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十大武林高手,個個都能打死日本武士,干倒外國大力士

宮寶田(1870-1943) ,字少灤,清末拳師,於清同治十年(1871)十二月,生於現乳山市馬石店鎮青山村。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宮寶田被召入宮,任護衛首領,加封四品帶刀侍衛,先後任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近身侍衛,清廷最後一任大內侍衛總管。

庚子年間,八國聯軍侵華,宮由於護駕得力,獲欽賜黃馬褂。1922年,受張作霖之邀擔任奉軍武術教練。1943年,宮寶田病逝,終年72歲。

葉問(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祖籍廣東省南海縣桑園,是當地大少爺,在香港聖士提反學院讀書,學識淵博。詠春師承陳華順、梁璧,為詠春拳體系的開宗立派人。葉問於50年代開始在香港教授廣東人詠春拳;其封門弟子梁挺將詠春拳傳揚國際,更通過其子弟在全球的廣泛傳揚,形成出一套最權威的中國傳統武術實戰修習課程《梁挺詠春》(WingTsun),載譽全球,現於詠春時代(Wing Times)傳播。葉問是詠春拳乃至中國武術一致推崇的一代宗師,葉問眾弟子當中就有青出於藍的,其中除了封門弟子梁挺外,還有將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李小龍。

孫祿堂(1860-1933年)名福全,字祿堂,晚號涵齋,別號活猴,河北順平縣北關人,孫式太極拳暨孫門武學創始人,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聖,武神,萬能手,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

李書文,河北滄州人,擅長八極拳、劈掛拳、六合大槍,人稱“六合神槍”李書文,是中國武術史上記載最靠譜的外家絕頂高手。民國《滄縣誌》記述李書文“短小瘠瘦而精悍逼人”,室內隔空排掌擊空,離窗五尺,穿紙震盪有聲;用大槍刺牆上的蒼蠅,蠅落而壁無痕。

尚雲祥(1864年-1937年),武術家,形意拳大師,尚氏形意拳創始人。尚雲祥先拜李存義為師,後得郭雲深真傳。他體弱瘦小,身高不足1.6米,但卻以"大杆子"、"半步崩拳"、"丹田氣打"及實戰武功名震武林。曾被清朝大內總管李蓮英聘請護院,曾在李存義在北京的沛城鏢局,保定的萬通鏢局主持鏢局。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李景林出生於直隸(今河北省)棗強縣西七吉村。其父懂得一些江湖拳腳,李景林從小就在父親的指點下,學習燕青門、二郎門拳械。其有任俠之氣,曾為故里賦稅鬧過縣衙。1888年(光緒十四年),李景林被父親送入奉天的"育字軍"陸軍青年學校就讀。育字軍管帶宋唯一(武當劍下乘"丹"字派第9代傳人)見李景林有武學基礎,人又機靈,因而收為弟子,秘授武當劍術。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受庚子國變影響,"育字軍"被就地解散。返回家向後,李景林得知永年縣有太極高手,於是立刻前往永年縣,拜在太極宗師楊露禪三子楊健侯門下,學習楊式太極拳,成為楊家少有的外姓徒弟之一,並與楊澄甫結下深厚友誼。

張策,直隸香河縣馬神廟村人(今屬天津市武清區),生於1866年,卒於1934年10月8日,享年68歲。張策自幼習練家傳戳腳、二郎拳、黑虎拳等拳術,後遇遊僧金陵笑和尚,學得五猴通臂拳。十二歲那年,因家庭內部原因,遭人暗算,便憤然離家進京,拜楊式太極拳傳人楊健侯習練楊式太極拳二十餘載,同時又拜陳慶老和尚習練通臂拳有七八年。張策壯年後又得"祁家門"傳人王佔春(京南良鄉北黃新莊人)授通臂拳,王佔春大張策十幾歲,因都是陳慶的徒弟,感情甚篤,故平日只以師兄弟相稱,王、張二人相互切磋九載。王佔春去世後,張策巧遇一韓姓老道,受韓道長指點練功。至此,張策師承眾家之長,盡得武術奧妙,通臂拳達到登峰造極之境地,成為既精通臂、又善太極的武術大家,因張策經常穿每隻二十幾斤重的鐵鞋練功,故被武術界譽為"臂聖"、"鐵鞋"。1934年10月11日北平《民聲報》載:"通臂專家張策諱字秀林,精於技擊……常北走關外,南走齊魯等地,蹤跡所至,名聲大振,曾於瀋陽、北平等處設館授徒,以是桃李半天下,門人弟子散走四方,論教張之技藝,均多表示欽佩。

李堯臣(1876~1973年),河北冀縣人。幼年曾拜師學太極拳,14歲到北京謀生,4年後進入會友鏢局。當時北京有八大鏢局,以會友歷史最久,聲譽最著名。入鏢局後即拜三皇炮錘外,又學十八般兵器,及水上、車上、馬上功夫,同時還練躥房越脊、飛簷走壁和飛鏢暗器等功。充滿風險的走鏢生活,使他的功夫日益全面、精湛。因此,當時京劇武生宗匠楊小樓為演《安天會》(即《鬧天宮》),曾向他請教猴拳;京劇旦角大師梅蘭芳為演《霸王別姬》,亦向他學劍術。李堯臣在會友鏢局前後計27年。1921年,經營了300年的會友鏢局解散了。堯臣便在天橋水沁亭開設"武術茶社",繼續倡導武術。

近代彈腿名家首推王子平(1881~1973)。王是河北省滄縣人,回族。王子平自幼苦練武功,除武術、摔跤、舉重外,凡有益於拳術練功者,如槓子、皮條、扯旗、跳繩、踢毽子、游泳、騎射等,莫不研習,因此被譽為全面的武術家。

王子平常表演石擔(舉重),人稱“千斤王”,1918~1921年間,曾幾次與外國大力士比武,都獲勝利,於是名噪武術界。1928年,中央國術館聘請他為少林門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委員,有《拳術二十法》、《卻病延年二十勢》等書問世。

杜心五(1869一1953),名慎愧,清同治八年(己巳)十一月初三日,出生於慈利縣江埡鄉巖板田村,後遷居熊家莊鄉白巖峪村。人稱南北大俠,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是自然門開山鼻祖徐矮師的獨傳高足,也是自然門第二代掌門人。後加入了同盟會,開始了革命生涯。與當時賢達黃元秀,孫存周,鄭佐平等好友被稱為虎林七賢,抗戰時期曾在國民政府任職,時常口無遮攔批評蔣介石和國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