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人体很神奇?

天津上空的鹰


人体很神奇。

有两点值得一提


1.人的大脑

其实,光从脑的绝对重量、相对重量比例以及大脑拥有的神经元总数两方面来看,人类的大脑并没有很出色。

很多的动物大脑在绝对重量上要超过人脑(比如,大象的脑重为4000g左右,而人类的脑重量大概为1400g);而当人们把视线转移到体重与脑重的比值时,又发现体脑比重最大的动物竟是白鼠,为1:28(人的则为1:38)。

此外,如果要比较脑内的神经元数量多少,人类也不占优势。

人类大脑的神经元数量为850亿左右,而大象的神经元数量约为2500亿左右。

来自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巴西神经学家苏珊娜·埃尔库拉诺·乌泽尔(Suzana Herculano-Houzel)做了象脑解剖实验,有了一些惊人的发现。

(乌泽尔与学生一起将象脑切片以方便计算其中的神经元数量,并与人脑神经元数量进行比较)

象脑在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数目仅有56亿左右,而人类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数目有160亿。

这可能是影响人类认知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图为乌泽尔在TED上演讲)

2.人类直立行走的方式

人类的直立行走,也是相比其他动物来说比较独特的地方之一。

直立行走,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意味着能够站起来,就更容易俯视整片草原,更容易发现哪里有敌人,哪里有猎物。

而且,站立,解放了我们的双手,这意味着我们的双手能够做更多的事情。比如,我们能用手丢出石块,举起火把,制造石器,利用手势传达信息......

我们能够做出更复杂的工具,能够开始做精细的任务,能够进行生产活动。

以上两点,大脑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双手的解放,两者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认知能力提高,促使我们利用手做一些想到的事情,而在做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的认知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如今神奇的人类身体,是百万年间在适应环境等过程中演化而来的结果。


想看更多?

来“蚂蚁科学”小程序



蚂蚁科学


人体有众多器官,这些器官共同作用,构成神奇的人体。

大脑——人体思维活动最精密的器官

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重约1400克,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约10万个。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人脑中的主要成分是血液,占到80%,一天内流经脑的血液为2000升,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以前的观点是人的大脑只开发了10%,但现代科学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类对自己的脑使用率是100%,脑中并没有闲置的细胞。

骨骼——人体神奇的减震系统

人体拥有不能经受剧烈或者经常性震荡的内脏器官,比如人脑,但是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为什么没有受到伤害性的震荡呢?那是因为人体的骨骼是个神奇的减震系统。人体的减震系统主要有脊柱、关节、足弓。

人体的脊柱形似弹簧,大大减少了运动时对脑的的震荡。在椎体和椎体间的椎间盘中,有富有弹性的髓核,也起到承受压力及缓冲震荡的作用。

关节是人体骨骼连接的主要形式,在运动中,关节如同枢纽作为杠杆装置的支点,骨以关节为轴心,在肌肉牵动下产生运动,再加上大脑准确的神经支配,关节便成了意识支配下的灵活减震器。

足弓是由足骨、韧带、肌腱使足底形成上凸的足弓,就像三脚架的“三足”着地一样,增加了人站立时的稳定性,且足弓具有弹性,减轻了人在行走、奔跑和跳跃时对脑的冲击力。扁平足患者无足弓,这也是他们奔跑、跳跃能力差的一个原因。

心脏——人体神奇的动力器官

心脏的心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形成心脏的搏动。当心肌收缩时,推动血液进入动脉,流向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心脏的作用使巨大的,在人安静的状态下,心脏每分钟大约跳70次,每次大约泵血70毫升,每分钟大约泵5升血,如此,一个人的心脏一生泵血所作的功,大约相当于将3万公斤重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所作的功。如果按一个人心脏平均每一分钟跳动70次、寿命有70岁计算的话,一个人的一生中,心脏就要跳动将近26亿次。

脾脏——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脾脏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异物、病菌、抗原、原虫时,脾脏中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就会将其吃掉;此外,脾脏还可以制造补体等免疫物质,发挥免疫作用。脾还是血循环中重要的滤过器,除了能清除血液中衰老的细胞,还能清除血液中的异物、病菌。

图片来自于网上。


米小鼠爱喝酸奶


人体美是自然美的结晶,包含了所有的形式美关系。或柔硬,或曲直,或动静……节奏韵律不差任何自然物象。漂亮的人体作品给人的感观共性是美,无与伦比的美,是触电感觉的,也是沁人心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