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小米成功上市?会带来哪些后续影响?

勿忘幸福的味道


小米IPO靴子落地,如今,雷军圆了他的梦想。小米集团成为港股新规“同股不同权”政策下的第一支股票。小米IPO发行价17元港币,估值543亿美元,已经跻身有史以来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

目前小米集团(HK:01810)盘前跌破发行价,每股报16.60港元,股价跌2.35%。截至收盘,股价一直未拉回发行价以上,最低报16.00港元,股价稳定在16.80港元左右。

小米用8年时间实现了中国互联网的创业梦,在当年高端手机市场被苹果、三星垄断,其他智能机都在3000元上下,小米以极低的价格奠定了国产智能手机的价位基础,借助自身产品的性能、硬件、设计的独特优势形成自身壁垒,以饥饿营销的方式提升产品稀缺性和关注度,在控制好成本下打好价格战。小米的铁人三项模式,突破了手机行业靠硬件挣钱的桎梏,将服务收入作为盈利的重要来源。小米生态目前有100多家企业,产品设计极简,好用又保证品质,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百货商店,小米的高性价比与粉丝模式,改变了国内手机行业固有的商业模式,这算是小米对行业的贡献。

小米上市对香港的意义重大,腾讯未来将再次丰富港股重磅科技股的构成,今后腾讯+小米,对提升香港作为远东金融中心的作用非常明显,香港原来的活跃交易重点在金融、地产领域,而今后构成会更加健康,科技类的领域会加大。

以小米为首,会再度涌现出10余家赴港上市的互联网新经济公司,比如腾讯音乐、蚂蚁金服、滴滴、快手、斗鱼、美团、宝宝树、优信、映客等,行业会更加细分、服务领域更加垂直。


天方燕谈


一个公司上市,就需要对千万股东负责了,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任性烧钱”。因此从未来的长期来看,小米会逐渐减少各种“本身不赚钱,只是为了交朋友”的超性价比产品了,盈利将是小米下一阶段的首要工作。毕竟港股的水池还是不够大,我想回归A股才是小米的最终目标。

那么以后我们是不是买不到便宜好用的小米手机了呢?我觉得也不至于那么夸张。毕竟雷军承诺过小米产品的硬件综合利润不超过5%,所以即使小米上市后产品价格出现了一定上涨,也贵不到哪儿去。性价比仍然将是伴随小米的醒目标签。

上市后随之而来的好处就是,小米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会更加用心,毕竟产品如果卖得好,不仅能够获取利润,对于股价也会有一定的正面刺激。苹果公司每次发布手机之前股价都会节节攀升,这就是因为用户和股民对苹果的产品包有很高的期待。而一旦苹果的新手机达不到预期,股价就会在发布会之后迅速滑落。再加上上市公司的财报都是公开的,产品销量好不好几乎是一目了然。所以如果想要将股价维持在高位,小米必须要用心做产品。这对于小米的粉丝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另外上市之后对于小米的品牌影响力也会有很大的好处,毕竟小米是一家只有8年历史的年轻公司,品牌影响力更多的局限于线上,在线下以及海外发达国家市场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力。而上市之后小米的品牌声望和信誉肯定会有较大的提升,小米的产品也会受到更多人的认可。

当然上市对于小米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更加方便的融资了,未来可以投入更多的研发力量去打造更好的小米产品,也有了更多的资源去解决产能问题,彻底解决小米的热门产品老是需要抢购的难题。

最后需要说的是,现在大环境不是特别好,无论开局怎么样,小米能够上市就是成功,关键的还是要看后续能不能拿出更好的产品。目前小米已经基本完成“新零售”布局,并且加大了对互联网业务,以及智能物联网的投入,这些都是行业热点。相信随着市场的回暖,未来小米的前景还是非常值得看好的


