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捷克斯洛伐克为何会选择“不抵抗”?

全麦面包62856031

捷克斯洛伐克没法进行抵抗,那是一场注定没有指望的战斗。 这其中的原因当然首先是英法两个大国的叛卖,但是也有同样有捷克斯洛伐克当年自己种下的苦果。


苏台德地区大量的日耳曼族倾向于归并到德国这个无可否认,他们的人口数量本身也确实不少,所占据的地区又是便于防守的有利地形,这都对。但是捷克作为仅次于美英德法苏的工业大国,自身拥兵26个师,在当时已经于苏台德地区布防,顺手镇压他们其实是可以做到的。另外通过总动员还可以组织差不多同样数量的部队,为什么不能对抗德国呢?


在危机爆发的时候,捷克斯洛伐克的总参谋部就曾经评估认为,即便是捷克自己对抗德国的进攻甚至作为德国盟友匈牙利的进攻,也可以最长达半年左右。但是超过这个时间捷克是没法继续支撑下去。


能够改变这个局面的外部因素主要来自法国和苏联,如果法国在莱茵地区发动进攻,或者苏联按照当时拟议的集体安全方案派出足够的援军,德国是没法吞并捷克的。当然,慕尼黑阴谋使得法国发动这个可能性不存在了。但是即便如此捷克斯洛伐克也并未到了绝境。波兰跟苏联的对立决定了,他断然不会同意苏军过境支持捷克斯洛伐克的抵抗。


真正让捷克斯洛伐克陷入绝境的因素来自于捷克斯洛伐克内部,或者说是捷克斯洛伐克国家诞生时候自己种下的苦果。


在一战后奥匈帝国崩溃的混乱中,首先发动复国运动的是波兰人,随后是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组成了国家,匈牙利只是彻底独立而已(本来奥匈就是二元制的,匈牙利实质上跟独立区别不大)。正是在这个过程里,对于原本属于奥匈帝国统治的西里西亚地区的分割中,捷克斯洛伐克分得了波兰人口比例很高的切申地区,而且这个地区又是拥有储量巨大的煤矿。这是波兰一直没法放下的心结。


另外,还是在奥匈崩溃的余波中,捷克斯洛伐克利用凡尔赛体系中苛刻的对匈牙利的《特里亚农和约》以及后来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对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战争中,攫取了若干块虽然有战略意义,但是匈牙利人口占据多数的地区。这又成了匈牙利没法割舍的心痛。


让人无语的是,还是为了新生国家的地利优势,捷克斯洛伐克甚至利用俄罗斯帝国崩溃的混乱顺手从形势最为复杂的喀尔巴阡地区抢了一块乌克兰人占多数的地盘(所谓卢塞尼亚人,其实更多的是受波兰影响深重的乌克兰族)。只要看看波兰在《里加条约》里如何对着白罗斯西部和乌克兰西部使劲就可想而知,他们对于这里会毫无想法么?


还有,在捷克斯洛伐克内部,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之间也并非亲密无间。捷克地区工业发达,而斯洛伐克地区是农业经济为主,在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军政体系里,捷克人不管是从政治待遇到甚至语言地位问题上都对斯洛伐克人存在轻视。


外部失掉了强援反而还有两个满怀恶意的邻居,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纷乱形势只会变本加厉。只要德国带着波兰和匈牙利大兵压境,恐怕这些内部纷争立即爆发。在这种情况下,第六工业强国和装备精良的二十几个师恐怕就好像衣着光鲜的稻草人一样,实际上也会不堪一击。


这就是贝奈斯最终无法决心进行抵抗的根本原因。


当然,捷克人在历史上的波西米亚王国和摩拉维亚公国也长期被日耳曼人为主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统治,某种程度上从心里上他们对于日耳曼人的认同感也并非毫不存在。这点无疑也削弱了他们拼死一战的决心。只是他们想不到纳粹的暴虐超过了任何一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千里岩

如果捷克斯洛伐克的敌人只有德国,那么凭着动员起来的百万大军,多年经营的国防工事,以名震世界的斯柯达兵工厂为代表的捷克军工。捷克斯洛伐克完全可以和德国大干一场,没有必要屈膝投降。但捷克斯洛伐克的敌人不止是德国,同时对捷敌对的还有波兰和匈牙利——敌对到什么程度呢?敌对到二者已经直接派出武装部队侵占捷国土的地步了。换言之,捷克斯洛伐克已经被他的敌人三面包围了。


