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略军事改革:这一场改革使得罗马才能撑到凯撒时代

在现代国家,年轻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需要服兵役。在两年服役期限内,士兵只有补贴,没有工资。超过义务兵期限,士兵就开始拿工资了;如果遇到战争,士兵还有其他收入。从古至今,不是每个国家的士兵都有这么好的待遇。在罗马共和国大部分的岁月里,人民需要有一定的财产,才能参军打仗。打仗用的作战武器都是自备,且当兵没有工资、打仗没有收入,这就是所谓的公民兵制度。

在以农立国的罗马,有土地才意味着有钱,有钱才能装备自己,故士兵必须要有自己的土地。到了罗马共和国晚期,没有一天不打仗,士兵在军队一待就是几十年,田也不种了、地也不要了,靠将军的一些赏赐维持生活。此时的公民兵制,使罗马参军的平民越来越少,这又与罗马的扩张路线格格不入。格拉古兄弟施行土地改革,企图阻止土地兼并的势头,无异于“螳臂当车”。

无休止的战争,还暴露了罗马军队的另一个致命点:将领的无能。罗马军队外出作战时,通常由执政官任统帅,且任期只有1年左右,副将再由执政官任命。将领作如此安排,有两点不足:不确定执政官是否具备军事才能;任期太短导致将领更替频繁,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恶劣局面。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就吃了“临阵换将”的大亏。

罗马的有识之士清楚地认识到:要继续向外扩张,必须进行全面的军事改革。真正把这种想法付诸实施的是一位叫马略的执政官。在朱古达战争中,马略作为副将把部队开进北非作战。公元前107年,马略因战功被选举为执政官,此时,朱古达战争还没有结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军队腐败”。既为了赢得朱古达战争,也为了方便罗马日后的扩张,军事改革在所难免,马略成了这次改革的领头羊。

本次军事改革分为三大块、10小块,包括兵制改革(改征兵为募兵、延长士兵服役年限、给士兵发放薪饷、扩大将领的权利)、建制改革(编制改进、装备改进、增设新兵种)、军纪改革(加强训练、严肃军纪、设计军徽)。

一、改征兵为募兵

上台之初,马略宣布改征兵制为募兵制,即允许任何人自愿参加军队。这一举措打破法律和习惯的限制,不仅解决了当时的兵源问题,更是征兵制的一大创新。

募兵制的主要内容:第一,取消了征兵的财产限制,使大批无产者开始进入军队;第二,无产者是指由于战争或者其他原因而失去土地,在城市游荡的那部分公民,并没有冲破公民权的限制。这意味着奴隶、妇女等人不可参军。募兵制曾在罗马出现过,但马略是第一个将募兵制规范化、制度化的执政官。

二、延长士兵服役年限

马略规定了士兵的服役期限为16年,

三、给士兵发放薪饷

士兵服役其间可以领取固定的薪酬,作为生活补贴;服役期满的老兵可从国家领取一块地,作为养老保障,这使得士兵的经济利益在制度上得到保障,无产者加入军队,不仅解决了食宿问题,还能得到一定的经济报酬,他们开始把当兵作为自己的职业,甚至服役期满后,他们仍以志愿兵的身份继续追随将领。

四、扩大将领的权力

首先,马略将每个军团的人数降为6000人,但是执政官可以根据战争需要征收若干个军团。这样,执政官所掌握的军团人数将会大大增加,军队的作战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可以说是变相地增加了军事将领的权力。

另外,马略明确规定各级军官和军队幕僚改由将领任命,而非由公民大会选出。这样将领除了与各级军官、军队幕僚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还直接决定了后两者的官职命运,将领把他们牢牢地控制在手中,罗马的军队战斗力急剧提升。

五、改革军队编制

一直以来,罗马军队实行中队制,士兵按照财产资格站队,这样站出来的队伍效率极其低下。

马略首次以联队制取代中队制,作为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他将之前的3个中队结合成一个更大的单位,即联队。每个联队包括6个百人队,百人队为80人,由此产生了480人的联队。联队不再按照青年、壮年、老年的标准排列,而是采取混编的形式。联队中的骑兵个个骑术精湛,而不再局限于贵族和富家人的孩子。

10个联队组成一个军团,共4800人。军团在战争中仍然实行4-3-3式阵列,第一排配置4个联队,第2排和第3排各配置3个联队。联队制也不是马略的首创,但他首次将之规范化。