猫眼看数码


在当前形势下,能上市就已经算成功了

最近大批的科技企业都赶着赴港美上市,像刚上市不久的优信二手车、虎牙、爱奇艺、B站等,以及将要准备上市的腾讯音乐、斗鱼、猫眼、快手、拼多多、美团等,都扎堆在这段时间。原因大致有二:1、一级市场开始进入资本寒冬,投资机构和投资人手上的资金收缩,对投资的态度变得谨慎,整个市场的泡沫正逐渐挤干,上市企业估值缩水;2、一级市场的融资不力把企业逼向二级IPO市场,由于受整个康波经济周期影响,港美股市大盘在未来比较长时间内会呈下行趋势。

所以,如果现在不上市,在一级投资市场对科技股泡沫的普遍看衰和二级市场下行转折点影响下,科技企业的估值只会越来越低。

小米从一开始放出的消息称上市后估值超千亿美元,到700亿,再到雷军自己说的550亿美元左右,到今天正式上市,最终定价每股17港元,总估值543亿美元,虽然一路下来估值不断缩水和调整,但总算能在证监会CDR事件和市场普遍不看好的影响下成功上市了,这对于小米来说也算一个小成功了,一方面可以融到更多的钱,支撑小米“过冬”,另一方面也给小米背后的投资机构变现的机会。

低定价是为了让股民赚钱?太扯了吧

在小米确定543亿美元的最终估值后,舆论中有一种声音称,小米估值这么低,是为了让股民有空间赚钱,不割韭菜,把实惠让给股民。这种观点真的十分扯淡,小米是一开始就定了543亿美元的估值吗?并不是,小米最初想要冲刺的是1200亿美元左右的估值,后来受到证监会CDR的84问事件影响,以及临近上市投资机构“抽飞”事件,让小米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估值并没有这么高,市场对自己也不看好,所以才一路下调,从千亿到700亿再到550亿。这里普及一下,港股市场规定,上市后如果破发太严重,是要退市的,小米依然可以以1200亿美金的估值上市,但破发严重的风险极高,搞不好一天就被退市了,所以最终定在550亿美金左右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数字。

所以,不是小米想定低价,而是没办法定高价。这个套路和小米卖手机一样,总是强调利润率不超过5%,把实惠让给米粉,做真正的性价比手机,其实就是卖不上价,没办法像华为、OPPO、VIVO一样把利润做上去,这其中有品牌溢价、用户群体等原因,如果小米能卖高价,雷军肯定不会卖低价,这一切都是利益权衡的结果。

雷军也不是个有情怀的人,从小米一开始打的饥饿营销、抄袭、不给专利费等行为就可以看出,雷军是个把商业利益放首位的纯粹的商人,谈不上什么情怀,我很佩服他商业上的成功和勤奋,但总是忽悠就不好了,卖不上价就卖不上,估值抬不上去就抬不上,不要总说这是你主动选择、想要普惠米粉和股民的结果。

上市即破发,小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米还好把估值调到550亿美元左右,这个估值一上市就已经破发,从每股17港元最低跌到16港元左右,要是真的1000亿美元左右上市,那不得跌到直接退市了?

从今天小米股价破发也可以看出,其实整个市场都认为小米543亿美元的估值还是偏高了,平时小米在国内刷刷单,忽悠一下还可以,真正到了资本市场,市场对小米的考量都是实打实的,小米发展至今存在的硬伤也是此次破发的主要原因。

这些硬伤包括:品牌溢价(屌丝化标签)、用户人群附加值(低价手机消费者)、创新研发实力(无突出核心科技)、高端市场无力、利润率低等。这些硬伤都导致小米未来在国内与华为和OV竞争中将处于劣势,而印度市场的畅销对小米来说其实有点麻木自我、饮鸩止渴的味道。

上市是小米下决心改变的契机

小米上市,不仅融到了更多资金支撑后续的发展,而且也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关注度,不仅要对投资方负责,还要对市场的股民负责,小米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其股价和估值。在这种情况下,会刺激小米下决心真正去改善自身的弱点,去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

小米上市了,接下来的路,是众多的股民和资本推着小米往前走,希望小米不要辜负众多米粉的期望,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真正的伟大公司迈进。

我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互联网问答专家,每天发表关于科技、互联网的深度观点,有兴趣的赶紧来互关一波~


