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南昌一小区现46万元“天价车位”?

檸檬185286381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车一族越来越多,车位开始变得越来越紧俏。然而你买得起车,却可能买不起车位。看看南昌市红谷滩联泰天悦楼盘首日向业主售卖地下车位,标准车位每个售价28万元,子母车位则高达46万元。这个价格,都差不多是购房首付了。当然,这个情况也是特殊的,很显然其中存在猫腻的。但细想而来,其中监管部门职能缺失在其中占有很大部门原因。

为稳定楼市,防止房价非理性上涨,去年10月1日,南昌市发出“限价令”,明确规定不得在标价之内加价销售、捆绑销售等,对违反规定的房企及其委托的代理销售机构,有关部门暂不核发预售许可证或暂停其网签。


“限价令”甫一落地,刚需族们是多么期待成为现实。然而,真应了那句“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之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些房企视“限价令”为玩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逃避调控,导致南昌楼市暗流涌动,乱象丛生。


自我们7月2日启动南昌楼市乱象大调查以来,我们调查发现,阴阳合同、捆绑销售等乱象,已成近乎公开的“潜规则”。还有一些楼盘出现加价新花样,甚至以“指标费” 或“茶水费”方式补足所谓的差价。

在住建部等7部门整治房地产乱象的高压态势下,南昌部分房企却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道大变戏法。这种底气从何而来?更不要说连日来的我们深入采访都如鲠在喉,不禁发出追问——南昌楼市销售乱象为何成风?监管部门真的管不住违规的房企?


监管有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三种。从“限价令”的规定来看,事前监管不是没有,“暂不核发预售许可证或暂停其网签”的处罚也并非不严。既有事前监管,处罚也够严,那乱象为何依旧泛滥成灾?问题只能是出在事中和事后监管上。


事实上,“限价令”发出后不久,南昌就有多个楼盘被指变相涨价。以蓝光林肯公园为例,一期最低售价只要7000元/㎡,到了二期改为精装修房,价格水涨船高,变为1.35万元/㎡。同时,还有多个楼盘捆绑销售,青山湖区一楼盘按照1.3万元/㎡限价备案,房源捆绑车位出售,先签订车位认购协议才可签订住宅协议,车位实际售价约6万/个,捆绑后车位整体均价23万/个……


最近,南昌“瑞仕城际”被指因存在质量问题、和规划不符、装修材料劣质等12大问题而导致业主集体拒绝收房,引发广泛关注。然而,也是之后,红谷滩“联泰天悦”却无视媒体监督,置业主利益于不顾,公然哄抬车位价牟利——曾宣称售价在11万元至12万元/个的普通地下车位,涨至28万元/个,子母车位更是涨至46万元/个的天价。


维权潮不断升级,但乱象却愈演愈烈。让人不解的是,难道相关执法部门对此不知情?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尺五”。乱象风起青萍之末时,本该“斩立决”,但相关监管部门却错失良机,失职之责难以推卸。


我们在采访中,还遇到大跌眼镜的事。就首地·蓝天熙郡私定“霸王条款”一事,我们采访首先要求向南昌市房管局开发处要求“报备”,随后又被告知相关负责人不在办公室,次日再次前往“报备”,终于等到相关负责人,却被告知“管不了”。同样表示“管不了”的,还有南昌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一句“管不了”,伤的是群众的心,助长的却是房企的嚣张气焰。


细分析,其中难免有“懒政”“怕事”嫌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敢碰硬。


我们认为,化解南昌楼市乱象并非没有良药。关键是要将“限价令”更加细化。例如,新楼盘房屋价格进行备案时,不仅要对住房的价格进行限价,还应对车库等价格进行限制和备案,如果是全装修房或者精装修房,也应该在核准后制定“最高限价”。


政府既然出台了“限价令”,就必须让其具有严肃性、可执行性,千万不能有漏洞。否则,不仅让民众失望,更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权威。其实,“限价令”出现一些漏洞并不奇怪,每一项政策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关键是发现了漏洞后,必须尽快以“补充规定”等方式把漏洞堵上,不给一些人以可乘之机。


今年5月10日,在全省作风建设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省长刘奇深刻剖析了作风建设中存在的“怕、慢、假、庸、散”等突出问题,并对这5种作风顽疾,对症下药,一一开出药方,要求集中发力、猛药去疴,较真碰硬、坚决整治,切实把坏风气破除掉,把好作风立起来。


对此,我们也希望相关监管部门能够拿出攻坚克难的气魄和韧劲,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出台更多实招、新招、硬招,让监管成为“有牙的老虎”,给南昌楼市念起“紧箍咒”,彻底刹住这股歪风乱象。毕竟,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才是执法为民的真正核心。


江南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