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史學家如何評判真實的武則天,你怎麼看?


歸納起來,史學界對武則天的評說主要有三種:一是肯定,二是否定,三是譭譽參半。

武則天在其身後的千餘年間,主要是受批判和責難的,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人們才開始用新的眼光看待她。由於“五四”新文化運動後,婦女們要求權利、爭取解放的呼聲很高,故社會各界對武則天的評價也很高。

到了五十年代初,開始有學者發表專論性文章,駁斥封建地主文人對武則天的種種誣衊,高度肯定武則天的作為。六十年初,郭沫若正面描寫武則天的歷史劇《武則天》上演後,在史學界引起了對武則天的討論,其中持肯定觀點的居多數。

在七十年代前期,武則天研究被套上了影射史學的框子,不顧歷史事實的任意吹捧,完全喪失了學術意義。

八十年代後,從歷史研究和學術討論的角度對武則天作肯定評價的觀點仍然有,如有的學者認為武則天在掌管軍國大事的五十年間,“不單沒有使唐朝衰落,而且有膽有識,放手選才,治國有方,文武聽命,促使唐朝繼續向前發展”。“她為人正派,德才兼備,得到了各階層的愛戴和尊敬。”“她是古今中外少有的偉大政治家。”這幾乎是全面讚譽。


也有學者對武則天持否定態度,甚至出現了全面貶抑的觀點。如早先就有些學者說武則天是“暴主”,並對舊史家稱道武則天“能用人”等好評加以指斥;“近人對則天有恕辭,然即使撇去私德不論,總觀其在位廿一年實無絲毫政績可紀。”後來,又有些學者對武則天進行了更加激烈的抨擊,提出的有關問題既尖銳又重要。如 認為武則天的家庭出身不是庶族地主,而是士族中的新貴;武則天及其集團是唐初士族地主的代表人物;武則天一生靠兩面派的手法搞陰謀詭計,奪取了政權;武則天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所採取的措施都是倒退的反動的,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社會風氣呈現了全面的倒退,是歷史的一次逆轉。又如認為“唐朝的全盛時期的到來比兩漢、明、清都要推遲了三、五十年”,與武則天的“倒行逆施”有關。


與前兩種看法既有所聯繫又有所區別的是第三種看法,即對武則天進行一分為二的分析,既肯定她的歷史功績,也否定她的消極行為,在評價上顯得較公允,從而在史學界得到普遍認同。如有的研究者認為武則天是中國古代史中傑出的女政治家,但某些缺點也相當嚴重,像推舉酷吏、獎勵告密、崇信佛教、勞民傷財,任用庸儒武家而削弱國防力量等類問題便是。

有人認為武則天有兩點做法在客觀上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應受到充分肯定,“一、她幫助了普通地主的興起,進一步打擊了大地主、豪強地主;二、基本上消滅了關中地區的軍事貴族的部曲、佃客制,為封建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開闢了道路。”“可是,武則天時代的政治和太宗時還是不能相比的”,遺留下一些突出問題。

還有人認為“武則天是個有才能和政治野心的人”,既注意選拔賢才,使其管理國家大事,也親近一些奸佞小人,任用酷吏製造冤獄,但又能進行有效的控制,“在她掌權的半個世紀裡,李唐的皇權一度受到很大損害,但李世民開創的政治局面並未終止,社會經濟還是繼續發展的。”

對此,各位史學愛好者們,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