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宰相上官婉儿为何惨遭黥刑?

yunyaling1987


严格说,中国历史上并没有过女宰相,上官婉儿也不例外。

所谓女宰相之说,前有陆令萱被称为女相,后有上官婉儿。陆令萱曾被北齐后主高纬封为“女侍中”,但这个“女侍中”仍然是内廷的官职,不同于庙堂上的侍中,只是内廷仪式性的女官,并没有宰相的权力。

上官婉儿墓志上说十三岁为“才人”,后来又为女皇武则天掌管诏命,称为“内舍人”,类似于女皇的秘书。因为忤旨,上官婉儿被免了官并黥面,但在“万岁通天”年间女皇又把上官婉儿放出来,依旧是掌管诏命。

女皇因为惜才而不杀上官婉儿,所惜者应该是文才而不是治国理政之才。以女皇的性格看,她不需要别人为她赞攘大政,再说差点被杀的上官婉儿是不是还有胆量在女皇面前对政务表现得过于积极也是值得思考的。所以《景龙文馆记》里说的“恒掌宸翰”、“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应该是把上官婉儿的作用描写得有点过了。女皇只是让上婉儿掌诏命,而上官婉儿作为犯官孙女,是否敢这么在女皇面前这么过份干涉军国大事很让人怀疑。

唐中宗时上官婉儿被拜为“昭容”,昭容是九嫔之一,是天子妃嫔。不过冯其庸解释过“昭容”也是内宫女官的名称,所以上官婉儿应该只是中宗的女官,而不是妃嫔。也就是说,不管在武则天时期还是在中宗李显时期,上官婉儿只能在内宫兴风作浪,对外朝并不能直接伸手。

关于上官婉儿被黥面的事,《旧唐书》只说,“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上官婉儿被黥面应该是“万岁通天”之前,即公元696年之前。从她公元677年被武则天赏识简拔到被黥面这中间武则天做过的事太多了。究竟上官婉儿因为什么触怒了武则天,很难确定,但可以做一个猜测。

很有可能是因为反对武则天谋夺李唐皇位。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就是因为奉命起草废除武后的诏书而死,上官婉儿心里很有可能和祖父一样不愿意希望武则天谋夺李唐的皇权。而中宗复位后还能任用上官婉儿,拜为昭容,大致看起来可以作为佐证。女皇不杀上官婉儿的原因:一来喜欢她的才华;二来很有可能对上官仪有愧;三就是在女皇看来上官婉儿也许只是表达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在她看来是不足虑的,因为上官婉和联系不到外朝势力。


沅汰历史


首先要纠正题主的错误,上官婉儿并没有做过女宰相,武则天当政期间上官婉儿深的宠信,许多诏书都由她草拟,一些好事之人溜须拍马,私底下称呼她为“巾帼宰相”,但上官婉儿也就是个“内舍人”,类似与武则天的秘书长,并没有做过宰相。

黥刑就是脸上刺字,肉体上伤害不大,精神上的羞辱才是主要目的,宋江被刺字后就深以为耻,上官婉儿一个女流究竟因何受难历史没有明确记载,倒是各种野史有流传。

一种说法认为是嗣圣元年二月,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自己当皇帝。扬州司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还请好友“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骆宾王是一代才子,妙笔生花,把个武则天骂的目瞪口呆,连连惊呼作者有宰相之才。嘴上这么说,心里对徐敬业骆宾王恨的咬牙切齿,上官婉儿图样图僧破,以为武则天说的是真心话,加之确实仰慕骆宾王的文采,在与武则天交谈中,拐弯抹角讲出要爱护人才的话,招致女皇帝的不满。

另有一种说法流传更广,说是武则天吃饭过程中发现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与上官婉儿眉来眼去调情,醋意大发,顺手一把匕首飞到上官婉儿脸上,导致后者毁容。这一说法演义成分更加浓重,但日慕君认为可信度反倒更高,张氏兄弟受宠时期武则天已经七十余岁,早已人老珠黄,嫉妒年轻貌美也不奇怪,加之上官婉儿私生活极为不检点,情夫奸夫一大堆,与张氏兄弟奸情与否不得而知,以人品推断,倒是有大大的可能。

历史记载,上官婉儿的祖上可以追溯到西汉昭帝年间名臣上官桀,其祖父更是高宗年间宰相上官仪,上官仪和儿子上官廷芝为武则天所杀,上官婉儿作为罪臣家属,长与掖庭,武则天原本是她的杀父大仇人,但天赋异禀的上官婉儿在个人荣辱和家族仇恨面前选择了前者,不但不想着报仇,还与武家沆瀣一气,为虎作伥,中宗即位后她更是食髓知味,与韦后一起祸乱后宫,后死在李隆基手里,结束了丰富多彩的一生。

日慕君没有谴责上官婉儿的意思,生死关头,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把国仇家恨都压在一个弱女子肩上是不公平的,这也是为什么上官婉儿后世引发争议的主要原因,但她的文学天赋却无人否认。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如果换个时代,她也许是李清照那样的大家。


日慕乡关


先来普及下黥刑:

黥刑,也叫做墨刑,就是在人的脸上或者身体其他部位刺字,然后涂上颜料,使之永远无法褪去。就如同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宋代发配囚犯在脸上刺字一样。

上官婉儿的祖父是以文采名扬天下的宰相上官仪,因替高宗皇帝起草废免武则天皇后的诏书被诛杀,尚在襁褓中的她与母亲郑氏一起成为掖庭之奴。集才华与智慧于一身的她14岁那年得武则天赏识,逐步踏进大唐权力中心,46岁时被唐玄宗李隆基诛杀,就此香消玉殉,只留给太平公主一声叹息。

上官婉儿,她的优美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温婉可人,心爱诱人,她的才华在大唐独树一帜,在文人名家辈出的盛唐文坛独霸一席,是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但偏偏又才华横溢的典范!

上官婉儿被武则到处以黥刑,野史传说各异,但没离不开香艳、旖旎和暧昧。

武则天外战群臣,宫斗王、萧,杀亲姐、毒外甥女终于成为一代女皇,也与隋唐开放社会同步,有了男宠假和尚薛怀义、御医沈南璆以及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风流至极。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原本是太平公主的床上用具,某日太平公日孝心大发,把薛怀义献给了守寡多年的母亲。

沈南蓼本是御医出身,无奈沈南蓼医人不能医己,无法满足一代女皇的需求。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哥俩年轻器粗,身体倍好,把个武则天服侍得舒舒服服,身心愉悦。自此二张兄弟权倾朝野,就连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争着为二人执鞭牵马。


武则天和二张之事根本不会避讳于上官婉儿,耳濡目染之下,上官婉儿也是学了七七八八。上官婉儿本来就天生尤物,武则天已是人老珠黄,二张刻意调戏,日久天长勾搭在一起。

无巧不成书,有一天上官婉儿和张昌宗云雨正浓时被武则天撞见,惹得雷霆震怒。武则天拔出自己随身带的小金刀,朝着上官婉儿的额头就是一下,顿时鲜血直流。

后来聪明的上官婉儿设计了一个遮掩剌青的发型,号“上官髻”,竟成了长安中贵妇的潮流时尚。

我是美丽青春您真痘,欢迎批评、指正;多谢关注、转发。


美丽青春您真痘


上官婉儿所遭受的黥刑,是在脸上刺字或图案,然后涂上墨水,使其永远不会消失。黥刑一是用于奴隶,给奴隶刺上字后,就是奴隶一辈子的标记,无论逃到哪里都会被抓回来。二就是用做羞辱之刑,让犯人背着一辈子的耻辱。

像上官婉儿这个才貌双全的女子,给其施以黥刑真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关于上官婉儿为什么会受黥刑,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上官婉儿违逆了武则天。因为对武则天不满,徐敬业于684年起兵讨伐武则天,大诗人骆宾王为他写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采非常好,落到上官婉儿手里,上官婉儿爱不释手,并且向武则天建议要爱惜人才,由此得罪了武则天。本来上官婉儿要判死罪的,武则天因爱惜其才能,改为了黥刑。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其实武则天也是很喜欢骆宾王的,不会因为上官婉儿的求情而动怒。史载,武则天在看到骆宾王的檄文后,极为震动,责任宰相为什么不早重用此人。

还有种说法是因为武则天吃了上官婉儿的醋。武则天有一个男宠叫张昌宗,年轻力盛的,对上了年纪的武则天不满意,于是看中了年轻貌美的上官婉儿。而上官婉儿也是一个很随便的人,两人就暗中来往。有一次武则天在吃饭时,看到上官婉儿和张昌宗眉来眼去,十分恼怒,你不就是有张漂亮的脸蛋吗,我就要毁了你这张脸。于是武则天命令对上官婉儿施以黥刑,意图让其毁容。

但是,施刑的人实在不忍毁掉这张漂亮的脸,就在上官婉儿脑门上刺了一朵梅花,这样一来,上官婉儿更漂亮了。武则天见了后纳闷了一会,说:“只知道受了黥刑变丑的,还没见过变漂亮的。”上官婉儿呢,吃了亏后更加小心服侍武则天,与武则天的关系又和好了。


萌叔观世界


上官婉儿和武则天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仪当丞相时,因为响应唐高宗废除皇后武则天的响应,在起草废后诏书时被先知先觉的武则天知晓,她怒闯皇宫后,懦弱的唐高宗收回了协议,结果,事后武则天借故屠杀了上官仪全家,上官婉因为还是婴儿成为幸存者。

上官婉儿在宫中长大,因知书达礼,乖巧伶俐而受到武则天的关注,纳为侍女后,善于察颜观色的上官婉儿深得武则天的喜爱和宠信。在武则天的感化下,上官婉儿也逐渐抛除了杀父之仇,心死踏地为其卖命。两人关系如同母女般融洽。


而当了皇帝的武则天过起了荒淫无度的生活,身边男宠不断,最宠信的先后有薛怀义、沈南蓼这样的帅哥,后又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这对小白脸。已年迈的武则天对这对兄弟宠爱到极点,甚至让他们参与政事。


