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到底是怎么回事?

婉若游龙


与“上帝之手”一同诞生的,还有“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句最著名的对马拉多纳的评价。“上帝之手”事件爆出后,法国一家媒体在评论这一事件时,写下了这句话。从此,它成为描绘马纳多拉个性最铂金的句子。

1986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四分之一决赛上,阿根廷VS英格兰。25岁的马拉多纳当时是阿根廷队长,而阿英两国之间,福克纳群岛战争的仇恨犹在。上半场双方都没有进球,故事发生在下半场开始后不久。

马拉多纳带球跳过了英格兰的格伦·霍德尔,然后连过4名拦截他的对方球员,迫使英格兰门将扑了出来。马拉多纳射门后,球碰到了英国球员的脚,守门员霍奇回头却将球扑向了自家的禁区。

这时晃过对方球员的马拉多纳一跃而起,用手将球推进了球门。马拉多纳的手球极为隐秘,除了附近的英国球员,还有场外的英国主帅博比·罗布森,没有人看见。所以,无论英国人如何抗议,均无效。4分钟后,马拉多纳再进一球,锁定胜局。

赛后,马拉多纳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这个球,“一半是因为马拉多纳的头脑,一半是因为上帝之手”。“上帝之手”的说法,由此而来。虽然后来通过电视回放,可以明确判定那是马拉多纳的手球,但为时已晚。

2005年,马拉多纳在一次电视采访中公开承认,当时,他是故意这样做的,是用手而不是头打进那一球的,并承认他当时就知道这个球应该无效。他还坦率地说,“上帝之手”进球被判有效,这连他自己也没想到。

在当时,国际足联不但没有理会英格兰的抗议,还将这个争议极大的球,评为“世界杯历史上最伟大的进球。”2002年,由国际足联主导的一项网民评选,这粒“上帝之手”进的球,被评为“世纪进球。”

这也许是足球史上最有争议、而且持续不断地争议的进球。反对马拉多纳的人认为,这集中体现了他不择手段、臭名昭著如恶魔般的一面。而支持他的人则认为,无论是不是手球,他能连过5人并射门,都展现了马拉多纳的天才、敏捷与机变。

阿根廷在半决赛中淘汰掉英国队后,又在决赛中战胜了德国队,获得冠军,马拉多纳成为夺冠最大的功臣。但是依然有人坚持认为,“上帝之手”,是世界杯历史上最大的败笔。国际足联的态度,也使之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的大丑闻。


世界真的很大


这是世界杯经典事件,他的发生才诞生了上帝之手的说法。那是1986年世界杯阿根廷和英格兰的1/4淘汰赛,上半场两队互交白卷下半时第6分钟马拉多纳前场连续盘带到禁区附近传给队友射门被堵,防守球员将球倒勾给守门员,马拉多纳及时插上起跳之后用手将球打进了球门。当然也没有录像回看技术裁判也没有完全看清楚最终判罚进球有效,这球马拉多纳明显手球了。这是个绝对的误判。


但马拉多纳的第二个进球却毫无争议的成了经典,他中场附近得球一路带球狂奔连过6人最终将球打进最终帮助阿根廷2:1胜了英格兰。马拉多纳那届世界杯打进五球助攻五次最终阿根廷也勇夺冠军,马拉多纳的足球才华尽显无遗。


奇思妙想君



马拉多纳在1986年世界杯上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的回忆,其中同英格兰的两个进球成就了永恒的经典,也奉献了世界杯历史上最精彩的进球。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这充满争议和前无古人的两个时刻:

1986年6月22日,阿根廷在四分之一决赛中面对英格兰,这时的阿根廷已经是硕果仅存的南美洲球队。几个小时前,德国和法国已经先后淘汰了东道主和巴西队。在墨西哥城阿兹台克体育场,有11万5千人现场观看了这场比赛,主裁判是来自突尼斯的本纳赛尔,比赛的前五十分钟阿根廷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没能得分,一分钟后,巴尔达诺传中,英格兰的后卫解围踢偏,马拉多纳高举拳头,就在英格兰门将希尔顿面前将球打入,尽管英格兰球员强烈抗议,但主裁判判定有效。

马拉多纳赛后说“这个球是由上帝打入的,部分是由马拉多纳的头打入的”,后来他又说“是球打中的我,不是我故意这么做的。我甚至觉得是希尔顿自己把球打进了球门。”因为他的这番话,所以媒体才把这个进球称为“上帝之手”。


