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之司馬懿的逆襲

曹芳八歲繼位,按咱們古代的說法,這叫沖齡踐阼。這個歲數的皇帝即位,輔政大臣的選擇就顯得格外關鍵。本來司馬懿和曹爽這倆輔政大臣合作的非常愉快。曹爽是膏粱子弟,志趣跟魏明帝相同,對於政治沒有任何興趣。司馬懿他不陌生,以前老往他們家跑,跟他爹曹真關係鐵著呢。要不是隔著宗室這層關係,曹爽得叫司馬懿一聲叔。後來魏明帝跟司馬懿稱兄道弟,那曹爽得叫司馬懿一聲大哥。別管叫什麼吧,曹爽對司馬懿是非常敬重的,原文中說“爽尊懿如父,一應大事必先啟知。”也就是說,曹芳登基初期,朝中大事基本上都是司馬懿處理的。

混不同的圈子,玩的遊戲就不一樣。在那個時代成為了公侯,最時髦的就是學習戰國時代的名流去養士,也就是傳說中的招攬門客。一般成為政治名流的標準就是有“門客三千”,當然了,這個三千是虛數。隨著我國古代政治走勢向中央集權的發展,養士這個行為逐漸成為了造反的苗頭,因此秦朝往後一般沒人敢再招攬門客,即便是有,也不敢明著來了。曹爽明著招攬門客,其實是一種附庸風雅的表現,一沒政治訴求,二沒政治野心。就是一種高調炫權力的表現。其實當時司馬懿也在養士,與曹爽不同的是,司馬懿是為了自身安全而“陰養死士”。

本著這個目的,曹爽養了五百門客。這五百人中有五個節操底下的小人,他們的名字是:何晏、鄧颺、李勝、丁謐、畢軌。這五個人是政治投機者,之前都不正眼看曹爽一眼。自從曹爽當了輔政大臣,官拜大將軍,這五個人拜在曹爽門下,以阿諛奉承為己任,從而換得高官厚祿。而曹魏的江山,也是毀在這五個人手中。

且說這哥五個跟著曹爽混,覺得曹爽天天玩海天盛筵不行,得抓權。曹爽權勢越高,這五個人權力就越大。要不玩出格了,另一個輔政大臣司馬懿會弄死他們。如果把司馬懿除了,就憑曹爽那智商,大權一定會落到這五個人手中。

這五個人首先要的是離間曹爽和司馬懿的關係,忽悠曹爽奪司馬懿的權。曹爽斷然拒絕了這個無理要求,畢竟同為輔政大臣,司馬懿幹活自己享樂,這個搭配挺好的。於是何晏等人杜撰了一個騙局,說當初曹真就是被司馬懿氣死的。地球人都知道曹真是諸葛亮氣死的,但是曹爽居然相信了這個鬼話。那曹爽就不僅僅是智商低的問題了,壓根沒有智商。

那這個權怎麼奪呢?五百門客開會研究了一下,玩了一手明升暗降,奏請曹芳封司馬懿為太傅。過去司馬懿是太尉,掌兵權。如今是太傅,地位尊崇,可是兵權被奪了,等於司馬懿光榮退休了。

對於司馬懿來說,徹徹底底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不姓曹,在曹魏是混不下去的。這不是第一次被擼了,難道還要等著有人入侵魏國再度出山嗎?司馬懿對曹魏心灰意冷,曹真的兒子都坑自己,這個政權不值得效忠了,司馬懿決定玩票大的,許諸葛亮、諸葛恪掌握一個國家的政權,也許他司馬懿動手。

司馬懿早在坑死曹休的時候其實就不斷的加強自己在軍隊的威信。經過多年跟諸葛亮對抗,司馬懿在軍中的威望越來越高。高到什麼地步呢?那感覺就像清末袁世凱在北洋軍中的地位。也就是說司馬懿混到了罷不罷官都不影響他在軍中的地位。司馬懿等待的就是個機會,一個曹爽出去爽而京城空虛的機會。為了這個機會,司馬懿託病不出,演了一出詐病賺曹爽的好戲。

