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国政府不愿意将北爱尔兰归还给爱尔兰?

杜达特洛夫斯基


北爱尔兰自身存在特殊性,那就在于今天的北爱尔兰,其实已经被英国给同化,其主体族群,主要是英国人的后裔。这也就意味着,北爱尔兰人没有强烈的“爱尔兰意识”,而是保持着对于英国的认同。但是,南边的爱尔兰人却有着强烈的“爱尔兰意识”,因为在英国的社会体系中,真正居于弱势的爱尔兰人,其实是北爱尔兰以南的爱尔兰人。在历史上,他们受到了英国人的压迫和奴役,虽然爱尔兰人一直在争取更多的权益,但依然无法改变其弱势地位。

因此,爱尔兰人多数支持脱离英国,建立独立的爱尔兰人国家。然而,北爱尔兰人原本就和英国人是一家人,他们彼此之间和睦相处,而且北爱尔兰人在英国的社会体系中并不处于弱势地位,相比较于南爱尔兰人,他们的条件优越,社会地位较高,属于爱尔兰人中的“少数派”。在英国人看来,北爱尔兰属于自家兄弟,而南爱尔兰,即多数的爱尔兰人,只是被征服者的后代。

这种偏见,贯穿于整个大英帝国时期,多数爱尔兰人从来就没有被看作正经的英国国民,而是当作异己,他们在议会中属于少数派,同时也很难满足自己的利益诉求。这就给爱尔兰人的独立埋下了伏笔,虽然从外表看,爱尔兰的主体人群,也是英王的臣民,爱尔兰的领土,也是英国的一部分,英国同时又是一个强国,那么爱尔兰人应该也可以享受到英国的“果实”。

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的,只要爱尔兰人的弱势地位不改变,即使英国再强大再富有,他们也不认为能够享受这份好处,正因为饱受歧视,所以爱尔兰人更加团结,更加坚定了独立建国的决心。这与当年的犹太人,是差不多的处境,犹太人原本可以选择生活在欧洲各地,但正因为被排斥,所以没有安全感,而犹太人也总是被欧洲人给迫害,所以他们坚信只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才能保护自己。

爱尔兰人也是同样的心态,历史上的惨痛记忆是不能抹去的,英国人对于爱尔兰人的偏见并未改变,所以爱尔兰人感受到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相信只要英国人觉得时机成熟,就会出卖爱尔兰人的利益,甚至为了英国的霸权,让爱尔兰人变成牺牲品。从这个角度分析,在大英帝国的框架中,爱尔兰人虽然居于英国本土,可其自身的定位,与印度人、澳洲人、加拿大人和南非人是一致的,他们认为自己只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不是英国的本土,这与北爱尔兰人的看法恰恰相反。

英国也存在一项政治传统,那就是允许其殖民地脱离宗主国,这也被人称为“不控制的智慧”。事实上,这也是英国人出于现实的无奈,并不是良心发现,他们认为,既然殖民地已经“离心离德”了,那么再让其保留在帝国体系内,则将付出更大的代价,最后成本大于收益,非常不划算。因此,爱尔兰人也非常清楚英国的传统,他们决定利用这一传统,来为自己独立建国寻找正当性。英国的历史,恰恰也给爱尔兰人找到了正当性,如果爱尔兰将自己定义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否定自己英国本土人的身份,那么他们就可以参照美国人。当年的北美十三州,以“无代表不纳税”的名义,寻找到了革命的合法性,而爱尔兰根本不需要革命,因为英国已经呈现颓势,他们也没有实力阻止爱尔兰人的建国。

但是,北爱尔兰也属于爱尔兰,在多数爱尔兰人看来,北爱尔兰和爱尔兰不可分割,如果爱尔兰独立建国,北爱尔兰应该也要加入爱尔兰。这个局面,自然不是英国人期望的,他们虽然不愿意舍弃爱尔兰,可爱尔兰建国已经成为定局。按照英国人的看法,假使北爱尔兰也合并进爱尔兰,则会破坏整个帝国的稳定性,因为北爱尔兰人是自家人,如果自家人都保不住,那么苏格兰人会怎么看?其它殖民地的人会怎么看?恐怕大英帝国也会因此解体。北爱尔兰人里面的大多数,认同英国人的身份,所以也不愿意加入爱尔兰,他们担心自己是少数派,会在新国家里面受到歧视,这与当年爱尔兰人脱离英国的理由一致,只是角色互换。

