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特朗普要出大招?印太美军迎来新司令

2018年5月30日,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宣布,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简称印太司令部),菲利普·戴维森出任首任司令。这意味着戴维森将统辖美军全球六大战区中覆盖区域最大的战区。

这位新司令上任后,中美军事斗争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以对华强硬著称的前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

一位复合型人才

戴维森是美国海军的四星上将,曾担任美国舰队司令部司令,同时担任美国海军北方司令部司令。戴维森来自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1982年,他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之后一直在美国海军服役,曾参加1991年的海湾战争。2014年12月19日,他担任美国舰队司令部司令。应该说,这是对他在管理和领导海军舰队能力方面的一个巨大承认。

从在美国海军服役的经历看,戴维森从一开始就是一名精通水面作战的指挥人员。他最初在美国海军的护卫舰泰勒号上服役,后陆续成为驱逐舰、巡洋舰(盖茨堡号)的舰长,指挥自己所在的舰艇加入美国海军的各种活动。后来,他还成为一艘航母的指挥官,负责指挥美军的艾森豪威尔航母战斗群编队在全球的部署。

在他的最近一次任务中,戴维森担负着美国第六舰队指挥官的角色,负责指挥这支打击和支援部队,同时担任美国海军舰队副司令,负责美国海军在欧洲和非洲的行动。

在海洋之外,戴维森在舰队、跨部门和联合作战等改革中都担任过“旗手”。他曾在美军联合参谋部任职,并担任美国副总统的海军军事事务助理。

从戴维森的履历来看,他有长期的一线指挥经验,又有多种高级管理岗位的经验,这体现出美军特别重视对高级将领进行跨军种轮岗锻炼。戴维森虽出身于海军,也长期在美国海军服役,但是在他被提拔为将军之后,就被安排到位于欧洲的北约司令部,以及在华盛顿的美军联合参谋部任职,而且他还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担任过高级军事顾问,任职经历可以说很丰富。另一方面,戴维森还有物理学学士学位和国家安全战略硕士学位。跨学科学习,以及跨军种岗位的轮换,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

印太司令部在美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军最终选择戴维森出任印太司令这一至关重要的位置,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戴维森在过去的发展履历来看,他的能力和资历确实已经满足出任这一重要职位的硬性条件。同时,他上一个岗位是美国舰队司令部司令,这表明他对美国海军现有的舰队实力、运行状态和相关调度非常熟悉。当他出任印太战区司令后,他将会很清楚,自己指挥的印太美军能得到多大的支援,印太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活动究竟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才不至于像2017年那样频繁出现事故。

菲利普•戴维森上将正式成为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

其次,从过去的惯例看,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人选多数是从太平洋战区内部遴选。比如,在戴维森之前的哈里斯,最初就是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之后才晋升为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为什么这次美军没有从太平洋战区内部选择哈里斯的继任者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2017年美军太平洋舰队频频发生事故,有些还导致了相当惨重的人员伤亡。所以,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斯威夫特本来很有可能成为继任的人选,但是频繁发生撞船事故必须有所交代。虽然后来美军第七舰队司令奥库安中将“扛了这颗雷”,被美国军方撤职,但是斯威夫特作为美军太平洋舰队的负责人,肯定也要担负一定的责任。所以,能保留原职已经算很给面子了,而且保证这位海军上将顺利地退休。

对华强硬的新司令

1982年,从海军学院毕业的戴维森早年就在太平洋舰队服役,后来他又到美国东岸和欧洲战区服役,逐渐担任高级军事指挥官(曾担任第六舰队司令)。

2017年,戴维森其实就已经深入接触了太平洋司令部下的海军第七舰队,因为该舰队当时在西太平洋连续出现撞船或搁浅事故后,是由戴维森负责主导美国海军对这些致命事件的调查。

从重要性上看,总部设在夏威夷的美军印太司令部是目前美军9个联合司令部中,规模最大、责任区最广的战区司令部。该战区司令部编内军人和文职人员近40万人,下辖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太平洋部队、空军太平洋部队和陆军太平洋部队。

