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愛神」伊西斯的菲萊神廟

埃及(Egypt)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橫跨亞、非兩洲,境內的蘇伊士運河是亞、非兩大洲的分界線。埃及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尼羅河畔的開羅、盧克索是世界著名的古城,胡夫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國王谷的陵墓、圖坦卡蒙黃金面具、阿布辛貝神廟等,都是舉世聞名的歷史遺產。除了人文遺產,埃及西部有全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而東部西奈

半島沿岸的紅海海域,則被評為全世界最好的十大潛水點之一。

埃及歷史

一.史前時代

(約前3100之前)前王朝——有證據顯示在沿著尼羅河的沙漠綠洲中存在著石頭雕刻的痕跡。在公元前10世紀,從事狩獵和捕魚的人們被種植穀物所取代。

約公元前6000年,新石器文化植根於尼羅河河谷。在新石器時代,多個史前王朝的文化在上埃及和下埃及獨立發展。已知最早的埃及象形文字痕跡出現在前王朝時期納卡達三世的陶器內,時間為約公元前3200年。

二.古典時代

托勒密王朝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在幾乎沒有遇到波斯人抵抗的情況下,被埃及人當成解放者佔領了這片土地。亞歷山大的繼承者托勒密仿照埃及模式建立了政府機構,定都亞歷山大。這座城市試圖展現希臘統治者的權威,並以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為核心,成為了文化和學術的中心。亞歷山大燈塔照亮了許多船隻的航程,保證了城市間貿易的暢通。托勒密統治者將商業和創收行業作為發展首選,例如紙莎草紙的製造業。

羅馬統治時期

屋大維在亞克提姆海戰中打敗了馬克·安東尼和托勒密王朝的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後,埃及在公元前30年成了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羅馬人嚴重依賴埃及海運輸出的糧食,羅馬軍隊在皇帝任命的長官的控制下,鎮壓叛亂、強徵重稅、打擊強盜,而後者此時已經成為嚴重的問題。亞歷山大里亞逐漸發展成為東方重要的商業中心,充滿異國風情的埃及奢侈品在羅馬銷量旺盛。公元395年,羅馬帝國被分成東西兩部分,埃及屬東羅馬帝國,繼續歸“新羅馬”的皇帝管轄。640年,埃及被阿拉伯人佔領,隨之開始阿拉伯化。至12世紀,已普遍使用阿拉伯語,皈依伊斯蘭教。1517年,埃及開始受奧斯曼帝國統治,1798年-1801年受法國統治,1869年後英國勢力侵入。埃及最終在1922年取得獨立,1953年建立共和國,但它已經是一個阿拉伯國家了。

三.近代埃及

奧斯曼帝國

1517年,在馬木留克戰爭後,馬木留克王朝被奧斯曼帝國所征服成為帝國一個省。後來,阿爾巴尼亞裔的穆罕默德·阿里成為埃及統治者。為了確保其埃及統治者的世襲地位,他與奧斯曼帝國發動戰爭,征服了敘利亞及巴勒斯坦。不過在1840年東方危機後,礙於奧斯曼帝國盟友的壓力,穆罕默德·阿里只得返回埃及。雖然埃及在名義上仍是奧斯曼帝國的省份,埃及仍維持自治,直至赫迪夫陶菲克帕夏簽署協定,給予英國及法國銀行家及投資者更大的權力。他們在埃及的利益很大,使英國介入這個國家的事務。1882年,英國在本土遣兵二萬,又從印度調遣七千人入侵埃及,輕易擊敗埃及軍隊,使埃及置於英國控制。埃及依然在名義上屬於奧斯曼帝國,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埃及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798年,由拿破崙率領的法國軍隊侵入埃及。他們於1801年被奧斯曼和馬木留克軍隊所驅離。在接下來四年中,英國軍隊來到埃及。1805年,經過土耳其蘇丹的認可,穆罕默德·阿里逐漸控制埃及。

阿里王朝的建立

1798年,拿破崙·波拿巴入侵奧斯曼帝國的埃及省,在金字塔戰役中打敗了馬木魯克的軍隊。這次入侵的直接目的在於打破英國與它的印度殖民地之間的聯繫。法國統治剛剛結束,此時,馬木魯克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埃及形成了一定的權力真空期。穆罕默德·阿里是派到埃及的一支阿爾巴尼亞團督促法軍撤兵的第二高長官。1804年,開羅發生起義後,穆罕默德·阿里幫助了起義者,起義勝利後原總督被廢黜,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被埃及人擁戴為埃及總統。

古埃及劃分為上下埃及兩部分,以開羅附近的孟菲斯劃分,北面的三角洲地帶是下埃及,南面的尼羅河沿岸地區是上埃及。上埃及的皇冠是白色的長帽子,下埃及的皇冠是紅色王座形狀的帽子,這兩個帽子合成一個戴在法老頭上就代表了上下埃及的統一。上埃及的代表動物神是禿鷹vulture,下埃及的代表動物神是眼睛蛇cobra,它們同時出現在王冠上也代表了上下埃及的統一,比如在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上就能同時看到這兩個動物。

