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培训机构成为了教育公平的众矢之的,难道我们的孩子真的不需要上课外辅导班吗?

同城家长圈



培训机构成了教育公平的众矢之的?个人不认同这种说法。今年来,从上到下,掀起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热潮。但整顿的原因个人认为并不是其影响了教育公平,而是为规范教育市场,避免由此带来的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

此次从上到下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内容核心是三个方面,

一是整顿没有取得办学资质的非法机构。现在社会上校外补习培训机构多如牛毛,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都是没有取得资质的。取缔这些非法机构的原因不言如喻。非法机构不仅对于学生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补习可能不仅不能提高学生成绩,还大大加重了学生负担,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二是整顿合法机构的超纲教学,许多以学生升学为目的的超纲、应试培训,其功利性非常不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从长远的角度,这属于严重的拔苗助长行为。


三是整顿在职教师的有偿补课,对此网络中不同的观点很多,孰是孰非实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至少个人认为如今教师被社会诟病,其中这可算最大的原因之一,不管怎样说,在职教师的有偿补课是弊大于利。

虽然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优秀学生是补出来的,但至少补习能使一部分学生有收获,成绩有进步。正因为如此,不管怎样整治,补习之风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有着巨大的市场。对此如果说完全禁止是不符合规律,也是不可能做到了。于其堵不如疏,规范补习培训市场就成了当务之急。


轻风教育


我是一名教师,愿我专业的回答,能为更多的家长解惑。

对于孩子是否需要上课外辅导班,我们还是需要辩证的来看待!这涉及培训机构的应该如何存在及教育公平的问题。

首先,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到底谁需要补课?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孩子是不需要补课的。因为所有的授课内容,在校内都是能够完成的。但是同在一个教室内,孩子的综合素质总有差别,成绩总有差异,需要补的还真不是课程内容,甚至不是孩子,而是家长的素养。学校和家长共同担负着孩子教育的使命,而家长则独立的在担负着孩子素质的教育。一个完整、和谐,有合理教育规划的家庭,是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构建个人素质的基础。

而从数据上来看,我国目前完成高等学历的人口比例仅为12%,也就是说,家长的学历绝大程度上还比较低下,因此,需要补的还真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目前能够提供家庭教育的阵地的,仅有学校提供的家长学校,尚且属于初建阶段,有相当于无。此处需要大力扶植建设,尚属空白。

其次,从课外辅导班的师资力量来看,培训机构到底怎么样?

在2013年开始,教育部规范了校内学生的学习时间后,学生有了大量的课余时间。但是家长们是如何处理的呢?因为孩子处于无人看管的时间里,家长自身又无法完成家庭教育角色,因此,家长把孩子大量的、甚至是统一口径的推向了社会各种托管班、辅导班等培训机构。美其名曰:参加兴趣班的培养。

从培训班的师资构成上看,不能说全部,可是培训班的教师组成成分复杂,良莠不齐,甚至有的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仅是社会其他成员,他们能起到的作用就是:看孩子!同时,还真有不少家长,把培训班也仅仅是当成看孩子的地方,甚至把学校也当成看孩子的地方,教师就是看孩子的人。指望这样的家长实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教育能好吗?

第三,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课外辅导班都有哪些破坏力?

还有一些培训班的课程为学校课程的拓展。也就是学校讲什么内容,辅导班讲什么内容,而且要讲的超前,超纲。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规律。致使学生在培训班得到的半瓶知识,到学校反而不听了,造成该差的学生成绩很差。因此说培训班只要开展学校课程,就在破坏教育规律。

另外,为了拉拢生源,倘有一些培训班,高薪聘请了在职教师前去讲课。一些学生本身就是慕名前来,这自然就会让这些学生收获额外的小灶学习。而那些没有能力上辅导班的学生则没有这样的机会。这就在中、高考时,参加小灶学习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减负,成了寒门的一场灾难。培训班当然也就在造就这种教育的不公平。

其三,还有部分培训班还涉嫌造假,以假的成绩和人进行虚拟宣传,以图高额收费。某著名英语机构在介入中高考的补课市场后,开始大力购买每年当地的中、高考状元,说是在其机构补课的结果。虚拟宣传,欺骗不明家长。挂名成了教育家的CEO还经常在各种公开场合抨击教师,抹黑教师,甚至侮辱教师,为其课后辅导张本,资本的罪恶显现的淋漓尽致。具了解,在诸多新闻媒体上黑教师的大多都是这种人。

第四,如何规范培训机构!

