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牌匾上除了汉文还一种是什么文?

Amazing科技

故宫很多宫殿的牌匾上除了书写汉文外,还有一种文字就是满文(如下图)

这是后宫区域最核心的宫殿,除了用汉文书写“乾清宫”外,还加了满文,但是,你会发现,有一些宫殿只有汉文!比如说宫里中轴线上最重要的大殿:

太和殿,满文竟然没有了!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写漏了?

“故宫里满文是怎么来的”

紫禁城是明朝皇帝建的,一开始所有的宫殿都只有汉文,可无奈啊,满清把明朝大大打败了,入主了紫禁城,因此,

从顺治皇帝开始,宫中所有的宫殿、宫门都开始使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毕竟得体现满族人的特色嘛,比如坤宁宫(如下图)

而且这书写方式一般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原因嘛,就是满人习惯上以左为上,右为下,所以满文都写在了左边。

封建文化害死人呐,连写个字的顺序都要这么讲究!

同时,宫中还有写宫殿还使用了三种文字,比如慈宁宫(如下图)

满、汉、蒙文。

“为啥现在有的宫殿没有满文了呢?”

现在故宫的前朝区域的宫殿名上都只有汉文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民国时的袁世凯干的,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被推翻,一开始这些清朝遗老遗少还可以居住在故宫乾清宫以北的后宫区域,而太和、中和、保和这些前朝区域就归中华民国所有。

当时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有人就给他建议说:“陛下,现在天下老百姓不是都反清吗,咱们可以把前朝三大殿的匾额上满文擦去,也代表我们是反清的,不是想像复辟清朝,也许这样做,老百姓们不会反对您当皇帝呢。”

袁世凯一听,好主意,于是下令将前朝区域的满文擦去,但考虑到溥仪小朝廷居住在乾清宫以北的后宫区域,如果贸然擦去他们居住区的满文,可能会招致清朝残余势力的反对,所以就没动后宫各个宫殿的满文。

所以,咱们今天才会看见前朝、后宫两个区域不一样的满汉匾额。


宫殿君

如今故宫紫禁城内,确实有一些大殿的牌匾是双文,一种是汉文,一种则是满文,有满文很容易理解,毕竟清朝是满人建立起来的政权,在象征政权的紫禁城故宫自然要加上自己的文字以示正统。但是满文的牌匾却有不同的情况,这倒是是怎么回事呢,咱下面慢慢说。

满文对比汉文毕竟是新生的语言,其表达远远不如汉字来的直接,易懂,所以在故宫中有满文的牌匾中存在了两种现象,这第一种满文是通过意译来表达其意。比如上图中的《宁寿宫》,用汉文三个字即可,但是要是用满文的意译,则要先翻译成“安宁长寿的宫”,然后在变成满文(如图所写),这样用满文缺点就是字数太多太长且冗余。

长春宫中的满文也是这样的表现形式,上面的满文翻译出来就是使时间永恒的宫殿。

下面说说第二种情况,满文通过音译来表达其意。说白了就是用类似于汉语中的拼音来表达,这样的好处是大幅的减少满文字数,达到简洁的目的,举个例子,比如乾清门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的,见下图。按照满文的拼读方式,这个乾清门就直接写成了kiyan cing men。

下面在举一例,交泰殿也是这样的方式,这样的写法让牌匾整体看起来相对和谐一些,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强加的文化基因还是不要为妙,任何“外来”文化的表达往往都会曲解汉文中的原意,况且古建筑中有一个术语叫做修旧如旧,最好故宫中的这些牌匾能恢复成明代最初的样子,全用汉文甚好。

(谢谢各位观看)


老猪的碎碎念

是满文,故宫使用时各室即挂了书写各室名字的牌匾,清朝入关后用三种文字书写更换了皇宫各处牌匾,即汉文、满文、蒙文。不知何时变成了只有满汉两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