打进这个手球之后4分钟,马拉多纳展开了一个人水银泻地的表演:在本方半场过掉比尔兹利和里德,沿着右路长途奔袭,两次内扣过人,先后过掉布彻和芬维克,在奔跑了55米后,晃掉弃门而出的希尔顿,把球打进空门。这是无可比拟的进球,也是世界杯历史上公认的“世纪进球”。

对马拉多纳来说,打败英格兰也许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那时英阿马岛战争的阴影犹在,对于一个侵略过自己祖国的对手,他用了最具争议和最痛快淋漓的两种方式予以了回击。对英格兰的比赛,人们见证了一个人击败一支球队的神话,也许可以这样说,击败英格兰的比赛就像是马拉多纳一生的浓缩,他是一个伟大的天才,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天使与魔鬼的两面性在这一个90分钟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

如果你看过2004年亚洲杯决赛国足1:1平日本,场上僵局被中野浩二用手球打破的时候,就能深刻理解英格兰人对马拉多纳的痛恨。一直到2002年世界杯,英格兰凭借贝克汉姆的一个点球,1:0把阿根廷踢出局的时候,他们的媒体充满复仇的味道,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怪兽小王


谢邀,在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杯上,马拉多纳用手把球攻入了英格兰队的球门,这就是著名的“上帝之手”事件。

在阿根廷与英格兰的1/4决赛中,马拉多纳的第一个进球并不光彩,当时,马拉多纳先是将球分给边路的队友巴尔达诺,后者的射门被英格兰后卫霍奇挡出,此时,虽然马拉多纳抢到了第一点,但面对人高马大的希尔顿,他想头球攻门难度极大,最终,他选择了用手将球打入球门,由于他的

个子矮小

,动作也十分隐蔽,突尼斯主裁判纳塞尔没有发现,并判此球有效,希尔顿和他的队友虽然极力争辩,但结局却无法改变,凭借此球领先后,马拉多纳随后又打入一记完美的入球,帮助球队最终2比1获胜。由于四年前的“马岛战争”,最初马拉多纳对那记手球并没有悔改之一,而是认为这是上帝对英格兰人的惩罚,赛后,他更是自称这个进球是“一半是上帝之手,一半是迭戈的脑袋”,这让阿根廷和英格兰在足坛的恩怨进一步加剧。

现在,马拉多纳仍然认为“上帝之手”没有什么不对。这粒进球完全是精明和狡诈的成果。


马拉多纳否认这个进球属于欺骗。当《每日镜报》记者问马拉多纳:“上帝之手到底什么意思?”时,马拉多纳说:“这个进球并不是我诚心进行欺骗。我并不是不尊重英国人,但是在阿根廷的绿荫场上,这样的进球许多许多。那天下午的比赛中,我在场上跳跃起来,但是我的身高不足,所以就有了上帝之手。”

马拉多纳说,在南美足球运动员中,“上帝之手”方式进球非常普遍,裁判也大多不吹犯规。

但是后来,可能就在今年吧,马拉多纳已经公开承认了那个球确实 是裁判的误判!

花式撸丶


事情本身并不复杂,但是如果再联系到大背景和事态的发展,老马的这一个手球被称为”上帝之手“却是神来之笔。

先说事情本身吧,1986年6月22日,墨西哥世界杯半决赛在墨西哥城阿兹台克体育场进行,比赛的双方是阿根廷和英格兰队。比赛进行到下半場第六分钟的时候,马拉多纳接到高空球高高跃起,在头顶皮球之前用高高举起的前臂将球碰到球门。由于马拉多纳当时的动作十分协调,以至于当时的主裁判也没有看出来这是一个手球,纵然英格兰队对于此球的强烈抗议也未能改变裁判的认定。

2002年,马拉多纳在自己的自传中亲口承认:我现在能说出当时不能说的事情了。当时,我称其为“上帝之手”,其实那是“迭戈之手”。我感觉自己有点像是扒窃了英格兰人的钱包。

为什么说当时的大背景和事态的发展,让”上帝之手“扬名天下?

首先,当时的阿根体和英格兰不仅是赛场上的死敌,更有戏剧性的是,这场比賽不久以前,英国和阿根廷才爆发了马岛战争。两国的关系非常紧张,因此这个进球在当时造成了巨大的争议,甚至一度引发两国民间的仇视。而且在就在这场比赛中,马拉多纳还攻入了一个世界杯历史上,甚至是有影像的足球历史上最经典的一粒进球:马拉多纳狂奔50多米连过6人攻破英格兰球门。而比赛的最终结果是阿根廷队以2-1战胜英格兰队,两粒进球,马拉多纳几乎用了两种最极端的方式取得了破门,每个进球都被后世球迷无数次的谈论和回放。

