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公司的负债水平是不是很高?负债越高是代表拿地也越多,后续发展越强劲吗?

八零龙门阵


企业说白了就是人,是人的思想主导着公司的发展,哪怕一些偏标准化流程的公司,也离不开人的意识。所以开发商也好,购房者也好,其实面对市场的变幻莫测心态是一样的。如果说过去开发商无法理解老百姓买不起房,那是因为他阅历不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开发商哪怕大开发商也都面对着畸高的地价也只能慨叹自己捉襟见肘。 开发商终于体会到购房者的心酸,但是他们还得假装坚强。谁也别笑话谁,你买不起房有人买得起,你拿不起地同样也有人拿得起。所以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买房成了有钱人的游戏,拿地也是大房企们的盛宴。刚需已然被迫退出市场,中小房企也在走向市场边缘。

拿地跟买房应该属于同样的境遇,越买不起房越想买,越买越贵;越拿不起地越觉得地重要,越买越贵。其实,本来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地也是用来盖房子的,但是买着买着就走样了。

几乎没有不差钱的,所以买房拿地都需要借钱,本来房地产就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开发商自有资金没多少,多数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融资或借钱。这就导致,购房者很容易成为房子的奴,开发商很容易成为地奴。 有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已经达到了49%,这就说明居民部门负债率已经很高了,而居民部门负债中70%的债务来自房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房贷或者居民部门的债务对消费有挤出效应。 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由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撰写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8)》,其中以专题的形式分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中提到,一些房地产企业负债率较高,偿债压力较大;部分城市新房、二手房价格倒挂;租赁关系不稳定,市场不规范,监管难度较大;存量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有待完善。

无论是居民债务还是企业债务都已经发出预警,很高了。另有数据显示,5月份40家典型上市房企融资金额共计451.17亿元,环比减少41.34%,创一年来新低。融资额降低的同时,房企的融资渠道收紧,融资成本抬升。有超1500亿的公司债被中止,多家房企出现违约情况。 界面新闻报道,尽管迄今为止房企境内还未发生过公募债券违约,但彭博违约风险模型显示,过去一年中四分之三房企的违约风险抬升,未来12个月中国房地产企业平均违约风险高达0.87%。中国房地产公募债很可能将打破违约零记录,房地产行业违约风险目前处于各行业之首,超过了排在第二的能源行业。

不光企业,购房者违约也会越来越多,过去大家都觉得房价涨自己赚了,即使有问题大家也都不在乎。如今房价即使不降,只要稳定住,很多人都觉得亏得慌,甚至有的房价已经开始下跌,最近有购房者跟安家融媒反映,说自己北三县的房子已经大幅降价,不想交贷款了,觉得亏,我也只能建议他要慎重,毕竟如果只是用来住,大可不必太受影响,而且未来这里的房子价值一定会高起来,而不简单的是房价高企,而是更加宜居,更适合居住。因为过去这些年环京还谈不上多么好的居住条件。

中弘股份则于6月21日公告称,公司已向证监会提交了撤回非公开发行股票申报材料的申请,并于2018年6月20日收到行政许可,终止非公开发行股票。彭博违约风险模型显示,中弘股份的违约风险在地产公司中排名居前,公司待偿还债券近29亿元,7月还有8亿元债券面临付息和回售。除了上述房企,今年以来,已经有新城控股、碧桂园、保利置业、富力地产、合生创展、金融街等多家房企的债券发行或其他类型的融资计划遭到中止。预计地产债违约风险爆发高危期也即将到来。 Wind数据显示,2017年A股128家上市房企负债合计达到6.51万亿,平均资产负债率64.56%,其中63家房企负债超过百亿,34家房企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80%。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A股128家上市房企负债合计达到6.86万亿,平均资产负债率64.13%,负债超过百亿的房企增加到67家,资产负债率超过80%的房企数量35家。

中国证券网报道,一季报显示,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中交地产、绿地控股、*ST松江、阳光城、信达地产等近20家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85%,有近一半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70%。即便是万科这样公认的优质房地产公司,其去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仍然达到82%。 有人解释说,负债率高是因为规模扩张的必然结果,可是无限扩张并非谁都能吃得消,如果资金周转快尚可,否则很容易出现断裂的风险。过去开发商们为了追求规模化,不惜一切代价举债拿地甚至地王,最后又赶上房地产调控,限购限售限价等政策让过去冲动的开发商陷入了尴尬境地。资金成本上涨,负债率持续走高。 如今已经有传闻一些房企资金链出现问题,接下来会有哪些大房企暴露出更多的风险危机呢?

