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屠四川是满清编造的吗?

陈纵横


就事件本身而言,是确切存在的,张献忠的确在四川地区展开过屠杀行为,但不是整个四川范围内的大屠杀数据。而且史书上记载的被杀人数非常扯淡,《明史》记载张献忠屠了六万万人,到现在四川都没有这个人口。

张献忠出身农民,本身并无多少才学,你要指望他胸怀天下、待人温和,那是妄想。事实上能够达到他这个位置,有几个是真正温和的,大多都是装的,到了某些时候,就装不下去了。

张献忠是否屠杀

关于张献忠屠杀一事,《明史》是靠不住了,我们来看看其他记载。与张献忠同时代的四川广安人欧阳直著有《蜀警录》一书,对张献忠的破坏行为写的非常详细。此外《客滇述》、沈荀蔚的《蜀难叙略》也对张献忠屠杀有详细记述。还有南明方面的记载,俞忠良的《流贼张献忠祸蜀记》、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云南方舆纪要序》、西方传教士的记载《圣教入川记》都对屠杀作了记载。

不过,连正史都靠不住,这些记载可信吗?

众所周知,清朝文字狱盛行,所以欧阳直、沈荀蔚等私人记载暂且排除,但《客滇述》却明文写到:“清将梁一训驱残民数千,北走至绵州,又尽杀之,成都人殆尽。”

如果《客滇述》被清朝当局修改过,他们没理由不删去这明显对清朝不利的文字,如果满清想完全把责任推给张献忠,显然也不会容许《客滇述》留存,所以《客滇述》的真实性还是比较高的,里面记载的张献忠屠杀绝不能完全否定。

而南明方面的记述是否遭到满清修改不得而知,所以不作评论。《圣教入川记》是1900年法国传教士古洛东根据明末清初利类思及安文思两位在川传教士的记录所撰写的,同样记载了清军的暴行,真实性也较高。

综上所述,张献忠显然是进行过屠杀的,时间大概在他统治四川的末期。

清朝是否屠杀

这是毫无疑问的,清朝在进攻四川的过程中进行过不少屠杀。

张献忠死后不久,清军当即宣布平定四川,但只是说说而已,知道十三年后的1659年,清军方才占领整个四川。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张献忠的屠杀并没有波及整个四川,不然哪来的人抵抗清军这么多年。

不过,四川后来人口的确锐减,引发湖广填四川,显然清军在占领过程中对四川进行过屠杀,而且为数不在小。最后还把锅全甩给了张献忠,搞出个“七杀碑”的问题。

但广汉挖出来的圣谕碑碑文与七杀碑不符,而《客滇述》的记载是“献忠自言亲见天神与语曰:天以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遂刊行各州县,再续二语云:鬼神明明,自思自量”,与广汉圣谕碑碑文高度相似。

再次说明张献忠有屠杀,但没那么狠,清朝也远没有那么干净。

四川人口锐减的罪魁祸首——战争

不论张献忠还是清军,和平年代显然不会没事去屠杀,四川人口锐减主要是因为明末清初的连年战乱,张献忠与明军的征战、张献忠与清军的征战、清军与吴三桂的征战以及伴随始终的土匪、瘟疫、饥荒,最终使得四川人口十不存一。

据《明会要》记载,万历六年(1578年)四川人口有3102073人,据《四川通志》记载,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仅剩51923口,当然,顺治年间南明与满清仍然在拉锯状态,大量难民潜入山中,不能被统计,人口统计很不精确,估计剩余人口为50万左右

这是经过张献忠和清军之后的四川人口,接下来还有吴三桂和清军的拉锯,使得四川人口进一步锐减。

所以,把四川人口锐减的帽子扣在张献忠是不对的,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满清,同样违背事实,真正的原因是战争,是张献忠、清军、吴三桂、土匪各方的拉锯绞杀才使得四川人口凋零。


平沙趣说历史


张献忠屠四川是编造的吗?是满清编造的吗?

