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体狠批支付宝,称“上等人不用支付宝”,你怎么看?

店小毛

支付宝已经成为国内不可或缺的一款支付工具,从购物消费到生活服务,都有随时随地可以使用支付宝的场景。但是香港媒体狠批支付宝,称 “ 上等人 ” 不用支付宝,这下大陆人民一下子就炸了锅了,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反驳,对于国内已经离不开支付宝的人来说,简直是拉仇恨了,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们不妨从以下 2 个方面来简单剖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从香港媒体的角度来讲。我们都知道,香港在 1997 年回归大陆之前都是归于英国统治和管理的。对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无论是传统文化上还是生活习惯上,都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尽管香港已经回归大陆,但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上和大陆人民还是有蛮大差距的。

香港人天生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来自很多方面,例如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视野等等。香港的各种规则和制度都比较完善,每个人各司其职、按明文规定办事,也非常的崇尚自由。大陆相当大部分的人民在这些个方面与香港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香港媒体说 “ 上等人不用支付宝 ” 源于这种天生的优越感,一种仇恨中带着无奈但又放不下优越感。

香港人习惯使用现金支付和信用卡支付。其实去过国外的都知道,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随地可见的是使用现金支付和信用卡支付。香港的传统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使用现金支付还可以收取小费,何乐而不为?

香港互联网发展环境的限制。香港本地没有国际互联网巨头公司,也没有本地的手机厂商,与国内不同,香港的智能手机厂商大都是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手机厂商,这让香港人意识不到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与产品功能布局。

二、从大陆人民的角度来讲。移动互联网普及后,移动支付尾随而至。香港媒体说 “ 上等人不用支付宝 ”,这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 下等人才使用支付宝 ”,试问谁愿意被别人说自己是下等人?特别是在大陆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支付宝可以说是一个使用起来令人非常优越的产品了。

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下等人,并且在香港这个崇尚自由的城市,说自己是上等人,很明显大陆人民无法接受。尽管这种阶级的区分时刻存在,但没人愿意公开发表这种言论,而香港媒体自称「上等人」,这种拉仇恨的言论,自然而然引发大陆网友的反驳。


stormzhang

这当然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太伤感情了。

于是,就有很多”专业人士“,开始分析香港人不使用支付宝的真正原因。

而这些分析要么说香港人的支付方式跟我们内地不同,信用卡很普及。他们的信用卡可以支持公交、地铁、商场超市、酒店等日常生活消费使用。要么就是说:香港人太高傲了,自以为是,对内地有偏见,没有认识到世界在变化,眼界不够开阔...

而在香港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我之前去香港的时候,在一家饭店点了一份面,42港币。我给了老板一张50。站在那等找零钱,结果半天没有回应。一问才知道,原来原来香港那边有付小费的习惯。

社会话唠君

先假设一个场景,你若去欧洲旅行,入住高级酒店,你会拿出信用卡给前台结账,还是掏出手机进入支付宝打开扫码付款页面给前台来扫一下? 或者,你就在国内,约了一个妹子到五星级酒店KF,你觉得用信用卡还是用手机支付宝结账会更有派头?

我们觉得支付宝更实用,是因为我们没有使用信用卡的习惯,或者没有信用卡,相对于带现金来说,支付宝方便了很多。但是有身份有地位有信用的人,早就可以不用带现金了,他们有信用卡。

手机也可以看时间,但是那些企业家官员明星等有身份的人不仅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还会戴名牌手表,他们想知道时间了,应该不会掏手机看,而是抬手看手表吧? 当然了,我这样买不起好手表的屌丝,肯定会觉得有手机也能看时间,比手表好用多了。

我们考虑到的是买个烤红薯也可以支付宝的方便实用性,有些人考虑到的是信用卡的身份尊显和全球通用性。用惯了信用卡的人,自然是不容易接纳支付宝。

再举个例子。同样是门前一块空地,欧美老太太一般会种花养草,中国老太太一般会种菜养瓜,如果讲实用性,中国老太太更胜一筹,但是讲到美观性,我不觉得南瓜花会比玫瑰花好看。你如果告诉欧美老太太,种南瓜和白菜,一季可以吃好久呢,看惯了花样闻惯了花香的她们,会把玫瑰花拔了种南瓜吗?同样,你如果告诉中国老太太,种玫瑰花又好看又能让自己和邻居们心情愉悦,她们会问你,玫瑰花可以吃吗?