在敌人环伺的情况下,如果能有外援,那么还可以一战。捷克斯洛伐克有没有呢?答案是没有。英法已经把捷克斯洛伐克卖了。苏联倒是说过要支援捷克斯洛伐克。可怎么支援呢?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又不接壤。波兰也已经宣布绝不让苏军通过它的领土支援捷克,如果苏联试图这样做,则立即向苏联宣战。退一步讲,即使波兰不会主动向苏联宣战,对当时的波苏关系稍有了解的人恐怕也不会认为波兰会同意苏军通过波兰领土。那么苏联想支援捷克斯洛伐克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派出百万红军推平华沙,杀出一条通往捷克斯洛伐克的血路。我斯大林今天豁出去了,我也不要战略考虑了,我也不要国家利益了,我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捷克斯洛伐克救回来……

别说了,我都被我自己逗笑了……

有外敌而无外援,是这样但还不仅仅是这样。因为捷克斯洛伐克国内也有问题。当时,捷国内民族分裂势力活动十分猖獗,德意志人、匈牙利人、卢西尼亚人、斯洛伐克人……等等等等各种手段对抗捷克中央政府并获得了邻国的支持。事实上,在1938年下半年,捷克斯洛伐克已经进入了近乎内战的状态。



外有强敌而无人施援,内有叛乱而不能弹压。80年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面临的情况却比我们想象的糟的多。

当然,以上都是客观原因,下面讲讲主观原因。主观原因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统治者自己也比较没种。

在捷克斯洛伐克之前,有一战后的土耳其力挫协约国,迫使协约国改定新约,由此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命运。在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有芬兰浴血冰原痛击苏联,维护了民族独立。当时的德波匈加一起也不可能比苏联更强,而捷克斯洛伐克却比芬兰要强的多。芬兰能做到,捷克斯洛伐克做不到,怪谁呢?



究其原因,还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统治者缺乏铁腕人物。一战后的土耳其有凯末尔,二战时的芬兰有曼纳海姆,而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只有一个心脏衰弱,被里宾特洛夫逼的围着桌子跑,晕倒在纳粹德国总理府被希特勒的私人医生莫德尔打了一针才抢救过来的病号总统哈查。

综上所述,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放到一起,捷克斯洛伐克最终选择不抵抗也就顺理成章了。


七班的历史课代表

二战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和奥地利是一模一样的,抵抗了但是德国鲸吞和英法的绥靖使得一个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被断送了。

图为1938年3月,维也纳一广场新命名为希特勒广场。

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都位于德国的东部,以前是奥匈帝国,奥地利主要居民是日耳曼人,捷克斯洛伐克也有至少300万日耳曼人,吞并奥地利时十分简单,因为都是日耳曼人,所以1938年3月11日直接组了个纳粹党的内阁,以阿图尔·赛斯-英夸特为首,德军以维持安定秩序为由兵不血刃了奥地利,而此时的英法态度是满足德国某些要求,避免公开使用武力,将矛头引向东方,这样3月18日德奥签署了《德奥合并条约》。

图为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去了趟德国,带回了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慕尼黑方案。

纳粹德国早就预谋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在1933年就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成立了日耳曼人纳粹党,由汉莱因任头目,然后汉莱因和捷政府公然谈判,要独立,如果不允许独立就集结德军进攻,捷政府一边同汉莱因周旋,一边求援英、法两国,特别是法国,在1925年两国签署了《法捷互助条约》,而此时英法在同希特勒秘密接触。

《慕尼黑协定》签署前合影。

在1938年9月18日,英法同德国磋商,只要捷边界不再受无端侵略,可以考虑将苏台德地区交给德国,捷政府在9月20日严厉的拒绝了这一建议,22日捷内阁辞职。而德国希特勒看准了英法不敢兵戎相见,于是在9月29日由英、法、德、意在慕尼黑召开的讨论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问题,而会议的主角捷代表却被带到了会议旁边一个小房间,像等着宣判一样。

图为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的德军,受到市民的欢迎。

结果都知道了,9月30日《慕尼黑协议》签订了,捷克斯洛伐克在10天之内从苏台德区撤走,由于苏台德区的割让,捷克斯洛伐克有天然屏障的疆土一下子暴露在了德国炮口之下,1939年3月,在捷纳粹分子策划下,捷克斯洛伐克宣布独立,请求德国保护,3月15日德军进驻布拉格,占领了全境。


图文绘历史

1939年3月15日,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共和国政府宣布,向德国投降,成为德国的保护国。很多人至今不解,捷克斯洛伐克在奥匈帝国解体后,继承了奥匈帝国国24%的人口和21%的领土,以及奥匈帝国80%的工业生产能力,以至于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号称是资本主世界第七强国。这么强大的实力,为何会被纳粹德国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这安全不符合逻辑啊。可事实就是,捷克斯洛伐克跟1931年时中国东北的张姓领导人一样,选择了不抵抗政策。

(二战前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军事演习)