这问题是这么俩层意思吧。

张献忠在蜀杀人很多,一点不奇怪。他是啥,流民成寇,杀人吃人都不奇怪,在张献忠这代人的成长经历来说,见得太多了,人命不比猪狗高贵多少。他和李自成同年,都是万历三十四年生人,1606年就是月份不同,都属马。

在他们刚成人的时候,就赶上了天启年,明朝北方就成人间炼狱了,连年的灾情,饿殍遍野,易子而食,折骨为炊都是常事了。张献忠他们已经对生命麻木了,杀就杀了,多少有什么区别?

不过他打凤阳的时候,还给百姓分官粮了,倒是没乱杀百姓,只是把富户屠尽了,把朱家坟刨了,皇觉寺拆了…他在朱家老家都没屠尽百姓,在蜀地会屠尽四川吗?他把读书人和富户、官绅地主杀的多还是可能的。后世写书的也是这帮人,他们能对张献忠有多客观的记述?必须咬牙切齿的写啊。清政府编撰的一样是有目的的。


喝龙井85918


不全是编造的,我是四川眉山的,有直接证据证明张献忠屠川。

大家应该知道眉山江口镇,张献忠宝藏把,去年开始的时候挖出来很多金银珠宝。但是除了这些外还有一些农民家用的农具也在里面,比如砍柴的砍刀,说明当时他连普通百姓也抢劫。

根据史料记载在献忠在成都屠杀过平民百姓, 2002年4月,成都市新南门立交桥施工现场发掘出“万人坑”,人骨数量之多难以统计。经成都考古所专家勘察,估计这与宋末元初以及明末清初的两次成都大屠杀有关。当时直接证据证明了是张献忠杀的人。哪个惨啊!

当然说张献忠一个人屠川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清军入川后也杀人,他们和南明的残余势力相互拼杀,还有当地地主豪强也杀人。这样经过三方势力的绞杀川人所剩无几了。当然这个还不算完,当时四川刚安定不久,吴三桂又闹起了三番之乱,原四川人在一次受到了战火的波及基本十不存一。这个也是有证据的。

因为我的祖先来自广东梅县,我们当地这个村方圆十里都是广东人的后代。还有其他地方的来自湖北的。到现在四川有些地方叫自己祖父母,爷爷奶奶,有的叫阿公,啊婆。父母叫,阿米,阿巴。

所以我说张献忠即使没有屠全川,他也在川屠杀过人,这个人也不是啥好人,他的宝藏要挖十年都是抢的,去年挖了一年,今年又挖了一年,金银珠宝有很多。





仁寿罗海


的确是满清编造的谎言

张献忠于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占领四川,在成都建立大西革命政权,以成都为西京,以蜀王府为宫,改用大顺年号,称西王。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东望少城花满烟,黄四娘家花满蹊。

(杜甫)

明未清初前的四川,尤其是成都,堪称花海和人泿??的世界,引得诗人们纷纷入蜀作点诗才走。

然而,清朝取得四川之后的二.三十年,四川巡抚大院还设在阆中,不能,也不敢进驻成都,(我后面要谈原因)

四川老革命家张秀熟接着说,为什么?因为没有人烟。

我要加一句:还有瘟疫!而且在成都市区出现了虎豹。嚇人听闻,老一辈的人说,成都康公庙,现在的康庄街,我曾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曾经有一立碑,上面清楚记载了成都虎豹出没的惊天新闻。可惜庙毁碑失。

清朝到民国,再到现在,四川人有几个是真正的蜀人,没有!举个例,《说文》中的蜀语,现在没有了,只有一个"肖"字,与现在的"像"字同,但这是楚语,也许是湖广填四川带来的,比如巜说文》说:"蜀谓母曰姐"。今天你在街上喊妈为姐,恐怕大家要喊你吃得药了。

但是,据说在外省有这种喊法,那可能是逃避出川的蜀人后代。
为什么现在没有一个真正的蜀人?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当地人依然存在,而四川何以一个不留?

