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演剧不能好好讲话非要唱出来?

Scorpion络小羽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种集演唱与表演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但是由于戏曲经常到了关键时刻,它不用白话讲出来,而是要用戏词给唱出来,这就有些急人了。

我小时候看泗州戏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明明演的好好的,白话说的好好的,可是一到精彩地方他就改成唱了,而且对面也不急,真的是难以理解。

后来我在正式接触戏曲的时候,终于搞明白这个问题了,其实精彩部分“唱”出来远远要比“说”出来更有意思,因为很多情感是无法用念白来表达的,需要辅以音乐。

古人有云:“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意思就是说话不如叹气,叹气不如唱歌,唱歌不如手舞足蹈。

所以戏曲表演中,一般的剧情用普通念白,到了精彩的剧情唱出来,到了关键的地方添加上动作,目光如炬,身手敏捷,而“唱念做打”这也是戏曲中的四大基本功。

其实这个问题如果从戏曲的起源讲起,那就很好解释了,戏曲在萌芽阶段,是纯音乐的,也就是纯属将故事给唱出来,现在很多传统小戏,也都是直接从头唱到尾,并没有剧情的发展。

随着慢慢的发展,观众不再满足于纯听,于是在戏曲节奏的间隔时间,就有了对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实了戏曲的内容,我们会发现,当今娱乐圈也有不少歌手在唱歌的时候添加对白。

到了后期,由对白逐渐的演变为表演,戏曲也从简单的唱演变为唱念做打,所以并不是戏曲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而是要用唱的,实在是唱的比说的要久远啊!


戏曲说


直接讲普通话,那还叫戏吗?你要欣赏戏曲,最起码戏曲的念白该懂吧!各剧种自有各自独特的语言道白,岂可用影视剧去衡量戏曲,真是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