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莫德里奇如果生在中国,连省队都进不去,这是为什么?

羽一直下18


中国足球的悲哀就是当他国的球队在世界杯或者其他国际大赛舞台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们只能羡慕、嫉妒,然后开始一些毫无意义的意淫。



不要总是说在中国莫德里奇进不了省队,梅西、C罗踢不职业足球。我们的国家有大家想的那么不堪吗?

中国足球落后的根源是没有良好的踢球环境,没有建立系统的青训和球探体系,没有成熟稳定职业化联赛制度。

前两天脱口秀演员黄西有一点说的对,中国就应该多建一些足球场。只有吸引更多的孩子进来踢球,我们才能在他们中间找到莫德里奇、梅西、C罗。

全国十三亿多人,注册职业足球的只有不到两万人;而德国仅仅八千多万人口,注册职业足球的居然高达四百六十万。这就难怪国足为什么踢的那么臭还能拿高薪了。

物以稀为贵嘛!


流星看球


这句话我是深有感触的,我有个朋友,他从小很喜欢踢球,他的技术水平和天赋其实很不错,虽然他的身高不高(现在应该是在175左右,南方人),但他各方面其实不输别人。他励志要当一名职业球员,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他爸给他找了几个足球教练,让他去足球学校。他爸其实也知道这行的水深,私下里也偷偷的塞过红包什么的,但我朋友就是一直没有踢出来,在学校那几年,据他说,教练一直不大喜欢他,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而是因为他比其他人矮了那么一点,他们这些教练,其实本身的业务水平就不过关,选人也是先看的身高,虽然他爸为他争取过,但奈何家境不比其他人优越,前前后后化了不少钱,最后也实在撑不住了,争不过别人,加上朋友也一直没有踢出来,所以几年后就退了,现在,他只能在一家小学当体育老师,有点可惜。

这话看似在嘲笑莫德里奇,但其实说的没毛病,因为只是句反话,这话是在嘲笑国足。

莫德里奇的身高就只有173而已,并且他的身形也是相当瘦弱,这样的球员,其实很难会被国内的足球俱乐部选中,不信?可以去看中超,像莫德里奇这样身材的球员有多少就知道了;

莫德里奇的家庭条件也不够优越,克罗地亚虽然是欧洲的国家,有好的足球环境,但克罗地亚也是个“年轻”的国家,他们建国只也不过27年的时间而已,他们在建国前,有过相当长的一段战乱,莫德里奇,他的童年,就饱受战乱带来的痛苦,他是个穷孩子,他支付不起高昂的足球学费;

莫德里奇的性格也比较内敛,在国外,他可以凭借一身好本领吃饭,但在国内,光有好本领可不行,还要有好的交际能力,要懂得人情世故,莫德里奇和大多数欧洲一流球星一样,都不是什么善于交际的人,他们的内心只有足球,只有纯洁的足球,如果在中国,这样的人才等待他们命运的大多数都是被埋没。

中国的足球环境就是这样,没有钱、没有身高、没有交际能力,没有背景,你就很难出头。


瓜叔聊球


这确是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真的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足球为什么不行。

33岁的莫德里奇,在基本上三至四天一场的高亮度下连踢六场,并且最近三场淘汰赛连续踢了三场加时赛,率领球队闯入了世界杯决赛,开创了克罗地亚足球的历史。1米73身高,65KG体重,这个看似弱小的身板里,所蕴藏的惊人能量让人震撼。尽管比赛中,一次次累到在死球状态下弯道双手撑在双腿上大口喘息,但当比赛恢复进行,又立马奔跑着投入战斗,忘记了双腿的沉重。


抛开大局观、潇洒的球风、出色的脚法这些技术性的东西不谈,莫德里奇身上最闪光的地方,真是国足最缺少的:为了国家荣誉,为了民族自豪感,透支所有的能量,哪怕拼断一条腿也无怨无悔。

只是很遗憾,在我们的足球人才选拔体系中,像莫德里奇这种身体条件完全不占优势的球员,很可能在初审时便被完全pass掉。别说省队了,可能连市队都进不了。说到选材这件事,我们早有古语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说的就是各行各业的人才选拔过程中,不用设定一个死板的标准,而是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去考量,以免人才的埋没。


过去,中国足球还曾诞生过“矮脚虎”赵达裕这种身高只有1米62但踢球极具特点的足球人才,成为中国一代名宿。但是这些年来,像赵达裕这样有个鲜明个人特色的球员越来越少,我们的足球选拔机制机械化、死板化。

去年底,一份名为《关于中国足球学院来内蒙古自治区进行测试选拔的通知》的文件在网络流传。此次选拔的球员分别是U15年龄段和U18年龄段。其中,U18运动员的身高要在185CM以上,而U15运动员身高预计达185CM(现身高必须170CM以上)。这份名单一经曝光,自然是引发骂声无数,这样的选拔机制会导致多少“莫德里奇”被就此埋没。