而最终,阿根廷在马拉多纳的带领下,夺取了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的冠军。在那届世界杯上,马拉多纳最终交出了五球五助攻的数据,这个手球也才成为了经典的”上帝之手“。


体育圈全能王


这个瞬间本人并没有在电视直播中看过,但是此后被这个经典镜头无数次刷屏。而“上帝之手”这个词就是因为老马这个进球而发明的。

马拉多纳此后回忆起这个球,说自己从未后悔过,因为这个球给阿根廷带来了世界冠军。而阿根廷那个时候也需要这个冠军来提振国民信心,而马拉多纳也需要这个冠军封神。于是上帝之手就这样诞生了。

据当时的边裁保加利亚裁判博格丹-多切夫在去世前的一次采访中透露,1986年世界杯,他作为边裁看到了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但是很遗憾,主裁判突尼斯人阿里-本-纳赛尔却并未询问他的意见,而是直接判罚进球有效。

也许真的是上帝在指引着马拉多纳打入了上帝之手,因为那一届世界杯,马拉多纳还打入了世界杯最经典的过五关斩六将的入球。一个最精彩的入球,一个最具争议的入球都产生在同一届世界杯,都产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很难不让人相信这是上帝的安排。

有意思的是,作为马拉多纳接班人的梅西,同样也打进过一个上帝之手。而且梅西同样也打入过过五关斩六将的入球。

个人很喜欢老马,喜欢他的真性情,喜欢他的不做作,喜欢他有啥说啥。这才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你没想到的球事


这个事件发生在1986年世界杯。实际上那场比赛,前面根本看不到任何机会,上帝之手完全是突发状况,而很多人说裁判帮着阿根廷,实际上并非如此,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来龙去脉。

首先马拉多纳生于1960年,1979年世青赛就已经是奠定了最佳新人的地位,而在1982年的世界杯,那时候的马拉多纳已经是如日中天了,这种如日中天更加今天的梅西还不一样,那时候的马拉多纳是全方位的强大,不仅在俱乐部,关键是国家队强的一塌糊涂——但是比较倒霉的是,82年世界杯他情绪失控,飞踹巴西球员导致红牌黯然离场,也葬送了阿根廷的前程。


从82年到86年,马拉多纳隐忍了4年,不仅是球技继续增长,关键是在一些比赛经验方面,也变得油滑,因为他就是太耿直,结果犯了吃红牌的错误,所以在1986年,他已经是老油条一枚了——以上是上帝之手的背景。


任何偶然事件的背后,都有它发生的背景,这一点很重要。


至于上帝之手是怎么发生的?我曾经看过那场比赛的录像,可以说英格兰的防守也是密不透风,主要就是防守反击,所以阿根廷其实也没啥机会,整个比赛的前半段都是平淡无奇,但是就在大家觉得沉闷的时候,有个高球忽然从后场调到前场,然后只见马拉多纳高高跃起,结果球就进了。


当时只有几个英格兰球员投诉,其他人根本就来不及看清发生了什么,那时候的回放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先进,有多角度,慢动作——本届世界杯法国VS澳大利亚,格列兹曼的那个点球就是通过慢动作VR的回放,看出来格列兹曼被澳大利亚球员轻微地碰到,有了身体接触。


而且,当时的比赛地点是墨西哥高原,阳光非常炽热,而英格兰的球门是阳光的这一面,也就是说,裁判从中场方向看球门这个方向,是有一个干扰因素的,但马拉多纳忽然跳起来的,他的视线会从暗处往上看,你可以想象——会直接被强烈的阳光晃到眼睛,根本看不清。而英格兰的后卫之所以看清,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底线附近,在阳光的区域,而且离得比较近,因为是后场忽然来的球,所以裁判还来不及跑到附近,只能远远地观察,但是电光火石之间,根本不可能做出准确判断。


这就是马拉多纳的比赛经验——我们说,一个牛逼的考霸,不仅考试能力强,甚至作弊的能力也比一般人要强,就是这个道理。马拉多纳上届世界杯吃过红牌,所以他肯定不会做出明显吃亏的动作,但是一旦这个行为的收益大于风险,他就会决定冒险,赌一把。


他的动作也非常隐蔽,手是微微的上举,给人的感觉是他即将和英格兰门冲撞,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以及保护头部,做的一个下意识的动作,而并不十分明显,你仔细看就会发现,马拉多纳的手没有完全举起来,只是比头高出一点点,但是这个一点落差,就弥补了他的身高不足,将球打进。

