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宫中里的慎刑司是什么机构?

历史茶坊


慎刑司是清朝内务府的一个机构,负责掌管上三旗刑名。宫女和太监刑罚,也是以慎刑司为主来处理。宫女太监闻之色变,是因为慎刑司有众多酷刑!多达七十二道刑罚!下面,我来简单介绍几个“大众”的刑罚。


鞭刑虽然操作简单,但是,慎刑司也能玩出花样。鞭打刑具就有好几种:皮鞭、竹篦、蘸水的粗麻绳等等。而且,鞭打的用刑部位也有好几处选择:前胸、后背、臀部和大腿。对于宫女来说,鞭打更痛苦。因为,会打到胸部。

杖刑可是会打断骨头,震伤内脏的。太监宫女要是被打上二十来下,基本上就没救了。因为,十几杖下去,已经血肉横飞了。到二十杖,肯定能让受刑人露出骨头!

容嬷嬷就曾用针刺紫薇!这出戏,绝对是《还珠格格》中,恐怖的镜头。

这种刑罚一般是用针、竹签、猪鬃、钢丝等坚硬物体,刺扎某些特殊部位。例如:指尖,脚尖等等,

这个刑罚看似简单,就是烧红了东西烫身体。但是,慎刑司也把烫烙玩出了花样。虽然刑具单一,但是可用刑部位甚多!可以烫肋部、背部、大腿内侧、脚心等等。有些变态的,甚至烫肛门、阴户周围的肉。

这种伤残,绝对会遗留终身!

以上三种是慎刑司最常用的刑罚,但是,也是宫女太监最怕的。因为他们很容易就会被用这些刑罚处罚。

死刑的种类也有很多,光赐死一项,就有:赐毒酒、赐白绫、赐匕首、赐绳等多种死法。但是,赐死和凌迟,腰斩,砍头等等肉刑,很少见。一般也不会用到宫女和太监身上。所以,宫女和太监最怕的,还是上面三种刑罚。

还有,骑木驴等变态刑罚,只存在于野史之中,慎刑司是内务府下属的正经部门,不会用这类刑罚。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在电视剧《甄嬛传》里,慎刑司是一个很恐怖的地方,如果有宫女太监被送到慎刑司,那真是如下十八层地狱一般!

那么,历史上的慎刑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慎刑司,在皇宫之中”

据记载,慎刑司属于内务府,为内务府七司之一,在十三衙门时代,称为尚方司,顺治十二年改为尚方院,康熙十六年改为慎刑司。历代大清会典均规定,慎刑司掌谳三旗之狱。

说白了,慎刑司主要负责内务府三旗(正黄旗、正白旗、镶黄旗)及宫廷刑罚。比如说内务府三旗的旗人、太监、宫女等犯法,如无特别规定,一般交由慎刑司定罪量刑及执行处罚,而不由刑部或其它司法部门来管。

但慎刑司的这个定罪并不是所有都能定,我们来看看资料里的记载:

“掌谳三旗之狱。凡谳狱,笞杖皆决之。徒以上则咨刑部按焉(佐领 管领下人,获罪及互控,并各部院衙门咨送审议者,罪在杖一百以下即议结。至徒以上移送刑部定案)。旗 民交涉者亦如之。奉旨交讯,罪应死者,会三法司以定拟。

这段各位可以不必细看,它要说的大致意思就是,一些案件较轻、打打板子,关人时间不长的案件可以由慎刑司自己裁决,而像徒刑以上必须交由刑部,死刑的还得三法司会审。

“慎刑司,不止有刑罚”

对于慎刑司,可能由于电视剧,大家都觉得它有很多可怕的刑罚,但在史料里,慎刑司主要的职能并不是折磨人,它还负责侦查、审案、断案,当然它的受理范围大多是宫廷内部,毕竟人属于内务府。

尤其是太监的犯罪和处罚,慎刑司管的最多,下面这张表是学者整理出的关于太监犯罪受刑的情况:

真的很严酷!尤其是对于赌博、酗酒、逃跑、自伤身体,处罚最狠!

