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的布衣英雄將君用!

昨天發文說了俞大猷、有朋友回說只知道俞大猷卻不知道還有一位以秀才之身力抗倭寇的將君用、幸不辱命查了幾個小時終於找到這個福全世家、蔣家將君用。

要說將君用就要先說到福全衛

明代時,由於福全村重要的戰略地位,這裡曾經建過一座海防軍事城池:“守禦福全千戶所”城,簡稱“福全所城”。

公元1387年(明代洪武20年)起,為了防備倭寇襲擾,在江夏侯周德興組織下,福建沿海地區,開始廣建海防城池,增設沿海5衛、13守禦千戶所。其中,泉州地區範圍,晉江縣二十都的水澳(今晉江市永寧鎮),設立“永寧衛”(衛,約等於今天的軍分區);晉江縣十五都的大溍(今晉江市金井鎮福全村),設立“守禦福全千戶所”,也寫作“守禦福泉千戶所”(守禦千戶所,約等於今天的邊防團);惠安縣二十七都的小兜(今惠安縣崇武鎮),設立“守禦崇武千戶所”;同安縣十四都的高浦(今廈門集美區杏林街道高浦社區),設立“守禦高浦千戶所”;同安縣十九都的金門(今金門縣金城鎮),設立“守禦金門千戶所”。稍後,在同安縣二十三都的嘉禾(今廈門市老城區),設立“永寧衛中左所”,也稱“守禦嘉禾千戶所”。同時,又在同安縣浯洲嶼(今漳州龍海市港尾鎮浯嶼島),設立“浯嶼水寨”,由永寧衛、福全所、漳州衛各處,抽派官軍2500名,分汛出海巡哨。按照當初規劃,“衛、所、巡司(城池),以控賊於陸;水寨,防之於海……所以聯絡聲勢,保障居民”,努力構築一個嚴密的海防體系。

蔣家未刻完的石刻!圖上為蔣家後人!

建立之初,永寧衛下轄10個千戶所,包括駐紮在永寧衛城裡的左、右、中、前、後5個千戶所,及駐紮在外的崇武、福全、高浦、金門、嘉禾5個守禦千戶所。永寧衛全軍滿員12728名,“比制額過之”,大大超過明代每衛約5600名官兵的編制,足見泉州地區海防的重要性。

明代嘉靖年間,沿海烽煙四起,倭刀寒光凜凜。《乾隆晉江縣誌》中說,最早帶領倭寇圍攻剽劫泉州郡、縣、衛、所各城者,多為漳州人。其後,泉郡梟獍,群起效尤,屢借倭寇之名,糾黨肆掠。泉州百姓,慘遭荼毒,死傷枕藉。

再說將君用:

從1556年到1568年(明代嘉靖35年至隆慶2年)10餘年間,倭氛大熾,倭寇屢次圍攻泉州府城,2次攻陷永寧衛城,攻陷崇武所城,攻陷南安、安溪、同安、永春各縣城,圍攻晉江、惠安、德化各縣城。其中,1562年(明代嘉靖41年)2月至3月,永寧衛城竟兩次淪陷,永寧衛軍民被倭寇“殺傷幾盡”。當時,倭寇也來圍攻福全所城。福全人舉目四望,狼煙遍地,孤城孑立,形勢岌岌可危。其時福全千戶蔣鎰謀眾欲逃郡城。福全秀才蔣君用挺身而出,對眾人申明大義。眾素服其孝友信義,皆聽其令,協力守城三亇月,時值霖雨,疾病流行,君用一一照料,病者施藥,守衛者給糧。然後出敵不意舉行反攻,一夜連破五營,迫使倭寇卷甲霄遁。終使福全所城成為明代我國東南沿海遭受多次倭寇圍攻而唯一未被倭寇攻陷的衛所。明代永寧衛,崇武所復多次淪陷。唯有福全所城軍民譜寫一曲最壯麗的歷史篇章。(此處直接用的海蠻牛條友發來的資料謝謝分享!)

此戰鬥中,蔣君用毀家紓難,捐家產3000餘兩,以充軍費,家道因此中落。史書中說,蔣君用死後,福全人建祠祭祀,以表追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