按照美军的惯例,战区司令部司令的任期通常是3年,司令部通过国防部长向美国总统汇报。所以,戴维森也十分清楚自己身上的重任。在美国新版《国防战略报告》中,对美国的5个重大威胁中,有4个是在印太战区。这意味着印太战区司令部司令肩上的担子会十分的“沉重”。

未来在戴维森执掌美军印太司令部后,这个美军最大的战区将持何种对华态度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只有“强硬”两个字。

首先,从目前美国国内对华气氛来看,执政的共和党保守派的政治精英越来越有一种焦虑感,这种焦虑感来自于担心中国的崛起会从根本上影响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这种“零和博弈”的对抗思维显然占据了主导声音,也影响着目前美国政府和美国军方的政策及行为方式。

美军太平洋舰队基地

其次,太平洋司令部前任司令哈里斯以对华强硬的态度著称,这种态度让哈里斯在美国军方和美国地区盟友(主要是日本和澳大利亚)中间得到了一些赞誉。而军人对外的姿态天然就会比行政官员更加强硬,所以戴维森的对华态度,也不会比哈里斯软。

在之前的听证会上,这位海军上将就对中国军力发展表示出忧虑。他不仅宣称,美国在中远程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国,还表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前沿部署的力量太过薄弱。戴维森呼吁,美军各大军种都需要增加在亚太前沿的兵力部署,他说,中国已经能够有效控制南海制海权,并且可以向美国在整个亚太区域的军事存在发起挑战。

按照戴维森的观点,上任后他将按照五角大楼2018版《国防战略报告》,加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备状况,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提高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部队的持续战备状况,以跟上中国快速现代化的脚步”。

戴维森认为,由于印太地区的距离因素,美国不能仅仅依靠美国本土的部队快速驰援,这不足以阻止中国的攻击或者造成既成事实。目前美军前沿部署和轮流部署的部队,在整个太平洋司令部任务区内部署的兵力都严重不足。所以,现有的兵力结构和军事存在“不足以对抗印太地区的威胁”。

在武器需要方面,戴维森提出美军在太平洋还需要一种兼具远程、高速、致命这三大性能的精确打击武器(导弹),这种武器可以装备在战舰、潜艇、巡逻飞机,以及陆基起飞的战机上,如轰炸机和战斗机。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戴维森认为美军目前在太平洋地区部署的第五代战机数量还不够,必须要在数量上能够压倒对手的第五代战机,以及与之配套的加油机和运输机。

综合来看,戴维森上任后,印太司令部很可能会进一步充实一线力量,目标是在印太地区有效遏制中国。而且,戴维森已经提出在印太司令部任务区内,要进一步加强在情报监视和侦察方面的能力。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美日对抗中国“反介入”

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反介入/区域封锁能力目前是令美国人最担忧的。戴维森也承认,在近期内,如果要在反介入环境下取得优势,新装备、新能力的加强都是必须的。

美国第二舰队曾拥有大量的舰艇,高达上百艘

美国军方认为,中国试图利用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包括从反舰巡航导弹到先进潜艇,甚至是快速增长的近海舰艇部队,挑战该地区美国主导的秩序。

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附近的海域,美军宣称“紧张局势急剧升级,中国在那里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军事设施”。随着中国以其庞大规模的力量存在和影响力,正在对美军在南海形成挑战,该地区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面对这些“挑战”,美国和日本在亚太的海军力量正在为应对反介入带来的挑战,改进以前的“空海一体战”概念,在全球公域中建立了“介入与机动联合”概念。美军认为,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作战概念,为应对中国的反介入能力提供了可信的回应。

这一概念描述了联合部队在反介入威胁范围内的一套必要的应对特征,包括:可分配、弹性、可伸缩性、规模足够大、持续时间充裕等。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资深教授米兰·维戈描述了这一作战思维,即作战指挥官的每一个决定和行动,如何有助于完成最终的战略和作战目标。