从各自的角度考虑一件事情,衡量一个事物的优劣,本身是无可挑剔的。

我们为什么对这篇报道如此愤怒,最主要的是文中用了“上等人”这个词。我们最不喜欢别人说自己是上等人,特别是大陆以外的别人,哪怕这个词的含义里也包含了我们大陆一些习惯用信用卡不用支付宝的人。单从报道中作者对信用卡和支付宝的分析来看,也无可指责,我们要学会尊重不同的观点,要允许和自己不同判断方式的存在。但是他把信用卡和支付宝的使用人群归类为“上等人”和非上等人,这个是不妥的,一个正经严肃的媒体应该是不会刊发这样的言论,倒是很像某个自媒体博眼球或是拉仇恨写出来的。

其实上等人的区分,在哪里都存在。不管愿不愿意承认,我们都想通过财富上的得到,来换取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感,以成为比其他人强的上等人。如果还仅存于对物质匮乏的担忧中,门前空地种南瓜是最好选择。当物质需求解决了,需要精神上的享受时,门前空地才会种上玫瑰🌹🌹🌹。


诸葛老糊涂

近日,香港苹果日报刊登了一篇《有信用者不用支付宝》的奇文。文章内容匪夷所思,称支付宝是“伪先进”,原因是支付宝不能透支消费,而香港人是有信用的上等人,所以“有信用的上等人,不用支付宝”。

胡言乱语,自我标榜上等人。这就可笑了,真正有素质的人,绝对不会在权威媒体公开标榜自己是上等人,这种妄言既无礼也无知,实在是感受不到有什么上等人的素质。

今时今日,虽然香港的人均GDP还是高于大陆,但随着大陆的崛起,香港的国际大都市地位已经被严重削弱。如果像作者这样的香港人再不醒悟,估计香港前进的脚步越来越难。


白马华菲特

了解一下这家媒体

香港居民的支付习惯

既然涉及支付宝在香港使用,有必要了解一下香港居民的使用习惯。目前,香港居民习惯使用现金、信用卡和八达通进行支付。早在上个世纪,信用卡在香港就非常普及;八达通卡是香港普通使用的生活卡,支持公交、地铁、商超、酒店等各种消费场所,使用八达通卡能享受优惠,且充值方便,支持储值卡或信用卡自动充值,而且,几乎支持八达通卡消费的店铺都可以充值。该卡最高能充值1000港币,能满足各种线下小额支付场景。

内地居民的支付习惯

支付习惯不一样不应成为指责的理由

民主社会强调人人生而平等,没有所谓的“上等人”,大家不一样的地方只是习惯不同而已。面对媒体如有如此挑衅意味的文章,大家能理性看待,说明已看透了本质,只是习惯不一样不应成为指责的理由


Tina说



哈哈!!!!看到这儿,我意味深长地笑了。居然可以得出这样神奇的结论。

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就是“无知是罪恶的根源”。香港人习惯性的使用信用卡,却不知道支付宝的便利所在。要知道,中国大陆十多亿人,绝大部分都在使用支付宝进行各种交易,及其方便又快捷。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我只能说,没有使用过支付宝,肯定不知道它的信用卡和支付宝的区别啦。

好歹香港也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喽,如果一直这样无知下去,不知道还有没有未来。

说这种话的人,恐怕很难体会到充个话费不到10分钟就OK了的这种快捷;也不知道出去购物时,拿个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直接付款的那种快感;也不会知道,即使是买个菜,也能用手机扫一扫的那种便利;你要是拿个信用卡去菜市场买个几块钱的菜,估计卖菜大爷要拿鞋板刷你的脸。

上等人的说法,本身就带有歧视的意味儿在里面,但我感受到的更多是酸溜溜的醋意和无知。所谓“上等人”,不是不使用支付宝,可能是不会使用支付宝吧😄

也许香港某些行业很拒绝支付宝这个新生的事物对他们的冲击,也不能说是新生事物吧,支付宝也存在了好几年了,现在的社会节奏变得那么快,谁知道明天又会出现什么新生的事物。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会闹出笑话的。

港媒的这一篇新闻报道,真的让我们这些曾经一直在追赶香港发展脚步的大陆人碎掉了一口的大白牙。

而且,日本,新加坡,美国,法国,英国等这些国家的很多店铺设立了很多支付宝扫一扫,他们也只能迎合我们的习惯,甚至分分跟风,谁叫我们的支付宝网民的力量那么强大呢😄

最后,附上截的港媒原文

……不知道你们看完后啥感受,反正我是放出了杀猪般的笑声。。嘻嘻(♡˙︶˙♡)