2018年开学季,教育部等四部门开始针对社会培训班、辅导机构从资质审查、安全隐患、师资构成、课程安排等内容进行全部检查。具体情况目前还尚不得知,但是就我看来,还是要从根源入手,数管齐下,一定能把培训机构的不良现象一次性根除。

1、从生源的根入入手。学校统计学生参加的社会性质的课外辅导班,在时长、课程内容、价格等方面全部登记。抓住第一手资料。以统计后的结果作为检查社会培训班时的第一资料。

2、从教师入手,继续严查在职教师参与社会培训班,先把在职教师全部从社会辅导班清除。如有违规参与培训班教学的在职教师,从调离工作岗位、学校,直至开除教师队伍。

3、从向家长宣传入手。向家长明确宣传,社会培训班的允许开具的课程内容。不让家长再被课外辅导班迷惑。如有特殊需要,可参与一对一的补课。绝不能把学校当成看孩子的地方,也不能把培训班,当成看孩子的地方。同时,健全学校的家长学校,真正把家长的培训做到位,这样更能让家长担负好家长的责任来。很多孩子就不需要去课外辅导班了。

相信从这几个方面同时入手后,培训班就会真正的规范起来。

我是世纪晨陽,点击关注我,看文章和问答有关教育的话题,欢迎大家关注与评论,我将及时与您交流。


世纪晨陽


其实课堂的教育是平等的,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是教学大纲里安排的,对每一位同学都是一视同仁的。上补习班其实是家长内心想让孩子“抢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同学有差距。这反应的其实是家长内心的一种不安。

我相信如果有一半儿的家长,能够说到做到说:“我不在乎孩子的成绩,只要孩子不在乎,我也不在乎,我就想让孩子按照学校的进度去学”,就不会有普遍都去补课的现象。大多数家长看到班里出现一个孩子、十个孩子去补课,就会想:“我们不要落后了。”明明知道抢跑不对,但又怕不抢跑掉队。矛盾的心态导致了家长心里的失衡,就会选择一种“不落后”的方法去让孩子把“起跑线”追平!

现在的补习班完全是家长可以自主选择的,作为成年人,没有任何人可以强迫你去选。但家长会说:“我不选小孩儿跟不上”或者“我不选学校老师不高兴”用别人的思维在替自己做决定,选择权本身是你自己的事,为什么要被别人影响。

如果自己内心坚定,相信孩子,对孩子的未来有了自己的计划,那么上不上课外补习班就没有什么可以纠结的了!

我是一个倡导无论如何都要自己带孩子的妈妈,因为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他给你的远远大于你付出的。上述观点供您参考,欢迎留言讨论,也欢迎关注我的号——讲常识、说真话,认真探讨养育孩子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亲妈:留英双硕士,传媒经济学博士在读,高校媒体专业教师,致力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更好的自己。


亲妈学堂


作为一名独立老师,孩子需不需要上课外辅导班,我有些经验可以谈谈。我的看法是,孩子要不要上课外辅导班,首先得是家长了解自己能否辅导孩子的学习,了解自己的孩子强弱特点,再来决定要不要上辅导班。因为我是专注中小学阅读和作文的,那我就以语文来谈要不要课外辅导。

我很少为自己的工作做宣传,连朋友圈也极少发我工作相关的内容。但是,咨询的家长却可以说络绎不绝,甚至有的家长为了等进我的班,愿意排队一年。为什么?因为身边认识的同学或是朋友的孩子到我这里来补习之后,效果明显,他们愿意为此等待。


