南巡,深層次的目的是刷存在感、搞心理戰,徹底征服江南的文人百姓。

事實上,乾隆每次出巡都帶有濃厚的政治意味。對乾隆來說,巡遊不只是旅遊,更是他統治藝術的一部分,是重要的治國手段。

4.乾隆的子女們

乾隆的感情世界可能並不順利,但子女倒不少,他一生共有27個孩子,很可惜,好多兒女都沒活過乾隆,長大成人的也就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最讓乾隆頭疼的是,這四個兒子資質平平,看上去一個個都不是江山繼承人選。到了最後挑繼承人的時候,乾隆幾乎是沒得選擇,看來看去,也就老十五還算正常,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乾隆對兒子基本上不滿意,反倒是格外寵愛小女兒和孝公主。和孝公主成熟穩重,性格剛強,乾隆非常喜歡她。和孝公主最終許配給了和珅的兒子,乾隆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這個最有權勢的婆家能夠讓和孝公主享有完美的一生。然而,乾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去世後沒幾天,和珅立刻被清算了,萬貫家財都被收歸國有。礙於和孝公主的面子,嘉慶饒過了自己的妹夫,還在抄家之餘,給妹妹、妹夫留下了少量財產,然而和孝公主並沒有因此而幸福。幾年之後,她成了寡婦,活到49歲,孤零零地去世了。

7.國家困境

毫無疑問,乾隆既是這個盛世頂峰的締造者,也是閉幕人。在乾隆的時代,人口增長與官僚腐敗越來越嚴重。“康乾盛世”日薄西山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一波又一波的農民起義。到了乾隆末期,許多農民的衣食溫飽都成了問題,貪官汙吏又強行勒索,老百姓沒有了活路,只能造反求生存,於是農民起義爆發了。

一時間,山東、甘肅、河南、湖南、貴州、四川、臺灣都爆發了起義。這些起義,逐漸晃動了乾隆王朝的政局。

乾隆在崗位上一干就是60年,已經是85歲的乾隆宣佈退位,欽定嘉慶接班。但是,乾隆雖然交了皇位,卻不交權力,嘉慶也沒辦法,他是個孝子,只能依著父親來,有什麼事要解決的,等到父親死了再說。嘉慶四年,乾隆駕崩於故宮養心殿,享年88歲。

臨死前,他還在唸叨著西南的白蓮教起義。為了平定這場起義,數十萬清軍歷時八年,消耗軍費兩億兩白銀,國庫為之一空,幾乎耗盡了大清王朝所有的氣力。大清也就從此走上了下坡路。

人們把乾隆的遺體,安放在40多年前就竣工了的裕陵中。在那裡,富察皇后的棺槨靜靜地安放在一旁,已經等了他太久太久了。伴隨著裕陵地宮的關閉,康乾盛世也最終落下帷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免費試聽 ,有聲書一共5部,時長共計250分鐘,詳細講述了乾隆一生的文治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