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书法界会出现一些所谓的“射墨”、“盲写”、“丑书”等怪现象?

蜀疆行1


利益导致的。

书法是需要长时间练习的,记得上大学时,我们学校一位老教授当时跻身国内“四大书法家”,60多岁了,却是当时的“四大书家”里年纪最小的。大书法家不仅要比天赋,还要比谁活得长,这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这个时代多浮躁啊,谁有那个耐心等到七老八十的?

成不了大书法家,那就不妨搞成“怪书法家”呗,反正只要有人捧臭脚就行。“大书法家”还是要大家公认的,起码得有令天下人信服的作品。“怪书法家”就没那么讲究了,能吸引眼球就行。所以我们就能看到各方人等粉墨登场,各种奇葩不断挑战公众底线。毛笔写字没人看,俺就整个大拖把来写;正着写字没人看,俺就整个反写;用手写字没人看,俺就在屁股上绑个笤帚,再吊个威亚来个独门绝技……

其他行业不也有类似现象么?正道不好走,就有人专门走邪道。可恶的是最后邪道都快把正道淹没了。

对这些人,不管他是教授,还是什么书协主席,不买账就是了,谁愿给他们捧臭脚谁就去捧,反正有人人傻钱多,你不让他花点也难受不是!

也别眼红人家,尤其是一些名人,搞怪也是要付出脸皮的吧!


HR那些事儿


书法网红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由于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这两年直播和短视频平台特别火爆,人人都是移动的自媒体,书法界也不例外,涌现了一批网红“书法家”,其点击量和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很多的明星,这一方面的得益于自媒体评的推荐机制,另一方面这些“书法家”的确比较另类。

书法界的三个火枪手

先是以“吼书”出名的曾翔,他善于使用拖把大小的毛笔在地上写字,其形式类似于日本的书法家井上有一,每作书必做癫狂态,并伴有吼叫声,自称“狮子吼”,并且以此为噱头办展,有些网友评价这是在糟蹋书法,也有些网友评价隔着屏幕都能感觉的震撼。

后来是以“射书”出名的绍岩,此君作书不用笔,而用医院的注射器,由数位美女模特持纸,用针管喷墨的方式书写,并且伴以来回的跑动和夸张的动作,其灵感来源于作者生病住院期间的思考,对于射书,网上评价成一边倒的态势,但也有人认为这属于行为艺术,并不是书法。

第三位是最近刚看到的,属于所谓的“盲书”,其形式是由两位女子扯纸或者布,他在“纸”上书写,奇特的是书写着的头却扭向别处,眼睛不看自己书写的内容,书写的内容也看不清,有大量的重叠,有时候甚至书写在了女子的身体上,据说作者和全世界不同肤色和种族的100多位女子合作过。很多网友惊呼,这个实在看不懂。

网红不是一天练成的

其实这些书法家并不是现在才开始做这些事情的,他们一直都在坚持,就像绍岩说自己用针管创作已经十几年了,只是最近由于短视频平台比较火,才被大家重新看到,一下火了。

这是三位网红“书法家”其实之前也都是有深厚的传统书法的功夫的,而且还比较出名,至于为什么最后选择走向这样的“书法之路”让人不得而知。

问一问

但是,有一点值得思考,这些形式它的意义究竟在什么地方?你们到底是在表达什么?难道紧紧是为了形式而形式吗?那岂不是生产出一大批的艺术垃圾,那些盲目的跟随者和推波助澜着有没有考虑过?

书法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艺术,如今它以如此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他的负面影响和意义孰轻孰重?


不二斋


感谢邀请!书法艺术的边界被人为模糊,面对几千年积淀的无数书法高峰,几乎穷尽了传统书法艺术创作的所有风格,让后来的艺术爱好者高山仰止,无从突破,这是个认知基础。

当世界不同艺术的交流日益便利,不同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它深刻的影响了艺术实践者的风格取向,于是诞生了许多基于行为艺术的毛笔表现场景,如王冬龄;也涌现了不少基本功很深,但寻求线质而次求结构的线条艺术家,如石开,曾翔。也有不舍传统,但只能在形式上谋求突破的,如刘洪彪等等。

探索无罪!丑书是审美层面的问题。射墨是行为表演,与书法无关。但从包容的角度来讲,百花齐放,恰恰是繁荣的前奏,量的积累也可能催生质的发生,让他们好好表现,让我们看这些热闹,谁说不是好事呢?


