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所谓的电竞选手只不过是一群中途辍学的网瘾少年”这个说法?

娱乐大世界呦

这是无知。

所谓电竞,全称电子竞技,是竞技体育的一种。

电子竞技开展运动员注册管理,这意味着电子竞技的地位已经和传统体育相同了。但是在社会上电子竞技还存在颇多误解,甚至有些玩家都认为:打游戏=电竞。

这是2015年国内知名电竞选手Sky在采访时的原话(Sky曾参与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想去做电竞选手,不如好好学习考个清华的概率高。

“网瘾少年”=电竞选手?

沉迷学习=考上清华北大?

况且网瘾这2个字本身就充满了偏见。网络本身并不具有成瘾性,成瘾的是游戏中的成就感、代入感、新奇感等等。是感觉让玩家沉迷。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觉得不到满足,才会去网络里寻找。

但是无知的人不愿意去了解这么多,沉迷自己的逻辑无法自拔。

如果说电竞选手=网瘾少年,

那么程序员呢,等于敲代码瘾青年?

装修师傅=装修瘾中年?

保安大爷=看门瘾老年?

分明是无知者无畏。

-END-


爱玩游戏的小通

这句话听起来,还真是难题哟。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那就凭职业电竞的难度来说,我依稀记得3个电竞圈很有分量的人聊过。

先说说SKY吧,这位曾经的WAR3人皇,当下的硬件商人,大家可能都认识,要说电竞圈分量,是够得吧。

应该就是上个月,SKY发了一条长微博,源自一个所谓“网瘾少年”的母亲,大概是孩子不想读书,想要当电竞选手,再不济去当游戏主播,说起来可能是戏言,但孩子的母亲当真了,于是看了很多资料,很多报道,了解到曾经的电竞第一人SKY,于是这位母亲非常诚恳地私聊SKY“孩子当电竞选手真的有前途,有希望吗”,说实话,SKY出道的前几年吃了很多苦,很多人只看到他光明的一幕,我有个同事,前colourful战队核心成员,这个战队还有另一个明星成员,那就是SKY,他们在colourful的时候,朝不保夕,生活没有保障,在打出成绩上了新闻没多久,这个战队就解散了,由于生活没有保障,我那个同事最后选择回家当码农,他闲聊时说,也亏SKY坚持下来了,他有今天的辉煌,是他应该的。

那么把歪掉的话题扯回来,SKY不忍心无视这位母亲的私信,于是写了一篇长微博,我可以把它贴过来,有一句话,我觉得的很清楚,当下环境想成为一名职业电竞选手,并不比您的孩子考上清华简单。

从SKY的态度可以知道,职业电竞对选手的要求,可能并不比一个高考状元的要求低。


还有一次,我看PDD直播,有个小观众给骚猪发了邮件,说自己无心学业,只想打LOL,现在成绩XXX,感觉自己挺不错的,能打职业,PDD很少见地语重心长的说,兄弟,还是好好学习,大不了复读,考个好大学,路子比走职业选手要好很多,你不知道哪些电竞名人背后吃了多少苦,听我的,好好学习,当个乖宝宝,别想打电竞,不现实。

从骚猪PDD的态度中,也是认为打职业电竞比读书考重点,真的难很多。


再说一个例子,孟叔孟阳,中国第一个电子竞技冠军,杠铃一样的笑声是他的标志,孟叔说话很直接,有次直播有弹幕说自己OW天梯若干份,自己才十四五岁,能打职业电竞吗,当时孟叔就表示出反对的意思,也是总结了这条路的艰辛,相比高考独木桥,打电竞那更是走钢丝!孟叔当时说了好多话,才打消了这个小朋友的念头。

总之,从3为电竞圈大佬的话中,都可以知道,打职业电竞是一件多么艰苦困难的一件事,绝对不可能是,有些人说的“一群中途辍学的网瘾少年”就能做的,如果以后,你遇到说这种话的人,你告诉他“我觉得你比那些中途辍学的网瘾少年强多了,我觉得你肯定可以去LPL拿个冠军为国争光,我等着你拿冠军让我沾光“,看看他自不自在。


265G

这个说法本身存在着悖论

咱们看看这个说法啊,除去一些修饰词,简化来说就是:电竞选手是网瘾少年。其实很明显,电竞选手都是网瘾少年吗?太绝对了吧。网瘾少年能当上电竞选手吗?这也是一个有待考证的问题。提出这个说法的人,在没有一定的数据和考证的情况下,贸然给出这个说法,是很冒险的。我也能想象的出,一个对电竞充满鄙夷的人在说出这种观点的时候,满嘴的得意之感。

电竞=游戏吗?电竞被认可吗?