且說曹爽知道司馬懿要死,於是更加肆無忌憚的驕奢淫逸。對於當時的曹魏政權來說,司馬懿是不是反賊不知道,人家在家待著呢。不過曹爽可就是個標準的反賊形象了。比如說他睡了曹叡的女人,穿了皇帝的龍袍,用了御製器皿,以皇帝的名義假傳聖旨,把進貢皇帝的貢品拿到自己家去,分明不把曹芳小朋友放在眼裡。這行為,不讓董卓,勝似李傕、郭汜,端的是一個標準的反賊。

就這麼一個貨,每天醉生夢死。朝中大權就順理成章的落入何晏等五人的手中。那朝政能搞成什麼樣可想而知了。其實試想假如哪一天我們穿越到三國時期當上某一國的達官顯貴,其實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沒有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沒有網吧、酒吧、迪廳、真人cs,沒有cd、mp3、隨身聽。縱使當了皇帝,連個空調都吹不上,還能幹點什麼呢?非要享受的話,就剩下看歌舞、喝酒、吃肉、廣納美女、出城打獵、大興土木。所以一說誰誰誰荒淫無道,準是有這幾種愛好。在古代玩不出花來。能玩的與眾不同一點的,也就是唐朝皇帝打馬球,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這仨藝術流,元順帝、明天啟皇帝倆木匠,明正德皇帝自己封自己將軍玩,也就這樣了。所以像曹爽這樣渾身上下沒有一點藝術細菌的貴族,肯定是喜歡打獵的。

這不,曹爽帶著曹芳以拜謁魏明帝高平陵的藉口,帶著大隊人馬出城打獵玩。大司農桓範溫馨提示,出城可以,最好留下一個親信控制一下京城的局面。曹爽驕傲之極,號稱兵權在手,誰敢鬧事?曹爽沒想到的是,他前腳出城,後腳司馬懿就造反了。司馬懿的嫡系部隊都在西北雍州、涼州一帶,隨他造反的就是他平時暗地裡收養的那些死士。看了吧,養士目的不同,結果也就不同。曹爽的門客能惹事,司馬懿的門客能賣命。由於京城沒有重量級人物壓陣,司馬懿很快就控制了洛陽城。

說是司馬懿控制了洛陽,其實他就控制了一部分。比如說曹爽的家他沒有打過去,畢竟人數少。就在這個時候,大司農桓範偷了大司馬將印出城去見曹爽。那麼曹爽現在是個什麼狀態呢?還記得這哥們出城時驕傲的說自己兵權在手,誰敢造反?現在司馬懿反了,曹爽傻眼了,除了痛哭之外,他什麼都沒有做。就在這個時候,他的五百門客和周圍的大臣以及司馬懿滲透到曹爽周圍的大臣給曹爽送去了兩個建議。以桓範為首的忠臣建議曹爽帶著皇帝臨幸許都,以大司馬印招天下兵馬討伐司馬懿,以司馬懿那仨瓜倆棗根本不堪一擊。另一種聲音表示,司馬懿只要曹爽交出兵權,那麼萬事皆休。

專權。曹氏宗族為什麼不站在皇帝這邊呢?因為曹芳是魏明帝的養子,屬於來路不正的皇帝。這樣一來,曹氏、夏侯氏宗族都是緊緊的圍繞在曹爽的周圍。別管司馬懿殺曹爽是合法還是不合法,但是這條路已經不能回頭。所以司馬懿只能一不做二不休,徹底跟曹氏宗族決裂。

司馬懿不能斬殺所有宗室,只能找有兵權的下手。因此司馬懿要幹掉的下個目標就是鎮守雍州的夏侯玄。司馬懿下令讓夏侯玄進京,夏侯玄還沒反應過來,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敏銳的察覺到情況不對。夏侯霸一介武夫,戰略眼光幾乎沒有。作為曹魏帶兵的宗族,他居然衝動的帶了本部三千人造反。他這樣一搞,完全不佔理。雍州刺史郭淮帶兵平叛,夏侯霸兵敗逃往蜀國。司馬懿放慢了腳步,召夏侯玄進京後把兵權擼了,改封太常。自此魏國大權歸於司馬懿,曹氏宗族再無能夠翻盤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