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顺风车,到底是乘客顺风还是车主顺风?

200年雍正

司机顺风,乘客顺路,最方便的是乘客

顺风车,顾名思义,就是乘客和车主顺路度达到80%以上,车主能省下一笔油钱,而乘客只需花不到快车一半的钱就能坐到私家车,还能接送上门节约时间,可以说这是极其方便的。

就我个人1300多单的体验,我觉得乘客才是真正享受到顺风车带来的便利,可以这么说,司机们跟乘客顺路的行程需要三部分组成:

1.我们在去接乘客的路上

2.我们在去送乘客的路上

3.我们在送完乘客回家的路上

而乘客只有一段是跟我们司机共同的路程,少了1和3两个部分,这就是说,乘客30分钟的顺路路程,司机有可能要经过家门口继续送乘客,回来还有段距离,在接乘客的时候,也是一段距离,最后,乘客30分钟就到家了,而司机可能因为红绿灯和塞车,来回多花3-8公里,有可能要多花上10-30分钟,如果是跨城单呢,有可能来回多跑20多公里路。

说到底,顺风车最顺路的是乘客,只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等待,还能比司机早到家,不用开车,只需坐着休息或者与司机聊天。

顺风车被关闭一星期后,评价系统下线了,但还是有三个评价存在,不满意,一般,满意,当然,如果乘客选择不满意,车主的信任值毫无疑问会降低,如果乘客选择一般,信任值也有可能会扣上一分,只有选择完全满意才会慢慢的长分。

大概10多单满意才能涨上一分,而扣上1-4分,只需要乘客匿名评价不满意,或者评价一般就足够了。如果乘客不评价,那还不至于被扣分。

当然,取消了评价功能,对于顺风车司机来说,照样是福音,不必让乘客贴标签了。


墨菲的哈比狗

共赢!说说这段时间的感受!首先本人是司机也是乘客,公司刚搬到东莞时,每周一从深圳到东莞,100多公里,单程费用在100左右,过路费加油钱,1.6排量的车!开了几周,实在是受不了,累!每周一6点起来赶上班时间!当然除了累经济上也是负担,每周停车在公司一天收20元,一周五天,这费用也太,关键是上班时间公司有车给我用!这样我开车过来上班意义不大!后来就一直坐顺风车,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真心方便省钱。人也不用太累!当然也会碰到专业司机非要接够3个客人才走的,也有个别的二个号接够4个的,这些都不是问题,作为我也有做顺风车的能理解!碰到几次专业司机我都迟到了,但是我一样给好评,生活不易多点理解就好了!你花的钱本来就只够坐大巴,所以要求别太多!出事后顺风车停了,周一我要回公司上班,因为错信车站的行程时长我迟了一个小时到公司,而我花了更多的金钱和精力!二次快车,一次大巴才到公司,心塞!说说我为什么现在空车也不接人,首先我不认同现在的流程,本来这就不赚一分钱,注意本人以前去公司全程高速,只接一个人!还有就是有碰到过比较大爷,和公主的高人!印象最深刻的女的,103元的车费,二人!分俩个地方接,接好,全程不说话,她俩聊天说这车就十来万,她们说家乡话我能听懂,上次坐的多少多少…我忍!好不容易和我说话,来一句,我要迟到了,快点!我就不忍了,我说你们俩人坐大巴都不止这钱,我还全程高速,没拼车,分俩地方接你们,还要怎样!后来就冷场!注明,我当时接单没看男女,也不知道要分俩地方接,单纯就是为了顺路!交代下本人已婚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不想认识女的或者别的想法!好了,说哪么多,只想说顺风车,现在还接人的要么是雷锋,要么专业司机!


A飞翔

我跑了六十单顺风车,个人理解其实还是乘客的顺风车。为什么这样说,很简单,我一般接顺路程度为95%的,接了一单顺风,首先要到乘客上车地点去接他,然后要把他送到指定地点,这一单才算完成。最后才是到我自己的目的地。在这途中,还有些是临时改变目的地的,那我可能就得多跑一段距离,但价钱还是按原来的计算。还有些人全程高冷,把自己当大爷的。这还不包括拼车出现的问题,我拼过一次车,但就是这一次(我提前沟通过,要第二个乘客等大概十分钟,她也同意了,但一上车就不停埋怨迟到了,其实还不到十分钟)也很不愉快。所以我现在决不拼车。其实哪个顺风都无所谓,最重要的就是一路开心。


鲨鱼喝可乐

顺风车自然是车主与乘客都顺路,但最终还是乘客更顺。因为要到乘客起点去接又要送到乘客终点。说是顺风车其实乘客是花了顺风车的钱享受了快车的接送待遇,而车主总要绕一些路。有时还会出现乘客不接电话,到了起点站乘客却乘其它的交通工具走了。这就是为什么车主不愿接短途顺风单的原因。基本达到80的顺路率算是比较顺路的。