事实上,别说我们的青训体系了,国足不也同样如此吗?平均身高都在183左右,像武磊这样174的身材在国足算是另类了。至于更加强调身体对抗的中场,就更别指望有175以下的人在担任重任了。


但是看看173的莫德里奇,身体弱吗?这么说吧,即便是那些黑又硬的铁腰,莫德里奇也不占劣势,而且意识更加出众,攻防俱佳,无愧现役第一中场的称号。

其实,像莫德里奇这样身材条件并不出众,但在相应位置跻身世界顶尖的球员不在少数。169的射手梅西,169的铁腰坎特,175的影子射手格列兹曼,更早之前还有176中卫卡纳瓦罗,173中卫科尔多吧,哪一个不是传奇?只是很遗憾,莫德里奇、梅西这样的人才,在中国真的可能连省队都进不了。


顶你个球


莫德里奇在中国进不了足球省队。

就好比张继科在克罗地亚进不了乒乓球小学校队。

克罗地亚的小学根本没有乒乓球校队。

中国足球的省队在足球强国眼里,也和没有一样。

突然想说一下我上小学时的体育环境。

小学三年级,九六年左右,开始有体校的老师来选有天赋的孩子,去体校训练,基本是免费,有学费的项目也很便宜,基本就是个装备费和教材费,当时挑走的有篮球、乒乓球、各种田径项目,没有足球。学校里那帮踢足球的孩子,全是家长花高学费报的足球学校,看到他们的黄色训练T恤,都很羡慕,也经常和他们一起踢球,有一两个人确实比我们踢着玩的强很多,其他也有不如我们的。

我有一个当时最好的同学就是学足球的,我和他家住的很近,每天不管是中午还是下午放学,都要踢着足球到院里(小区),中午踢半小时,下午踢一个多小时,天天如此,不知道踢坏了多少邻居的玻璃,也踢到过去院里铲蜂窝煤的老奶奶,不让我们踢了就去别的院踢。

那时的院里没有汽车,马路(济南经十路,现在已经是双向八车道的济南第一主干道)上也没什么车,踢着球都能横穿马路,一直踢到院里,楼洞(单元门)就是球门,凑齐几个小伙伴就踢比赛,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慢慢自动化分场上位置,和学过球的同学踢,也能慢慢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就这样度过了小学的课余时间。

没有手机、没有电脑、马路上没有汽车的小学足球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

小时候也看过凤凰卫视的足球小将,也幻想过成为大空翼、若林源三,可是看着看着,灌篮高手上映了,篮球热来了,足球变得越来越冷门,踢球的孩子也慢慢的变成了满足球迷父母的心愿,大家都去打篮球了。我也从一个足球小将,变成了小学篮球校队11号,大空翼变成了流川枫,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一个年级只有三个班,组成不了一支足球队,每个班却都能找出五个热爱篮球的,还组织过学校篮球比赛,我也代表学校参加了市小学篮球的比赛。

马路上的车越来越多,小区里的车越来越拥挤,别说在小区里踢球,就是走路,也要越过重重私家车,再也没有一片土地可以让孩子们放肆的踢足球了。不管日后再怎么热爱足球,也找不回小学时在院子里踢野球的快乐,找不回一脚射门踢坏邻居玻璃落荒而逃的恐惧,当然也没有一个体校的教练把这些热爱足球的孩子带走。

记得当时打市小学篮球比赛的时候,某一场比赛结束了,突然冲我走过来一个体校的教练,递了一张纸条给我,上面写着一个座机号码,“如果想练篮球,就打这个电话。”这是我这辈子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孩子突然发现自己被人欣赏的满足,我既兴奋又害怕的回家对家长说,体校教练想让我练篮球,结果可想而知,那个电话没有人打过去。“打篮球是爱好,还是要好好学习。”

这就是我小学时期的真实故事。

从一个热爱足球的孩子,到改打篮球,到家长的反对,到最后想踢足球却没有了“场地”。

基层体育的大环境确实影响了一项运动在一个国家的发展。

印度人也多,踢足球也踢不过中国,这不是人口数量决定的。

莫德里奇生在中国,说不定也是乒乓球世界冠军。

张继科生在克罗地亚,说不定也是世界级球星。

体育强国,或者说单项体育顶尖的国家,一定有历史的传承,他们找到过成功的路径,并能够慢慢的延续,而不是狗急跳墙一口吃成个胖子。从体育发展也看到中国人的性格并不太适合集体项目,奥运会单项都不错,能出成绩,最多也就是双人项目,真正要在集体项目里拿到世界顶级的成绩,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佩莱塞德利尔