电子竞技(Electronic Sports)就是电子游戏比赛达到“竞技”层面的体育项目。电子竞技运动就是利用电子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通过运动,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电子竞技也是一种职业,和棋艺等非电子游戏比赛类似,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改批为第78个正式体育竞赛项。当地时间2017年10月28日,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六届峰会上,代表们对当前电子竞技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行了讨论,最终同意将其视为一项“运动”。

1,2018年2月6日,中国首个高校电竞体系化联盟“富联盟”成立 。

2,2022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将把电子竞技纳为正式比赛项目。

电子游戏:电子游戏(Electronic Games)又称视频游戏(Video Games)或者电玩游戏(简称电玩),是指所有依托于电子设备平台而运行的交互游戏。根据媒介的不同多分为五种:主机游戏(或称家用机游戏、电视游戏)、掌机游戏、电脑游戏、街机游戏和移动游戏(主要是手机游戏)。完善的电子游戏在20世纪末出现,改变了人类进行游戏的行为方式和对游戏一词的定义,属于一种随科技发展而诞生的文化活动。电子游戏也可代指“电子游戏软件”。

很显然,电子游戏并不等于电子竞技。

很显然,电子竞技在带动经济的同时,让一些人看到了坐享其成的“捷径”

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能鄙夷电竞,将其视为毒瘤和精神鸦片,在青少年成长之际,学习是第一要务,而电竞或许为一些不去学习或者投机取巧的人找了一个看似合法的借口。“我学习成绩不好,我也可以像一些职业选手一样,打打比赛,开开直播,照样挣钱”这样的错误价值观,在家长和老师来说,“电竞猛如虎”的说法的确如此。这点无可厚非,再多为此辩解的借口都显得苍白无力。


刚刚起步的电竞,还需要引导使其更加规范

当电竞被拉为体育项目的同时,是否可以考虑电竞像体育赛事一样,拥有良好的选拔和培训机制,采用公平合理的竞争机会,而不是让一些家长和老师对电子竞技和电子游戏进行混淆,再者说,彻底打破一些不去念书的学生的盼头。新出的事物,不经过合理的引导和规范是不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样,电竞作为第三产业,在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如果不去处理好双方的关系,很容易造成社会各界的不满和敌视,这点还是需要注意的。

总的来说,社会对电竞的关注是好事,无论是支持还是抵制,至少这个东西的存在,被一些人所认可,另一方面,从人们对电竞的种种看法也的确投射出电竞存在一些需要整改的问题。怎么说呢,希望中国电竞越来越好吧


一觉游

首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事实就是如此,几乎所有的职业选手都没有念过大学,uzi更是初中学历。(faker除外,他虽然还没上大学,但人家是个学霸,而且他本人说过以后会进修大学的)

再说这个所谓的电竞本身,在这里我姑且把它当做一个职业。其实有很多人只要努力玩,不一定比他uzi差,只是人各有志,电竞不是人家的菜。还有说考985没英雄联盟夺冠难的,我就笑笑,高考人数基数是多少,而真正想打职业的人又有多少,大部分人只是玩玩根本就没有打职业的目的。考取985的人是未来各个行业的精英人士,都要对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你们好意思拿一个游戏跟真正的学术人员比?那些职业和主播低学历你们也是小学毕业?电竞算什么?都要靠一天一个版本维持生命力也配拿它跟科学与艺术相提并论?而且请不要拿它跟奥运会比,奥运会的精神是体育竞技,是一种促进人身体运动的比赛,其本质是体育不是竞技。英雄联盟申奥是在侮辱体育,拿uzi跟刘翔比是在侮辱全体中国运动员,用打职业的难度跟考985比更是在侮辱教育与知识。其实真正对人类有意义的学科门类划分在几乎所有的综合大学里都可以看到,二级学科下的所有专业不管是科学还是文化或是艺术都没有你们所谓的电竞,现在不会有,以后也不会,因为英雄联盟只是一款游戏,永远不要跳出它是游戏这个圈子,当然如果非要以欣赏的眼光来看的话,它可以说是一款很好的对抗游戏,或是多人在线竞技游戏史上的里程碑。仅此而已。


悲剧往事

两个字:嫉妒。

他们可能觉得电竞选手乃至游戏主播都是“网瘾少年”“社会败类”,居然让他们赚到那么多钱,凭什么我不行?

