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曲诗文为什么会在山东发动抗捐抗税的起义?

刘露涛

曲诗文1849年生于山东莱阳柏林庄,他一生的主要事迹,是1910年领导山东莱阳农民抗捐抗税斗争。

(曲诗文)

清末施行“新政”,其在国家发展战略上具有积极效果,但对基层民众而言,新政却不总是对他们的生活有利。新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清政府允许地方政府在办理新政需要筹款的时候,有相对自由的征收税捐的权力。在山东莱阳,官府就以“新政”的名义,对民众征收种类繁多的税和捐以支持新政。一方面,税有契纸税和户口税等;另一方面,捐有牲畜捐、文庙捐和染坊捐等。要缴纳税捐,农民的经济负担自然加重多倍。负担重,能勉强存活也就罢了,但1910年,莱阳地区遭受霜冻,农作物或减产或颗粒无收,然而税捐依然要缴纳,农民自然生存无望。当自身的生存都无法保障的时候,农民是不怕麻烦的,反抗就是顺理成章的选项。

(莱阳事变实地调查报告)

莱阳农民的反抗斗争需要领袖人物,曲诗文担任了这一核心角色。1910年4月,曲诗文号召三十多个村庄的农民组成联庄会,以联庄会团体的力量,与官府斗争,要求官府取消税捐、开放社仓积谷(农民在农作物丰收的时候储存部分粮食作为灾年救济用的粮食)赈灾。1910年5月,曲诗文带领村民前往县衙,与县令朱槐谈判,要求朱槐同意他们的要求。朱槐迫于现场民情汹汹,自然不敢摊牌,他表面上同意农民的要求,待到农民退去后,朱槐立刻调军入城,加强防卫。6月,曲诗文发布檄文,痛斥新政给农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率领农民包围县城,继续施压县令,并烧毁几位官绅的住宅,县令朱槐在逼人的形势下不得不答应农民的请求,农民成功地讨要积谷。

(孙宝琦)

6月27日,朱槐被罢免,继任者奎保则拒绝承认前县令对农民的承诺,并采取强硬手段对付曲诗文领导的农民团体。与此同时,孙宝琦调集三百多士兵到莱阳强力弹压农民起义。在这样的形势下,曲诗文联络各村民众,准备攻打莱阳县城。7月初,农民起义军开始攻打莱阳县城,虽然曲诗文身先士卒,领导有方,农民英勇前进,但终究抵不过清军正规军的战斗力。最终,围攻县城失败,曲诗文远逃他乡。1914年,他回到莱阳,试图继续进行暴动,被当地官府逮捕并杀害。

1、马庚存:《清末莱阳抗捐抗税斗争首领曲诗文》

2、王贤知:《曲诗文和清末莱阳抗捐税暴动》

3、黄珍德:《清末农村新政激变中的官绅民及其互动—以1910年莱阳民变为例》


回答者:复旦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韩尚蒙



季我努学社


qwx2

活下去是人类生存的最后底线,当索取和压迫超出了百姓所能承受的底限,生存的权利都受到威胁,那么反抗和起义便成了必然的选择,苛政猛于虎也,执政者只有善待民生,关心百姓疾苦,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