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养生:芒种时节好排寒

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

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这首诗名为《芒种》,作者左河水虽然不被人所熟知,但是这首诗却准确的描写出了“芒种”这个节气的气候和农忙特点。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开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芒种的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而时间也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午月这个夏季最热的时候。

芒种——冬病夏治好时节

“芒种”时节,农民们忙着田间护理,为丰收而辛勤劳作,奋力拼搏。

我们这些不会种地的人,也不能闲着哦~

虽然没有禾苗需要我们呵护,但是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田园,为了健康的体魄,美好的生活,在这个时候就更要好好调理身体啦。

午月这个时候,人体的阳气逐渐旺盛,新陈代谢更是加快了步伐,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我们要趁此机会给身体来个大扫除,将潜伏在身体里的寒湿排出体外。

“芒种”节气话寒湿

夏天人体是一个什么状态呢?

学过乐在国学的同学们都知道,夏天对应的是离卦。

离中虚 坎中满”这句口诀,放到中医上来说,就是夏天人体处于内里空虚的状态。

因为这个时候气血外越,身体里参与消化吸收的气血相对就会空虚。

所以很多人到了夏天天气一热就会感觉没有食欲,吃不下饭,吃点凉的东西还容易拉肚子。

而且从芒种开始,雨水量就会增大,天地之间湿气较重,人体也一样。

湿气伤及脾胃,会感到中气不足,饭后腹胀,气短乏力。

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不能贪食寒凉,而是要借助天地阳气,扶阳补中,调理中焦,尽量避免寒凉伤了胃气。

并且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吹空调,特别是外出回来,一身大汗的时候,切忌直接对着空调或者风扇吹

贪凉一时爽,后果自己抗!

如果汗出当风,寒邪就会从打开的毛孔直接钻进来,伺机兴风作浪。

寒邪就像敌人派出来的敌特分子,时刻想撬开我们人体的大门!

我们不仅不能给它们机会,还要化被动为主动,把那些潜伏在身体里的寒邪找出来,赶出去,并且不给他们创造生存的环境,杜绝后患。

到底什么是寒?

在传统中医看来,“寒”不光是温度,它的本质就是停滞,一切功能的减退都可以看做是寒的表现。

寒又以湿为载体,二者狼狈为奸,所以芒种时节调理身体就要以排寒祛湿为主。

而夏季人体阳气生发的力量最大,外部环境的温度也较高,天地间阳气充足。

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恢复身体的机能,提高身体排除垃圾的力量,将寒湿等病邪之气赶出体外。

经方帮你排寒湿

经方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护体利器,祛病法宝,运用得当立竿见影。

对于一到夏季就没有食欲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外台茯苓饮化裁

外台茯苓饮原方

茯苓三两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方中橘皮、生姜,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人参抽调津液回腹腔,也可以增强脾胃的功能;

茯苓、白术帮助去停饮——停饮就是停留在胃里的废水,就是把让人觉得腹胀的罪魁祸首给排掉;

同时枳实可以进一步帮助缓解腹胀的状况。

参考剂量

①如果按照一两等于15g:

茯苓60g 红参15g 炒白术30g 枳实45g 橘皮30g 生姜60g

②如果按照一两等于5g:

茯苓20g 红参5g 炒白术10g 枳实15g 橘皮10g 生姜20g

如果夏季因为出汗较多,又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导致津液流失而血不养心,出现心慌,胸闷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小建中汤化裁

小建中汤原方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炙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胶饴一升

“建中”,即“建立中焦”,方中重用白芍能加快中轴运转的过程,加速肠胃静脉血的回流,把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带回肝脏进行加工,然后再输送到心脏。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改善了脾胃的功能,同时还增加了对肝胆和心脏的濡养,从而起到恢复肝胆和心脏功能的作用。

参考剂量

①如果按照一两等于15g:

桂枝45g 白芍90g 生姜45g 炙甘草30g 大枣12枚 麦芽糖100ml

②如果按照一两等于5g:

桂枝15g 白芍30g 生姜15g 炙甘草10g 大枣12枚 麦芽糖30ml

如果平时就脾胃虚寒,有大便头干后稀,或大便不成形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附子里中汤

附子理中汤化裁自《伤寒论》的理中丸:

理中丸原方

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各三两

附子帮助我们振奋心阳,振奋全身机能,破掉那个寒冷的氛围,给身体一个充满阳光的坏境;

红参将气血收敛到腹腔来参与消化吸收,相当于给脾胃种庄稼的过程增加人手;

炙甘草是一个保水药,白术祛湿,生地补津液。

在恢复脾胃功能、祛寒、祛湿的同时,增加新鲜的水进来,可以加快速度代谢掉废水,把湿气赶出体外。

参考剂量

①如果按照一两等于15g:

红参15g 干姜45g 炙甘草45g 炒白术30g 黑附子30g(先煎90分钟)

②如果按照一两等于5g:

红参5g 干姜15g 炙甘草15g 炒白术10g 黑附子10g(先煎90分钟)

有鼻炎可以考虑使用小青龙汤或者当归四逆汤

小青龙汤原方

麻黄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炙甘草三两 桂枝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

鼻炎就是因为肺寒太重,肺开窍于鼻,肺寒对身体的影响就会体现为鼻炎。

小青龙在排肺寒的过程中,会消耗津液,服用后可能会出现心慌、手抖、失眠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因为身体津液水平太低而造成的。

所以在使用小青龙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补充津液,多喝大米汤。

参考剂量

①如果按照一两等于15g:

麻黄30g 白芍45g 细辛45g 干姜30g 炙甘草45g 桂枝45g 五味子45g 半夏45g

②如果按照一两等于5g:

麻黄10g 白芍15g 细辛15g 干姜10g 炙甘草15g 桂枝15g 五味子15g 半夏15g

当归四逆汤原方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炙甘草二两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

方中当归能够补心血,在戊午月——午来自正南离卦,主心脏,而这个时间段就非常考验心脏的功能,这就提示我们要保护好心脏;

细辛破寒,重点破了肺里的寒,也可以从根本上缓解鼻炎的症状;

同时,方中也有桂枝汤的思想,可以调和营卫,加速身体的循环,把寒湿带出来。

参考剂量

①如果按照一两等于15g:

当归60g 桂枝45g 白芍45g 细辛45g 炙甘草30g 大枣25枚 通草15g

②如果按照一两等于5g:

当归20g 桂枝15g 白芍15g 细辛15g 炙甘草10g 大枣12枚 通草5g

P·S:明天就要高考啦,祝所有考生都能超长发挥

愿每一个年轻的梦想,都能顺利起飞

愿起飞的梦想,终有一天,翱翔长空❤️

特别提醒:

系统学习小道经方课程:优酷搜索“小道经方”

小道经方QQ群: 2153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