科技扯谈官


小米上市,今天遇到港股好天气,还撑着,但是,股价跌破十元是必然,300亿美元市值撑不住的。

不过,目前资本市场的形势,能上市就已经不错,至少没有半路倒下,下半年的资金紧张,其他企业很难再有这样的好事。

小米上市也给中国的科技创新树立了一个标杆,但却不是特别好的标杆。说实话,小米的创新不足,模仿有余,非常类似腾讯的微创新,像这样的企业飞黄腾达,让那些低头研发默默原创的公司很受伤。

小米代表着一种商业模式 以营销带动营收 然后资本中获得支持,不断地滚大,最后干死对手。如果小米成功了,这种快思路将成为主流

。以小米宣传上的无所不用其极,它的成功,标志着未来商业营销上无底线将摧枯拉朽成为核心,后果很严重。

雷军是个商人,谈不上什么家国情怀,如果以这个角度来看,雷军很成功,但是对社会的贡献很有限,但也没必要苛责。毕竟,雷军是成功者,又不违法。

我尊敬民族大义的企业家,也不得不尊重这些纯粹的商人,只要这些商人别既当婊子又立牌坊。

只是,小米坚持不付专利费,除了惹不起的高通,其他公司基本上都耍赖拖着,确实不是有责任心的表现。这样的发展,隐患也很大。


马继华


小米IPO成功,实属不易。可以说,在智能手机领域,可谓是枪林弹雨,小米通过了8年冲出重围,走到今天实属不易。

众所周知的是,很多智能科技企业倒在了半路上,倒闭的手机厂商不在少数,小米反而靠“性价比”逆袭,这对国内科技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小米作为全球前三的科技IPO,开创了香港同股不同权的先河,这可能为国内科技公司赴港IPO提供了样板间,在其带领下将有更多的科技企业循其道路而行。

对于业界来讲,科技企业多了一家独角兽企业,无疑将加剧行业竞争,特别是小米的“性价比”将进一步刺激竞争和加剧淘汰。

当然,在小米IPO之后,很多行业将是小米横向扩展的区域,也就是说之前的拥抱BAT的局面,将变成拥抱BATM的局面。

也就是说,只要是小米想涉足的行业,将“寸草不生”,其性价比与生态将淘汰一批实力较弱的企业,是好是坏现在还无法预估。

还有一个就是,与小米竞争的企业不仅仅在国内“你死我活”地竞争,还将开辟第二战场:国际市场。比如印度、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市场。

当然对于市场和用户来讲,小米IPO成功之后,其服务水平和质量将会得到极大提升,这是福音,大家拭目以待!


唐氏二少


“sha ren you sha fu(傻人有傻福)”,小米在上市纪念衫上写道。今天,7月9日,一直宣称自己厚道的小米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这不仅仅是资本圈的盛事,也是整个手机硬件圈的标志性事件。八年时间,小米的运气的确没有太差,站在了行业的风口,并抓住了发展机遇。

7月8日,雷军发布上市前夕全员公开信称,“过去八年,台风口的猪,我们当过,大起大落,我们也经历过……无数事实已经证明,我们是一支敢打敢冲、不屈不挠、不断创造奇迹的英雄团队。”不过,有追捧也就有质疑,直到现在,对于小米,仍有很多人质疑其真正的价值。


超7000名员工持有股票或期权 最早VC回报率达866倍


金山的成功并没有让雷军停下想实现更大抱负的梦想,八年前,在中关村银谷大厦一间很小的办公室,包括雷军在内的13名员工开始了一场前途未知的创业,砌起了八年后百亿美金帝国的第一块砖。在当时,谁也不会想到,那家不起眼的小公司,会改变整个手机市场的发展轨迹,改变人们对硬件产品的认知。

5月3日,小米赴港递交招股书。自那以后,小米便持续受到外界的关注,尤其是关于发行价以及估值方面,成为小米上市最大的看点。

从招股书上公布的一个个数字可以看出,过去八年小米一路走来的心酸历程,初期一战成名,稳步直升。之后遇到困境,遭遇滑坡式危机,幸好挺了过去,避免成为创业大军中的分母。而后,小米逆势崛起,直到今天,仍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时选择上市,可以说是小米最好的机会,一旦错过,不仅难度更大,估值也是未知。