1938年3月德国在吞并奥地利后,希特勒就将贪婪的目光转向了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12日,希特勒发表了一次煽动性的演说,猛烈地抨击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对苏台德区日耳曼人的迫害,并警告说,“如果这些受折磨的人得不到权利和帮助,他们将从我们这里得到。”希特勒的演说吓坏了英法,他们害怕因为苏台德问题而引发新的欧洲大战,最终,德意英法四国在慕尼黑达成协定,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此前,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还表示不畏强权,下令全国总动员,军队迅速扩充到100万人,准备与德军决一死战。但是,最终,在英法的好说歹说下,德国的言辞恫吓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还是放弃了抵抗的决定,接受了《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会议)

只是德国欺负人也就算了,这时,连波兰和匈牙利也过来趁火打劫,波兰夺得了拥有丰富煤矿的切申地区,匈牙利占领了斯洛伐克和卢西尼亚的大片地区。这种不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行为,使捷克斯洛伐克陷入支离破碎的状态,并进一步在政治上分裂成三小块:自治的斯洛伐克、自治的卢西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人的波希米亚省和摩拉维亚省。

(德军在布拉格阅兵)

1939年3月,希特勒把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的政府首脑召到柏林进行恫吓,要求他们立即解散自己的政府。小政府的首脑被吓得连忙答应,于是,3月15日,纳粹德军浩浩荡荡的开进布拉格。不久后,波希米亚、摩拉维亚、斯洛伐克都被置于德国的保护之下。就这样,希特勒不战而屈人之兵,吞并了这个资本主义世界第七强国。

1、李飚,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揭露骗局》,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

2、(美)博尔克曼·博培尔《闪击波兰》,方政,编译,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


历史研习社

受到威胁的捷克斯洛伐克不是不想抵抗,而是根本不敢或无法抵抗!德国挟吞并奥地利余威,觊觎侨居大量日耳曼人的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并于1938年9月在得到英、法承认的情况下吞并了苏台德!此后,又进一步对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提出了和德国合并的要求,在当年9月,德国元首希特勒、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法国总理达拉第、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缺席的情况下,在德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承认了德国兼并捷克斯洛伐克的事实。之后,希特勒向英、法表示这是德国最后的领土要求,从此,欧洲乃至世界将从归和平!英、法竟然相信了这番鬼话!


德国元首希特勒


法国总理达拉第


英国首相张伯伦


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

英国首相张伯伦在签署了出卖捷克斯洛伐克主权的《慕尼黑协定》回到英国后,挥动着那一纸空文,无不骄傲地说:“这份文件保证了我们的时代的和平!”


其实,捷克斯洛伐克不是不想抵抗,捷克已经在国内进行了部分动员,原预计可动员国内人口(一千万)的十分之一入伍准备进行抵抗。希特勒在得知后,即公布了进攻捷克的计划和步骤,以对捷克进行恐吓。再加上夹杂在侨居在捷克境内的日耳曼族居民内的第五纵队的捣乱、挑唆和袭击,捷克逐渐放弃了抵抗,转而寻求盟友——英、法的庇护和调停。谁知,这时候的欧洲充斥着享乐主义和绥靖主义,人们就像鸵鸟一样将脑袋藏在沙子里,面对战争的威胁和警告充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做为欧洲大国和扛把子的英、法为了私利,私下将捷克贱卖给了德国,使希特勒的野心更加膨胀、更加欲壑难填!捷克的被出卖并没有使希特勒停下侵略和战争的脚步,反而使希特勒进一步看清了英、法绥靖、软弱的真面目,促使他滑向了无底深渊!


从二战前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吞并这件事可以看出,只有努力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将自己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理,只有自己强大了才不会仰人鼻息、看人脸色!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到时只会靠山山崩、靠树树倒!


弄伐里奇

各位回答的已经比较全面,这里我只是想探讨一下,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历史记忆对这个国家的战略选择的影响。通过探讨这个问题,来回答一下为什么在二战前的1938年,甚至在二战后的1948年,1968年,捷克在关键时刻最终选择了“不抵抗”。

历史上,捷克是一个独立国家,如果对欧洲历史有所了解的话,捷克当时被称作波西米亚。一直到1620年左右,捷克虽然处在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下,但波西米亚王国是享有自己的宗教、议会以及法律的。1618年,因为对当时的哈布斯堡家族统治者斐迪南大公对捷克的政策(无视哈布斯堡家族对波西米亚的承诺,相当于变相的废除了捷克的独立的法律、议会和宗教自由)的不满,布拉格爆发暴动,暴动者闯入布拉格城堡,将国王斐迪南大公的两位大臣和一位书记官从城堡窗户扔了出去,这就是引发了三十年战争的“掷出窗外事件”。暴动者推举普法尔茨选帝侯腓特烈五世为波西米亚国王。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

波西米亚国王腓特烈五世

1620年,波西米亚和普法尔茨联军在白山战役中与斐迪南二世(就是斐迪南大公,这时他已经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的德意志天主教联盟作战,这次战役的结果是哈布斯堡全歼捷克国家军队。

