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諸葛亮一籌莫展的曹魏守城名將

翻開三國曆史,就是一部合縱連橫、爾虞我詐的權謀史,更是一部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的戰爭史。縱觀自東漢末年至司馬炎統一中國建立晉王朝近百年的烽火歲月裡,無數的政治家、軍事家應運而生,更有那些馳騁疆場、忠貞不二、奮勇殺敵的英雄豪傑名垂青史,受萬世景仰。在這些群星閃爍的將領中,有一個人。因出場頻次太低而並不為人所熟知甚至忽略,但諸葛亮卻對他無計可施乃至忌憚,他就是一代守城名將——郝昭。

郝昭,字伯道,山西太原人,身高過兩米,臂長,善騎射,通謀略。少年從軍,從基層幹起,因屢立戰功,管至雜號將軍,鎮守河西。228年初,諸葛亮第一次出師北伐,一路奪關斬將,接連智取三城,所向披靡,卻因用人失察,致使咽喉要道街亭失守,前功盡棄,不得不退回漢中,第一次北伐無功而返。

司馬懿料定諸葛亮再次入寇必然效仿韓信暗度陳倉之計,向魏主曹睿舉薦此時正在河西鎮守的雜號將軍郝昭手把陳倉這個咽喉要道,曹睿採納了司馬懿的建議,並加郝昭為鎮西將軍。

郝昭到任之後,深溝高壘,在道口平地築起一座城池,嚴陣以待蜀兵的進犯。

229年初,諸葛亮統精兵30萬,以魏延為先鋒,殺氣騰騰直奔陳倉而來。可一個彈丸小城,魏延卻久攻不下,諸葛亮怒不可遏,親臨前線指揮。架起百乘雲梯,四面圍攻,可剛等雲梯靠近城牆,城上火箭齊發,亂石如雨,雲梯被燒的燒,砸的砸,蜀兵被燒死、砸死的不計其數,只得退兵。一計不成,諸葛亮又生一計,連夜安排早已預備下專門用於攻城的衝車,四面圍定,同時攻城。郝昭急忙命令士兵運來石頭,在石頭當中鑿孔,然後用葛繩穿定朝下擲打,衝車全被打亂,失去作用。沒奈何,諸葛亮明令人運土壘土牆,暗用三千鐵鍬軍趁夜挖地道,企圖出其不意從地道突入城內,可這一詭計卻被郝昭識破,他也在城中挖戰壕橫截,拒阻敵人的進攻。在戰事進入到白熱化的時候,郝昭甚至命令士兵掘開墳墓,把裡面的棺材板運到前線以資軍用,可見攻守雙方拉鋸戰的殘酷艱難。就這樣雙方相持近一個月,郝昭以三千兵力阻擋住了諸葛亮幾萬精銳之師的多招數、多波次的猛烈進攻,諸葛亮望著這個擋在當道的人工小城無計可施,一籌莫展。等到曹魏援兵到來,眼看已經失去了進攻的突然性,大勢已去,諸葛亮不得不另選崎嶇難行的斜古向祁山進發,但這樣一來,由於道路難行,後勤補給困難,只得偃旗息鼓,黯然退回漢中。就因為郝昭的頑強堅守,使得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最終流產。

直到諸葛亮第三次準備伐魏的時候,預先不斷派出偵察兵去打探陳倉城內的消息,當得到郝昭已經病重的確切情報後,才下定決心出師,可見這個曹魏大將在諸葛亮心中的份量有多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