最终,爱尔兰建国了,可北爱尔兰依然保留在英国之内。但是,这显然不是爱尔兰人所期望的局面,尤其是北爱尔兰内部的反英群体,他们坚决反对英国继续统治北爱尔兰,进而采取了极端的方式,这为英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从某种程度上看,爱尔兰脱离英国,可以算是大英帝国走向解体的开始,这为其它殖民地作出了表率。


图维坦


爱尔兰是英国的第一块殖民地,而北爱尔兰是曾经大英帝国的余辉。“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不仅仅是英国不愿意将北爱尔兰还给爱尔兰,如今即便是英国想将北爱尔兰还给爱尔兰也还不回去。更何况,一旦北爱尔兰从英国版图上松动,会引起连锁反应,对英国形成致命打击。

英格兰征服爱尔兰以后,大规模向北爱尔兰进行移民,当地土著居民被驱逐,主体民族变成了英格兰与苏格兰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维持在爱尔兰的统治,被迫同意了爱尔兰脱离。然而英国还是摆了一道,同意南爱尔兰独立,北方六郡仍旧留在英国内部。

北爱尔兰虽然地理与历史上都是爱尔兰的一部分,但是如今的主体多数派已经变成了英格兰与苏格兰人后裔,而不是爱尔兰人,如果英国主动归还,岂不是抛弃自己的民众?

但是北爱尔兰问题一直都存在着,宗教与民族矛盾从没消停过,让英国十分头疼,但是这个“烫手山芋”英国为什么不丢掉呢?就像当年普鲁士为了一统德意志将奥地利给踢了出去。

数十年来,信奉新教的英格兰后裔与信奉天主教的少数爱尔兰人,不断发生冲突。

更何况,北爱尔兰人大多都是苏格兰后裔,属于凯尔特人,而不是英格兰一样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一旦北爱尔兰脱离,那英格兰就是给了苏格兰一条更加充分的理由,一起离开英国。


澹奕


北爱归属不纯粹是个领土问题,它的核心是民族矛盾及宗教冲突,并涉及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等范畴。在12世纪,经历了斯图亚特王朝将近10之久的殖民活动后,爱尔兰北部的厄尔斯特地区(即今天的爱尔兰北部六郡)居民主体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奉新教的苏格兰和英格兰移民及其后裔在当地人口中占据了多数。今天的北爱,人口约有160多万,其中大约有58.6%的人信奉新教,38.4%的人信奉天主教。也正是这种人口数量上优势,同宗、同族、同一信仰驱使绝大多数的北爱人(即苏格兰和英格兰移民及其后裔)选择留在英国。只有占少部分的北爱人(即爱尔兰人)支持爱尔兰统一。这就是爱尔兰岛分裂的主要原因。

自1968年以来北爱地区持续近30年的武装冲突,期间3500多人死亡、40000多人受伤。直到1998年标志北爱和平的《贝尔法斯特协议》达成后,北爱局势才有了明显的好转。在该协议中,明确提到,爱尔兰共和国放弃对北爱的领土要求。而英国则将废除1920年制定的爱尔兰法案,并在北爱大多数人表示赞同的前提下,承认南北爱尔兰统一的可能性。英国政府在北爱问题上肯定是藏有私心的,但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才是北爱回归的最大障碍。如今的北爱归属既不由英国政府说了算也不由爱尔兰共和国强行索要。只有在北爱大多数人赞同的情况下才能改变北爱目前的政治地位。单方面改变现状,只会让北爱重新陷入动荡的局势。试想一下,假如英国政府在北爱新教徒不接受的情况下强制将北爱尔兰归还给爱尔兰。那么占据人口多数的新教徒就不会寻求独立?到时反而会拖累英国。所以我个人认为,不应片面强调英国政府的态度。

北爱问题再掀波澜源于英国脱欧。在脱欧问题上英国面临着要么让北爱继续留在欧盟,要么带走北爱。把北爱留在欧盟,算是英国恪守《贝尔法斯特协议》的承若,但北爱尔兰与英国本岛将出现一条“贸易边界”,经济上北爱地区形成“国中之国”,这应该是英国政府所无法容忍的。把北爱带走则需要解决英国与爱尔兰共和国的边界问题,在爱尔兰与北爱之间设立“硬边界”,启动边检和海关等各项跨境流程这无疑又破坏了《贝尔法斯特协议》。爱尔兰方面坚持要求,英国退欧不能导致爱尔兰共和国和北爱尔兰之间出现“硬边界”,潜在破坏1998年达成的、终结了北爱尔兰问题的和平协议。所以北爱也是英国脱欧道路上一个棘手的问题。(这是题外话)