美军认为,只有拥有正确的“作战思维”才能对抗中国的反介入。作战技巧中常用的一个关键术语是三个重要因素——时间、空间和力量。

由于中国军队已经在周边海域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存在和火力覆盖,美军研究人员认为,美国和日本必须采取基于高质量(相对于大批量)的防御姿态,来平衡一些作战因素。

与此同时,日本海、东海和南海的地理面积过于庞大,单一的力量无法维持和平与稳定。尤其是在与中国军队的数量对比方面,力量差距太大了。只有通过快速反应的高质量军事作战力量,才能够克服空间和硬实力上的缺陷。

根据澳大利亚报纸统计的美国第七舰队、第七舰队驻日兵力和中国海空军实力对比,可见其中驻日的第七舰队兵力处于非常劣势的地位。

美国和日本的行动目标是明确的,即根据国际海商法的规则保持印度洋和太平洋,包括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航道的开放、自由。

对于美国海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来说,建立一支能够对抗中国反介入威胁的“联合舰队”,教育和培训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对联合行动的教育和培训,将提高部队的质量,减少反应时间,并帮助两国海军形成有效的联合行动。

2017年, 第七舰队在西太海域多次发生撞船搁浅事故

如今,美国海军高层最担心的方面是“后续部队”,这些部队平时部署在美国本土,在冲突情况下将会被部署到太平洋战区的管辖范围内。目前这些部队人力不足、训练不足,装备也没有到位。在部署速度上难以满足进行快速军事反应的需要。

找到一个“帮手”

在美欧防务圈最近引起热烈讨论的话题,当属美国海军宣布将重新启用第二舰队。时隔7年之后,美国海军恢复这一专注于北大西洋安全的舰队,绝大多数的分析认为,美国是在强化应对俄罗斯在北大西洋带来的越来越大的安全威胁。

第二舰队将对(美国)东海岸和北大西洋的船舶、飞机、地面力量进行业务及行政领导。重新归来的第二舰队司令部将设在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初期将有15名人员,最终扩编至超过200人。

美国海军方面称,第二舰队的指挥官尚未任命,但预计在未来几周内将作出决定。海军作战部长理查德森表示,司令部将在2018年夏天(很可能是7月1日)开始运作,这是美国海军在未来几年中要面对的安全环境的变化。

目前美国海军共有六支舰队,番号分别为第三舰队、第四舰队、第五舰队、第六舰队、第七舰队和第十舰队。而第二舰队重返之后,将与第六舰队一起,镇守大西洋等海域。

但是,美国海军的目的可能并非仅限于此。它的更大目标是同时遏制中俄海军。从战略上看,这也与美国之前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军方的《新国防战略报告》都把中国和俄罗斯当做主要对手是分不开的。美国防长马蒂斯强调,美国不能坐视中国和俄罗斯军力扩张。

这显示美国军方有意把重心从打击极端主义回调到对传统国家安全的威胁应对上。

为什么说美国海军恢复第二舰队,针对的目标不仅仅是俄罗斯?因为这一建议是作为前任美国海军舰队司令部司令的戴维森给美国海军高层提出的。

第七舰队2017年在西太平洋海域多次发生撞船或搁浅事故之后,时任美海军舰队司令部司令的戴维森上将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作为调查报告的一部分,戴维森就建议海军重新启用第二舰队,以强化对美军在北大西洋军事行动的指挥与管控,同时让海军舰队司令集中精力,更好地为包括第七舰队在内的前沿部队协调整个海军的资源。

2018年初,五角大楼公布的《国防战略报告》将“美国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长期战略竞争”,作为国防部和美军的首要任务。自从2018年1月以来,美军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落实这一新的国防战略。

根据防长马蒂斯的规划,未来美国海军的海上部署周期将缩短,但是调动会变得更加频繁,以此增强美国海军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某地区有事,美国海军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应对。

而如果美国人希望像在北大西洋、地中海遏制俄罗斯那样,在西太平洋遏制中国,那么美国人是“打错了算盘”。毕竟,最近10年里,中国海军有了长足的进步,各型主战舰艇的建造速度犹如“下饺子”。美军如果加剧对抗,2017年第七舰队发生的各种重大事故很可能会再次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