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教科書中記載 科學家在藍田發現東北亞最古老古人類遺蹟

“這是東北亞目前發現的年代比較確切的最老的人類活動遺址,比歷史書中公認的距今170萬年雲南‘元謀人’還要早42萬年,可以說是將要更改歷史教科書的發現。”朱照宇表示,7月11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客座研究員朱照宇團隊有關黃土高原最早古人類遺址的最新發現與成果。這個發現改變了目前的歷史記載。

14年堅持 不斷刷新“最古老古人類遺址”

這個新發現的遺址——上陳舊石器遺址位於陝西省藍田縣玉山鎮上陳村。這個重大發現,是朱照宇團隊進行了持續14年不間斷地艱苦研究的成果。他們根據連續的黃土-古土壤地層和古地磁等測年手段,確定這一舊石器遺址賦存的最老地層年代為距今212萬年前。朱照宇表示,“這次成果,是我們聯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黃慰文研究員和英國國家科學院院士Robin Dennell教授以及來自國內十餘個單位的研究者共同努力取得的最新成果。”

這個結果,使上陳遺址成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類遺蹟點之一。這一年齡比目前公認的西亞格魯吉亞德瑪尼斯古人類與舊石器遺址年代(距今185萬年)還早27萬年。

朱照宇與藍田“結緣”頗早,他表示,早在1985年,他的博士論文就是研究黃土高原的黃土、地貌和新構造,“我們當時是學生,中科院地球環境所的安芷生院士帶著我們考察黃土剖面,他在國內首次把古地磁測量方法與黃土-古土壤序列結合起來測定古人類的年代,這些前輩們很無私地提供了許多原始數據,我們就是在他們成果的基礎上開展進一步研究的。那時,我們提出了古土壤斷代來確定地質事件包括第四紀古人類和古生物年代的思路。”

2004年,朱照宇團隊開始正式做相關研究。在藍田的研究中,他發現,侵蝕作用使得土壤地層有了缺失。他們採取了高密度古地磁採樣,在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將藍田公王嶺直立人頭蓋骨賦存地層年代由原來距今115萬年前推至距今約163萬年前。“安院士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朱照宇說。

接下來的研究中,關鍵點是找到連續的地層剖面,朱照宇表示,“我們希望找到連續的剖面來繼續研究。通過不懈的考察,連續剖面終於在2007年7月找到了,這就是上陳剖面。在粒徑很小的粉塵黃土中我們發現了幾釐米到幾十釐米的石頭,很分散,我們覺得有可能是石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黃慰文研究員、英國國家科學院院士Robin Dennell教授實地考察和鑑定,確定這些石頭就是古人類打製的石器。論文也詳細描述了上陳遺址發現的早更新世黃土—古土壤序列的第15層古土壤(S15)至第28層黃土(L28)層位中的82個被打擊過的石頭和14個未經打擊的石塊。”

為何歷時14年?朱照宇表示,這是因為我們要去不斷尋找“最老的樣本”,要去尋找研究的序列,研究黃土-古土壤所代表的氣候環境變化與古人類古文化的發展演化歷程。從那以後,每年研究團隊都要在藍田去考察。“要確認是地層中的樣本,古地磁樣品有時候是非常難採集的,要定向很準,而且土質很鬆的話不小心就碎了,難度很大。採集回來後還要慢慢加工,上儀器測量,經過數據計算、製圖等,確實很耗時。”2014年開始寫文章,2016年底投稿,2018年5月被Nature雜誌正式接受發表。

反覆研究:“高齡”團隊20多次實地採樣

這支中外研究合作團隊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牽頭,聯合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等國內外10餘個機構組成。研究得到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973”項目、西安黃土與第四紀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以及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的資助。

野外工作不易,黃土高原夏季烈日炎炎、冬季寒冷難耐,據不完全統計,朱照宇團隊去過20多次上陳村。直到現在,68歲的朱照宇堅持親自爬坡、採樣、挖土,團隊中的黃慰文今年81歲,另一位英國教授Robin Dennell也已年過七旬,老一輩科學家的科研精神令人感動;年輕一代科學工作者也經歷了艱苦的磨練,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意義重大:進一步揭示人類演化和發展的歷史

那麼,這樣的新成果意義何在?朱照宇表示,“傳統的主流的觀點認為人類‘走出非洲’,人類真正走出非洲的時間卻尚未有定論。之前認為直立人是大約170萬年前走出非洲,而西亞格魯吉亞德瑪尼斯遺址年代的研究成果距今185萬年,打破固有觀點。我們研究成果表明非洲以外的亞洲還存在著距今212萬年的人類活動遺蹟,再次打破學界固有觀點。有西方評論認為,這個發現或將改變古人類遷徙擴散歷史的遊戲規則。還有人認為我們有可能在藍田發現更古老的人類活動遺蹟,因為目前黃土地層最古老層位年齡距今258萬年。”

當初,元謀人的發現,對於揭示人類演化和發展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元謀人早於“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猿人的年齡。朱照宇團隊的發現也將引發一系列疑問:非洲以外最老的人類存在了,那麼,如果他們當初是從非洲走出,是如何走出的?這無疑對於古人類的研究有很大的推動。那些年代有古人類活動,這跟當時的氣候環境有什麼關係?等等。

朱照宇表示,下一步,團隊將繼續尋找這個時間段可能存在的古人類化石。

(文/記者 張瀟 圖/兩張受訪者提供,一張來源自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