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投资目标实现时果断脱手

巴菲特不断用他投资时所使用的标准来衡量他已经入股的企业的质量。如果他的一只股票不再符合他的某个投资标准,他就会把它卖掉。正因如此,投资大师从不会在不知道何时退出的情况下就盲目投资

退出策略因人而异,与一个投资者的方法和系统有关。但每一个成功投资者都有一种与他的系统相吻合的退出策略。

有些投资系统会得出某项投资的目标价格,也就是退出价格。这是格雷厄姆法则的特征格雷厄姆的方法是购买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然后在它亻们的价格回归价值的时候(或两三年后依然没有回归价值的时候)卖掉它们。

巴菲特这辈子经过手的股票至少有数百种,然而他的大笔获利,却总是来自于那些具备持久竞争优势的公司。他的长期投资理念让他总是长时间的持股,不轻易抛出手中的任何股票。当然他也并非死守长线而不知变通,一旦股价够高,投资目标得以实现时,他也会出脱持股。作为备受敬仰的股坛神话,巴菲特的进退之道显得相当灵活机动。

历史上巴菲特曾2次出脱手上的全部股票,即使是他所谓的长期核心持股,也全部出清。次是在1969年,巴菲特认为在当时股市他已经找不到可投资的股票,所以出清持股,当际股市的本益比在50以上。第二次是在1998年,由于这次巴菲特持有的公司股票已经十分庞大如果出清持股换成现金,必然因为流动性不足而造成股价下跌,所以这次他采用以伯克希尔股票并购股价净值比很低且净值中持有大量债券的再保险公司,也就是以高于伯克希尔公司真实价值的股票来换取持有大量债券的再保险公司股票,这时市场的本益比在40以上。所以如果你遇到所持有公司股票的本益比超过40,甚至50,应该就是卖出股票的时候,即便这是你的长期核心持股。因为我们深知,即使是我们所认同的好公司,也不能长期维持50倍的本益比。

人们常说,要战胜市场首先要战胜自己。股市上的投资人,无论是基金经理人还是一般的散户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的贪婪。他们在股市调整下跌的时候恐慌不已,常常不知所措,跟着消息和所谓的“庄家”涌进涌出,对自己的行为不作理性分析,结果损失惨重;在股市上扬的时候,则希望自己买的股票涨了再涨,希望市场一往无前地上扬,没有顶点,希望自己的股票达到自己为它设定的短期内甚至永远无法达到的价位,结果当他们还沉浸在憧憬和梦幻中的时候,股市突然风云突变,开始下跌,将已经到手的收获瞬间化为灰烬,为自己留下永久的遗憾。

巴菲特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理性,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在市场低迷时乘机挑选投资对象,静待机会买进。在市场疯狂上涨时,冷静而不贪婪,股价一旦达到自己的获利预期,就果断获利脱手。

作为一般投资者也一样,当股价已经足够高,投资目标得以实现时,应果断脱手,实践表明,当股市上升时,越接近顶峰,上升速度越慢。这就给投资人比较充裕的时间去判断市场趋向,及时卖出股票。股市到了顶峰时期,可能徘徊几个星期乃至几个月,而不是一到顶峰就下跌。这种现象给正确的判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时经济指标还可能上涨,但股市走在经济指标之前,很可能已是强弩之末,上不去多少了。

如果在股市周期的晚期卖出股票,虽然放弃了末尾期的上涨,但也避免了因对未尾期认识不清,滞留涨市过久的风险。这是保住既得利润的明智之举

一个没有投资目标的投资者,不会有任何系统生成的目标或出售信号。他的最佳做法是遵循一种机械化退出法则。这至少能限制他的损失。但这无法保证他获得任何利润,因为他没有做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所做的事情首先选出一类有正平均利润期望值的投资对象然后围绕它建立一个成功的系统。

巴菲特提醒您

投资者应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在市场低迷时乘机挑选投资对象,静待机会买进。在市场疯狂上涨时,冷静而不贪婪,股价一旦达到自己的获利预期,就果断获利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