为什么1亿人口的日本能踢进世界杯16强,为什么5000万人口的韩国在世界杯干翻德国战车,为什么30万人口的冰岛能打平梅西的阿根廷,为什么400万人口的克罗地亚能进入世界杯决赛,为什么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还在愁眉苦展什么时候能进世界杯。

这或许就国足球员是如何选拔有关。

第一、条件

如果你是穷人家庭或者一般家庭,不好意思你的出路只有读书一条,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还想着踢球?体育课拿来考试,接触足球的机会都没有,甚至条件更差的,学校里都没有没有操场。当然你要么从小出生于足球世家,父亲如果原先待过某个俱乐部,或许会教你踢球,但是得有一定的天赋。

第二、选择

有些人其实从小接触足球就有踢球的潜能, 但是父母让不让你踢是一个问题,因为你如果选择了踢球那就意味着你间接放弃了学习(不是说体育学院没有学习课,只是相对较少),你将被送往足球学校训练,那可不是九年义务教育,学费相对普通家庭比较昂贵,对于父母与自己是个不小的考验。



第三、机遇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梅西小时候虽然有这不同寻常之处,但家境贫寒并且患有侏儒症,但是库克在一次偶然发现了梅西的潜能并把它带到巴塞罗那,专门叫医生制定了腿部系列运动让他长高,所以当年梅西要是没遇上库克,可能就不会取的如此的成就。


总的来说魔笛又瘦又矮又没钱,如果来到中国或许当个只能当个体育老师了。


家乡足球


进省队?想多了吧!别说莫德里奇,就连梅西、阿扎尔、坎特等球员,如果在国内,还进省队,能够有球踢就烧高香了。



格子军团打入世界杯决赛,也让球队精神领袖魔笛成为金球奖的热门人选,在与梅罗竞争中,丝毫不下风,真汉子具备捧进球的资格。

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他率领球队一路过关斩将,创历史闯进决赛,也让他成为球迷热议的对象。就有国内球迷问,他如果在国内能进省队吗?



别说省队,有球踢就不错了。首先在国内,球员家庭必须要有钱,没钱就进不了足校,进了足校,如果没有钱来意思意思,也不会得到更多的关注。看看魔笛,出身难民营,就他身世与家庭,想在国内踢球,还是醒醒吧!

要钱没钱,要身高呢?他魔笛也没有。身高172cn,体重60㎏,身材又矮又瘦,仿佛一阵微风都抵抗不了,怎么符合人高马大的标准。记得去年足球学院选择球员,18岁运动员要185cm以上,15岁(现年)也要170cm以上,如此“高标准”,让169的梅西、169的坎特们直接哭晕在厕所。

会能说会道吗?他魔笛也不会。魔笛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如果一个球员在国内木讷寡言,很多时候会被教练认为“傻”,甚至有些教练会说球员“没文化”,“难管理”,早早的就会被排除在体制外。



魔笛为生活在欧洲,生活在克罗地亚而荣幸。他生活在那里,才有了我们看到的魔笛:体能蕴藏巨大的能量、飘逸的球风、完美的大局观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国家队,哪怕拼断一条腿,流尽最后一滴血,也会心甘情愿。


小言球事


这只是中国球迷的调侃而已,不过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国足球的选拔机制,是有很大问题的。


历来,我们中国的足球教练们,就喜欢人高马大的球员,喜欢体能好、跑的快的球员,对于那些长相普通,个子不算高的队员,类似于魔笛,这样的球员,却并不关注。可以说,大浪淘沙,被我们掏掉了多少人才啊,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想一两支足球队总归有的吧。

莫得里奇是出生在克罗地亚,一个名叫扎得市的小城市,他出生的村庄(类似于中国的农村)是一个以家族命名的古老村落,叫做莫得里奇村。


刚开始接受足球训练的时候,很多球探都不看好他,因为他又瘦,又矮。直到有一场比赛,他充分的展示了自己的足球天赋以后,人们才对他刮目相看。

莫得里奇的踢球风格是,球风飘逸,洒脱。大局观好,对于场上的形势预判的相当精准,作为一名组织进攻型的前腰,他对于传球线路的变化和落点,一直的让很多球迷所津津乐道。


而且魔笛还保持着一项在克罗地亚足坛的纪录,那就是连续四年获得克罗地亚足球先生的称号。魔笛职业生涯有两个教练对于他的帮助很大。


一个算是他足球生涯的伯乐,托米斯拉夫.巴西奇,正是他当初的慧眼识人,才使得年幼的莫得里奇,开始了光辉的足球生涯。也正是在萨格勒布迪纳莫的那段高光表现,才让他真正迈入欧洲豪门的眼帘。很遗憾的是,这名发掘魔笛的老教练,已经于2014年2月去世了。

另一个就是曾经执教皇马的意大利名帅安切洛蒂,魔笛曾经在一个采访时,这样说道:“安帅,是个很幽默的人,因为他知道我比较内向,所以一有机会就和我聊天,说实话,正是因为他的调教,让我很快融入了皇马这个集体。”这么听下来,安帅还是很会做思想工作的。


所以综上所述,魔笛的巨星成长史,我总结了下,有伯乐的慧眼识珠,有他个人的努力,但是个人觉得,还是跟欧洲足球整体的大环境有关。

所以,我们中国足球想要出很多的球星出来,还得先有足球的土壤啊。没有土壤,大环境不好,怎么可能出人才呢?大家说是吗?


