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家农村见个人就要打招呼?

百变的UFO


这其实是一个文化问题,就是乡土文化。

中国几千年以来,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农耕文化是几千年来文化的主流。有句玩笑话说,城市的居民,如果上溯到三五代,基本都是农民。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说,城市的根也在农村。

其实人与人的关系,从根本上说,主要源于三种: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还衍生出了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和战友关系等。但最根本的还是前三种,它构成了乡土文化形成的要素。

就象草原游牧民族那样,因放牧需要,逐水草而居。总是要随着季节变化,寻找水草最丰满的地方去生活,这样才能获得最佳利益。而以种植为主的农民,自然离不开土地。在工具比较原始的时代,由于农业耕作费时费力,必需要相互协作才能获得较好的收益。家庭的牲畜和男劳动力是其主要支撑。以家庭为主的血缘关系,是最初的自然耕作单位,随后才是亲缘关系的加入。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远水救不了近火。因为生存、安全和发展的需要,长期耕作和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人群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亲近团结的地缘关系。实际上在中国的农村,以某些家庭为核心,形成家族势力,以家族为核心,形成乡土势力的模式,源远流长。从地名上就经常可以看到比如说“何家寨子”、“杨家坝”、“祝家村”什么的,就是明证。

这样经过漫长沉积,就形成了厚重的乡土文化。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在同一个地方繁衍生息,血缘亲缘彼此互相交织,盘根错节,事实上已经难以分清而凝为一体了。所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就是这种乡土文化的最好说明。而乡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视彼此尊重、礼貌待人为一种家教和修养。农村孩子从小大人就教他喊“伯伯”“叔叔”“婶婶”等,明确老幼亲疏关系。见人打招呼往往是一个人是否有家教和修养的表现。

乡土文化渊源流长根深蒂固,已经深入了人的灵魂。中国人一向安土重迁,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他的根。“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几乎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梗。即使“少小离家老大回”,也“乡音无改”。无论在天涯海角,如果遇到“老乡”便自然亲近了。

其实现代人,即使已经生活在城里了,心中的乡情一样浓烈无比。每年春节或清明,那浩浩荡荡的返乡大军,说明了什么?

(如梦依稀,喜欢就关注我,共同进步)


如梦依稀


我个人认为农村见人要打招呼是旧时代留下来的糟粕,先回答农村为什么要见人打招呼。第一,村里人往上翻几辈,都是亲戚。不亲也带亲。打招呼是为了村里和谐的最基本表现。

第二,九十年代以前,有种东西叫人情工。秋收的时候,全村人今天帮你,明天帮我,那场面挺和谐挺壮观。谁家有事全村帮。

第三,见面打招呼是农村人认为一个人是否有教养和道德的唯一标准。你见面大爷大妈叫得嗨,你就是坨屎,他们都能把你夸上天。见面不叫人,你就再牛逼,他们都能把你喷成屎。

再说两个小故事,我小时候,不爱叫人。于是全村人都叫我哑巴。这么难听,这么贬义的小名就从此伴随我一声,你想想农村人有多恶毒?后来我十岁开始爱叫人了,见谁都叫,见谁都笑,那些人夸我懂事了。再后来出来工作,买车了,开车回村的时候,三百米距离要停二十次,发两包烟,人家夸你出息了。后来有一次没停车,直接开回家。他们就会说,牛逼了,看不起人了。仔细分析一下,这和尊重不尊重真没多大关系,而是这群人同样也是唯利是图,只是他们不像城里人只认钱。他们好这口,你叫了他就是给他利,他心里舒坦,他就到处夸你。你不叫他,会引发他内心的自卑,他就到处损你。

还有一个小伙伴,在工厂打工,收入不高,但每次回家,身上都装着中华,专门发给村里的人抽。那些人抽他中华的时候,就说:哎呀,大老板回来了,发财了吧?等那个小伙伴一走,他们就说:这傻逼,钱没赚到几分,抽这么好的烟。这就是小伙伴们一直谨慎尊重的农村长辈的嘴脸。还有一个小伙伴,情商很高,大老远就大爷大妈叫得嗨,从小就被村里人夸,人人都说他有出息。直到有一天他家收到一份判决书,全村说风就是雨:我就说这孩子迟早会出大事,每次听他叫人都虚得很。另一人附和:是啊,这后生仔太假了,走上这条路是迟早的事。