营收方面,小米在成立两年后,收入突破10亿美元,2014年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2017年收入1146.25亿元,与2017年营收超过一千亿元并且盈利的公司相比,按照增长速度计算,小米在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一,所有公司中排名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营收和经营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小米集团在2017年依旧有着439亿元的亏损。对此,雷军在此前的全球发售新闻发布会上解释称,这是因为财务记账上的原因,实际上小米去年是赚钱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88亿元、25亿元及541亿元。如果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15年,小米经调整亏损人民币3亿元;2016年,小米经调整利润达人民币19亿元;2017年,小米经调整利润达人民币54亿元。

7月6日,小米公布了IPO配售结果,公告称,共收到1,034,986,800股认购申请,相当于超额认购约9.5倍。如按17港元发售价计算,此次小米上市可净筹资约239.75亿港元,而上市估值可达到543亿美元。

在昨天的全员信中,雷军称,小米IPO发行价17元港币,估值543亿美元,已经跻身有史以来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而且是香港资本市场第一家“同股不同权”创新试点,这是属于所有小米人的巨大成功。

同时,雷军还透露,截止今天,小米一共有超过7000名员工持有股票或期权,IPO后大家将获得资本市场给予的福报。并且,最早期的VC,第一笔500万美元投资,今天的回报达866倍。

从千亿市值跌落 市场表现冷热不一

对于估值方面的问题,雷军则在推介会上宣称,“这次550亿美元的定价,就是我也不想开价了,你们随便开吧。总不至于连550亿美元都不值吧?”雷军还表示,“我不care小米是不是互联网公司。很多人问我到底是给小米腾讯的估值还是苹果的估值,我说我要腾讯乘苹果的估值,因为小米是全能型的。”

在小米刚刚赴港递交招股书时,业内相关人士小米的估值会在千亿美金左右。但是,考虑到当前的市场情况以及小米的发展状态,千亿美金确实有些过高。7月6日,小米将最后的发行价定在了17元港元下限,也算是一种“妥协”。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小米是为了以后更好得走势,能够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同时也是对初期认购者的回馈。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分析师对于小米的态度也有所改变,从当初的看好,到现在的看淡。据报道,交银国际研究部主管洪灏认为,小米的盈利模式尚未被证明,小米还是在讲故事,但让投资人买单是另一回事。

作为米粉之一,国金证券分析师唐川更是对小米给出了减持评级,12个月目标价16港元。他认为,小米无疑是近十年中国涌现出来的最优秀公司之一,未来很有机会成长为一家伟大的企业。然而,好公司和好股票之间还隔着一道估值,再加上早期股东的减持压力,目前得出的是一个“减持”的评级。

分析师的看法只是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市场未来的真正走势。相比较下,机构大佬的看好,给了众多散户信心。长和创办人李嘉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均以个人身份下单小米IPO,金额在数千万至上亿美元不等。并且,索罗斯旗下基金等也参与了小米股权认购。

另外,在此前的公告中,小米还对外公布了7位基石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其中,国开装备产业投资基金认购3047万股发售股份、天海投资有限公司认购1385万股发售股份、中国移动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认购4616万股发售股份、中投中财(CICFH)认购8824万股发售股份、 招商局旗下CMC Concord认购1294万股发售股份、保利集团旗下Grantwell Fund LP认购1454.4万股发售股份、美国高通旗下Qualcomm Asia Pacific Pte. Ltd认购4617万股发售股份。合共认购2.52亿股发售股份,占全球发售完成后已发行发售股份约11.58%。据知情人士透露称,最后一轮还有30多家机构入围,十分火爆。

暗盘破发 雷军坚信小米未来有无限成长空间

“最近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小米能够成功上市就意味着巨大的成功。”雷军在全员信中写道,在他看来,在市场环境如此复杂的当下,小米是互联网新物种,是一家罕见的全能型公司。