白山战役示意图

白山战役

获胜后的哈布斯堡家族开始了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地区的“日耳曼化”进程,皇帝不断发布敕令驱逐新教徒,或转化新教徒信仰,这样到了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可以说除了在捷克人的小村庄以外,几乎已经找不到任何捷克民族文化了。可以说,白山战役标志这捷克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整整消失了三百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才重新出现。

这一历史记忆可以说塑造了捷克人在1938年、1948年和1968年的行为模式,也就是宁愿屈从也不愿意猫民族毁灭的风险抵抗。

之前的回答主要都是集中在当时的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等方面,但我们不能不看到捷克自身的民族文化历史记忆,对捷克人在这一过程中的战略选择的影响。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补充回答,希望能够让大家对捷克的选择理解更为透彻一些。


hording

从慕尼黑协议我们就可以看出,为什么捷克斯洛伐克会选择不抵抗。在慕尼黑中,德国的要回苏台德的要求,居然被英法默许。并且通过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来换取所谓的和平,而且苏台德地区的百姓像回归一样高兴。



所以捷克斯洛伐克面对德国的进攻,不会存在说有盟友来支持,而且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明显的知道自己不是德军的对手。与其牺牲自己来便宜英法,倒不如不抵抗德军,减少伤亡。

事实上,捷克斯洛伐克的不抵抗是很明智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战略纵深太小,基本上在德国闪电的攻势下,不出几天就得溃败,而且英法的出卖,更是让捷克斯洛伐克失去了抵抗的信心!

纵观整个二战,慕尼黑阴谋开始,其实德军的侵略野心就被激发出来了。


小司马迁论史

捷克斯洛伐克可不是个怂货国家!

具体得几方面说:

二战之前的捷克,是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工业发达,最出名的莫过于斯柯达兵工厂,是欧洲第二大兵工厂,实力雄厚。究其原因,乃是独立之前统治捷克的奥匈帝国一直把捷克当做工业区来经营,只是奥匈帝国在一战中失败,捷克获得独立,继承了这份沉甸甸的家当,但同时也让自己变成了一块肥肉。




捷克自己本来是准备抵抗的,都已经动员了,陈兵几十万在德国边境来抵抗德国的入侵。

但是德国的战争大棒把英法吓坏了,这个时候是英法绥靖政策横行的时候。又有英法盟友波兰这个搅屎棍和德国盟友匈牙利的鼓动,都想一起瓜分捷克。导致绥靖政策达到巅峰。最终导致“慕尼黑协定”的诞生,可笑的是签订这个协定的时候还没有捷克代表在场,英法把捷克斯洛伐克给卖了。慕尼黑协定规定,如果捷克斯洛伐克不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希特勒,英法不为捷克斯洛伐克提供保护,因为捷克斯洛伐克知道自己独木难支。难以抵抗德国和波兰的入侵,只能同意了。



还有个原因就是苏台德区都是德国人,打起仗也会支持德国人,到时候腹背受敌更不妙。


浠粒粒

第一当时的德国是经济发达的强国,二战前的德国是世界经济界的明星,当时的德国可不是发动二战时候的德国。

第二欧洲的民族主义特别是中欧民族意识并不是那么强。普鲁士就是由许多的小国组成的。欧洲的国家形态很奇怪的,对照北爱尔兰跟英国,不是公投过吗?

第三捷克也太弱小,而且德裔捷克人希望跟德国合并。

第四历史都是当代史,当代人喜欢用自己的价值观跟历史观强加给历史上的人,

你不是鱼,不知道鱼是如何想的,而且社会是一个混沌系统,很难预知未来。

就想假如现在美国分裂,原来属于墨西哥的美国部分愿意以墨西哥为主体合并吗?我猜在美国的墨西哥后裔不见得会同意,要同意合并,也必须以强者为主体合并。

其实人类并不能从历史知道未来。


黑瞳视野

这个曾经长期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地区从一战后崩溃的奥匈帝国中独立出来,被列强打造成为一个主权,并没有什么国家的概念。在当时的世界整合风中,各国在恢复美国总统威尔逊民族自决政策导致的碎片化问题。苏联在扩大并竭力恢复沙俄的版图,中国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并且张学良的奉系选择东北易帜与蒋的国民政府合作,欧洲的法西斯分子则在各地搞事情,西班牙佛朗哥夺权,匈牙利意大利等的法西斯统治日趋稳固并开始对外扩张。斯洛伐克的法西斯公开投靠德国,为德军的进入开了大门。苏台德并入德国后,残余的波西米亚等地也被迫加入了德国,因此在整个过程中,不存在战争关系下捷克军队对抗德军入侵的问题,也谈不上不抵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