貨幣兌換

1人民幣元=1.2107埃及鎊,1美元=7.8300埃及鎊(2016年9月26日數據)

人民幣在埃及無法兌換,建議大家提前在國內換好美元,埃及的各個旅遊城市和景區附近都有換匯點,換匯匯率略高於國際匯率(不過根據2016年前往的遊客回饋,黑市上美金可以換到1:13的匯率,這可能跟埃及軍政府管制美元流動有關係,這就極大提高了美元的購買力)

此外,銀聯卡在埃及也很好用(但匯率不如直接用美金換),街頭的ATM不光是有銀聯標誌的可以,只要帶有“123”標誌的都可以用銀聯卡取現(南粵銀行的銀聯卡全球免手續費)

其他

時差

比北京時間晚6個小時,比如北京時間22:00,開羅時間就是16:00。

語言

埃及的大部分人都講阿拉伯語,但基本上所有的旅遊從業者都會簡單的英語,只要你英語不是太爛,交流不會成為問題。如果實在還是有所擔心,可以在手機上下一個Google翻譯,在有網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把中文翻譯成阿拉伯文。

食物

自然風光體驗

撒哈拉黑白沙漠露營(開羅西撒哈拉)

尼羅河遊船觀景(盧克索至阿斯旺)

紅海潛水(赫爾格達、沙姆沙伊赫)

人文建築方面

開羅 :吉薩金字塔群(最著名的三大金字塔)、塞加拉金字塔群(最早的階梯金字塔)、代赫舒爾金字塔群(紅色金字塔(第三大金字塔且唯一免費可進入)、彎曲金字塔)、埃及國家博物館、薩拉丁城堡、清真寺群、哈利利市場,下文有開羅具體分區介紹。

盧克索

:帝王谷以及眾多神廟(比如卡爾納克神廟、盧克索神廟、哈布城)

阿斯旺:拉美西斯二世的阿布辛貝神廟和最漂亮的尼羅河河段以及阿斯旺大壩

亞歷山大:蓋貝特城堡、龐貝石柱、蒙扎那宮、地中海潛水

水上遠觀菲萊神廟

神廟門口

伊西斯神廟是公元三世紀,即托勒密三世時期開始建造的。

門口原來的方尖碑不知何時被換成了一對羅馬時期的獅子。

神廟柱頭

每個柱頭的植物各不相同。

托勒密王朝時期,埃及文明與希臘文明相互交融,因此這個時代的廊柱都有希臘風格。

浮雕壁畫

伊西斯神廟是古埃及宗教最後的堡壘,在這裡最後刻畫的象形文字是公元437年。

基督教開始風行的時期,這裡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唯一可以讓古埃及祭司進行古老儀式的神廟。

公元535年,羅馬皇帝查士丁一世下令永久關閉神廟,書記官和祭司被放逐,

通往內部神壇的門被迫關閉,神廟落入了基督教修士手中,慘遭破壞。

儘管塔門左右兩邊的浮雕被基督徒抹去,但是法老拿著權杖痛擊敵人的傳統場景依然清晰可見。

露天涼亭

菲萊神廟右側有一座羅馬風格的露天涼亭,

由14根圓柱的柱廊組成,叫做圖拉涼亭。

是公元之後由羅馬第十三位皇帝圖拉真獻給伊西斯和奧利西斯的。

作用是為迎接女神回島時所提供的休息場所。

亭子中刻有皇帝向神明祭祀的場景。

圖拉涼亭開有兩道門,其中一道面朝尼羅河,推斷是初始登島的入口。

多柱大廳

從第二塔門進入多柱大廳——立有十根浮雕石柱。

這裡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基督教對神廟的破壞——

柱子上的十字架隨處可見,

亦可見伊西斯女神的面部被砸去,換成聖母瑪利亞的,但後來脫落了的痕跡。

他們認為這樣就能夠把古埃及人對來世和永生的信仰永遠的禁止。

神廟的內殿

穿過多柱大廳,來到神廟的內殿。內殿作為聖壇,是整個神廟的核心。

在古埃及時代,神壇處於黑暗之中,僅靠兩側牆壁上打孔的小窗照射光芒。

如今的神廟內部通有電纜以供遊覽照明,自是無法體味當時神廟內的神秘感了。

內殿原先有一艘聖船和兩尊伊西斯女神雕像,

女神雕像如今遠在法國羅浮宮埃及館,聖船遠在意大利的弗洛倫撒。

聖壇兩側的壁畫,描述的是伊西斯生育、教養荷魯斯的經過,

伊西斯女神將幼子荷魯斯親切地挽在懷中餵奶。

伊西斯張開神賜予的翅膀庇佑其子荷魯斯。

伊西斯與奧西里斯一起接受成年荷魯斯的朝拜。

三大必玩項目

尼羅河郵輪

阿斯旺到盧克索的尼羅河三天兩晚的郵輪項目,已經非常成熟了。

每週三、五、六就會有固定的郵輪從阿斯旺的港口出發去盧克索。

熱氣球

紅海潛水

紅海是世界著名的潛水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