虽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农村里的打招呼的本质真跟尊老爱幼没什么关系。或许你叫人的时候是出于尊老,但只要有一次你不叫,你决对能深刻体会他们是如何爱幼的。其实,虚得很呢。


啞子


我小时候在村子里就是出了名的“嘴巴好”(嘴巴好:方言,老家人把见了面爱叫喊的孩子称为嘴巴好。),不管在任何地方遇见什么人,只要是认识的,我都要叫上一声称呼,有时一个人一天要碰到几次,我就会叫上几次。



为此村里人和我父母在一起时,只要谈论起孩子,就会把我夸奖一番:你家某某某,那嘴巴才是好,看见我一次喊一次,才是有礼貌,硬是不像某某某,看见一百次一次都不喊,一点家教都没得。听到这样的夸奖父母自然是无比开心。回家更是要对我强调一遍:在路上看见人了一定要喊,要不人家会说你没有礼貌。

父母的话表现上看起来特别在理,但现在想起来,他们或许就是为了“嘴巴好”这块牌,因为在农村孩子嘴巴越好,越可以显示出大人教子有方。



可是为什么在农村见个人就要打招呼呢,原因不外乎就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打招呼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相处礼仪。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打招呼都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基本的礼仪,大家彼此认识,见面了问一声好,寒暄一阵子,对彼此的生活工作进行大概了解,也算是对彼此的关心。城市的很多礼仪都是源自农村。

城里人如此,农村人亦是如此。

其次村子里人不多,彼此都熟悉,见面打招呼算是一种尊敬。在农村大一点的寨子一两千人,小一点的寨子几百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彼此间都非常熟悉,都十分了解。这样熟人见面主动与人打招呼,实际上就是对大人表示一种尊敬。



再次见面打招呼显得孩子有教养。作为一个有涵养的人与熟人见面打声打呼是最起码的事。想想在同一个单位上,如果有人碰见领导或同事了,招呼都不打一声,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首先就会觉得这个人没有礼貌,不懂与人相处。

在农村也是一样,人与人之间见了面,本来就认识,大家都熟悉,不可能装着不认识,大家借路而吧,特别是小孩子,岂不是显得一点家教也没有?


欢农


《摸鱼儿》教你知道为何“人见人打招呼”?

自从亚当和夏娃结合一起的时候,决定了人类得以延续,人与人之间产生感情和交流合作,是最基本的生存方式。这些与其说是血缘的,不如说是自然的秉性使然。山川与河流相谐,人与自然相谐,人与人之间相谐,这才是人类声声不息之所在。作为广大农村,祖祖辈辈过着群落生活,鸡犬相闻,荣辱与共,本是体现一种和谐、平等、关爱和互助的精神。如果老死不相往来,见面不打招呼,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

摸 鱼 儿

农 家

倚东风、雾寒微罩,篱墙疏影重数。当窗雨滴教闲却,赢得煮茶倾慕。 唯小聚。爱说道、西家瓜蔓东家妒。牵情不语。莫袖手清闲,低头躲闪,说与肯相顾。

提灯夜,携酒喧荒每遇。听檐来燕如故。初晴晨起知何物,麻雀进家来住。方见羽。去何处、田边汗水山中雨。谁能告诉。一笑不言愁,清风化作,眉色与春度。(1)

(1)《三上词话.词谱》卷中,中国书店,2016年,第237-238页。 原声填词,词谱词例。


三上词话作者


为什么老家农村见个人就要打招呼?