六、完善军团装备

随着联队制的广泛应用,罗马军队原有的装各已经无法满足军团的作战需要。公元前104年,马略开始统一罗马军团装备。所有的军团士兵统一配备了短剑,盾牌和标枪。同时,标枪由轻标枪改成重标枪。轻标枪把木杆轴与铁头通过一个帽使木杆插入铁头中,连接处用一个铆钉固定。重标枪的铁头处则有一个宽的,长方形的,扁平柄使木杆插入铁头,连接处需用两个铆钉固定。

马略将重标枪连接处的两个柳钉保留一个,另一个用木栓取代,木栓质地脆弱,标枪射中敌人的盾牌后就插在上面,由于无法支撑枪杆的重量,木拴就会折断,只有一根长钉固定的铁质矛头就会弯曲,标枪仍紧紧留在盾牌上,枪杆拖地,给敌人带来极大的不便。

此外,马略还规定了军团行李队伍的规模及每个士兵必须携带的装备的数量。马略为减轻士兵的行军负担、加快行军速度,发明了一种后人称之为“马略骡子”的行李背架,即在重物下面有一个底板,用绳子将底板绑到肩上来减轻物体的重量,类似于现在的背包。

七、増设新的兵种

根据作战的需要,马略发明了一些新的兵种和装备,如増设工兵、机械兵、木工、铁匠等专口兵种。罗马军团的营地防卫严密,这就需要木工和铁匠的协作;军团的行军、军队武器的供应保持正常,这就需要工兵和机械兵的协作。

八、加强军事训练

罗马人战场上的勇敢既来源于对荣誉的重视和军纪的服从,更来源于他们平时艰苦训练的结果。马略想尽各种办法训练罗马军团。

首先,马略通过“士兵自带行李”加强对罗马军团的训练。他要求士兵必须携带一系列的装备,其中包括一定的配给粮食,防护装备及用肩膀挑在叉子两端的炊具;同时他们还需要携带自己的武器和甲胄。

其次,马略根据角斗学校的训练方式对士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训练。他把角斗士的击剑术引进军队,成为士兵的日常训练科目;通过地狱式的训练方式磨练士兵的耐力和体力,如酷热缺水、长途行军、爬山涉水等。

最后,马略注重让士兵掌握工兵作业,不给士兵任何机会懈怠。士兵在等待战机时也不忘使劲挖战壕、建桥梁等,深深地影响了后代帝国军队对公共工程的重视和应用,确定了驻扎各地的罗马军队无战事时从事土木工程的惯例。

九、严格军事纪律

罗马从—个小邦发展成地中海的统治者,依靠的就是一支铜墙铁臂般的军队,既包括士兵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精神,又包括严格的军事纪律。募兵制实施以来,马略招募的是一支无产者军队,毫无纪律可言,再加上原有军队的种种恶习,马略清晰地认识到,整顿军纪是当前罗马军队的首要任务。

首先,马略让各级军官们做好榜样,使士兵自愿地为军队奉献,而不是单纯使用严刑峻法。

其次,马略重视与士兵的关系。在军队中,马略与普通的士兵吃同样的面包,睡在同样的床铺,共同修建工事,其他将领也用同样的方式与士兵相处。长此以往,将领与士兵保持了一种很亲密的关系,使士兵心甘情愿跟随马略、勇敢杀敌。

最后,马略还重视在逆境中给予士兵自信心。在军队失利后,他会鼓舞士兵们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激发他们的斗志。

十、设计军徽

马略改革之前,军团曾有一系列的徽标,如鹰徽、狼徽、牛徽、马徽、猪徽。这五种徽标都是农业社会宗教信仰的动物图腾。鹰徽代表马略之前的每个军团,其他的徽标代表军团的各个等级,如枪兵、主力兵、殿兵和轻装兵。

公元前104年,马略宣布废止其他徽标,只将“鹰”徽作为军团的主要标志。除了鹰与罗马主神朱庇特有联系外,还有多种其他原因。

首先,鹰徽是军团忠诚团结的象征。马略通过统一军徽,使用鹰徽单一的徽标,加强了士兵对罗马军团的忠诚。

其次,鹰徽是团结勇敢的象征,刺激着士兵团结起来,在困难时期还可以激励士兵勇敢前进。

最后,鹰徽是神圣权力的象征。由于鹰和朱庇特的联系,由此马略招募的新军团成为罗马人民信仰的神圣权力的直接代表,罗马军队是按照神的指示去征服其他地区,也是按照神的意志来统治“小民”,同时增加了一种罗马军团成员受神的保护的错觉。

综上所述,马略针对军队的腐败、国内国外环境的改变,对罗马军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马略彻底改变了公元前2世纪时罗马军队散漫懦弱的面貌,重新恢复了军队保家卫国的作用。

作者:承宣布政使司,鱼羊秘史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