本身是对游戏的严重偏见,认为玩游戏就是玩物丧志。

同时也是对电竞产业的偏见,甚至对游戏直播的偏见。

挑几个高学历主播吧,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女流-清华大学



虽然平时看直播少,但是女流的直播真的可以说是赏心悦目。玩游戏的时候里面的应为非常流利且发音准确。对游戏的背景故事以及历史文化非常了解,很多人说她是浪费了他的学历,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其实他很喜欢做游戏直播,喜欢玩游戏?把爱好变成职业这不是很好的事吗?(单机主机游戏出道)

MISS-海南大学

18岁就作为职业选手出道,虽然最后让他成名的不是职业选手而是游戏解说,但是那段职业选手的生涯对于游戏解说帮助必然不小,电竞圈子里算是元老级人物了。(魔兽争霸出道)

小苍-北京师范大学



噫?都是女孩子?

下面说几个男孩子

伍声-浙江大学


2009年加入Dota2的Ehome战队。获得Solo大赛冠军、ACG亚洲杯冠军、世界精英总决赛冠军等多项大奖。退役之后转型作为战队经理进入游戏解说界,现役熊猫TV。

火树-清华大学,当年高考状元



三国杀专业解说,是三国杀最早一批解说之一,一直以专业电竞的角度来解说,人气颇高。

不管是游戏还是电竞,所谓的“中途辍学的网瘾少年”的说法就是一种无知,对行业的无知,也是不思进取的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直无奈的嫉妒。

斗地主比赛他们看的可带劲了,打游戏就玩物丧志了。

这双重标准要不得,要不得


游戏三两事

大家好,我是狐狸。

其实关于这种问题我是普遍不看好的,当然不乏有例外。

首先说远点儿就是价值观的问题,我有一个小表弟天天上吉他班,现在11岁了秒杀很多吉他专业人士,当然这也和他的天赋分不开的,当别人问他你每天这么学习也不出去玩你觉得你快乐吗?他却说,我和别人不一样,我也喜欢王者荣耀,我也喜欢看动画片,但是我学吉他真的是因为我也喜欢吉他,你看我王者荣耀那么高的段位。当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吉他的时候,他说他两年前有一次看到网上一个和他差不多大小朋友用吉他弹奏各种他喜欢的动画片音乐,他觉得这样子很帅。

评论区有一部分评论竟然是:都说不应该辍学打游戏,但那些训练体育的难道是读完九年义务育才参加的训练?


狐狸的游戏人生

这是五四青年节当天发布的话题,今天学姐看了这道题,也非常的有感触。学姐也来回答一波。

很显然,这句话是有偏颇的。并非所有电竞选手都是辍学的“网瘾少年”。

前Dota职业选手伍声(2009)就是浙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


而之前曾是魔兽争霸3女子职业选手的Miss也是海南大学会计专业毕业;

很显然,“网瘾少年”的说法并不准确。

但是这句刺耳的话却相当能反应现实情况。绝大部分的电竞选手都曾是叛逆的“网瘾少年”。“人皇”Sky都曾有旷课厌学的经历,“大鼻子”若风也不例外。


说句不客气的话:“电竞选手中,大学本科毕业都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如今,电竞的“东风”在国内迅速吹起,很多高等院校甚至开始专门设立“电竞”学科。很多游戏“打的不错”的小青年眼里满是憧憬,一本正经的和家长诉说自己的“电竞梦”。

学姐观点:

“电竞”确实存在,但其竞争激烈程度远超“有志小青年”的想象,它只属于金字塔尖儿的极少数人。


1.努力只决定下限,而决定上限的是“天赋”。想要在电竞圈有所成就,不是光靠“努力”就行的。而且,受限于游戏机制、心理状态、临场发挥等等多重不确定因素,有“天赋”也不见得能“兑现”。

2.职业电竞选手的巅峰特别短暂,仅仅3~5年的黄金时段,超过25岁都可以说是电竞圈的“大龄选手”了。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一行就是吃“青春饭”的。一旦过了年龄黄金期,人的反应速度会不可逆的下降。

大家只看到Sky、若风、PDD等等成名人士,却没人会关注网咖柜台里~也曾有着电竞梦的网管。

不是谁都可以在电竞圈“闯出名头”的。而一旦在16~22这段黄金时期放弃学业,就意味着自己没有了回头路。放弃学业,就意味断绝了自己未来的“诸多可能”。

3.兴趣爱好与毕生职业追求是两码事。兴趣爱好可以放弃,而人生却没有回头路。职业化道路代表着每天十几个小时守在电脑前的训练,会存在各种颈椎疾病的隐患,这绝对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就能坚持的。何况,无谓的坚持不见得会有好的结果。



最后,学姐认为:

如果能够兼顾学业,在电竞行业“试水”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放弃学业去选择电竞,就无异于一场“豪赌”。


赌赢了,你还有聚焦在闪光灯下的机会;赌输了,赔上的却是自己整个的大好青春年华。

每一个电竞选手都是“斗士”!但是说句自私的话,学姐不希望自己家里出现这样的人。


学姐爱游戏

电竞听起来不错其实就是打游戏,不过比起在厂里做流水线在工地里搬砖在路上送快递等等如果你打游戏出色成为一名电竞选手也未尝不可。

没错我的态度是对于‘所谓……少年’这个话题持否定意见。但是有几点跟话题不是很有关的观点。

1.出色的电竞选手固然能赚钱但比起广大玩家还是少之又少,你真的觉得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吗?

