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宮女死了,宰相卻堅持要以皇后禮儀厚葬,結果挽救了一個家族

《狸貓換太子》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裡的一個文學故事,清代末期,這個故事流傳到南方租借地上海,被改編成京劇搬上戲臺,演出後轟動上海,後被改編成評劇、豫劇、黃梅戲、呂劇、湘劇、潮劇 等等各種劇種,競相傳唱。

講述宋真宗時,劉妃與內監郭槐合謀,以剝皮狸貓調換李宸妃所生嬰兒,李宸妃隨被打入冷宮。趙恆死後,仁宗趙禎即位,包拯奉旨赴陳州勘察國舅龐煜放賑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併為其平冤,迎李妃還朝的故事。因故事膾炙人口,被後人競相傳頌。

其實《狸貓換太子》只是故事,真正歷史是當宋仁宗繼位後他的生母李宸妃早已故去多年。而得益於丞相呂夷簡的周全安排才讓宋仁宗沒有報復劉太后一族。

狸貓換太子

在宮中,他從小隻知道管皇后娘娘叫母親,雖然也隱約知道自己並不是皇后娘娘親生的,但宮闈事秘,他根本無從得知自己的生母到底是誰、現在在什麼地方,更何況皇后待他視如己出,這些許事他也就不再去細想了。

  直到有一天,他的父親突然不幸去世了,他以皇太子的身份名正言順的成為了帝國的新一任皇帝,而皇后娘娘則晉升成為了皇太后。

  由於他年齡還小,不懂得如何處理國事。便有他的母后當今的皇太后代為處理。

  每次早朝的時候,他端坐在大殿龍椅上,而太后則坐在他身後的一把椅子上,與他僅隔了一道簾子。他跟太后學會了很多東西。

影視作品:李宸妃

  太后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女人,更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她把國事處理的井井有條,臣子們私下都稱他是女中堯舜。

  更讓他感到可敬的是,雖然太后權勢熏天,但是她卻似乎沒有更大的野心。有一次,一個小官員對太后上表說,唐朝的武則天當年做太后的時候,在京城建立了武氏祖廟,懇請太后效仿也在京師建立劉氏祖廟,而另外一官員則給太后進獻了一幅畫,畫的是“武后臨朝圖”,太后看到後很生氣,當即把它們扔到了地上,並訓斥了這兩位投機分子。

  在他十二歲那年,宮裡一位姓李的宮女死了,一個宮女死了就死了唄,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讓他不解的是,退朝之後,百官散去,而宰相呂大人卻遲遲不肯離開,他固執的要求太后要對這個宮女厚葬,甚至爭得面紅耳赤。

  太后當時很生氣,也顧不上在那裡唾沫星子四濺的呂大人,拉著他的手就回了後宮。

  後來他才知道,那天之後,太后又單獨召見了呂大人。

宰相呂夷簡

  太后質問呂大人,一個宮女死了,需要你這個宰相這麼操心嗎?

  呂大人回答:如果太后您不為劉家的將來考慮的話,那今天您就當我啥也沒說,如果您為劉家的將來考慮,那麼就得按照我說的辦。

  太后嘆了口氣說道:想必你也是知道的,去世的宮女是李宸妃,你說怎麼辦吧?

  呂大人說要按照一品葬禮厚葬李宸妃,用水銀棺材,穿皇后禮服,把她葬到京師的洪福院。

  又過了幾年,為國事操勞大半輩子的太后也不幸去世了。他真正成了這個帝國的掌門人。

  此時,“我到底是誰的兒子”這個困擾他多年的謎團,也有人敢為他開口了,告訴他真相的這個人是他的親叔叔。

宋仁宗趙禎

  叔叔對他還原了當年的真相,原來去世的劉太后當年在侍奉先帝時一直不能生育,但是侍奉劉太后的宮女李氏卻懷上了龍種,隨後生下了一個男孩。劉太后權慾薰心,便利用自己的威勢強行把這個男孩據為已有,而男孩的母親宮女李氏則一輩子只是個宮女,只是在後來,也許是劉太后於心有愧才把她封為了宸妃,但是前兩年,李宸妃卻不知何故,突然去世了,被葬在了洪福院,很有可能是死於非命。而陛下便是當年的那個男孩。

影視作品:宋仁宗與劉太后

  他聽聞真相後,痛哭失聲,想不到自己的親生母親如此這般不幸,同時他也恨劉太后為何如此薄情待她母親。

  他隨即要擺駕洪福院,去祭奠自己的生母。在打開棺橔之後,但見自己的親生母親躺在偌大的水銀棺材裡,身穿皇后禮服,因為水銀保養,而容顏至今未壞。

  他不由又覺得心裡一絲溫暖,原本打算找劉太后孃家人算賬的心也煙消雲散。

  他就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呂大人是宰相呂夷簡,歸根到底,這件事還真應該感謝呂夷簡老謀深算、目光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