“慎刑司,折磨宫女?!”

在影视剧里,咱们经常可以看到慎刑司处罚宫女的情景,比如用针戳进脚指头手指头等,那么在历史中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至少在史料里并没有找到相关记载,据小君查阅的资料,慎刑司在宫中查案和断案方面还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嘉庆9年时,寿康宫一个叫平安的小宫女投井自杀,接着:

“由慎刑司官员带领刑部仵作和稳婆将已死女子平安周身详细相验”,后来发现这小宫女全身都有伤,再调查,最后定案,此宫女因为刚进宫干活较笨,经常遭到管事斥责和打,因心理上受不了所以投井。

照此看,慎刑司还是宫廷法医的角色呢!


宫殿君


在大清一朝,有这么一个地方,自打建起的那天起,举凡太监、宫女只要一听这个名字,就双腿打颤,烧香拜佛求佛祖保佑,自己可千千万万别到这地方去。那位说了,你说的这么邪乎,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啊,有这么可怕吗?告诉您吧,还就真的十分可怕,但你不自不必担心,这地方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除非你愿意净身做个死太监,要么你一辈子也休想进得去。这地方就是慎刑司!

您需记住了,“慎刑司”这地方,在其他朝代没有,只有大清顺治一朝才建立起来,地点就在西华门外长街以北。起初,这地方不叫慎刑司,叫做“尚方司”,后来有改名“内刑部”,直到康熙年间,才改名叫做“慎刑司”。

这个部门的建立主要就是为了防范和惩戒犯罪的太监和宫女,因为清朝入关之后,大明朝不少太监和宫女继续留在宫中或王爷府中任职当差。多尔衮多次上书顺治,要求严苛太监宫规,并且铸造三块铁牌分别立于交泰殿、慎刑司和内务府,所有王爷和皇族子弟必须抄写铁牌上面的内容,为的就是让大家知道大明一朝就是因为宦官阉人造次才导致亡国的结局。

正如多尔衮想的一样,虽然这些太监换了装束并且剃了头发,但恶行不改,依旧嚣张跋扈。多尔衮为此上书顺治小皇帝,制定了极其严格的太监处罚条例,并且加大慎刑司的权利。

顺治皇帝也深知前朝太监带来的隐患,因此下旨颁布了数十条针对太监的条例,例如“太监犯赌惩治条例”,“逃走太监和投王公门下治罪条例”,“太监偷窃治罪条例”,《太监与宫女对食治罪条例》等等,初期为四十余条,到了乾隆年间,逐步增加为一百余条,但不论犯了那一条,都要先送慎刑司定罪,而后再依照定罪轻重,来执行惩罚方式。轻则一通“杖板”,重则就要送命。

因此太监和宫女们只要一听说某某因为犯错被押赴慎刑司,指定吓得双腿打颤,赶紧求佛保佑别连累到自己头上。

《清史册》有记载,慎刑司内设郎中两人(非看病的郎中,而是官职),员外郎八名,余下另有50人各自有各自的职务。不论是皇宫大内还是王爷府中的太监,犯错之后,主人会让人送到慎刑司发落。

犯罪太监到了慎刑司之后,先要经过一通“杖板”伺候。这是两种器具,全部为青竹或毛竹制作,“杖”长5尺,圆5分;“板”长5尺,宽5分。行刑之时,受刑太监需伏在青砖之上,褪下衣裤;而后一人按头,两人按手,两人按腿,另有两人分别站立左右位置,手持板杖,轮流掌刑,另有一人在一旁记录击打次数并且喊口号。

行刑之前,一旁管记录者会大喝一声“你知道错了吗?”

