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A股!阿里CDR推迟,意料之中

说说这段时间的A股,小妹觉得用惨烈形容也不足为过。每天一次火山车,玩的是速度和心跳。到了后面渐渐麻木,了无生趣。

昨日,A股市场再次出现大跌,亚太股市也遭受重挫,欧洲股市全线低开。于北京时间21:30开盘的美国三大股指均低开0.7%左右。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资本市场的全球联动趋势已经形成,但各国股市理应依托本国实体经济走出自己的行情。毕竟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其表现不能太过离谱。

十年炒股两茫茫,先亏车,再赔房。千古跌停无处话凄凉。

回顾A股成长史,2007年10月16日达到历史最高点6124.04,现如今……

股民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在这种形势下,7月2日,据有关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集团计划在本月申请CDR发行,由于种种原因需要推后。

先来给各位不懂的盆友科普下什么CDR:

CDR的英文名是: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s。

中文名是:中国存托凭证。

中国目前的法律规定:注册在海外的公司并不能直接在A股上市,而CDR可以帮助境外包括香港的上市公司将部分已发行的股票,由中国境内的存托银行发行,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并以人民币交易结算,供国内投资者买卖,从而实现股票的异地买卖。

通俗点说,就像赴美生子,怀胎十月好不容易在国外生了个宝宝,现在目标完成想继续回国发展。

如此看来,阿里CDR的推迟也并不出乎意料,中国的A股市场,谁炒谁知道!

阿里巴巴集团对媒体回应称,对CDR的态度从未改变,但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我们从在美国上市第一天起就说过,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回来,我们的这一态度从来没有改变过。针对今天市场的传闻,我们没有更多细节可以评论”。

这也让小妹想到了此前小米也推迟CDR的事件。万众关注的阿里和小米接连推迟CDR的事件,或许并非偶然。

事实上,小米乃至阿里在最后关头宣布推迟CDR申请,并非政策有变或进程不畅通,只是政策推进与市场情况之间的错配,此时的A股,流动性已经不充裕了。

截至7月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432家,平均市盈率13.71倍,其中A股平均市盈率13.72倍,创出2016年3月份以来的新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115家,股票平均市盈率24.73倍,为近年来新低,其中深市主板上市公司475家,平均市盈率16.68倍;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911家,平均市盈率29.02倍;创业板上市公司729家,平均市盈率39.61倍。从成份股的静态市盈率看,上证180成份股为11.62倍,没有亏损股票,上证380成份股为20.52倍,有1只股票亏损,其他A股为29.36倍,有76只股票亏损。

现在,正是A股市场熊势汹汹的时候,想弄个战略配售基金引入增量资金,在这种宣传资源面前,发行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值得一提的是,引导阿里巴巴“回归”的CDR机制在6月6日才正式起效,彼时证监会发布《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配套规则,打破了CDR发行上市及审核的制度障碍。

但在此之前,阿里巴巴一直是市场此前预期率先申报CDR发行的“种子选手”。——早在5月份,市场中就有阿里巴巴最早有望6月份申报的传闻,而受此影响,5月24日的阿里系港股阿里影业、云锋金融、阿里健康等公司一度出现普涨。

着眼当前A股暴跌的境况下,独角兽将令流动性趋紧的A股承压。就像之前发行规模最大的独角兽,富士康(简称工业富联,601138.SH)发行上市后价格就一度出现大幅震荡。其在6月8日上市后,仅在4个交易日内便累计上涨达71.46%,但从6月14日至今,其又向下回撤了31.61%。

截止目前,仅是CDR的发行规模,已在境外上市且符合试点条件红筹企业合计市值就近7.1万亿人民币,虽然初步预计海外首批回A企业将吸收资金超过3000亿人民币,但在目前资金面空前紧张的环境下,这点流动性无疑是市场难以承受的。

一个有力的佐证是,从过去三年股权融资市场情况来看,A股IPO募资和定增募资的年均金额为1.57万亿元,而这三年来,即使在外围市场普遍向好的背景下,A股走势一直没能抬得起头。

不过,这样的走势早就伤透了股民的心。韭菜也是有情感的,割多了,想长也长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