因为是武则天的贴身秘书,上官婉儿和张氏兄弟平常接触多,帅哥美女接触久了难免生情。一次,在吃饭时,上官婉儿和张易之眉来眼去,秋波传情,被武则天逮了个正着。


武则天一怒之下要处死上官婉儿,在张氏兄弟百般求情下才网开一面,给她处以黥刑。


上官婉儿处黥刑后,开始为毁了容而悲痛万分,后找人在眉心锈一朵梅花,不但掩盖了刑痕,而且更显得妩媚,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上官婉儿,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才情的女子之一。

她原本出生名门,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后因为为唐高宗起草废后诏书,从而得罪了武则天,所以后来被诬陷入狱处死。自然,及其家属自然也得连坐,于是刚出生的上官婉儿就同母亲一起被发配掖廷。不过,虽然深陷困境,贬做官奴,但上官婉儿还是在母亲的培育下,熟读诗书,后因出色的文学才华打动武则天,才被罢奴婢身份,成为武则天的秘术,负责宫中诏命。

那么,既然委以重任,上官婉儿还收到了黥刑呢?

《旧唐书》是这样记载的: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新唐书》也差不多: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

可以看到,史书的记载比较模糊,没有具体忤旨原因,但民间野史却衍生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先来看第一种说法,据说是记载在唐代学者段公路的《北户录》:

天后每对宰臣,令昭容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说,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的首席秘书常伴左右,却和武则天的男宠张宗昌私通,被发现后,武则天拔刀插入上官婉儿的前髻,伤及左额,因此留下刺痕。

还有第二种说法,即武则天私生活糜烂,第一任男宠薛怀义失宠后求见武则天,上官婉儿考虑到其失宠而不予通报,导致愤怒的薛怀义用一把大火烧了武则天为其建造的明堂,武则天怒,上官婉儿也受到牵连,处以黥刑。

虽然,上官婉儿被赐以黥刑,但毕竟还是要在朝堂之上混的,那么如何掩饰这一印记呢?

据唐代文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即为了掩饰刺青,上官婉儿在眉间印记刺上红梅花,于是,姣好的面容配上这红梅,竟然显得更加美丽动人,于是,宫中女子也纷纷仿效,以致红美妆竟成一时之潮流。

不过可惜的是,到了公园710年7月,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上官婉儿被李隆基处死,时年46岁,一代才女、女官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就此拉上帷幕,令人唏嘘不已。


鹿遥知林深


1.上官婉儿从来没有被正式任命过宰相或者任何男性职务,不过她跟在武则天旁边办事,又很有文采而已。

2.上官婉儿的身份其实是掖庭宫奴。当年她祖父被杀,她和母亲被没入掖庭。后来武则天看婉儿有才华,就带在身边处理政事。婉儿最后也没有当官,不过给她一个唐中宗后宫的位子,昭容,正二品。但是不陪李显睡。

3.当时婉儿年轻,武则天老迈,武则天喜欢张氏兄弟,这几个人一直跟在武则天身边,武则天发现婉儿跟张氏兄弟眉来眼去。张氏兄弟自然更喜欢婉儿这样年轻漂亮的女人。武则天很生气,就把婉儿关起来,但没有处罚张氏兄弟。后来武则天气消了一些,张氏兄弟又撒娇求情,于是就放了婉儿。但是担心婉儿貌美,就要在她脸上施以黥刑,就是免得张氏兄弟再对她有好感的意思。

4.女宰相都是戏说里面的故事。婉儿没出过长安,很少出宫。后来才在宫外有自己的府邸。所谓女宰相,不过女助理,女跟班而已。很可悲的。后来被李隆基随手一下砍掉头颅。


实梦阁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 ,祖籍陇西上邽 ,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史书记载,上官婉儿系上官仪之孙女。武则天时代,其祖父获罪后,上官婉儿随母入宫为婢。因为她熟读读书,明理睿智,善于决断,能够提出很多优秀的意见建议,为武则天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武则天初见她时,她在宫里只是个小婢女,当时14岁,看她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就为她出题试其才。上官婉儿的答卷非常优秀,让武则天惊为天才,于是带在身边,令其撰写文告之类,做师爷们做的事务。

这样,上官婉儿从一个婢女,变成了武则天的近侍。朝夕相处时日一久,武则天更发现,这个小姑娘还很会来事,能揣摩圣心,自己心意动处,其已安排妥当,就更是倚重她,信任她,当然也防着她。

就这样,上官婉儿一步一步走到权力的核心。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史书中称其“忤逆旨意”,现代历史小说中则说她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过节,反对武三思势力扩张,还有电视剧说她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氏兄弟有染犯罪武则天,总之,是有事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一开始要处死她。

可是上官婉儿的才干早就得到武则天的肯定,一直当作左膀右臂,武则天不愿杀她,就宽恕了她,小惩大戒,刺青于面,令其牢记自己的过错,仍然重用在宫内。

上官婉曲意逢迎,感恩于武则天法外开恩,改死罪为黥面,仍然让她在宫里执掌权力,此后更加尽心服侍辅佐武则天。

大家谁还有更准确的说法,本人愿意洗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