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常见的60种“野菜”大全 炒菜做汤制馅调味都可以 你吃过几种

古时候人们常常在山里采摘野菜,这是因为野菜不仅可以当做蔬菜吃,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住在山里的人喜欢吃野菜,就是住在城市里的人也喜欢。野菜都是绿色生态食品,而且大部分野菜都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但是现在在城市或农村,却很少再见到这种野菜,甚至我们去饭店都很难吃到。因为像这种野菜要到大山的深处或者偏僻的地方才能找到。

1.马兰头

很有朋友都喜欢吃这个,一到了春天,也能见到很多五十多岁的大妈大婶在密集的草坪上找寻这个,据说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开水烫一下凉拌或者清炒,味道都很好的。

2.紫苏叶

紫苏的味道比较特别,一般人可能还接受不了。但是紫苏炒黄瓜啊,紫苏炒田螺啊,都很可口。它的作用是对脾胃有好处,止呕吐等等。在中医里可以用到哦。

3.薄荷

产南北各地;生于水旁潮湿地河边,野生的非常多,它长起来速度很快,根部很有侵袭性,看到有朋友在云南吃过薄荷炒肉片,据说味道不错的哦。野生的那种薄荷是土薄荷,薄荷还有很多种,大家要分辨清楚再吃啊。

4.刺老包

又叫刺老芽,刺老泡,主要生长在灌木丛中和林中空地。它长得有点像椿芽,但是比椿芽大且有刺喔~

5.枸杞叶子

到了春天的时候,在小市集上就有老人从郊外采摘新鲜嫩的枸杞叶子,在市集上卖,据说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是健康的野菜哦。

6.夏枯草

以前农村人经常去山里采摘夏枯草泡水喝的,药用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普遍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两旁湿草丛、荒地、路旁。

7.地胆草

地胆草也叫草鞋根、地胆头草,主要生于田边、村边、路旁、地头、沟壑边。

8.地木耳

又名地耳、地衣、地皮菌、雷公菌、地软儿、地瓜皮等,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暗黑色,有点象泡软的黑木耳。

9.蕨菜

俗称蕨薹,又名如意菜、龙头菜、猫爪子菜;湘西山区生长的野生蕨菜,无污染、无化肥,真正绿色。

10.紫云菜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具有清热定惊,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热病惊厥,外伤出血。

11.野葱

多年生宿根草本。鳞茎细长,纺锤形,外被赤色小鳞膜。冬季生叶,夏季枯萎。

12.委陵菜

别名翻白草、白头翁、蛤蟆草、天青地白、毛鸡腿子、野鸡膀子、根头菜、虎爪菜。春季采嫩苗,夏、秋季采全草,洗净鲜用。可用来煎汤,酒浸,作丸、散,以嫩茎叶煮食、炒食。

13.野韭菜

又叫山韭菜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用来煎鸡蛋或者做馅料也是不错的。

14.洋荷

又名白蘘荷、野姜、野良姜等,属芭蕉目,姜科植物。

15.折耳根

又名鱼腥草,这个以前都野生的,田坎上很多。现在很多人种,用辣椒,酱油拌,估计大家都吃过。

16.香椿芽

又叫椿木巅,家里屋边椿树很多,发的芽可以采下来,炒着吃,经典的炒鸡蛋。

17.花椒芽

花椒树发芽期幼嫩的芽叶,油亮鲜绿,麻香味美,是芽苗菜中的珍品。用面粉裹了煎来吃,又香又脆。

18.泥胡菜

又名剪刀草、石灰菜、绒球、花苦荬菜、苦郎头、糯米菜。分布全国各地,可以做天然染料如清明团子、做汤等。

19.水芹菜

又叫水芹﹑河芹。跟芹菜长得很像,主要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比如河边和水田。

20.柴胡

常长在沙质草原或阳坡疏林下。用来煮汤、清炒,味道好极了!

21.何首乌

又名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等。很美味的一种野菜,还可以入药!

22.刺苋(野苋菜)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等地,与种植的苋菜一致可食用。

23.白毛藤

又名排风藤、鬼耳草,多年生草质藤本。生于林下、沟边或山坡草丛。

24.车前草

生长在山野、路旁、花圃、菜圃以及池塘、河边等地。摘回来炖排骨汤,简直美味!

25.蒲公英

枝叶中则含有胆碱、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生于山野间、田坎边。

26.马齿苋

马齿苋是一种在这炎热夏天很常见的野菜,特别是在雷雨季节,地头田间随处可见。家里老人说这野菜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长命菜”,是古籍上早有记载的对人类有贡献的野菜,含有丰富的SL3脂肪酸及维生素A样物质。

27.芡实

别名鸡头米、鸡头苞、鸡头莲、刺莲藕、肇实等。分布于中国中部、南部各省。种子炒菜、羹汤、熬粥、糕点,嫩茎生吃、炒菜

28.野葛根

分布于全国各地,食用部位是根。可以煮熟直接食用、磨粉、制干片泡茶(解酒)

29.繁缕

别名有繁蒌、滋草、鹅肠菜、鹅儿肠菜、五爪龙、狗蚤菜、鹅馄饨、圆酸菜、野墨菜、和尚菜、乌云草等。繁缕食用部分为嫩梢。其味似豌豆尖,但比豌豆尖更柔嫩鲜美。无论炒食、凉拌、煮汤(放入开水中数秒钟后即可起锅食用)皆具良好风味。