悠客冠群


谢谢邀请,我在平台发过一个田蕴章老师《在未来书法界,应继承传统?还是破茧创新?》,田蕴章老师在视频中言辞正义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

他说(大致意思,不是原话,是我理解的,有不对的地方,求更正,好长时间的视频了,在此表达下),目前书法界,包括书法大赛评委,一味地追求书法现代元素,去古味,破茧创新,打破传统,形成新的书法创作模式,书法作品为了迎合评委书家的口味,创作出一些现代元素很强的“非驴非马”的作品,就有题主所列举的,这样的书法作品才能入选。你创作出来的很古感的有古味的作品,他认为是古体再现,没有创新,当然也就不会入选。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社会上追求名利,盲目跟风的人,不断地出花样,求关注。

田蕴章老师最后还说,书法评委包括各地书协的多数成员,书法基础不深厚。篆隶楷行草,只会其一,而不精。最基础的楷书他都写不好,只能写写大字,夸夸其谈,拿不到台面上。所以他选的书法创作作品,跟他的想法或类似形近的,才看好,不断推举。


漢隸大叔


这个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仅是书法界的问题。

在九十年代初期,书法是以传承和发扬为主。到了后来,书法探索,到了一个断层期。不论你写的再好,下的功夫再多,已经无法超越古人!因为古人是天天写的,现在是练习的,古代字写的好了,有功名,有认可。现代社会已经不可能了!下了那么大的功夫,没有街头卖菜的收获多,练习书法的又不是傻子,就开始另辟捷径,增加收入!

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了书法的意向学说!字是表意的一种方式,从甲骨文,金文,书椟,帛书,篆字,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开始表意向美术演进。

书法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书生也要吃饭,照顾家庭。就算你能练到王书圣的境界,又能如何?真正的书法,是在书写的规则之内,表现出自己的精神抒发和表现!即神采,从而按和自然规律,无形之中影响人的意识,激发观赏者的积极向上,领悟世界的思想形成!这是书法的真谛,有艺术性,启迪人的心灵!

在社会纷乱的色彩之下,这个过程极端痛苦!练习书法,需要感悟的东西非常多。不是笔头的技法和空间几何的结构!很多人就耐不住过程,开始投机取巧。

既然有机可乘,就开始别样的解释书法,故弄玄虚,以演技来展示和谋取利益!既然是表达一种意向,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但别的又不会,就借取书法的名称,采取打把势卖艺,变戏法一样的方式来谋利。反正他们又不懂,哄住一个是一个,能挣钱啊!有人挣了钱,有人就眼红,它能我为啥不能啊?最少我的基本功要比他们强啊!最少老婆孩子少嘟囔几句。

所以说书法不是生存的技能!是一种感悟和精神的展示方式。以书法为谋生手段的,肯定学不好书法,就有了光怪陆离的各种各样的表演,只是挣口饭吃。也没什么好指责的!看的赏心悦目,心里有所向上的启发的就是好书法!没必要看唱念做打的场面!

说句最难听的,当你心灰意冷,满腹伤感时,看到一幅字,能让你振奋精神,抛开忧郁,那就是书法!如果没有这种效果,那就是字法!无论写的多好看,不是书法!


风信102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有发言权的。

一,内因。艺术创作需要激情。艺术本身要有张力,要有势能,其创作需要激情,有些艺术人的那种内在激情,需要表达出来。传说草圣张旭,几杯酒下肚,也会用头发蘸墨写字。大书法家怀素,几杯酒下肚,也会“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这是出现这些现象的内因。

二,媒介。书法是一个线条艺术,特别是行草书。在线条的运行过程当中。有一些动作是自然的。在大庭广众之下,伴随着激情的爆发。出现一些丑态,是可以理解的。

三,外因。群众喜闻乐见那些丑怪,一般群众,根本就不知道书法的好坏。其实就是个写字,写好字的大把人在,每个人周围有会有几个能写好字的,为什么出不了名?就是太多了嘛!之所以喜欢围观这些丑怪的现象。就是人们的好奇心,人们就是喜欢这样的,这是自然,就好像每个人都会说话,只有那些搞怪小品呀,相声之类能靠语言赚大钱一个道理。

再者,我们看一些搞怪的书写,是在一些企业组织的活动当中。活动的组织者,他如果是喜欢这个人的字的话,那买几副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请他现场去写呢?实际上,花钱请的就是搞怪本身,要的就是一个轰动的效果。

四,对待。对那些人来说,书法就是个工具。是个由头。而搞怪才是真正的本领。是一个赚钱养家糊口的方式。还是随他去吧。不用担心传统文化遭到践踏,其实不会有多少人,真的这样去教孩子写字的。