这句话说完,受刑太监需赶紧答复“知道”或者“不知道”。但不管你回答“知道”或者“不知道”,这通板子是逃不过的。只不过,若是回答“奴才知道错了”,兴许打得轻一点。但非要说“不知道错哪了”,那么很快就可以把你打“明白”。

板子打下之后,受刑太监需高喊“饶恕了奴才吧,下次可不敢了!”这一句是关键,也是规例,如果不喊或者喊的不清不楚模模糊糊,那么即被认定顽固不化,需要加重处罚。但如果这个受刑的太监提前花了钱,使了银子买通行刑者,自己也就少受点罪。可反过来你没有钱孝敬几位爷,那么就有得受了,非打个皮开肉绽不可。

至于打多少下,上面会提前吩咐,若是没吩咐,那么就要看行刑者当天的心情了。但放心,不论他心情好坏,保证不打死你,但也绝对可以保证能把你打零碎了。不少太监被打得哭嚎连天,学犬吠之声。

打完之后,将犯罪太监被击打次数和受刑情况写明后,让人架起受刑太监拖到上司处,将文件和犯人交给上司,再由上司定夺。如果只是小错,打过之后,派人押回原处,交于主人处理。如果犯了大嘴,就需要先收监,而后处理。

但可以肯定一点,慎刑司没有直接处死太监的权利,而且也不允许擅自使用私刑,如夹棍、烙铁等等。至于是否定犯人死罪,在慎刑司拟定后,需要送交内务府,再由内务府呈报上面,请上面定夺。

这个传统一直到了庚子之变后,慈禧老佛爷给变了规矩。庚子之变后,从西安回銮的慈禧犯了疑心病,总认为光绪会对自己不利,因此格外谨慎。下旨让慎刑司效仿前朝大明,启用大明东厂的“气毙之刑”,也就是用白棉纸沾水封住受刑者的口鼻耳,七层之后人便气毙。这期间,还需加“板杖”,用板杖殴打受刑者腹部、双腿和胸部。受刑之人,挨打后疼痛难忍,又不能呼吸,不用多久,就气毙而死。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光绪彻彻底底得罪了慈禧,慈禧下令将光绪身边十几个小太监和三名宫女,全部采用“气毙”加“板杖”处死,其惨状可想而知。


大狮


清朝内务府所属机构,初为尚方司,康熙十六年被改为慎刑司,掌管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刑罚,一切皆依照刑部律例办理,案件重大者,则要移交三法司会审定案,另外太监刑罚以慎刑司为主。

用现代的说法就是皇上亲属加后宫的公检法机关加上劳改,犯了错了嫔妃、太监、宫女,都要送到这里来处罚,据说里面有72道酷刑,进去了没钱没人打点的话,人基本也就废了,所以才令宫女太监闻之色变。

还有一些皇家纨绔子弟,犯了事也会被带到此地,加以判决,皆因皇家势力太大,慎行司官员不敢多有得罪,走一下过场,关几天禁闭,期间好吃好喝,不会受多大罪。苦了那此无权无势的太监宫女们,有多少枉死其中。

甄环传上瑾汐和苏培盛因对食之事,被送进了慎行司,对其严刑拷打,并进行大强度的体力劳动,要不是甄环过去关照,估计也就废了,苏培盛,皇上身边的红人呀,进去还不是一顿拷打,我觉得还是给他们留面子了,要是一般的太监宫女,直接就打废了。


三千年读史看人生起落


据说慎刑司是皇宫里专门处罚坏了规矩的太监、宫女的机构。对违反宫廷礼法、制度规矩的太监、宫女实施处置,轻则掌嘴,重则廷杖,也就是大板子打屁股,对严重违反礼法规矩的太监宫女实施‘气毙‘’’之刑,也就是用麻纸糊住人的口鼻,并用水浇上去,连续糊七层麻纸,使人窒息而亡。据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用此方法处死了光绪皇帝身边的几十个太监,罪名为通风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