早几年,语文很少听说要课外辅导,但是,随着语文越来越受重视,难度不断地增加,对家长孩子的能力都要求很高。越好的学校越要求高。在我辅导的学生中,四年级,五年级,他们的考试内容,课内的知识点已经急剧下降,大部分是考课外的,每逢一些质检考试,成绩可谓触目惊心,语文有的平均分只有六十分左右。去年厦门思明区的六年级期末质检,全市均分也只有六十左右。所以大家开玩笑说,每考一次语文,都会怀疑人生,感到绝望。尤其是部分语文基础薄弱的孩子直接不及格。其实,每逢考试前的复习,老师也会尽了最大的力量去复习,安排各种卷子,但是,课内的分占小部分,很多还是需要课外积累。


但凭心而论,有部分家长容易有从众心理,你上哪个辅导班好,那我们也要去,有的报名时积极,但孩子开始补习后,却不管不问,只想坐等收获。实际上,再好的老师,再好的辅导班,都不是魔法学校,无法把一个不认真学习的孩子变成学霸。


如果家长无法辅导,又没能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那寻找一位适合的课外辅导老师就显得重要了。以我的经验来看,语文的课外辅导,更像是为孩子找一个素质教育的导师,陪孩子接触传统文化,接触课外的古诗文,一起阅读有一定深度的文章,积累成语,激发写作兴趣,补足缺少课外积累的那部分,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出很好的语感,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语文素养的人,那他的语文成绩也会相应地提高不少。而要做好这样的培养,差不多三年级左右就可以找合适的老师了。

为小学生找语文课外辅导老师,私人的比培训机构好,一是上课的学生不多,能够较多地关注到孩子身上,二是教学灵活,更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建议孩子去上超过十人的班。

进入中学的孩子,则更适合进培训机构,因为直接要成绩,培训机构熟悉考纲考点,对孩子提升成绩,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以上是我的经验之谈,希望对您有效。欢迎家长、同行评论互动,榛果老师与你一起加油!


榛果老师


需不需要上辅导班,看孩子和看家长那些学习主动自觉,家长有能力辅导,家庭学习氛围浓厚的,父母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很多孩子在语数外培优方面,根本不需要上辅导班。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教育这件事更是如此,不同的父母站位不一样,能整合的资源不一样,自己的知识底蕴不一样,带给孩子的绝对是不一样的世界。

或者说这个世界最可怕的是,我们以为别人家的孩子只是在补习语数外,在补习应试成绩,其实很多很多的家庭,已经开始往素质教育的纵深去发展,多维的多角度的去拓展孩子的可能性。

所以,这才是我们普通家庭的孩子,应该觉得可怕的地方,这也是普通家庭的家长应该更努力的地方,最起码应该努力让孩子在应试方面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在有可能的情况之下去拓展孩子素质教育的多个角度。

否则未来社会的竞争,如果我们只依赖老师在课内所教的知识,孩子没有任何的拓展,我们就无从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潜能,他们怎么去面临未来的竞争?

人生而平等,但绝不公平。


九斗学生心理


这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上不上辅导班应该是孩子和家长的自由,我想上就上,就想买衣服一样,难道我买一件好衣服也涉及公平?难道想买一套房子也涉及公平吗?难道不给辅导就公平了?我家成绩就不好,就想通过课外辅导不可以吗?我每天没时间带孩子,先让他在辅导班,下班后再去接不行吗?我孩子想学艺术,我辅导不了,不行吗?

现在对辅导机构的整顿,也没有说不给办,只是规范辅导,整顿无证经营,超纲,超前辅导等行为。



90后不成熟胖大叔


孩子肯定需要补习,但课外补习市场更需要监管

分布这么高密度的培训机构背后确实是有巨大的需求存在的,教育培训机构为孩子的学习提供辅助效果,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首先,巨大的需求存在于学生中,因为国内学校教育还是属于大班教育,无法做到老师关注到每个学生,而且学生们之间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存在差异,而学校无法做到个性个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时行教学;这样就导致了学生间的差异,有的学生掌握得好,有些学生掌握得不好,这样掌握得不好的学生必须得想办法提升自己,课外补习就成了特别有效的方法;还有的学生掌握得好,但还需要提升到更好;另外在升学或者择校时需要比较成绩,这样就产生了特别多有针对性的补习机构;由此说明补习需求是大量存在的!