关于大规模死人的事,我认为"水火不如兵灾、兵灾不如瘟疫"。

四川明未战乱纷纷,人口大减,清兵大肆进剿,在这种情况下,四川人与清兵属于民族矛盾,而张献忠成立政权后不可能大规模杀死蜀民,没有动机和因果关系,对其初立政权有百害无一例。

相反,人民拥护大西政权,从民族文化,人心向背,因果关系成立。面对如此局面,清兵使用"扬州十日"等屠杀手段是不奇怪的。但是,四川地盘大,山高林深,蜀人可以躲嘛,我的看法是遇到更为凶险的瘟疫了。所以清政府久停阆中,不敢入蓉即是不敢进去。

另一个原因是:逃!

清政府对川人拥张极为恼怒,蜀人外逃绝对不敢说是川人而隐秘藉贯,以求生存。

另一个原因,明未张献忠屯兵湖北,曾攻入麻城,得城中降卒5万7千人,简称"楚營",碾转入川,大部归农落业为民。

这就是四川人现在爱说自己是湖北麻城孝感乡人的原因之一。

(完)


良人执戟2


张献忠在四川“妄杀”是真的,但“屠蜀”却是清廷编造的。在直视张献忠妄杀蜀人的时侯,我们须要探究其后的背景。张献忠在入蜀之初,开科取士,广揽贤才,严肃军纪,与民生息,确实做了一些有利于蜀人的举措,史载“军民守分相安”。但由于张献忠本人缺少文化,又刚愎自用,无治国之才,对部下的建议又不能从谏如流,因此,随着局势的恶化,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在四川的处境越发艰难,史载“开基立国,而群盗之习毫无悛改”。显然,张献忠的表现是令蜀地士绅百姓失望的。也这在此时,南明政权加紧了对张献忠政权的颠覆步伐,随着重庆和宜宾的失守,张献忠的处境越发凶险。也就在这个时侯,他对蜀人的态度从不信任上升到了极端的“妄杀”。他在四川的妄杀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借“特科”之名杀了五千多士子;另一次是在成都展开的“除城尽剿”。史载“锦绣蓉城顿成旷野,无人居住,一片荒凉惨象,非笔舌所能形容”。

关于张献忠在四川杀人过多的问题,我们应当看到主要原因是官绅地主的疯狂反扑所引起的。但是把张献忠描述成一个天生好杀,嗜杀的人间魔鬼绝对是满清统治者的诬蔑。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自己出兵四川找借口,二是维护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其实清兵在四川杀的人远远超过了张献忠,清初文人毛奇龄所著《后鉴录》声称,张献忠仅在公元1646年正月到五月期间,“命四将军分路草杀”,就杀了蜀人六亿九千九百余万人,此外尚未计算在内的不计其数。通过上面的数字我们就可以得知毛奇龄撒了个弥天大谎。因为明朝后期的全国人口仅为六千多万,而张献忠仅在蜀地就杀了超过全国总人口的十倍以上,这种无耻的栽赃陷害只不过是为满清的焚掠中华寻找合法性。后来这个数字竟然被清朝统治者修撰的《钦定明史》所沿用,在该书的《张献忠传》里,赫然写着张献忠“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的狂话。这种胡编乱造的粗弊之词显然是经不起历史的考验。


历史的小学生


说张献忠屠城应该是可信的。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大西政权的建立者,他权力欲很强且贪财,性格暴燥,在攻城时对于久攻不下的城一旦攻陷必定展开报复进行屠城。这些在史书上都有记载。有关张献忠宝藏的传说由来已久,后来随着江口沉银的发现,这批宝藏终于水落石出。可见张献忠爱财如命,所到之处必谋财害命,大肆图杀百姓收刮民财。但要说张献忠屠川就显得有些言过其实了。的确在明末清初四川人口急据下降,缩减到了九万人,真是骇人听闻。后来清政府急调湖北,江西,福建等地的人口迁往四川来填补人口不足。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原因就是四川战争不断,你唱罢我登场,当时在四川境内,不仅有张献忠的队伍,李自成的部队也转战四川,还有南明的军队,以及追杀起义军和南明军的清军,多股势力同时在四川打仗。而且清军的残暴并不输于张献忠的起义军,所到之处也是尸横遍野,屠城更是不在话下,最典型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两次杀人无数。还有就是当时四川境内暴发瘟疫,也死了好多人。也发生了饥荒,许多人流离失所,也造成大量死亡,还发生人吃人事件。因此四川人口据减的原因是几方面综合造成的。至于说“张献忠屠川”,以及所谓张献忠的“七杀碑”,我想这些谣言可能都是清政府散布出来的,目的就是将四川人口剧减的责任都推给张献忠,让张献忠背这个黑锅,反正起义军也被镇压了,张献忠也死了。这也应了那句话“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张献忠虽说也是个杀人魔,但所有的责任都由他来负这也说不过去。


