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鐵路榜樣楊衛華:29年堅守標準零違章

廣鐵集團首席技師、婁底車務段冷水江東站調車長楊衛華

人物檔案:楊衛華,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師、婁底車務段冷水江東站調車長,1971年10月出生,1988年7月參加工作,在調車崗位連續29年零違章、零違紀、零事故,先後獲得火車頭獎章、鐵路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鐵路勞動模範,2016年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29年來始終堅守作業標準,實現零違章、零違紀、零事故,這是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公司婁底車務段冷水江東站調車長楊衛華參加鐵路工作29年來創造的安全奇蹟。

一段時間不違章很容易,但是,要做到29年零違章、零違紀、零事故,卻非常不容易。

從板道員、連接員、調車長,一路行來,楊衛華一直堅守在苦髒累險的鐵路調車作業一線,付出常人難以做到的努力,一絲不苟、務實苦幹、任勞任怨地堅守標準,不斷刷新著自己創造的零違章、零違紀、零事故紀錄。

“按章作業是鐵路職工的天職。”楊衛華說道,做到這點,就能實現零違章、零違紀、零事故。

楊衛華在調車作業中

堅守學習習慣,勤學苦練成調車專家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楊衛華認為,如果沒有對業務規章學習透徹、觀速測距等實作技能的完全掌握,僅僅依靠體力輸出,是做不好調車工作的。因此,1988年參加鐵路工作開始,他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如飢似渴地學習調車理論知識。

楊衛華把《技規》《行規》《調規》等規章帶在班上、放到家裡,當班工餘背,休班在家啃,有時為了記得更牢固,他的老婆經常當“考官”。經過長久的積累,楊衛華的學習筆記達6萬餘字,每條規章都熟記於心,同事們都稱他是“活規章”“土專家”。

不光要在書本中學,更要在實踐中學。

憑著紮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知識,楊衛華練就了“規章一口清、觀距一眼準、連掛一把穩”的調車絕活。1995年,楊衛華以全段第二名的成績,通過了連結員考試;1996年又以嫻熟的技能在工作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調車長。

隨時近年來鐵路的發展,鐵路技術裝備不斷變化、調車機車幾易機型、規章制度多次修改。對此,楊衛華始終堅守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一時間學習和掌握新技術新規章,總是站在技術變革的最前沿。並且,在深入學習和實踐的基礎上,楊衛華還總結提煉出“楊衛華安全調車法”和24句“調車作業七字訣”,內容通俗易懂、簡單易記,覆蓋了調車作業的關鍵環節,提示了安全風險的聯防互控,提高了作業安全係數,被廣泛推廣運用,同事們都稱楊衛華為“調車專家”。

楊衛華連接制動風管

堅守作業規章,從不簡化任何標準

“和楊衛華搭夥幹活很累,因為他始終按標準作業,從不簡化程序。但和他一起幹活也很安全,因為,決對不會出事故。”婁底車務段調車員劉嘉義說道。

調車工作,就是為南來北往的貨車進行解體和編組,調車作業簡單的一鉤活,至少需要執行6次呼喚應答、9道程序、18條固定用語。而29年來,無論白天黑夜、烈日暴雨,楊衛華始終堅守“執行標準一點不差,作業程序一個不少”的工作標準,從不簡化任何用語和程序,共計完成呼喚應答120多萬次、作業程序180多萬道、固定用語400多萬條,從不漏項、從無差錯,實現安全調車20多萬鉤、100多萬輛,做到了鉤鉤按標準、輛輛無差錯。

楊衛華有個習慣,每次上班提前20分鐘到車站行車室,全面瞭解當班計劃和站內股道運用、存車情況,做到任務裝心裡,安全記心中。作業開始前,他會對仔細檢查班組成員的備品攜帶情況,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等,每批調車計劃作業完畢後,他都會進行復檢,確保不留安全隱患。

有的人勸他,大家幹完活了,都特別累,不需要從頭至尾再仔細進行復檢了,稍為看看就行了。而楊衛華從不妥協,他常說:“多看一眼防範風險,多走一步防止事故。”這看似簡單的話語,楊衛華執行起來毫不含糊。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並且屢屢堵住了意外的安全隱患。

2015年12月,冷水江東站的廠礦專用線進入集中到達高峰期,卸車作業通宵達旦。25日凌晨4點,一批調車作業結束後,他不顧疲勞,仔細複檢巡查剛出廠的一組空車,發現其中一輛車彈簧有點緊,及時處置,消除了一起因專用鐵路卸車人員疏忽,將1輛重車當成空車排出的事故隱患。