2.很多人想着又能玩又能赚钱,但是一名职业电竞选手比赛已经慢慢从玩变成了一份工作一份辛苦的工作。你可以试想下一道你喜欢吃的菜一天三顿天天吃会怎么样。

3.玩游戏有一定好处但依旧弊大于利想想看吧你的工作就是一直坐着一直盯着手机一直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样真的好吗?

4.搬砖可以造建筑快递让大家方便厂里也生产出很多大家需用品那么你身为一名电竞选手为打游戏代言要影响多少青少年呢?当然不是所以都会被影响且是负面影响。

5.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电竞选手请三思而后行。


重掷

自从计算机发展至今为止,计算机娱乐兴起,电脑游戏如雨后春笋般问世,能称得上电子竞技的游戏,只有极少数,符合对抗,公平,拼脑力,体力,有体育竞技精神的游戏项目。

电子竞技的在广泛十岁到二十岁青少年年龄段发展,这个阶段孩子主要还在受校园教育。游戏和学校教育并不完全冲突,合理安排游戏和学习时间,健康成长。学业完成之后依然可以投身电子竞技产业。

电竞产业现在已经是千亿产业,不只有电竞职业选手,还有其他连带的产业链高观赏性引来的大量流量,互联网时代,谁把持着流量,即便决定着潮流走向。电竞选手是这个产业中付出最多汗水和艰辛努力才能获得的称号,而且还是青春饭,一将终成万骨枯。大部分人只落得个游戏瘾。

每个人的职业,每个人的努力都应该被尊重,选了这一行,那就是要承担这个压力的,直面惨淡的人生,渡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等待80 90后长大的时候,电竞产业必然会被大众所认可,只是时间问题,老一辈人面对新生事物带来的冲击往往第一反应是抵制,恐惧。

我年轻时候玩游戏机长大的,十几岁才有电脑,在大人各种反对的情绪下,放弃了电竞,选择了读大学。曾经war3,亚洲战网前100名保持半年,16岁当时水平比肩sky。现在游戏对我来说就是娱乐,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电脑,工作之余有些伙伴玩玩轻松惬意。

年轻时一无所有,学习成绩差,你玩游戏就是网瘾少年。长大就业,年薪三十万,用着两万高配主机玩的时候,你就是高端玩家。但是你也再难回到年轻时候那个状态了。


奇点2045

这句话对,也不对。

文丨话不多先生(电竞圈内人,聊电竞新鲜事)

最早的中国电竞圈,选手的组成主要是两个群体:有游戏天赋的网瘾少年+有游戏天赋的富二代。这两类人一个是本身不属于学习型人才,电竞为他们提供了一条适合他们的发展道路,所以他们选择了电竞。第二类人是无需担心自己的未来发展,因此游戏只是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选择自己的感兴趣的职业。但是相信大家能看到,我有一个大前提是:“有游戏天赋”!电竞选手并不是随便谁就能当的,就算是国服路人王,也得经过训练和打磨才有可能上场!

因此网瘾少年≠电竞选手,这两者有很大区别。网瘾少年是需要引导和帮助的社会群体,电竞选手确是现在新兴的一种职业。

现在我们聊一聊中途辍学这件事。就跟传统的体育项目一样,一名选手的黄金时期往往是在18—25岁之间,这个时期选手的体能是最巅峰的状态,电竞也是一样。电竞选手在这段时间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和比赛的洗礼,才有可能在最好的年纪拿到好的成绩。这这段时间也正是大家最好的大学时光!因此电竞选手无法获得高学历也是很大程度上他们为了电竞做出的放弃。

可以说目前的中国电竞圈,职业选手学历普遍不高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来歧视他们,这也是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根本目的。题目中的那句话就存在很大歧视的意味,就像题主说的,价值观不同而已,我们现在要学会包容。

电竞选手之间的竞争和压力也是很大的,我也想向那些希望走电竞这条路的年轻人们说,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请想清楚再做出选择。选择一旦做出,就要坚定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