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放弃都市高薪,毕业回乡当猪倌年赚60万

今年30岁的钟运兵,出生在叙永县江门镇一个偏远贫困的农家。2004年初,钟运兵炒了自己的鱿鱼,带着4年打工所挣的5万余元积蓄,离开大都市,回到生他养他的偏僻农村,当起了一名猪倌。4年猪圈淘金,尝尽酸甜苦辣,钟运兵不仅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致富之路,也用行动再次应验了那句古话——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1995年高考,钟运兵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成都理工大学金融与证券专业,村民们敲锣打鼓将他从贫困的乌蒙山区送进了繁华的大都市。1999年跨出大学校门后,为了生计,他当过某私营印务公司的业务员,也当过某国企大型工程项目的材料主管。

2003年4月,成都某证券咨询机构聘用了他,他成了主管40余个业务员的证券分析师,2200元底薪加提成。放弃高薪和都市生活,一头扎进猪圈,当上现代猪倌。今年淘得首桶金——40万元。“我们村好不容易才出了一个大学生,儿啊,你咋这么不争气哟!”“起步阶段,由于缺乏科学养猪的系统知识,从重庆养猪研究所购回的34头瘦肉型母猪,没多久便病死了几头。”头一年,钟运兵几年打工积攒的几万元本钱,全部交了学费。

就在这时,当地政府和信用社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去年和前年,仔猪价格每公斤市价仅4元左右,年年亏损。到今年初,3年共欠下20多万元债务。我之所以没倒下,是因为我选择了偏远的山区,那儿有的是低廉甚至不要钱的青饲料,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在当地开辟了一个种猪市场。”经过3年的发展,钟运兵已成为江门镇最大的养猪专业大户。

“好日子是从苦日子中挣出来的。”去年,他通过多方借贷,筹措到10万余元资金,修建了一个现代化养猪场,为猪圈备齐了自动饮水器、配料装置、紫外线消毒和保温箱,实现了饮水、配料、消毒、保温自动化,并安装了监控器,78头种猪和仔猪的生长情况尽在掌控中。今年春节后,猪肉价格不断攀升,国家为提高农民饲养母猪的积极性,对每头母猪补助50元,钟运兵得到了政府一次性补助近4000元。更出人意料的是,节后,仔猪价格从去年的每公斤不足4元,陡涨至22元!

截至目前,他饲养的78头母猪,共产仔400余头,钟运兵获得了他的首桶金:60余万元,不仅还清了20多万元债务,还赢利4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