30.紫背菜

别名红凤菜,叶片上面绿色,下面紫色,两面无毛,营养丰富。

31.灰灰菜

又名藜,别名野灰菜,灰蓼头草等,农村房前屋后都能看到它。

32.野豌豆

嫩芽及根可以生吃,煮熟后味道更好。

33.艾草

小时候常去采,在路边到处都是,在农村过端午节的时候家家都会­有的,而且它是一种很好的药草,用它晒干后放鸡蛋煮汤。还可以做成青团。

34.荠菜

又名护生草、稻根子草、地菜、小鸡草、地米菜、菱闸菜、花紫菜等,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

35.乌饭树叶

别名西烛叶、乌米饭、米饭树、乌饭子、苞越桔、沙沙面等,分布于中国南部各省,以华东、华南为主,取嫩叶揉汁泡糯米做乌米饭。

36.木槿花

别名白槿花、榈树花、大碗花、篱障花、清明篱、白饭花、鸡肉花、猪油花、朝开暮落花等。花蕾、花等可用来炒食、做汤、做饼、做花干等。

37.鸭脚板

一种长在山里的野菜,因为它的叶片每一枝桠形状是分三瓣状,有些像鸭子的脚掌,所以才有了这个称呼。

38.山竹笋

小笋炒肉,酸小笋炒肉,那都是绝顶美味啊!

39.野冬笋

天冷的时候,长辈们喜欢背着一把锄头上山,挖到几个冬笋就浑身都热了!拿新鲜的冬笋炒肉,那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啊!

40.黄栀子

很香,而且可以做菜。可能很多年纪小点的没吃过。叶竹是一味中药,我记得老人常采回来晒干做什么药剂的,快过年的时候用来做"十井把子"不过那时不太关心。

41.野栀子花

很香,上山摘来当菜吃的,很好吃......

42.榆钱

别名白榆、家榆、春榆、粘榔树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果实可用来做榆钱饭、炒鸡蛋、做饼、生吃、煮粥、做馅、做汤等。

43.山茴香(野茴香)

分布于辽宁、山东、四川等地。嫩叶部分可以做香辛料用。

44.鸭儿芹

别名 三叶、野蜀葵。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嫩茎叶可用来炒食、做香料。

45.苦荬菜

别名苦菜、节托莲、小苦麦菜、苦叶苗、苦麻菜、黄鼠草、小苦苣、活血草、陷血丹、小苦荬、苦丁菜、苦碟子、山苦荬、燕儿衣

。嫩根和叶可焯水凉拌、炒食、制菜干等。

46.野木耳

分布于全国。可用来炒制、羹汤等。

47.益母草

别名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嫩茎叶可用来炒食、做汤、做粥。

48.刺嫩芽

别名刺龙芽、刺老芽、辽东楤木、龙芽楤木、鹊不踏、树头菜。嫩芽可生食、炒食、酱食、做汤、做馅等。

49.野菱角

分布在好多野生的河里或者较天在的堰塘里,嫩茎、果可以吃,果生食熟食、茎焯水爆炒。

50.刺槐花

槐花可以用来炒食、蒸食、做馅等。

51.桃胶

又名桃油,桃脂,桃花泪,桃树胶,桃凝。是桃树自然分泌,或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伤口,而分泌桃胶有利于伤口自愈。可以用来做羹汤、甜品、凉拌。

52.魔芋

可用来做魔芋豆腐、魔芋挂面,味道很好吃!

53.栎树

又名橡树、柞树。它的种子成熟后,长的很像栗子。可用来酿酒、磨制淀粉做凉粉(豆腐)、反复煮熟直接吃。

54.云龙菜

别名龙须菜、拳头菜、拳芽菜、佛手菜。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嫩茎可用来炒食、煮汤、炝拌、盐渍。

55.蒲菜

别名水腊烛、水烛、香蒲、深蒲、蒲荔久、蒲笋、蒲芽、蒲白、蒲儿根、蒲儿菜,假茎白嫩部分、地下匍匐茎尖端的幼嫩部分可用来炒食、凉拌、做汤、生食。

56.松口蘑

别名松茸、大花菌、松菌、剥皮菌,分布于东北、西南、安徽、广西、山西、青海、湖北、台湾。可用来炒食、做汤、制干。

57.猪毛菜

别名扎蓬棵、山叉明棵 、刺蓬、蓬子菜、乍蓬棵子、蓬豆芽、轱辘娃子。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河南、山东、江苏、西藏。嫩茎叶可用来凉拌、炒食

58.莼菜

别名菁菜、蒪菜、马蹄菜、湖菜,分布浙江、江苏、湖北。嫩叶可用来做汤、油炸

59.珍珠菜

别名珍珠花菜、田螺菜、白花蒿、香菜、角菜、扯根菜、虎尾。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嫩茎叶可用来做汤、凉拌。

60.山胡萝卜(沙参)

又名羊乳、山海螺、俗称山地瓜等。它为桔梗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主要产于东北地区,以根、茎、叶食用为主,亦可入药,属药、食兼用型。

需要说明一下,本文所介绍的野菜也仅不过是野菜的冰山一角,如果你家乡有更多野菜发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哦,本文权当做是抛砖引玉。

想要了解更多中、西美食的秘技、做法及配方,请关注头条号“F先生Y小姐”,每日更新菜谱,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