从小父母就教我们见人要打招呼,这是做人的基本礼节,不打招呼会被人家说孩子不懂事,没有教养,现在慢慢长大了,父母也不会一直让这么做了,但是现在回去农村老家只要是同村的人都会向他们问好。或许是来自于这一种自小的教育,让我形成了谦卑恭逊的性格,这种性格在我的成长成才路上也一直帮助着我。下面就这个问题做个变形处理,实际问的是在农村见个人就打招呼有什么好处,我谈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为了体现你们家良好的家风家貌。在农村生活过的大家应该都知道,农村不大,屁大点事,可能3天在村子里面就传开了。好事传的快,坏事传的也快,你在村子里走,你就是你们家的代言人,有一个好的礼貌可以帮助你们家庭家族树立一个比较好的形象。


第二为了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上行下效,你做成什么样子,你的儿子女儿就会去效仿。老辈人常说“三岁看到老”,从你小时候的行为表现可以看出你一辈子的成就大小。

第三能够促进村子里的和谐,提高幸福指数。通过不断的问候,加深村子里村民间互相熟络的程度,村子里和谐了,村民的幸福指数自然也高了。


农村见人打招呼,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你有一天走出家门,你打招呼都不知道和谁打,你打了招呼也没人应你,这才是最可怕的。构建美丽和谐乡村,从你我做起,从娃娃大人共同做起。欢迎关注花开陇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老胡侃三农


为什么老家农村见个人就要打招呼?在农村老家,左右邻居,一个村的,或者邻村的,在路上遇到到会打招呼,互相让烟,这是农民的习俗,更是提现出农村人的淳朴。



本人老家也是农村的,在农村长大,很眷恋农村的生活。在老家的时候,左邻右舍,每当做好饭,都会端着出来,聚集在一起吃饭,谁家做好吃的都会分享给大家一起吃。这样提现出了左邻右舍的情感,提现出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



大家在一起干活,互相帮忙,种麦子,插秧,收获,在一起其乐融融。下地干活,地里回家,在路上都会互相打招呼,问候一下农活干的怎么样?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互相打招呼会让大家感觉特别亲近,这就是农村的淳朴善良。



从农村来到城里,远离了农村,远离了曾经围在一起吃饭的左邻右舍,远离了曾经见面经常给自己打招呼的真诚。我们生活在高楼大厦,每天上班下班,住在对门的人都不知道是男是女,你想打招呼也没有机会。



生活在城市里,感觉自己的生活圈子小了,认识的人也少了,给你打招呼的人更少了,让我们感觉到的是陌生,感觉到的是冷漠。如果还是在自己老家,都是一起生活的左邻右舍,都是一起长大的伙伴,围在一起吃饭,见面互相打个招呼,是不是感觉很温馨?是不是感觉到农村人很热情?大家是不是很眷恋在老家的生活?欢迎大家评论留言,说说你的看法,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


踏雪寻梅jia


中国人见面互相打招呼问个好,是一种礼节,一种传统。尤其是在中国的农村的农民中,这种传统习惯传承得更广远,其中的意愿表现得更精确、到位。农村里见人就打招呼,我的理解应该有三重意思:

第一,是维系邻里关系的一种方式,体现的是一种依赖感。

在农村里,很多同村同乡的邻里乡亲,大多都互相认识。有的是世交,有的是父辈祖辈一直交往的,有的是同宗同族的兄弟姐妹,有的是同堂里有通婚的亲戚。有的村其实就是一个姓氏,可以说都是同宗同族的兄弟。如果村里有多姓,但只要之间有通婚,一村人都可以叫成亲威。这种错宗复杂的人际关系,只有农村里才有,这也是中国农村的一大特色。

农村里见人就打招呼,正是维系这一种邻里关系的一种最普通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通过互相打招呼,大家互相依赖依存,友好和睦,和平共处。有时互相之间有点小矛盾了,第二天见面打个招呼,对方碍于面子也回应过来,多几次便化解了。

第二,是保持相互联络的一种方式,寻找的是一种存在感。

农村人见面打招呼、问个好,是一种联络的方式。说明我还在村里,我没什么大事,互相之间寻找的是一种存在感。如果突然发现听不到某个经常与自己打招呼的人的声音了,心里会觉得不自在,邻里乡亲之间就会打听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要不要帮忙呀?虽然有时也多少会有些八卦的意思,但是更多的是一种相互的关心。

第三,是一种礼貌性的习惯口头语,表现的是一种礼节性。

见面打招呼,在农村人看来,是一种礼貌,一种礼节,是互相尊重的一种表现。如果大人带小孩,大人一般都会教自己的小孩碰到人要主动问早问好,不管生人或熟人都要问。如果小孩一起有小性子不愿意开口,便会被大人教训批评。因此,只要是农村出身的人,从小便会受到这种见人要有礼貌的教育。这一点,象我这样农村出来的人感受特别深。这一点上,我觉得农村的家庭教育要比城里人做得好。在城里,谁会主动向一个不熟悉的陌生人打招呼呢?