部分机构为了抢占市场,就想出了特别多的花招;例如超前学习、提升难度搞一些偏难怪的题目对孩子进行培训,不仅如此有些机构还绑架学校考试,人为增加考试难度,学生们这时为了成绩就不得不参与补习;这样的行为确实引起了家长们的恐慌,而且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无法支付如此繁多的补习费用,给广大家庭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所以这些都是需要监管和规范市场的力量存在!


学霸数学


过去也没有什么培训机构补习班不也该上大学上大学,也出人才。现在为什么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忙着补课,还有校外私立补习班到处都是,文化课、外语、艺术等好不热闹,谁的孩子不补被看成是另类,简直成了一种补习风气家常便饭了。补习成隐,补课成灾我说的太不客气了,可这是现状。我並不否认补课完全错了。我们反对的是课堂不好好教学,留一手的个别教师再行补课挣灰色收入的人!“师腐”也是反腐的一个领域,也是社会吐嘈话题,的确有的教师补课挣学生补课钱,给教师形象造成不良影响。补课现象,学生、家长、教师、各有看法。尤其家长绝大多数的想法越意让孩子补课,因为分数决定孩子的学校和未来。我个人认为只要教师课堂认真讲课,学生认真听,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再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想玩前提是作业完成后。适当的玩耍还是可以的。没有必要补课,除非你不努力学习,把学习时间干别的了,补课还有意义吗?因为时间对每个人是公平的。培养孩子的能力,而不是有文凭而无能力的人。


喀秋莎61589681


大家都说了很多,我就不就普遍问题再去解释。

周末,我也在辅导机构教孩子阅读与写作,有些成绩不太的孩子,家长也要求同时给他们补一补语文知识,所以对校外培训,有着切身的体会。就我带的孩子来看,每个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出来的结果也不一样。

举个例子。我带二年级的孩子看图写话,其中有一个孩子,刚来上课的时候,拿着一幅图,我把看图的要点跟他们说一遍,然后让下面每位学生来说说图上都表达的是什么,别的孩子都踊跃发言,只有他默不作声。等到每个孩子都说过自己的看法,我再把图上表达的内容给他们捋一遍,那个默不作声的孩子虽然前面也嗑嗑巴巴地说了点,可是等他要下笔的时候,却怎么都写不下一个字来。他根本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大半年时间训练下来,现在拿到图,不用我说,他就可以下笔将图文内容写得很饱满的。不少于二年级要求的二百字。另外有一位同学当初上了几节课,后来搬家不来上了,听到这位同学的听课效果后,这学期又来上了。

每一个认真努力的同学,都可以在负责任的培训机构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记住,在两点,一是负责任的机构和负责任的老师,二是想要努力的同学。这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孩子不想努力,老师再卖力也没有用;如果老师不负责任,那就是白耽误孩子。

所以,家长要不要送孩子去培训机构,也得遵循这两点:一是看你的孩子愿意不愿意去,他若不想去上,勉强是不会出什么好结果的;二是,擦亮眼睛,找个有口碑的培训机构,多打听打听。做个负责任的家长。培训机构要生存,也是要靠口碑的,否则他们也生存不下去的。不要一谈到培训机构就以为他们是掉在钱眼里。


苏小妮


培训机构成为教育公平的众矢之的,完全是夸大其词故作惊人之问,现实中,根本就是没有的事,也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此问题从何而来,是从教育部等四部门的一份题为《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课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的文件而来。

只要认真阅读过这份文件的人都知道,对培训机构,四部门不是打击更不是取缔,而是规范。

“治理任务和整改要求”很清楚,无证无照的,有条件的办证办照,无条件的取缔。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停办整改。培训内容上,纠正超纲教学、提前教学以及违规举报竞赛并与招生挂钩。

这个任务和要求里,是没有打击和取缔之意的,规范的培训班,还是照常培训,完全不必担心没有培训班可上。

政策上,不会一刀切地取缔培训班,因为市场需求旺盛,根本就禁止不了。严禁在职教师补课都不是怎么太科学,没有分类施策,课外培训班就更不可能一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