假小子or小菇凉

没有怎么看,对这些自以为是的人见惯不怪,凡是大陆的产品,他们都会摆出一副嫌弃的神态,自以为自己很高端,不单鄙视产品还会鄙视大陆人。

如果支付宝不是大陆出品,而是欧美出品,这班崇洋媚外的主,会顶礼膜拜,啧啧称赞,好可惜由于大陆出品,支付宝在香港的市场硬生生的遭到抵制。

这过中摄及很多历史原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香港无论经济和科技都是遥遥领先,一直站在优越的位置,扶贫捐款的对象往往是投向中国内地,港人的身份另他们生起优越之心。

只是苍海桑田,百年殖民的香港在回归祖国的怀抱后,内地的经济高速发展,誓有齐头拼进的趋势,两地的距离越拉越近,现在的小弟已经不是当年总要大哥施舍的对象。这一改变导致香港优势顿失,但是他们不愿意承认,只要与内地有关的东西,他们都会排斥,不要说支付宝,即使小学课本摄及到爱国教育,泛民派都会有理由反对。

真正的上等人会说自己是上等人吗?这分明是一种排斥,上次立法会的国旗和区旗倒插就是有一股力量在背后搞分裂。

在香港推行国民教育爱国都那么难,一个民营企业支付宝,要想在香港畅通无阻还需要一段时日。


女人说爱

这事肯定伤害内地人的感情了,关键在于其中蕴含的傲慢和偏见。


我们知道,文明的冲突依然存在,即使在一个国家里,何况是一国两制。其实,哪怕只是一个家庭里,也会有代沟。


我想把这段话这个道理送给香港那些自以为是的人。香港的繁荣也不到100年的光景,曾经是现在仍然是西方发达文明影响我们发展中国家的窗口和纽带。但是,随着中国大陆的快速崛起,香港的影响力日渐式微,这才是香港部分人心中不平衡的根源。曾经的优越感没了,难免失落,却又不甘心,便捡起了老祖宗遗传下来的阿Q精神这个宝贝,姑且怡然自乐吧。

既然说到信用,请问香港的信用从哪儿来的呢?香港的安全是谁给予保障的呢?全世界应该都看得很清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充分证明了祖国大陆日益增强的磁力。


装睡的人该醒醒了,梦中的繁华也许是昨日黄花。长期分享内地发展红利的日子也该醒醒了。在新时代里,香港也要找准新的定位,更加公开公平透明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才是正道。

香港明天会更好,必须的。


NTND

答案很简单,支付宝等新型支付方式对于旧有的银行金融系统的冲击太大了,直接削弱银行的吸储功能。而吸储能力是银行金融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没有哪个外国政府敢把经济根本的银行业推向凋毕的境遇,那国家经济就危险了。华尔街也不会同意的,毕竟这些国家表面民主的总统,也受制于身后资本的独裁。

而我国之所以敢这样大力发展支付宝是因为我国银行业二十年来成功主要动力是房地产开发而带来的大量房贷。所以新型电子支付给银行带来的冲击不会伤及银行业的根本,获得了相当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结合老百姓希望支持方便的需求,蓬勃兴起!

至于自称上等人的那类人,相反都是一些目光短浅、固步自封、顽固守旧的家伙,本身就自带腐朽的属性,兔子尾巴长不了,大家不必把这种跳梁小丑的话太放在心上。


唱白

很可惜,媒体一贯的希望把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在宣传分裂。而不愿承认现今内地在科技与智慧生活的先进。这美的地方,经历过英国殖民时期后,没有让人文素质提高,只继承了英国的阶级观念与势力眼。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我去过英国,我们不可否认过去的日不落帝国,在管理上比我们中国强,但是30年过去了。我们必须承认风水轮流转,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会成为永远的No.1,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国,14多亿人口,56个民族能有今天成就实属不易,换一个位思考,如果你让美国现任总或现任英国首相来管理,中国绝对状况比现在更不堪。因为阶级观念与斗争最终导致的结果只会是分裂。永远只把自己当上等人看,没有去尊重别人,别人反省何来尊重你,何来想起香港的魅力,如果再有这种报道,我想没中国内地人再去香港,你们应该要反省是否应该学会尊重欢迎来我们。而不是抱怨我们为你们做的不够多,贡献不够多,我们并没有遗弃香港,我们现在只是把我们有的智慧资源共享。我们都是中国人也许没有比较,没有伤害。重现在起学双语,除了英文和粤语还有普通话。尊重别人证明你的强大与包容,有了多元素的人文,加上维多利亚港的魅力才配得上国际大都市的称号。而不是只沉浸在过去。我们不需要别人承认自己,首先我们得自己承认自己。并且学会接纳别人,也就接纳自己。适者生存。




广东湛江湖光岩。2014年5月拍摄。





2017年9月中秋拍摄于香港国际机场,维多利亚之夜,以及香港不夜城,旺角。



英国伦敦。拍摄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