贝贝和豆豆的视野


爱尔兰和北爱尔兰从16世纪开始就被英国统治,有点区别就是爱尔兰人是信仰基督教的天主教,而英国人是信仰基督教的新教,双方经常会爆发一些宗教冲突。

埃蒙·德·瓦莱拉,担任爱尔兰执政首脑长达40年之久。

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人在1905年成立了新芬党,并争取爱尔兰独立和英国进长期斗争,1916年4月新芬党发动复活节起义,但很快被英军给镇压;而后1919年新芬党在都柏林组建爱尔兰议会,成立爱尔兰共和军武装力量,双方展开3年的拉锯战。

图为1919年爱尔兰共和军武装力量。

英国殖民爱尔兰时期,有大量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移民爱尔兰岛,大量聚集在爱尔兰北方6个郡信仰新教,而剩下南方爱尔兰26个郡都是本土人信仰天主教,所以爱尔兰闹独立后,基本上是以都柏林为大本营的新芬党爱尔兰共和军和英国势力范围北爱尔兰军队斗争。

2011年,英国女王在复活节起义纪念陵园敬献花圈,这个自爱尔兰1921年独立后英国君主首次访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其后发生的、在爱尔兰被称作英爱战争的剧烈立冲突,最后以签订爱尔兰和平协定而告终,这个协定是1921年12月6日由英爱双方的全权代表在伦敦签署的。协定规定:爱尔兰从此以后即应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非这些自治领一样,在被称作英帝国的成员国共同体内享有同等的宪法地位。

2016年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复活节起义100周年;1916年复活节,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爆发了反抗英国统治的武装起义。

1922年1月15日爱尔兰正式独立,而这个新国家只包括32个郡中的26个,被称为北爱尔兰的东北地区6郡拒绝加入这个自治领,并且愿意继续留在英国,虽然爱尔兰为收回北爱尔兰做了许多努力,并进行多年的斗争,但是直到今日,北爱尔兰依然掌握在英国手中。


图文绘历史


笑话英国的北爱尔兰地区是英国的领土,所以对于英国来说,北爱尔兰问题就是领土问题,然而领土不容谈判。所以英国不可能将北爱尔兰地区还给爱尔兰。


因为北爱尔兰地区不是英国的殖民地,而是英国的本土。不是那种放弃了就放弃了的存在!为了维持那所谓的大英帝国的荣耀,英国也必须维持住北爱尔兰地区。

英国的二战以后,殖民地独立愈加频繁,现在英国的殖民地只剩下可怜的几个小岛了。英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富有四海的英国
英国海军前所未有的衰弱,现在的英国前所未有的绝望。



如果连北爱尔兰都失去了,他国就会看到英国都衰落,英国就会被从椅子上扯下来,被扔到餐桌上,作为食客们的下一顿大餐,英国将有吃饭的人,变成被吃的食材!


寻找丢失的方向盘


谢邀,这是昭杨为您回答的第217道问题。

我看很多人说英国不把北爱归还给爱尔兰,是因为维护殖民帝国的最后尊严,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北爱问题所酿成的流血冲突在今天我们可能所知不多,但是在30年前,可是困扰英国的大问题。 爱尔兰共和军在北爱尔兰和英国本土不断发起袭击,造成2000人伤亡,但北爱和爱尔兰暴力冲突伤亡人数远不至于此,1968年至2002年总伤亡人数高达3600人。1979年爱尔兰共和军甚至刺杀了英国王室成员蒙巴顿勋爵,震惊全球。

英国这个国家在殖民地问题上是比较现实的,一般都会及时丢掉烫手的山芋。比如巴勒斯坦,印度等,在冲突爆发时尽量置身事外。

英国之所以不能抛弃北爱,是因为北爱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殖民地,而是英国人的海外聚居地。当地除了在地理上和爱尔兰在一个岛屿外,居民已经被英国本土过来的移民所取代。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在爱尔兰独立前,叫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但是爱尔兰和苏格兰不同,他不是平等的联合体,而是被征服和被统治的一方。