散兵有勇


随着克罗地亚队打进俄罗斯世界杯的决赛,克罗地亚队的队长兼核心莫德里奇已经成为本年度金球奖的热门候选人。但是有中国网友调侃,如果莫德里奇生在中国,他很可能连省队都进不去。



的确是这样。

莫德里奇身体单薄

莫德里奇的身体瘦弱单薄,这样的条件在中国很难被体校教练认可,很可能在初选阶段就被淘汰。像莫德里奇这样的身体,在中国很可能被体校教练建议练体操。


即使运气好点能踢球,莫德里奇也不会被重视。只有遇到像徐根宝这样的教练,莫德里奇才有出头之日,因为同样身体单薄的武磊就是徐根宝栽培的。

莫德里奇家庭穷困

莫德里奇1985年生于前南斯拉夫,7岁那年爆发战争,莫德里奇的爷爷被枪杀,爸爸也上了战场,全家沦为难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莫德里奇全家过着很穷困的生活。

但是莫德里奇的启蒙俱乐部慧眼识珠,为莫德里奇提供了稳定安全的生活。

倘若在中国,这样条件的家庭根本支撑不了孩子踢球,因为花费巨大。


莫德里奇不善交际

莫德里奇从小害羞内向,不善与人打交道。倘若在中国,这种性格很难和队友融洽,很难引起教练的注意。

所以,莫德里奇幸亏没有生在中国,否则别说进省队,他基本上连踢球都不可能。


绿茵如风


莫德里奇如果生在中国 连省队都进不去,这是有可能的,而且是大概率事件。

因为中国足球的选材有许多怪异的思想,比如打篮球要追求高,踢足球追求高和快,这当然没错,错就错在将自己的追求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教条,变成了足球场上的标准答案,一旦形成理念必将害人不浅。

在身体力量相差比较大的情况下,中国的一些项目理应更多地追求快速灵活,比如篮球,倘若过分依靠身体,就像东南亚国家永远也打不过我们一样,我们永远也不可能与NBA或者欧洲球队抗衡,出路只能是更注重技巧与准确性,可是篮球发展了这么多年,可以靠身体高度与欧美抗衡的我们倒是培养出来几个,比如姚明,比如巴特尔,但是最能代表中国篮球发展方向的后卫,不管是组织型后卫还是得分后卫,我们又培养出几个?

同样,足球选材培养方向也是诸多偏颇,如果说徐根宝认为C罗达不到梅西高度的话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那么以往的高中锋流行或者现实对身体强壮者的追捧,又何尝不是进入了误区。莫德里奇如果在我们国家,以我们某些专业人士的眼光,不要说省队,专业梯队能正眼瞧一眼就阿弥陀佛了。


ghjklgyu


有人说,克罗地亚球星莫德里奇如果生在中国,他连省队都进不去!真是这样吗?

虽然这样的说法有点夸张,但还真是有几分道理的。咱们国内的足球环境根本就不适合莫德里奇这样的小个子球员生长。

莫德里奇作为克罗地亚的队长和中场核心,他也是皇马阵中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谁能想到,他竟然身高只有172cm,体重只有60多公斤,这样单薄的身材却蕴含了无穷的能量。莫德里奇大局观出色,传球和盘带能力非常强,体力充沛还有一脚大力的远射能力。堪称球队的中场永动机。

可是以莫德里奇这样的身体条件,在咱们国内很多球队都是不想要的,要身体没身体,要速度没速度。莫德里奇还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就只会好好的踢球。而这样的球员在中国并不吃香。可能还没到省队就被当地的教练给刷下去了。

当然凡事无绝对,咱们中国也有身体单薄,但是能够在俱乐部和国家队踢球踢得不错的球员。武磊和黄紫昌就是其中的代表球员之一,如果武磊没有遇到他的恩师徐根宝,我想他也不会有在中国足坛出头的那一天。徐根宝对武磊的要求一直非常严格,武磊也从来都是一副乖孩子的形象。虽然武磊老是失单刀,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武磊就是咱们中国目前最优秀的前锋,没有之一。

总之,如果莫德里奇在中国,真的很可能被埋没。一是因为这样的足球大环境,二是因为很难遇到真正懂他,愿意栽培他的人。大家说是这样吗?

我是【让足球飞】,如果大家认可或者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和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