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宝宝肠套叠?

羽妈幸福成长记

肠套叠是什么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肠套叠,慢性肠套叠一般为继发性。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男女患病之比为2~3:1。

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感染有关。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

症状

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腹部包块。全身状况依就诊早晚而异,早期除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外,营养状况良好。

晚期患儿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应迟钝等症状。发生肠坏死时,有腹膜炎表现,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等症状。

类型

根据套入部最近段和鞘部最远端肠段部位将肠套叠分为这几型:①小肠型(空空型、空回型和回回型);②回盲型; ③回结型; ④结肠型; ⑤复杂型(少见)。
(网络图,仅供参考)
非手术治疗包括X线下空气灌肠、钡灌肠复位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其中以空气灌肠复位临床施行时间最早、范围最广,广受患儿家属所接受。
(一)适应证
肠套叠在48小时内,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无明显腹胀和腹膜炎表现者。
(二)禁忌证
1、病程已超过48小时(少数病例不到48小时),全身情况显著不良,如有严重脱水、精神萎靡、高热、休克等症状者。
2、腹部异常膨胀,腹部腹膜刺激征者,X线腹部平片可见小肠严重积气,并有多数张力性液平面者。
3、试用空气灌肠如逐步加压8.0,10.6,13.3kPa(60、80、100mmHg)而肠套叠阴影仍不移动、形态不变者,应放弃空气灌肠改用手术治疗。
4、多次复发套叠,高度疑有器质性病变者。
5、小肠型肠套叠。
6、3个月以下婴儿肠套叠。
1、拔出气囊肛管后,小儿排出大量臭气和一些紫红色黏液,并夹带大量黄色粪液。
2、患儿很快入睡,不再有阵发性哭闹及呕吐。
3、腹部平软,已触不到原有肿块。
4、碳剂试验:口服0.5~1 g活性炭,6~8小时后由肛门排出黑色炭末。
(编辑CC)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夏威

湖南医聊

预防宝宝肠套叠的有效方法是避免宝宝腹泻,父母应多留意天气变化适时为宝宝增减衣物,日常饮食应科学喂养避免过饥过饱,同时宝宝睡觉时要保护好宝宝小肚子。


小葡萄伴宝宝健康成长

首先平时注意给宝宝腹部保暖,天气转凉时一定及时增添衣物。

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要循序渐进,让宝宝肠胃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适应一种以后再添加另一种,不可一次添加多种。

注意卫生。宝宝的双手,奶瓶以及玩具都要经常清洗,防止病菌入侵。

这些都是预防肠套叠的方法,日常需要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