而北爱尔兰正是近500年英格兰征服者或者是被同化的被征服者后代,很多人就是苏格兰渡海而来定居在爱尔兰北部的,他们和爱尔兰人一样,都是凯尔特人的后代。 但这些北爱尔兰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信奉基督新教,拥护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的新教王权,和爱尔兰共和国居民多为天主教徒有根本的区别。 北爱尔兰人的土地也是在英国军事优势下从爱尔兰人手里夺走的。

在爱尔兰没独立的时候,这些北爱尔兰人和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站在一起,在英国议会中对占据绝对优势,对少数南爱尔兰议员形成了多数统治。

但20世纪初爱尔兰成立自治领并寻求独立之后,情况发生变化,原来多数派的北爱尔兰人在新生的爱尔兰共和国内部将成为少数,以前被他们所统治甚至轻视的南爱尔兰人(爱尔兰天主教徒)将成为爱尔兰共和国的绝对多数。

总而言之,北爱尔兰人在历史上和南爱尔兰人来源不同,信仰不同,处于少数统治者和多数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矛盾相当尖锐。 这让这些殖民者的后裔对爱尔兰独立非常恐慌。

从一开始,他们就竭力阻止爱尔兰寻求自治和独立的过程,不断向伦敦当局表明忠诚。当爱尔兰独立已经势不可挡的时候,他们马上寻求把自己 和爱尔兰隔开,竭力要求继续留在英国境内。

因为这些北爱尔兰人本来就和英国有广泛的联系,游说活动相当有效,因此英国就把爱尔兰北方六个郡划出,成立北爱尔兰,和独立的南爱尔兰22个郡相区别。

综上所述,北爱问题其实是英国人殖民爱尔兰的历史遗留问题。


昭杨


头条的读者们可能会觉得奇怪:既然有一个“北爱尔兰”,那么有没有南爱尔兰呢?答案是肯定的,确确实实有一个“南爱尔兰”,不过它正式的名称应该是“爱尔兰共和国”。

那么,南北爱尔兰又是怎么分开的呢?

这里只有长话短说了。整个爱尔兰原本是统一的,但早在16世纪这里就成了英格兰(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最后就导致了一部分人愿意和英格兰待在一起,而另一部分人愿意独立。

于是,1921年, 根据《爱尔兰政府法案》,爱尔兰分割为北爱尔兰和南爱尔兰。1922年,爱尔兰自由州成立了爱尔兰共和国;而北爱尔兰的大部分人口都是统一主义者,他们希望留在英国。

南北爱尔兰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宗教,也就是,北爱尔兰大部分人都是英国国教新教的后裔;而南爱尔兰的居民则是天主教的后裔。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北爱”的反政府武装“北爱尔兰军”与政府武装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独立战争”。共造成3500多人死亡,5万多人伤亡。

1998年的“耶稣受难日”协议,双方一致同意重新开始和平进程, 至此,大规模武装冲突才宣告结束。

北爱尔兰历来是爱尔兰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在经历了政治和社会动荡带来的衰退后,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幅增长。

最初的增长来自“和平红利”以及与爱尔兰共和国贸易的联系,从世界各地不断增加的游客旅游业、投资和商业,进一步促使了北爱地区的繁荣。

北爱尔兰的失业率在1986年达到17.2%的峰值,于2014年6月至8月降至6.1%,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与英国其它地区6.2%的失业率相当。

看到此处,不知读者是不是对北爱有了一个基本了解。下面再来回答“归还”的问题。

对英国这样的成熟民主国家,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全民公投”的方式。而在“北爱”地区的“公投”中,只有极少数愿意与爱尔兰共和国“合并”(原因上面已经说过了)。

而且“北爱尔兰军”,一直就被认为是恐怖分子,是分裂势力。所以,史上就根本不存在“归还”的问题。


闲看秋风999


谢谢朋友邀请。历史上北爱尔兰与现在的爱尔兰共和国本来是一个整体,但在当年大英帝国鼎盛时期,英国通过侵略扩张将整个爱尔兰岛都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为了加强对爱尔兰的控制,英国政府有意识地将不少信仰英国国教新教的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移民到爱尔兰岛,其中大部分移民生活在今北爱尔兰一带。这些英国移民不仅在语言文化上与爱尔兰土著居民不一样,而且宗教信仰也完全不同(爱尔兰人多信仰天主教),所以根本不可能融合成一家人。一战结束后,英国国势急剧衰落,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趁机兴起,当时爱尔兰岛南部26郡宣布脱离英国成立爱尔兰自由邦,而爱尔兰岛北部6郡的主体居民是与英国人同宗同源且宗教信仰一致的苏格兰人或英格兰人,他们担心一旦北爱尔兰6郡加入爱尔兰自由邦,自己会因为成为国家内部的少数派而受到压制,同时自己正常的宗教信仰权利恐怕也得不到保障,所以当时北爱尔兰6郡的居民基本上反对6郡与爱尔兰自由邦合并,他们愿意继续留在英国内部,于是爱尔兰岛就不可避免地一分为二了。