29年來,就是憑著這種執著的堅守,一絲不苟地落實作業標準,楊衛華共發現和消滅各類安全隱患130餘件。

楊衛華現場向班組人員傳授“作業法”

堅守黨員責任,帶動班組共同實現零違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花滿園。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同時也作為一名班組長,楊衛華深知調車是群體作業,必須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帶動身邊的職工共同進步,做到鉤鉤安全、班班安全、聯防互控,才能築起安全屏障,確保調車作業絕對安全。

針對車站青年職工較多,四班倒的工作特點,車站每月集中組織一次業務知識討論。楊衛華作為車站教員主講業務知識點,用自己的語言和理解方式剖析業務的難點和重點,面對面向車站青工分析典型事故發生的原因、應當吸取的教訓、需要採取的防範措施,啟發大家,加深印象。

嚴是愛,松是害。在現場作業過程中,楊衛華總是強化關鍵環節盯控,督促大家嚴格按標作業。“大夥都說楊衛華是火眼金睛,眼裡容不得半點違章,和他一起幹活,必須嚴格落實作業標準。”婁底車務段調車員肖晨說道。

一次,個別職工在整列車編好,連掛好風管,打開折角塞門時,習慣於快速將塞門打開通風,他發現這一情況後,立即糾正他們的不良作業習慣,折角塞門應該緩緩打開,詳細講解這樣做的好處。

每批作業完畢後,他總是要和班組成員認真分析,哪裡做得好,哪裡還需改進。他還積極鼓勵班組青工晉升高職名、參加業務比武,不斷提升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以心交心,黃土成金。車站常把安全關鍵人、業務上不放心的人交給他帶。2007年,當時公認難管的工作拖拉、責任心差的刺頭青工劉某被指派到楊衛華班組學徒,楊衛華以交朋友的方式經常與他聊家常、談人生、講業務、傳技巧,慢慢地劉某改變了對崗位工作的看法,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目前,劉某也成長為一名調車長。

多年來,楊衛華從思想上幫,從業務上帶,手把手帶出了12名調車骨幹,8人聘為工人技師,其所在大班11次被廣州局集團公司評為標準化班組,是全段行車崗位培訓的“黃埔軍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近年來,從婁底車務到到廣州局集團公司管內其他單位,越來越多的黨員、越來越多的職工,緊跟著楊衛華的足跡,學習他的先進事蹟和安全理念,爭當楊衛華式“零違章、零違紀、零事故”職工。

楊衛華跟車作業

堅守心中大愛,確保安全無怨無悔

“1988年,我參加鐵路工作的第一天,我父親就語重心長地要求: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行車安全和人身安全,班前充分休息,做到不飲酒、不疲勞上班、不遲到、不早退、不帶情緒上崗,加強自身業務學習,謹記‘鐵路是出不得事的,出了事會要人命’……”楊衛華說。他父親楊能建是一名已退休的鐵路老員工、老黨員,常年工作在鐵路一線。

黨員信念,薪火相傳。這些告誡深深印在楊衛華腦海裡,並一直體現在行動上。

“楊衛華的自我約束力特別強,他和我們娛樂,到點就必須回家休息,保證第二天有充足精神上班。工作29年來,他從沒有遲到、早退過,”楊衛華的同事們告訴記者。

調車是鐵路內部公認的最辛苦最容易發生安全問題的工作之一。“每次他下班回來,他都精疲力盡,非常辛苦,所以我們家盡全力支持,家裡的事情基本上不要他幹,讓他一心一意幹好工作,確保安全。”楊衛華妻子楊娟華說道,“一次他看我在忙,想幫我曬衣服,可等我幹完活了,才發現他還沒曬一件衣服。一問才知道,他從沒用過全自動洗衣機,不知道怎麼開洗衣機蓋子,又不好意思問我。”講起往日“趣事”,楊娟華、楊衛華相視一笑。

作為鐵路職工的家屬,意味著多一份責任,多一份付出。鐵路安全聯繫千家萬戶,而且越是節假日,鐵路職工越是忙碌,為了讓楊衛華上班作業保持最好的精神狀態和體力,楊娟華在背後付出很多、很多……

“我們全家都理解確保鐵路安全的重要性,你一定要按章作業,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這是楊娟華每次在楊衛華上班前,為丈夫送上的安全叮囑。

“爸爸,您下班回來,有時衣服甚至可以擰出水來,可您沒有一句怨言,這些事我和媽媽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啊!當我問您為什麼這麼辛苦時,您說,只有做好鐵路安全工作,列車才會安全行駛,才能保得萬家平安,辛苦一個人不要緊,要緊的是大家安全吶!”楊衛華女兒楊婕妤在日記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