不过,就在雷军上日前一而再再而三宣扬小米的独一无二性以及远大前景时,市场的表现却并不乐观。除了上文提到的分析师不看好之外,在之前的暗盘交易中,小米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7月6日,小米在辉立,耀才两大香港本地券商的暗盘交易平台开市价均报16港元,跌破发行价;盘初报价16.26港元,最低价一度触及15.5港元。不过,从成交额来看,不到1000万美元并不算是很高。对于投资者来说,也需要理性判断。

另外,在小米上市首日便推出小米期货及期权,这在港股市场并不常见。业内人士称,小米上市首日即允许卖空,可以让股价回归合理的定价区间。对投资者来说,可以更好地对冲市场的风险。但对小米而言,也存在股价快速下滑的可能性。

对于小米,很多人的认知仍旧是硬件公司,但是为了未来在资本市场更好的表现,小米需要强化自己的互联网属性。手机作为目前小米集团的营收大头,由于主打高性价比的模式,导致利润并不是很高。不仅如此,雷军还表示,小米未来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会超过5%,如果超过,将会返还给消费者。

虽然,5%这个数字相比较苹果公司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恰恰可以在提高竞争力、提升营收的同时,突出互联网业务的利润占比。只是,不知道资本市场会不会认同小米这样的定义。

而在昨天的全员信中,雷军还表示,我们的高管团队经过反复的测算,坚信未来我们还有无限的成长空间。首先,我们的智能手机业务排在全球第四,而智能手机仅看存量就是个巨大的市场。我们要力争保证持续的高速成长,力争尽快冲入世界三强;

其次,我们会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品类拓展,还有很多千亿级的市场等着我们一仗仗打过去,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第三、国际市场广阔天空大有可为。一季度小米的国际业务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已经达到36%。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尽早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雷军表示,仅这三条策略,就保障了小米未来的成长性。

今天,是小米上市的第一天,也是对小米的正式检验。到底是新物种、全能型的厚道公司,还是只是会高谈阔论估值远高于自身价值的手机厂商,未来的资本市场都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智观察


作为一家知名的独角兽公司,小米上市承受了很多投资者的期待。此前雷军自己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过,小米能够上市就是成功,可能被很多自媒体误解成上市后,股东减持割韭菜,但是昨天小米最终定价在17港元,非常厚道的定价,对于为何定价如此低,雷军也表示:最近大市不好,短期股价不是最重要的,长期的表现才是最重要的。小米IPO从低点开始,未必不是好事。不得不佩服雷老板的格局,毕竟公司经营的重心还是要踏踏实实把公司做好。

从今天首日上市来看,小米集团直接跌破了破发价格(如下图),当然破发也十分正常,毕竟从2018年以来,在港上市的新股破发率高达72%,而且香港投资者远比A股投资者理性,对于独角兽概念的炒作氛围并不浓重,因而也就很难产生那种非理性的估值溢价。

当然这对于后续的一些独角兽上市企业也敲响了警钟,不要盲目想着提高IPO的定价,扩充市值,然后减持变现,这只会降低公司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对于后续公司的定增和再次融资也是极其不利的。同时对于打新独角兽公司的投资者而言,打新需谨慎,不要因市场的炒作而变动冲动,结果被套。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发表评论!


侯贤平


小米成功上市,无论是估值还是市场反应都特别不好,雷军也在从侧面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但是无论如何上市还是值得恭喜的,科技届的大佬也都纷纷表达支持,也有很多以个人身份认购小米股票,那么小米成功上市有什么影响!

第一、优势

上市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增加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小米高管路演确实让很多人都知道了小米,今天小编父亲就说小米是不是上市了,另一个优势就是向股民融资,有更多的可支配资金,做更多的事,尤其是小米计划书了对于生态的扩张!



第二、压力

余承东对于小米上市也给予了侧面回应,上市不是圈钱,也不是成为首富,要承担老百姓的监督,时刻要考虑权利的掌控,和资本家玩金钱游戏,很多决策都会不受控制,虽然雷军保证综合硬件净利润率不超过5%,但是雷军说的话好多都没有实现!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能不能不忘初心就不得而知了!