时至今日,英国政府也没有把北爱尔兰地区交还给现在的爱尔兰共和国的打算,首先可能是因为英国觉得自己控制北爱尔兰已经数百年了,这块地早就名正言顺姓“英”不姓“爱”了。如果现在抛弃北爱尔兰,英国政府肯定会被英国国民指责为“卖国政府”而崩溃。因此英国的政客们谁也不敢拿北爱尔兰问题来“乱弹琴”赔上自己的政治前途。其次,英国可能担心爱尔兰共和国独立后会发展成为强国威胁到自己,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只要北爱尔兰还在英国手中,英国就有了压制爱尔兰共和国发展强大的重要筹码,将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爱尔兰共和国强大后可能对英国构成的威胁。从这一点上看,英国不愧是老练的国际政治大玩家,考虑问题长远而有深度。

另外,坚持控制北爱尔兰,还有利于英国加强自己对北大西洋海区的有效控制,同时也有利于英国防御和抵抗来自欧洲东北方向上的强大军事力量的进攻。


疾风猛士


要回答为什么英国政府不愿意将北爱尔兰归还给爱尔兰,那就先来看看北爱尔兰的前世今生。想当年大英帝国纵横四海的时候,尽在咫尺的爱尔兰肯定是明显的征服目标,以当年大英帝国的实力征服爱尔兰完全不在话下。爱尔兰也就在那个时代归属了英国,既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拥有共同的国王,那么英国人跑去爱尔兰去生活也无可厚非。

问题就出在来到爱尔兰的英国人身上,英国人逐渐在北爱尔兰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繁衍开来了,以至于外来者的英国人超过了当地的爱尔兰人,逐渐掌控了北爱尔兰这块土地。这在大英帝国的统一治理下也不是什么问题,世事难料,大英帝国最终还是衰落了,这也导致了爱尔兰人的独立运动。

寻求独立的爱尔兰人发动了爱尔兰独立战争,战争最后以《英爱条约》的签署而结束。该条约规定了爱尔兰成立自由邦,北部英国人主导的六郡成为北爱尔兰,并且规定在条约签署后一个月内自主决定是否留在爱尔兰自由邦内。最终北爱尔兰议会选择退出爱尔兰自由邦,留在大英帝国之内。大多数北爱尔兰人希望留在英国,但一个举足轻重的少数派希望加入爱尔兰自由邦。

由此北爱尔兰就进入动荡不堪的岁月,前些年的新闻报道中时不时就有爱尔兰共和军制造的各类爆炸,枪击事件。从地理上来说北爱尔兰完全应该归属爱尔兰,可是在人口组成上英国人又占据了绝对优势,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极端的复杂化。爱尔兰要捍卫自己的土地,英国人要捍卫自己的国民,在这样的情势下英国政府是难以将北爱尔兰归还给爱尔兰。

北爱尔兰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靠双方进行友好协商才能解决,不断的制造事端最终倒霉的还是当地的老百姓。当前无解的问题先放着,等到有解决方法的那一天再说呗,毕竟好好生活才是第一位的。


异域边缘


英国全称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所以北爱尔兰是英国领土,不是殖民地,不是从爱尔兰割占的,所以没法归还。

爱尔兰当初也是英国领土,那时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那时爱尔兰可以选举议员到伦敦英国议会担任议员的。

后来爱尔兰要独立,但北爱尔兰不愿意独立,因为爱尔兰信奉天主教,而北爱尔兰大都是英国后裔,信奉新教。所以爱尔兰独立后,北爱尔兰选择留在英国。

也就是说北爱尔兰留在英国是北爱尔兰人自己的选择,不是英国强迫的,所以也就没有把北爱尔兰还给英国的说法。

英国和爱尔兰政府达成了协议,如果大部分北爱尔兰人选择和爱尔兰合并,英国政府就会允许,所以爱尔兰想要这个岛统一,得需要争取北爱尔兰人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