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莊公伐許——看鄭莊公的深謀遠慮

許國,是西周及春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西周初,封許文叔於許(今河南省許昌市東)建立許國,國君為姜姓,爵位為男爵。它是至今唯一可確定為男爵的周代諸侯國。管轄範圍,從都城向四周輻射,方圓30公里左右,包括今河南許昌縣及臨潁縣北、鄢陵縣西南這一廣大地域,作為“中原之中”,在地理位置上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

由於地處中原要衝,四周豪強林立,虎視眈眈。許國只好小心周旋於強國之間,齊強時附齊,楚盛時附楚,晉來時歸晉。即使這樣,北方的鄭國卻始終懷有吞併許國的野心。

鄭國國君鄭莊公是一個老謀深算的野心家,他借周平王東遷之機,相繼滅掉對他有恩的虢國和檜國後,就把許國當成了下一塊肥肉。

想攻佔許國,要先建立一個“橋頭堡”,鄭莊公把目標定在了毗鄰許國都城的魯國許田。

公元前722年,鄭莊公向魯國國君魯隱公說:“天子東遷之後,我們前去朝覲,路途遙遠,多有不便;而你們去泰山祭祀的時候,沐浴歇息也缺少落腳的地方。不如用我們的‘湯沐之邑’(今山東費城東南)和你們的‘朝宿之邑’許田交換,這樣大家都方便一些。”

魯隱公當然洞曉鄭莊公的覬覦之心,婉言拒絕了鄭莊公的提議。

公元前712年7月,鄭莊公還是以許國不聽周天子號令為由,約齊國、魯國聯合攻打許國,相約誰先攻陷許國都城,誰就有權分割許國土地。一心想得到許國土地的鄭莊公親率雄兵伐許,直抵許國都城。當時的許國十一世國君許莊公率領將士、百姓死守城池,怎奈鄭、齊、魯三國兵將三面夾擊,破城只是遲早之事。

到城被圍的第三日午後,在鄭國兵將的猛攻之下,鄭大夫潁考叔手執鄭莊公大旗,不避刀矢,奮力登上許國城牆,然而未等站穩,突然一支箭從背後飛來,潁考叔中箭後大叫一聲,從城頭跌下。原來,平素與之不和的鄭大夫子都忌妒他奪了頭功,就在城下暗施冷箭,中國成語中的“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就是從這件事而來。

潁考叔剛跌下城頭,鄭將瑕叔盈立即衝上去,接過鄭莊公的大旗重又躍上城頭大呼:“鄭國國君登城了!”鄭國將士見城頭旌旗招展,更加奮勇當先。許莊公見大勢已去,便打開城門率軍民突圍,殺出一條血路奔向衛國。兩年後許莊公客死他鄉。

齊侯要把許國讓給魯隱公。魯隱公說:"您說許國不交納貢物,又不履行諸侯的職責,所以跟隨您討伐它。現在許國已經受到應有的懲罰了,雖然您有命令,我也不敢參與這事的。"於是就把許國給了鄭莊公。

鄭莊公讓許國大夫百里侍奉許莊公的弟弟許叔住在許國的東部邊邑,對他說:"上天降禍給許國,鬼神也不滿意許君,所以借我的手來懲罰他,我有少數的幾個同姓臣子,尚且不能同心協力,哪裡還敢拿打敗許國作為自己的功勞呢?我有個弟弟(共叔段),還不能和睦相處,致使他到處流浪,在四方奔走寄食,又怎麼能長久佔有許國呢?你侍奉許叔安撫這裡的百姓,我將派公孫獲來幫助你。如果我能得到善終而長眠於地下,上天施恩,懊悔前日對許的降禍,難道許公就不能再來掌管他的國家?只是我們鄭國請求時,希望相親相近像老親家一樣,能屈尊降貴答應我們。千萬不要助長他族,使他族逼近、居住在這裡,來和我鄭國爭奪這地方。如果那樣,我的子孫連自己挽救鄭國自己的危亡都無暇照顧,又怎能祭祀許國的山川呢?我之所以讓你住在這裡,不單是為許國著想,也藉以鞏固我們鄭國的邊防啊。"

於是又派公孫獲駐紮在許國西部邊境,對他說:"凡是你的器物錢財,不要放在許國。我死了,你就馬上離開許國!先君是新近在這裡建成都邑,眼看周王室的地位權力一天天衰微,周的子孫也一天天的失掉所繼承的祖先功業。許國是太嶽後代。上天既然厭棄周朝的氣運了,我們是周的子孫,怎麼能和許國相爭呢?",從此許國君臣完全置於監視之下。

可鄭莊公還不滿足,公元前712年,魯隱公去世後,魯桓公繼位,便又與魯桓公會見於垂亭(今山東菏澤境內),再次提出交換之事,並將一塊晶瑩無瑕的玉璧送給魯桓公,從而達成了以許國為犧牲品的這宗交易,史稱“鄭伯以璧假許田”。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到了公元前697年,鄭國發生內亂,許叔乘機奪回都城,趕走鄭國軍隊,復建許國,史稱許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