用心生活的小Q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要论成功,小米无疑是成功的,雷军用了八年,把小米从无到有到成功上市,即便是发行价定在17港元(即发行价区间17-22港元的下限,此举被京东总裁刘强东称赞为良心),也募集了543亿美元,成为历史上募集金额第三的科技企业IPO,也是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还有李嘉诚、马云、马化腾三位大佬站台认购,火得不能再再火。

但是上日首日的表现,却给一些投资者和吃瓜群众泼了冷水。上市即破发,最高跌幅近5%,截至我答题时略有反弹仍然下跌3.18%,未曾触及发行价17港元。.

我早上发了一条微头条,“写在小米上市前夕。今天是2018年7月9日,星期一,小米股份将于今日在港交所上市,我和米粉、投资者以及广大吃瓜群众一样,都非常关注首日情况,但我与大多数人关注的点不太一样,别人都在看能涨多少,我是看会不会跌。因为小米比较特殊,上市首日期权期货卖空等“武器”同时上阵,再加上港股是T+0,可以让我们见识一下,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是不是像有的人以为的,更容易赚钱。”

我的观点比较明确,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T+0也好,卖空也好,都不是保证人人能赚钱的规则,游戏规则不同,投资对游戏规则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分布确实差不多的,依然是有人赚钱有人不赚钱,指望改变游戏规则就能立马翻身成为强者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就像小米如此被大佬和投资者以及果粉看好,它也得经受资本市场的考验,经历期货期权这些金融工具的磨砺。

小米也为正在筹备IPO的公司和投资者提了个醒,不要以为去港股美股上市就是灵丹妙药,说不定副作用更高,因为先不说投资者水品,就是人家的空头经验也更丰富啊。

但是,虽然我不是果粉,但是我还是看好小米的,我相信它的未来会更成功,只是它首先要过资本市场这一关。


昇财经


作为忠实的米粉一枚,也是从业以来一直关注IT和互联网的商业零售人,对小米的这种硬件+电商(现在叫新零售)+互联网的三位一体模式自然是特别关注。

应该说小米能成功上市,关键在于雷军,以及雷军所带来的人脉积累和资本支持。

1、小米的成功之路,雷军是关键。

可以说小米和雷军是共同体,没有雷军也就没有小米,更没有小米的今天。雷军是不折不扣的老司机级三界大佬,当年雷军将金山打造上市和投资卓越网时,BAT和JD的这几个大佬有的或许还在草根创业阶段呢。

2、小米的成功,人脉是关键因素之一。

因为雷军,小米自出生之日起便享有得天独厚的人脉资源。因为雷军的业界积累,林斌、、黄江吉、黎万强、洪锋、刘德、王川等金山、谷歌、微软背景的业界翘楚共聚小米,并带领者更多业界精英,用8年时间,成就了超过470亿美元市值的小米。

3、小米的成功,钱脉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雷军挂牌前的公开信中提到“最早期的VC,有一笔500万美元的投资,今天的回报高达866倍”的晨兴资本,还有高通风险投资,都是在小米连一款硬件产品都没有面世的情况下参投小米,而之后的小米,也一直不缺钱。从2010年的创立2014年的E轮融资,晨兴资本、启明创投、IDG、顺为基金/资本、Temasek淡马锡、高通、俄罗斯DST集团、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全明星投资、厚朴投资和云锋基金等等陆续参投,甚至多家资本多次参投,可见小米的钱脉有多广了。

至于小米上市之后会带来哪些影响,我想作为消费者来说,最期望看到的就是今后买小米不要总是靠抢吧。

雷军总结说“我们奋斗不是为了上市,我们上市是为了更好地奋斗。成功上市只是小米故事中的第一章的总结…”不过回看小米成功的第一章节,“小米总是要抢”的痛点也始终相伴。期待小米上市后,这种小米总是要抢的情况能少一点。

结语:期望小米“坚守初心、继续前行”!


你对小米上市有何看法,或者你也经历过抢小米的经历么?

【天天轩主人】关注热点,关注新零售、互联网和共享经济,关注本人可阅读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