乐乐爱收藏


虽然不是编造的,但也有夸张抹黑的一面。

明未农民起义大军李自成张献忠早期活动虽以湖北陕西为主,但四川是明王朝出捐出兵抗击起义年的主要地方。后来,在灭明战争时,李自成北进入京,张献忠南下入川,灭亡明朝。但作为大明王朝的基地之一,张献忠入川是历经大战才实现的,这也是四川几千年来经历的第一次重大兵灾。 接踵而至的是清军攻伐张献忠、吴三桂蜀中称帝、清军攻灭吴三桂。从来作为中原大后方的回川,在短短五十年间,遭受了从未经历的战火,家园颓败、百业调零、人民离散,直接促成了后来的湖广填四川。

很明显,四川的凋零责任不全在张献忠,所以独独记在他的账上,应是清王朝有意夸大农民起义害处的影响。毕竟,伴随整个清王朝历史,川中大小金川、白莲教等反清运动不断,夸大起义祸害也在情理中了。


bashanlaike


这事件历史久远,难以说清。从历史资料及野史分析,张献忠在四川杀人,肯定有。当然,屠杀四川之人,也少不了满清政府。

张献忠为川中农民起义军,按照历代农民起义的优劣性。张献忠起义军肯定屠杀相当地主大户人家,虏走其财产女人,当然,也纠集了一大批无业游民,壮大自己队伍。这些,都是历代农民起义军的习惯做法,一句话,就是争夺自己的利益。

清兵入关之后,四川地区抵抗时间最久。张献忠部下李定国等,也多次在川中一带击溃清兵。只是由于叛徒较多,逐渐退出四川,转辗作战于云南缅甸边境。按照清军惯例,每处抵抗激烈,都会进行习惯的屠城行为。因而,屠川的行为,少不了清兵。

而据相关野史,清兵入川之时,张献忠已暴亡。张的部下,为了以后有军费起义,秘密储藏大批宝藏(这与李自成宝藏、太平天国宝藏传说类似)。四川抵抗清军主力为归顺南明的张献忠旧部李定国的部队。

结合留存野史传闻及清军作战方式。屠川之部队,张献忠部队有之,清军部队也有之。因而,平定蜀川之后,川中地区已千里无人烟。到康熙之时,出现湖广填四川的政策。


愤怒野虎


张献忠和满人屠川必将二居其一,留待人们去考证吧。

但成都在南宋未年发生的宋元大战中资敌却是铁打的史实。

南宋未年,蒙元骑兵和南宋军民在川峡四路各地急战正憨,南宋军民凭借誓死的决心和坚固的城池要塞,使蒙元骑兵遭受了重大损失,蒙哥在钓鱼城被炮风所伤,后死于北碚缙云山温泉寺。

战局处于相持不下之际,蒙元骑兵正是得到了成都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粮草和强有力的后勤支援,蒙元大军才能在长达三十六年的时间里十数次大规模围攻重庆城和合川钓鱼城。

重庆城和钓鱼城因遭受长期围困粮尽援绝最后不幸落入敌手,军功章里有成都一半的功劳,元廷为奖励成都资敌有功,并川峡四路为四川行省,治所设于成都。

成都降敌于前,资敌于后。助蒙元异族屠杀袍泽兄弟,实乃我汉民族之败类,成都的投降文化也必將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世人唾弃。


文峰塔下镇龟儿子


应该是,满清在四川大屠杀,为了掩盖自己的兽行,正好推在大西政权头上。另外,根据张献忠和满清在全国各地的表现,就能知道谁擅长屠杀,四川被谁屠戮了。遗憾的是大西没了张献忠死了,满清的史官们可以无所顾忌信口开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