合寡OO1


所谓的“射墨”就是往竖着的纸卷上用注射器泚墨。所谓的盲写就是书写者在竖着的纸绻上写字将头歪向别处。其实射墨也好、盲写也好都反映了创作者的不同的和特别的艺术感受,作者甚至花费几年或者几十年时间修炼而成“正果”,这一深层次的有独创性的艺术形式不是其它人所能做到,更不能接受,别人只可观其奇巧,不可模仿,更不可用“另类”、“脱俗”、“不可接受”等贬之。人上了百形形色色,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艺术也是一样。为什么会称为艺术?有差异才能显出他的可贵,他的与众不同,它的维妙维肖和丰富多彩。电视挑战栏目上播的奇绝之术多的去了,你说它有何意义?为什么电视台还要播放?就是丰富了电视荧屏使人们能获得喜悦感而已!书法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书体?就是因为它们有区别,有区别才能体现出它的丰富多彩和趣味性。有些人对它笞之以鼻包括好多艺术家,我说你根本不懂什么是艺术,更何况还与什么“丑书”相提并论。艺术一定是丰富多彩,包括电视上的奇绝之术,这样才体现出生活的气象万千和乐趣。


超然智者


书法界近年来为什么会出现射墨、盲写、丑书等怪象、乱象呢?我的看法是:他们先是用“书法创新”的旗号包装一下自己,实乃是“做梦都想出大名,削尽脑尖往钱眼里钻”的人。新!奇!怪!是射墨者、盲写者、善丑书者惯用的伎俩。其代表人物都是谁啊?在这里不用说,道内人都知道的。



关于这类人,可以用一句粗俗的、生动形象的歇后语来形容他们,就是:“戴礼帽X狗,都不是排场人!”



射墨、盲写、丑书,不符合时代审美的,更不符合大众审美!书写者是对中国汉字的肆意践踏和侮辱!

我认为,书法创新不是放飞自我,艺术创作更非江湖杂耍,胡抹乱涂的所谓的书法创作,还是趁早收了你们的神通吧!书法创作,还是回归传统的好!


(上图为传统的书法创作者在写作品)

说明:图片源于网络。

欢迎各位网友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作为书法艺术,是很严肃很严谨的,传统的书法艺术已经达到了巅峰,后人真的很难超越,更谈不上创新了。在传统艺术无法超越或很难创新的时候,有的人也许或独辟蹊径,或标新立异,寻找边缘艺术,以抒发自己的艺术理想,这也无可厚非。但个人觉得,传统艺术还是应该以继承和发展为主。目前有的表现手法已经与书法无关了,可能行为艺术的成分更多一点。行为艺术也是艺术,但最好不要跟书法混为一谈。个人觉得,作为艺术还是不能离开人们的认知和认可,过分强调怪异,脱离了大众的欣赏习惯和认知氛围,可能也不会被时间所保留。

时代在发展,艺术在扩展,这是必然的,但也不是毫无依据和边界的,艺术毕竟不是突发奇想或超乎自然的,真正的艺术还是不能脱离大众的欣赏习惯的,说白了,你的东西是给人看的,不管什么艺术还是应该以人的欣赏和认可为主,如果谁都欣赏不了,或超出了人们的认知范围,那也就无法称之为艺术了。


高山142725873


其实就是一帮故作高深的艺术流氓打着艺术的口号忽悠人而已。

这种所谓的射墨和盲写的所谓艺术家,他们的“灵感”没准是受一些现代艺术特别是行为艺术的启发。现代艺术的乱像我以前也回答过。我看他们的所谓理念也是从波洛克和克莱茵那里抄来的。

现代艺术家波洛克的滴流艺术摆脱了绘画对形式的束缚,随意用颜料往纸上滴洒来作画。让绘画过程成为绘画的一部分。

那我们看看我们两位打着书法艺术幌子的两位“大师”又干了什么。一个往纸上呲水画画,一个憋着眼瞎写,还美其名曰脱离眼睛的束缚。真是震碎我的三观。我想说两位大师,你的射墨绘画有没向波洛克交学费?你们要是搞这种行为艺术,人家克莱茵和博伊斯几十年前都搞过了,还比你们前卫的多,不要欺负我们没读过书。



这种所谓的射墨和盲写典型的模仿西方的波洛克的滴流艺术。
炒人剩饭,毫无新意。

你们也不要炒人家的冷饭了,自己搞点有新意的。你要是搞书法艺术就别拿行为艺术那一套忽悠我们 。还说什么“这是放弃控制性,纯粹的书法。我让书法变“活”了,这是一种创新,是一种突破了权力和意志。”(盲写艺术张强语)你这又是跟约翰.凯奇学的吧。我想说,我们都是读过书的,没那么好骗了。收起你们的把戏吧。哗众取宠是不长久的。

不懂艺术的历史爱好者不是个好物理老师,欢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