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冬病夏治“呢?

巧太美家


首先要明确一点,什么是“冬病”。所谓“冬病”,是指到了冬季容易发作,或是在冬季易加重病变的疾病。

“冬病夏治”的道理,简单说,是由于这类疾病在夏季时通常是处于缓解期的。在夏季治疗,增强身体抵抗力,冬春季节发作的几率大大降低。

自然界存在着许多致病因素,中医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疾病,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中医认为,疾病的形成,外因只是一个方面,遭受寒邪侵犯的人,阳气不足为内因,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导致病痛。

寒邪属于中医所说的“阴邪”,在阴气上升达顶点的冬季,患者体质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能力也处于“不佳时期”,所以见效缓慢。而夏季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精力旺盛,寒邪则内伏不发,此时采取抑阴祛寒、补充阳气的预防治疗措施,可促使阳虚易感外寒的病体恢复正常,使其在寒冷季节容易抵御外寒而不发病或少发病,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这一点,现代医学也是认可的。西医研究发现,很多疾病都有周期发作性质,避开发作高峰期,治疗疾病效果确实会更好。

临床上,“冬病夏治”适用于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最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慢性咳嗽、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等,其次是疼痛性疾病,比如颈椎病、肩周炎、因虚寒所致的腰腿痛、风湿等,这些都是遇冷时症状会加剧的病,“夏治”收效都不错。

“冬病夏治”常见的都是属于中医“内病外治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敷贴疗法。简单说,是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使中药渗透皮肤,一来刺激穴位,发挥神经节本身的作用,二来药物渗入皮肤被吸收,也发挥了药效,结合局部刺激、经络调衡及药物作用三方面,由外向内着手,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行通畅,水谷精微输布正常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夏治”要注意的是,并非一定限制在某几天,只要是炎热时节,都可以算是“夏治”。

但是,“冬病夏治”并非适合所有人。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还有处于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孕妇等,禁止使用药物穴位贴敷。


纯钧LHGR


这是常常挂在人们口头上的一句话。但是,似乎人人都知道冬病夏治,但却很少有人能说出“冬病夏治”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冬病夏治”呢?

“冬病夏治”就是冬季常发生的疾病在夏季防治,效果最好!这是因为一些在冬季里经常发作或者加重的疾病,它发生或者发作的基础往往是在夏季就已经形成了或者存在的,只是由于夏季阳气比较旺盛,病情的发展比较缓慢一些,这个时候进行适当的调治和补养,并凭借旺盛的额阳气再助药性的力量,则可以预防或者减少疾病的发作,乃至长期控制病情。这就是”冬病夏治“的原因。

那么,都有哪些疾病需要“冬病夏治”呢?

“冬病夏治”的适应人群主要是虚寒体质的人群。

疾病主要有:喘息性支气管炎、脾胃虚寒、支气管哮喘、腰椎病及风湿、过敏性哮喘、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慢性疾病。

此外,各种体质虚弱、容易生病的亚健康人群,进行冬病夏治,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网友们,为了健康,赶快把这些常识性的知识传播开去!

我是凡尘观生活!谢谢!再见!


凡尘观生活


夏季是做背部最佳时期。很多人不知道,做后背是为了什么。其实做后背,做的是五脏六腑,调的是我们的心,肝,脾,肺,肾。疏通经络,袪除体内寒湿,促进背部经络的排毒、排汗功能,这才是治疗万病的根本。

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所以养生最关键的部位就是背部。


开门大吉的那个周


在这一阶段,可以大量进行艾灸,把握时机,与三伏天连接起来做,更好的“冬病夏治”,达到去除陈年疾病、治未病功效。冬天的寒气可以在夏季逼出,不要吃寒冷的实物,特别是冰箱里面的。可以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有利于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