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药茶——中医药的极端之美

中华养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注重养生,才能远离疾病,获取更多养生知识,请点击右上方“关注”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强,因此中医药越来越多地受到青睐。沏上一盏菊花茶,练上一段八段锦,做上一顿滋补药膳,品上一盅养生药酒,养眼、养心、养身、养生,惬意如神仙一般,时下最流行的生态文化莫过于此了。

养生药茶简便易配,用者颇多,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手提的人参茶,还是亭亭玉立的姑娘偏爱的玫瑰花茶,似乎一夜之间每个人都成了养生的“粉丝”,均可信手拈来说上一两个药茶。

药茶分为保健茶和治疗茶两类,大多数人注重药茶的保健功效。药茶的应用,要注意一下几点:

药茶应因人而异

中医最注重个体化,擅长根据每个人体质的不同辨证用药,根据体质建议饮用不同类型的养生药茶,如气虚体质适合应用黄芪茶;血虚体质适合饮用熟地茶;阴虚体质适合饮用石斛茶;血瘀体质适合应用当归三七花茶;痰湿体质适合应用马齿苋薏苡仁茶等。

药茶应因时而异

生活中有些人,一种菊花茶从冬喝到夏,这也未免有失偏颇。时辰养生是中医天人合一的体现,四季变化养生方法也应该随之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冬气通肾”,在这个季节中就应注意选择饮用红茶、枸杞茶、人参茶、肉桂茶等温热助阳、补肾填精类的茶饮。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因此可适当饮用疏肝泄风、发散升提之品,以助宣发阳气。但不宜过酸而宜增加辛甘之味,“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避免过分亢盛的肝气。此季节多感冒,因此可饮用花茶、菊花茶、薄荷茶、柴胡茶、防风茶等类茶饮。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天阳气旺盛,人体新陈代谢亢盛,被暑热所蒸,汗失过多,易于耗伤气阴。因此宜饮用益气生津的生脉茶、白术茶、黄芪茶、芦根茶、玉竹茶等类茶饮。“夏气通心”,还可饮用绿茶、竹叶茶、荷叶茶、麦冬茶、栀子茶等清心生津类茶饮。夏季中的长夏,湿气较重,与暑热交蒸,脾胃易伤,此时可选择绿茶、马齿苋薏苡仁茶、藿香茶、佩兰茶等清暑化湿类茶饮。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是说秋天气候由热转凉,秋高气爽,气候多干燥,万物渐趋凋谢。“秋气通肺”,故宜饮用润肺养阴的银耳茶、石斛茶、西洋参茶等类茶饮。

秋季喝西洋参茶有润肺养阴的作用。枸杞茶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更适合冬季饮用。麦冬茶有清热解暑、益气和胃,养阴润肺的作用,适合夏季喝。

药茶应因病而异

药茶用于保健养生最好有针对性地选择两三味中药,用量不宜过大,中医药是慢工细活,贵在长久坚持,必定有所裨益。但对于治病用的药茶则药味多些,用量适当加大,以起效为目的,不建议长期服用,病愈即可。对于慢性病可以选择袋泡茶或饮片直接冲泡,耐浸泡,作用持续时间长;对于急性病建议选用中药提取的配方颗粒制成的速溶茶,冲后即可服用,起效快。如感冒初期喝上一杯荆防紫苏茶,外散表寒,内清里热,有助于迅速驱邪外出。

药茶在余秋雨笔下是这样的:“那是三分甘草、三分沉香、二分当归、二分冬枣用文火熬过半个时辰后,在一箭之遥处闻到的药香”,品上一口,缥缈幽然,不仅仅是一种滋味,更是一种神韵,一种健康,一种象征,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古今雅俗共鉴的极端之美。

预防胜于治疗,养生等于长寿。分享养生之道,觉得有用可以关注、点赞、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