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是怎么分崩离析的?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是怎么分崩离析的?应该说阿拉伯帝国的崩溃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阿拔斯帝国取代倭马亚帝国,阿拔斯帝国逐渐分裂和最后的蒙古征服。

阿拔斯帝国取代倭马亚帝国

阿拔斯家族是创立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的叔叔的后代。公元747年,阿拔斯家族以自己与穆罕默德血缘更近和倭马亚帝国统治者道德败坏为由,开始发动起义。3年之后,阿拔斯家族在今天伊拉克境内的扎卜河战役中击败倭马亚大军,其首领萨法赫称哈里发,建立了新的阿拔斯帝国。

阿拔斯帝国全盛期

而阿拔斯帝国建立之后,几乎将前朝倭马亚皇族屠杀一空。但还是有一位倭马亚哈里发的孙子阿卜杜拉赫曼逃到了西班牙地区,拉起了自己的队伍,最终成功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等于阿拉伯帝国的欧洲部分自此就脱离了阿拔斯帝国的统治。

在西班牙建立的后倭马亚王朝


阿拔斯帝国的分裂

而暴动起家的阿拔斯家族显然也没有完全得到阿拉伯帝国内部的认同。在其执政之后,阿拉伯帝国各地起义不断,自立的政权一个接一个。首先是公元778年,位于北非的艾马德教派起义,在利比亚和摩洛哥一带建立了伊德里斯王朝。到公元9世纪之后,起义几乎遍布阿拔斯帝国全境,从中亚到北非,先后有十多个王朝自立,其中在北非地区建立的法蒂玛王朝和后来由萨拉丁所建立的阿尤布王朝实力最强,几乎达到了和阿拔斯分庭抗礼的程度。

公元1000年时法蒂玛王朝(红色)和阿拔斯帝国(蓝色)对峙形势

而在公元934年,兴起于伊朗西部的白益王朝崛起并攻占巴格达,阿拔斯哈里发成为其傀儡。公元1055年,塞尔柱突厥帝国又攻占了巴格达,阿拔斯哈里发又成了突厥人的傀儡。直到公元12世纪,塞尔柱突厥帝国衰落之后,阿拔斯哈里发才又重新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但此时的阿拉伯帝国,实际上已经完全分裂,阿拔斯哈里发的管辖范围只存在于巴格达周边地区了。


公元1200年前后阿尤布王朝(黄色)、阿拔斯帝国(深绿色)和塞尔柱帝国(浅绿色)对峙形势

短暂复兴之后被蒙古征服

到公元1118年,阿拔斯帝国第29代哈里发穆斯塔尔希德终于找到机会重建了军队,但仍然被塞尔柱击败。又过了将近40年之后,阿拔斯第31代哈里发穆克塔菲才在巴格达围城战中击败了塞尔柱军队,彻底摆脱了塞尔柱帝国的压制。而到了公元1225年,阿拔斯帝国第34代哈里发纳赛尔时代,阿拔斯帝国才重新恢复了对伊拉克地区的控制。

但这时,阿拔斯帝国,也就是最后的阿拉伯帝国的回光返照也差不多结束了,因为在13世纪开挂了的蒙古骑兵来了。

旭烈兀灭亡阿拔斯帝国之后建立的伊儿汗国

公元1254年,蒙古大汗蒙哥派自己的弟弟旭烈兀发动蒙古第三次西征,目标就是西亚的各个伊斯兰王朝,其中最大的目标当然就是阿拔斯帝国。旭烈兀的母亲和妻子都是基督教徒,而此次出征的军队里还有大量来自蒙古早先征服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等地的基督教军队,因此此次蒙古西征又被称为“黄色十字军西征”。

而此次西征的结果当然和蒙古前几次西征的结果差不多,蒙古军队势如破竹,在公元1258年1月29日包围了阿拔斯帝国首都巴格达。当时末代哈里发穆斯塔欣还曾尝试与旭烈兀和谈,但被旭烈兀严词拒绝。2月10日,巴格达城破,穆斯塔欣被处死。

而巴格达城破之后,蒙军将阿拔斯帝国的“国家图书馆”智慧之家完全摧毁,里面在400多年时间里积累的数学、农学、哲学和医学书籍毁于一旦。同时蒙军对巴格达城中除基督教徒之外的居民展开大肆屠杀,甚至许多尝试逃出城的居民也被蒙军逐回城内,然后遭到集体屠杀。据估计屠杀总共造成了9万到80万巴格达居民死亡。

之后虽然阿拔斯皇室成员穆斯坦绥尔二世在马穆路克王朝的支持下名义上在埃及重建了阿拔斯帝国,也就是阿拉伯帝国。但因为这个朝廷完全是马穆路克突厥骑兵的傀儡,所以没有得到任何其它穆斯林王朝的承认。因此国际上普遍公认公元1258年蒙军攻破巴格达就是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年。


桃花石杂谈


简单来说是如下的一个过程:

内部先从统一的帝国分裂为各个王朝,而境内不断的民众的起义又加剧了衰弱,直到最后亡于蒙古帝国。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其存在时期约略为我国唐、宋时,这是中世纪时地处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唐以来中国史书称其为大食。

极盛时期疆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抵大西洋沿岸,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以及法国南部,南至阿拉伯海与撒哈拉沙漠,国土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史上东西方跨度最长的帝国之一,亦是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第五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存在了626年,经历了哈里发时期(632年—661年,又称神权共和时期)以及倭马亚王朝(661年—750年)、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两个世袭王朝。1258年,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被蒙古帝国西征统帅旭烈兀攻陷后,阿拉伯帝国灭亡。

从610年开始,穆罕穆德在阿拉伯半岛通过传播伊斯兰教教义,逐步凝聚了人心,打败了阿拉伯半岛上各自为政的各个部落,632年建立了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统一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然后由此进入了扩张时期。

最初的四大哈里发由穆斯林公社以协商、选举方式产生,历史上将这4位领袖统治时期称之为神权共和时期,又称四大哈里发时期。一般阿拉伯史学家把神权共和时期的四位哈里发叫做“拉什顿”。这一时期,帝国版图迅速扩张,为阿拉伯帝国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帝国扩张的顶峰在732年结束。当时哈里发的军队穿越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兰克王国,在普瓦提埃附近被法兰克人击败。至此,阿拉伯帝国的大规模征服运动开始落下帷幕。

盛极而衰,阿拉伯帝国的命运也不可避免。帝国可以征服领土,但很难彻底征服人心。因为所征服的不同民族与不同信仰之间其实存在着激烈的隔阂与矛盾。而广大底层人民与贵族官僚、富商阶级之间也存在着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穆斯林内部也因复杂的派别矛盾而四分五裂。随着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帝国内部也自然产生了离异的势力。因此,到9世纪中叶,哈里发政权已逐步释放尽自身的能量,神权制度开始被分裂的各个世俗王朝所取代。

10世纪以后,阿拉伯帝国就陷入了四分五裂,实际统治区域仅限于巴格达及其周围地区,已经名存实亡。而帝国内部,民众起义开始层出不穷。所以,最后被蒙古帝国所灭亡,其实只是一个自然过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