唐人汇报

个人认为:顺风车是以私家车主的行程为主导而产生的选择乘客同乘的行为。可事实上目前的顺风车业务已经是被设置成满足乘客顺路的原则,更多是为乘客提供服务,不光是路程顺着乘客,时间上也基本是顺着乘客约定的时间点去。

毕竟对于滴滴平台来说,乘客是他们营收的开源,司机是他们营收的工具。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平台对乘客更加重视。乘客约顺风车的感觉就觉得自己是被服务的对象。过分的就觉得自己是大爷,普遍的乘客理解是司机开车来接让司机在路边等几分钟打电话了才过来,上车十个里9个是往后座坐,美其名是有安全感,全程不说话玩手机看剧的据多…不代表所有乘客。

对于乘客付出的是拼车的费用,约1元一公里,对于车主,服务乘客需要多花时间和绕路的路程,其实每个车主的消耗成本(举例本人车辆落地价36万,每年保险加车检成本1万,停车成本2000元,其他维修违章不算,一年开车也就1.5万公里,2.0t排量每公里的油耗约8毛钱,综合消耗成本就要每公里3.5元左右。)基本上乘客只承担了1/3的成本。

所以顺风车其实是乘客更顺!请给顺风车主更多尊重。全手打


Q_hao陈

我觉得滴滴顺风车是一种共享资源,共赢的一个平台。

1.假如车主每天上下班来回40公里(单程20公里),每天接两单,得40元。这40元已经足够补贴油费,除去车辆损耗可能还有盈余,但是我们不能把司机车费有所盈余就把他当做"赚了",要知道很多顺风车主也是有正当职业的,时薪大部分都超过40元每小时吧,接一单顺风车起码多花半小时,这么算可能你就不觉得赚了,所以顺风车不能直接说司机赚了,只能说车反正也得开,乘客帮他分担了原本就要支出的油费跟损耗成本,司机相应付出额外的时间成本。

2. 乘客也有时间成本,所以他们需要花钱来节省时间成本,他们有几种出行方式,A.公交耗费更多的时间成本,花更少钱,B. 出租车/滴滴快车相对省时间,花更多钱,C.顺风车时间介于两者之间,花费也是介于两者之间。既然乘客选择了顺风车,肯定是乘客已经衡量顺风车是他时间成本与车费最合理的一个方案。在以往没有顺风车的年代,乘客又急着出行,只能寻求更贵的交通出行方式,现在多了一种出行选择,实际省了不少的钱。

3.既然以上说了司机/乘客均得益,那就是一种双赢。乘客主动发单,不能预想什么司机会接单,司机接单,一定程度已经衡量能达到他"顺风"的要求,双赢。那为什么会出现讨论车主顺风还是乘客顺风问题,就是因为契约精神没有被贯彻落实,平台规则被漠视的原因,不是司机路逗远了,就是乘客要求过分了。当司机想赚多点钱,拼单多了,并且顺路程度又低,必定损害乘客的时间成本。当乘客用乘坐快车的方式要求司机,或者不守时,不合理差评,态度恶劣,也必定损害司机的时间成本跟利益,矛盾就此产生。

绝大部分司机都是很好了,但是也有部分专业的顺风车司机(黑车)为了赚钱而过度损坏乘客的用户体验,也有一些对女乘客不友善的司机。不过想说的是人渣哪里都有,并不是顺风车特有,最后也希望滴滴顺风车平台能更多地保护司机的权益,司机很多时候真的太委屈了,不是为五斗米,没有英雄愿折腰,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纯手机敲字,望支持下。


BruceZhang

顺风车可以搞两种模式,一种是车主顺路模式,一种是乘客顺路模式。选择车主顺路模式,价格低廉,和公交差不多,但是车主完全不绕路接送,车主在接单时给出最近的上车点和下车点,乘客在两头可以自己选择共享单车或者其他交通工具。乘客顺路模式就和现在的一样,车主上门接送,费用还要再提高,价格比快车低一点,不能低一半。



乘客出行方便了,不用花钱买车,不用开车,随叫随到,如同企业的领导一样,车接车送的,不满意立马投诉,稍有点不顺心都能向平台诋毁司机,威风凛凛,牛气冲天,还不算顺风吗?车主尽管如同受气的小媳妇,接到顺风车的乘客,也是顺路,搂草打兔子--捎带活,意外收获,从此方面讲,也是顺风耳。


MRSONG155954432

这就要求顺风车主接单的过程中要仔细看清楚,乘客的出行路线到底顺不顺路,不能看到单子就抢,抢到一看不顺路不就傻眼了。还有如果本来是顺路,但是乘客提出了别的要求,那么你可以拒绝,手机开录音,回头如果乘客给了差评,可以作为申诉的证据。


动脑思考

这个问题说的好!能不能我发形成,然后乘客自己到上车点,到达我的目的地,乘客自己到达目的地。现在是乘客在哪里要去接,到了目的地,乘客还指挥你,马路对面才下车,去掉头。把你当司机命令。搞反了,搞反了。反正不是百分百顺路的,你就慢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