以上是桂农通个人观点。更多三农问题解答,欢迎关注“桂农通”,方便时请记得帮我点个赞,谢谢大力支持!


桂农通


为什么老家农村见个人就要打招呼?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题主是不是农村人呢?如果不是吧,看你提的这个问题应该是。如果是吧,看你问的这个问题又像不是。

说起为什么农村人见面都喜欢打招呼,首先你得了解农村的乡情。

这城里人呢,买个新房子搬进去住了,楼上楼下甚至对门之前相互都不认识,这陌生人之间防范意识又比较强,大都关起门来过日子,在一栋楼上住好几年了见面不打招呼的大有人在。

而农村不一样啊,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好多老人是看着你长大的,好多人是跟你一起光着屁股长大的,你又看着许多人长大。不光是本村的每家每户都很熟悉,十里八乡的乡亲也能经常在大集上碰面。

而且农村人大都比较纯朴,但内心是火热的。都是干庄稼活的庄户人,生活都不易,相互之间都特别理解。早些年间谁家做点好吃的,还都给邻居送点尝尝呢。

“哎呀,他三叔,吃饭没有!”“哎呀是二兄弟媳妇呀,我才吃了!”你看看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不是简单的“你好”“你好”,这是咱农村人最质朴的情愿表达方式!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也看了一下其它朋友的回答,有一个朋友认为农村人见面打招呼是旧时代留下来的糟粕,我就呵呵了。老人去世,子孙披麻戴孝是传统习俗不是迷信,见面打招呼,是乡土文化不是糟粕。

农民子弟,为农执笔。我是农墨,感谢关注!


农墨


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我是地地道道农村出来的孩子,我来说说为何老家农村人见面都要打招呼: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有礼貌,见到长辈要问好,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我从下面几方面见到说说。

1、一个村的,一般都是认识的人,有的沾亲带故,有的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以前的农村真的很淳朴,即使农村也有因为鸡毛蒜皮吵架的,但是相对于现在经济社会来说那时候人还是比较单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尊老爱幼是基本礼仪。

2、农村人以前没事就喜欢聚在一起聊天,东家长李家短,家事国事天下事到处海侃。其中就会说谁家谁家孩子懂事,见到长辈就叫,有礼貌等等。

3、还有就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长大后见面肯定也会打招呼,可能有时候都变得陌生了,但还是会打招呼,还会海聊几句。

4、还有就是一群小的孩子长大了,或者你离开村后人家刚过门的媳妇,后来的娃你可能都不认识,但是只要你回家走到那个村,都会互相打个招呼,因为心里知道这个村的,肯定都是互相认识人家的,所以互相会礼貌性的打个招呼,即使不知道称呼什么,也会说:你回来啦?吃过啦?出去的啊……?

其实这种风俗很好,我还是很喜欢,不像在城里,有时候对门住的谁都不知道。都说远亲不如近邻,而在城里感觉太陌生,见面最多笑笑。即使在外面见到也不会讲话,很不喜欢这样的感觉。我还是喜欢在农村,那种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彼此微笑打个招呼,感觉很亲切。你们喜欢那种生活方式?欢迎在下方留言!


梦想68149


很多人回到家,突然不习惯农村老家的生活方式了,为什么呢,回到农村,因为都认识,而且大家都会寒暄个啥的,而这个是在城市里没有的。

在城市带呆久了,人和人之间就变的陌生起来了,就是邻居有时候一年也说不上话也很正常,在这种环境下呆久了就很多东西就被默认了,一回到农村见人就大招呼就变的特别不习惯

当然,很多人不喜欢别人问长问短的,一个是性格的腼腆,一方面是还在外面打拼,被问到很多东西,比如工资,工作,不愿意别人来评价自己,但是大叔大妈也很热情,一直问,变的很尴尬。

所以回农村感受下农村人的热情也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