高杠杆是高利润、高回报的重要实现途径,对房企具有很大诱惑力。房企负债具有数量大、期限长,受宏观经济和政策影响大、风险高等特点,决定了绝大多数房企貌似实力强大,实际上却很脆弱,成了名副其实的外强中干。 千方百计降低资本负债率,成为多数房企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众多房企该如何面对此困境,如果在困境中寻找到创新之路,安家融媒还会继续跟踪报道。


光宇吐楼市



目前房地产公司的负债水平当然高了,可以说高出了一个新高度。风险自然也是在堆积,也到了一个重要的节点,天房集团前几天就爆出了1000亿债务违约的问题,其他房企也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过着日子。

房企高负债的雷,已经成了一把高悬的利剑。

根据2018年一季度的统计数字显示,房企的负债率创出了13年来的新高。国内的地产龙头企业万科的总资产12242.65亿元,总负债10289.27亿元,负债率为84.04%;上海绿地总资产8685.74亿元,总负债7701.97亿元,负债率为88.67%。

通俗地说,房企如此高的负债就是通过银行或者信托机构,借了很多的钱,比如说自己家的锅碗瓢盆总价值100块,我借88块来用,离资不抵债不远了。


假如出现如下两种情况我就破产了:一是我家里的锅碗瓢盆卖不掉,利息会拖垮我;第二,锅碗瓢盆价格下跌太多,卖掉的东西,还不了银行的贷款,我也面临破产风险。

所以,国家前一两年号召房地产企业“去库存”,实际上这个去库存就是去地产的金融杠杆,化解掉这个风险。通过一两年的时间,房地产企业通过涨价去掉了不少库存,前段时间新华社的文章中,出现了管理层不再用“去杠杆”一词,改为了“调结构”。

但从最新公布的这些地产企业的负债数据来看,情况却并不是太妙。

讲到这里其实大家也差不多明白了,为什么房地产会越调控越涨,以及一旦涨幅过快地方管理者又会被约谈的道理所在了。

这么高的负债率,一旦暴雷,与地产相关的几十个行业就基本被打垮掉。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地产商,银行,管理层都不希望房地产出现大跌的情况,能够维持现状,或者少幅度上涨就是理想状态。


而涨幅过快,一旦老百姓买不起,房子卖不掉,房企自然没钱还债,那么,危机就发生了。所以,就出现了涨幅过快的城市被频频地约谈,生意赚钱和政治正确是地方管理者必须明白的道理,也是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


布谷视界


房地产负债水平相当的高,远远不止某些机构统计的200%或300%,如果算上担保部分的话,负债率会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但是大部分人只看到如此庞大的负债率,却看不到这里面的机会,从最根本的逻辑开始,就已经决定了房地产不可能倒,大部分人以为钱是给地产公司赚走了,所以对地产公司有很大的误解,殊不知任何一个人的购房款里有70%左右的金额是贡献给了某部门,想清楚这些以后或许你就会清晰不少,再发觉这里面不对路的情形,比如净利润在不断的爆发式增长,但去化周期却非常的长,这说明了什么?对,就是捂盘惜售,想明白这里面的逻辑,你会惊叹某些地产股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惊喜。


lyg94588


一边是卖不了房子的房企,一边是买不起房子的老百姓,这是脱离市场规范经营的炒作行为造成的后果,也是市场经济的弊端的体现。有投资就有风险,房企高价投入,负债经营,现在高进低出,必然赔钱,压着不卖,等待市场好转同样赔利息。更主要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严重饱和,不可能再靠炒作经营,只有老老实实回归市场才能经营。市场靠炒作经营牟取暴利以后,肯定要有人为暴利买单,这和赌博一样,有人赢钱就一定要有人输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