另外他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是把身体给侧过来的(就像前面说的,他实际上是做出了一个即将和门将相撞,而自我保护的姿态)不是正对着门将,也就是说,他的手臂会被自己的头部挡住,拳头和球接触的时间非常短,而门将这个时候正好也出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迷惑了裁判。马拉多纳官方报身高168,169,实际只有一米六四,比梅西还要矮五公分,所以他的动作幅度非常小,又很敏捷,裁判发现不了,也是很正常的了。

但是马拉多纳随后的表现让当年参加比赛的英格兰球员无话可说,心服口服——短短几分钟之后,阿根廷10号在中场拿球,一个拉球摆脱迅速过了防守队员,然后一路狂奔,过掉了英格兰队五名球员,最后晃倒了门将,把球打进空门,这个进球至今还是世界足坛最佳进球。


而当年参加比赛的英格兰球员们说:第一球马拉多纳用手打进的当然不能算,但是我们觉得,第二个进球,可以算作两球。

可见也是对马拉多纳的球技心悦诚服了。

坚持优质原创,分享我的经历和见解。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就请点赞和关注,并在评论区发表高见吧!


佩子临


“上帝之手”一词源自于马拉多纳对于自己在1986年世界杯对阵英格兰的比赛中打进的一粒手球进球的描述。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阿根廷和英格兰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在比赛进行到第51分钟时,英格兰后卫霍奇解围失误,皮球弹向本方球门。马拉多纳面对出击的英格兰门将希尔顿用手将球打入球门。由于马拉多纳手球动作十分隐蔽,突尼斯主裁纳赛尔并没有看见,他判定此球有效。在赛后的发布会上,马拉多纳宣称此球“一半是依靠自己的脑袋,一半是依靠上帝之手”。上帝之手一词由此得来。

马拉多纳在讲述当时的情形时表示:“在我进球后,我在等我的队友们来拥抱我,但没有人过来,他们也看到了,我告诉他们‘来拥抱我,不然裁判可能会改判。’”此球在当时就引起了英格兰球员的抗议,但主裁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判罚,依旧认定此球有效。当时英阿马岛战争刚刚过去两年,这个判罚也加剧了两国民众的敌对态度。而阿根廷和英格兰从此也结下梁子,成为了死敌。

在“上帝之手”仅仅过去4分钟之后,马拉多纳就完成了那个“世纪进球”:在本方半场得球后,马拉多纳狂奔60米,连过4名防守球员之后进球。在5分钟之内,马拉多纳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完成梅开二度:一个是不光彩的手球进球,一个是个人能力的完全体现。但最终,这两粒进球都被载入史册。

这场戏剧性的比赛最终以阿根廷2-1战胜英格兰结束,而阿根廷之后仿佛真的受到上帝眷顾一样,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捧得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冠军。


克韩


一九八六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马拉多纳用两个脍炙人口的进球名扬天下。一个是充满争议的“上帝之手”,一个是被球迷津津乐道的“世纪进球”!

其中第一个进球,是马拉多纳用手打进的,虽然英国人强烈抗议,但裁判仍坚持进球有效。事后狡猾的马拉多纳称此球是“上帝之手”打进去的。

那届世界杯,马拉多纳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带领潘帕斯雄鹰捧起大力神杯,他成为了阿根廷的英雄,也成为了球迷心目中的“球王”,“上帝之手”虽然争议不断,但大多数球迷并没有太多指责马拉多纳!

三十多年了,回想“上帝之手”事件,确切说来,确属误判,那个进球应判无效,但马拉多纳的伟大毋庸置疑!




大军杂谈


老马的手球被很多喜爱他的球迷认可,但违背体育精神,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老马随后得到世界杯,加冕球王。但先失一球对于英格兰压力很大并且严重的误判对失球方心理影响也很大。尽管老马的球技确实超一流,但这对英格兰极不公平。如果不是这个手球,以当时的情况阿根廷很难淘汰英格兰,而老马也不可能得到世界杯。所以为什么老马近20年只是含糊其词的说什么这个球是上帝之手,因为他清楚一旦他承认是手球,那么他的世界杯就会被严重质疑,他球王的名号也将名不符实。那他在世界杯后得到万千球迷的宠爱和巨大经济利益也将付之东流。尽管梅西现在的球技,数据,荣誉都已经全面超越老马,尽管他实打实的带领阿根廷打入世界杯决赛,但仍不被人认可,就是因为没有世界杯,其实这对梅西也不公平。所以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位球王,那就是贝利,如果还有其他人,那就是老马和梅西。你说梅西没有领袖气质,现在的阿根廷巨星们没人能领袖,即使强如梅西。不像80年代,一群有实力名气不大的球员在马拉多纳的带领下,为了信仰和名利一起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