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血缘的“血缘”,因爱而生的“亲情”,缔结一份特殊的“母子”情缘

“孩子,这就是你的另一位妈妈!感谢恩人!感谢救了我儿子的命!”台上,焦俊凯母子和栾玲芬三人紧紧相拥而泣,久久没有松开。在7月21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髓相连 欢聚在阳光升起的地方”活动现场,催人泪下的感恩感言,惊喜相见的动人场景,感动着在场所有的人。

他们素昧平生,一个在河南周口,一个在江苏昆山。然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简称“中华骨髓库”)的一纸通知书,将焦俊凯和栾玲芬两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让没有血缘的“血缘”,因爱而生的“亲情”,缔结了一份特殊的“母子”情缘。2015年2月3日,栾玲芬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这一天,年仅四岁的焦俊凯重拾了生命。

时光退回至2014年8月,昆山市第二中学的老师栾玲芬接到昆山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型相符,她深知造血干细胞成功配型的概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配型相符极其不易,而作为志愿捐献者的她,没有过多考虑,随即与市红十字会签下了同意捐献协议书,并配合完成了高分血样的采集以进行进一步的高分辨比对;当年11月,她接市红十字会通知,血液高分辨比对已成功!这对还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治疗的焦俊来说,生命的火种被重新点燃!

当年的焦俊凯患再生障碍性贫血,急需骨髓移植来挽救生命,得知配型成功后,一筹莫展的焦俊凯妈妈终于看到了孩子生的希望。这之后,焦俊凯积极配合治疗,病情也一天天好转。“当生命的火种被‘种’到焦俊凯体内后,预示着他已经和正常的小朋友一样可以享有健康生活了。焦俊凯曾患有的是良性血液病,今后也不会存在病情复发的顾虑。”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中心主任陈静说。

“我们每天都想着感谢恩人,”焦俊凯妈妈说,每次带焦俊凯从老家来上海复查,她都会打听恩人的消息,想见一见这个素不相识的好心人,要让孩子亲口叫一声“妈妈”!感谢“妈妈”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可院方告知,按照惯例,骨髓移植双方三年内不能见面,见面须得有关部门同意和安排。终于等到这一天!当不久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电话告知她,要举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受捐康复者见面会时,焦俊凯妈妈第一个报了名。

“您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救了焦俊凯,就是救了我们全家!谢谢您让我拥有一个完整的家!愿好心人一生平安!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感谢!’”在当天的“心髓相连”活动现场焦俊凯妈妈和孩子向栾玲芬深深地鞠了一躬,让在场的所有人不禁潸然泪下。这是欣慰的泪水,是感恩的泪水,祝福的热泪也在庆祝7岁的焦俊凯重获新生。

“从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那天开始,我就把他当成了第二个的儿子,并在心底默默祝福他早日康复。现在我自己的儿子已经16岁了,今天很高兴,又多了一个儿子!”栾玲芬动情地说,“看到‘儿子’能够健康地成长,就是我最开心的事了。”

“生命种子的传递,洒下了人间真情,弘扬的是正能量。”中华骨髓库副主任高东英说,目前,中华骨髓库入库数据已有250万份,江苏是中华骨髓库的第一方阵,昆山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昆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捐献率在全国范围内走在前列,非常值得肯定,这也表明昆山各界对这项工作的大力支持。高东英还呼吁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像昆山涌现的志愿者那样奉献爱心,使更多的患者得到顺利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