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老兵央视寻战友轰动全国

李敏(左)

1931年,东北多方抵抗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一支作战部队浴血抗日,这支队伍被称为东北抗日联军。今年95岁的黑龙江人李敏,是当时队伍中年纪最小的战士,几番死里逃生,抗战胜利至今的她,内心深处最大的惦念一直是——当年的战友们身在何方?

上周日(5月27日)晚,央视一套《等着我》节目中,李敏终于见到了她牵挂已久的老战友。年龄总和近500岁的五位抗联战士隔空“世纪重逢”,全场为之动容。

3万抗联战士抵御70万日本关东军

1924年11月,李敏出生于黑龙江汤原县梧桐河村。1938年,父亲在战斗中牺牲,年仅13岁的李敏参军支援前线,成为最年轻的东北抗联女战士。怀着一腔热血,她唱救亡歌曲鼓舞士气,给战友做军装、做饭,抵御饥寒,也曾只身一人站岗守护伤员战友,勇敢带领队伍与敌人激战。在漫天飞雪的林海雪原,她曾整整走了三天寻找队伍,喝过雪水、吃过老鼠肉……

节目现场,李敏手拿当年东北抗日联军穿过的靰鞡鞋,硬邦邦的鞋里塞着靰鞡草。“当时棉花(供应)很困难,用这些草装到这里头穿上,打着绑腿过冬,一直和日本关东军战斗就是靠这个鞋。”“这个是牛的尿壶(膀胱),肚子饿了,没粮食怎么办?我们把它煮一煮大家吃,过去这个都不扔的。我从抗日战争时期一直保留至今。”

李敏回忆:“日本侵略东北的时候,东北抗日联军组织了11个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直战斗,这些同志们绝大部分都牺牲在战场上了,但还剩了一小部分,到现在没剩几个了,我到这里(《等着我》)来,要寻找一下我那些战友们。我那时候是最小的了,我5岁上学,6岁就参加儿童团了,老师们带着我们到处去宣传抗日的歌曲,当时群众的情绪很高涨,没枪,没有武器,我们就从敌人的手里夺回来一些武器弹药。”

李敏说:“1932年开始,工人就拿着扎枪、棒子、斧子去和日本军打仗了,结果日本官兵用机关枪一突突,(战士)都牺牲在河里头了,家里人都受不了,家家都哭。我的父亲、母亲,他们都是共产党员,1936年到地方工作,日本人就追捕我们这些共产党员。1938年,我的父亲在战斗中牺牲了。当时我就想,我长大要为爸爸报仇,我就喊:‘我要走,抗日!’我那时候12岁,人家不能收的,太小了,我就到村里和山上去唱歌,然后支援前线。李升爷爷路过的时候,我说我要去参军,李升爷爷是交通员,同情我,就把我带走了,带到山上去,交给冯仲云。冯仲云把我留下了,也就是他们把我带上了革命的队伍。”

李敏对1938年的那次激战记忆尤为深刻,那是她第一次拿枪。“那不得了了,差点儿没让日本鬼子把我抓了去,而且我们那个指导员牺牲了,其中有四个女同志、两个男同志被抓走了。当时敌人把我们三面包围,还是骑兵。我赶紧趴下钻进了树林子,敌人没看到我的脚印。队伍就剩我一个人跑了出来,没吃的,我看见老鼠,就烧着吃了,一边跑一边找抗联队伍。”

“半夜到了一个村,一看有个脚印,再一看有大便,我想可能是我们部队的人?继续往前走,不对,我看见大便里头擦屁股那纸,抗联哪有这么高级的纸啊!完了,这是敌人,不是我们的队伍。往回走的时候撞见了日本军官,他也看到了我,我一下子就趴下了,趴下我就跑,当时山上还哗哗下着雪呢。后来,我看到我们抗联六军四师的部队在夜间生火,我就找到他们了。”

苦寻战友几十年,终于隔空“重逢”

几十年来,李敏一直在寻找幸存的战友,始终没有结果。随着年龄慢慢增长,她决定开始记录抗战历史,记录这支英勇杀敌的队伍,用她力所能及的力量,把这段历史告诉更多热爱和平的人。“我从1973年开始宣传(东北抗联)抗战14年这个历史。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一直在抵抗,当时已经有很多共产党人进入东北。1932年4月,东北抗日联军后来的总司令赵尚志,在哈尔滨附近的成高子第一次对日军发起攻击。包括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就已经诞生了。”

李敏在《等着我》融媒体平台上登记,说要报名寻找老战友,节目组很激动,第一时间帮李敏梳理线索。“宝贝回家”创始人秦艳友说:“志愿者们兵分几路,迅速展开行动,到东北以及全国地区的民政相关部门走访调查。”最后,《等着我》一共找到了4位老战士:李在德,1934年参加抗联,101岁;周淑玲,1935年参加抗联,99岁;孟宪德,1942年参加抗联,99岁;张正恩,1942年参加抗联,93岁。这四位老战友由于年事已高,加上路途遥远,节目录制时未能赶到现场与李敏见面,但都拍摄了视频与李敏“隔空相聚”。

像母亲一样成为了一名坚强战士的李在德,如今101岁,华发丛生的她用不甚清晰的语言诉说着对战友的思念:“我是1917年生的,战争时期,李敏和我经常在一起。我们都是一同参加的游击队,可是这会儿大概剩的没几个了,很想念他们。”99岁的周淑玲,曾在抗战时期亲历7名至亲牺牲的悲痛,立志与敌人血拼到底;99岁的孟宪德,曾是共产党军队中少有的水陆空三栖特种兵,泅渡、滑雪、跳伞三项全能;在病床上穿着军装、胸戴勋章的张正恩老人,依然精神矍铄,一个久违了70多年的军礼让全场潸然泪下。

“见”过四位战友之后,“希望之门”再次打开,周淑玲老人的儿子李勇和当年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政委冯仲云的女儿冯忆罗出现在眼前,原本平静的李敏瞬间泪如泉涌,与他们相拥而泣,嘴里念叨着“他们走了”“他们都牺牲了。”现场,冯忆罗还带来了一张合影照片:“这是我的爸爸妈妈。我13岁小学毕业,就跟妈妈提出来,我要参加新四军,因为新四军是共产党的队伍。我要找爸爸,我爸就在新四军。”

满腔热血换来和平安宁,革命人永远年轻

这期《等着我》节目一经播出,立刻引发了强烈反响。哈尔滨小伙冯冠豪是节目组导演之一,为了寻找当年的抗联老战士,包括冯冠豪在内的导演组做出了巨大努力,这期节目也成为当晚收视率第一名。冯冠豪说:“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各大主流媒体都在节目播出后的第一时间转发、致敬。”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刘长江说:“抗战14年这件事情,一直到去年3月才正式编入我们的中小学历史教材,东北抗日联军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了14年的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喊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春杰说:“我们东北列士纪念馆陈列着一千余位东北抗日联军英烈的事迹,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东北军民,尤其是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所做出的贡献。”

节目最后,全场动情合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正如歌中所写,抗战将士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不怕风吹雨打,不怕天寒地冻”,他们“永远挺立在山顶”,用满腔热血换来了我们的和平安宁!

向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民族英雄致敬。 (李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