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泉途,無問西東

(北周·永通萬國)

1.

道光八年(1828)山東鄉試戊子科,

來自武定府利津縣、當時年僅21歲的李佐賢高中解元。

這讓他的同鄉摯友張銓大為不解,

在張銓眼裡,李佐賢似乎對古代錢幣、比對經史子集更有興趣,他的更多時間也不是用功讀書,而是廣交遊歷,訪求古幣。

7年後,道光十五年,張銓與李佐賢又同中了乙未科的進士,

在京中做官,一有閒暇,張銓就被李佐賢拖到琉璃廠或是海王村,尋找古代奇珍異幣的蛛絲馬跡。

然他們一起吟詩對賦,賞玩古幣的悠閒日子並沒有太久,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

在道光二十六年,兩人先後被簡放出京,

一個是去福建汀州做知府,一個去江蘇常州做了知州。

京中十載,李佐賢對於錢幣的熱愛,張銓看在眼裡,由不解到由衷欽佩。

離別之際,張銓贈詩:

敝衣談食心自欺,海王村裡覓古籍。收藏切磋幾十載,泉匯回影成鉅著。

去紀念他們一同覓籍賞幣的曾經。

而李佐賢也將自己最珍愛的錢幣,

贈給了張銓。

(南朝梁·太清豐樂等)

2.

光緒二十六年(1900),農曆庚子年,

京中密雲籠罩,

此刻,時任京師團練大臣的王懿榮,

腦海中拂過曾經李佐賢對自己的諄諄教導,

然國之將破,個人的金石藏品又如何去保全。

八國聯軍自天津登陸,一路勢如破竹,

諸王大臣或逃或亡,清軍義和團作鳥獸散。

王懿榮帶著僅存的老弱殘餘在東便門做了最後的抵抗,終究力不能擋。

回到家中,王懿榮寫下絕筆: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於止之其所止,此為近之。

然後攜家人,一同投井自盡。

王懿榮殉國了,和他一同湮沒的,還有自己摯愛的數千塊甲骨,數千枚錢幣。

(五銖)

可是,他在金石領域的成就,並未就此沉寂。

他的錢幣被方藥雨和劉鶚等人收購,

前者成為了北方的一代錢幣大家,

後者的錢幣後又流轉到周仲芬,王蔭嘉,平尾氏等人手中,

成就了後來的昭和泉譜,

成就了後來的中國泉幣學社。

(昭和泉譜)

3.

民國二十九年(1940),在上海羅伯昭宅邸,

中國泉幣學社成立了。

王蔭嘉,丁福保,鄭家相,張季量,戴葆庭,羅伯昭,馬定祥等人均作為創始人參與其中。

他們對古錢幣的瞭解和興趣,皆始於當年李佐賢的《古泉匯》,

他們對古錢幣的深入和研究,皆離不開從王懿榮到劉鶚再到周仲芬的傳承,

而他們,又作為新一代的錢幣大師,

從民國而至解放後,

從解放後而至現今,

留下了《古泉大辭典》,《歷代古錢圖說》,《中國錢幣大辭典》等綱目鉅著,以及無數的錢幣專類論著。

他們有的藏品充實著各大博物館,

有的藏品通過各大拍賣行,有了新的主人。

(南宋·紹興版式)

如今,

這些大師也都離我們而去,

但是他們的影響,卻無處不在。

錢幣領域的佼佼者們,或多或少都有著前人的師教傳承,

而初識錢幣的新人們,總能在學習和增進裡尋覓到前人的蹤跡。

若干年後,

我們中的有些人,或許也能成為一代大師,

也會與曾經的李佐賢,王懿榮,王蔭嘉一併留名泉史,

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或許永遠都碌碌無名,

但是骨子裡對錢幣的熱愛和精神,卻一樣會代代相承。

但無論如何,只要我們堅持所愛,保持真我,

那麼漫漫泉路的收穫,便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