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大山下的红色文化大院,你从中淘到了什么?

远远的就听见“十送红军”的歌声传来,6月12日,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善堡村李存吉红色文化大院,满满的一院子人,有前来参观的游客,有驻地的父老乡亲,还有正在开展红色教育的武警固原支队官兵。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开展教育,支队党委首长的用意更加耐人寻味。

“我们固原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这段历史人人皆知、永载史册。在六盘圣地我们追寻红色足迹,聆听红军故事,面对党旗我们庄严宣誓。今天,我们利用党日活动时间,在这里开展一堂特殊的教育。”政治工作处主任黄振龙说道。

“小时候,我家里穷,十几岁就外出打工,因为太爷爷是老红军,耳濡目染我就喜欢上这些红色玩件,经过几十年的收集,2015年,我说服家人,自掏腰包建立文化大院。现在,我提供给大家一些‘摊子’,就是想让沉寂多年的红色乡村文化重新焕发芳香”。这是李存吉先生一生的红色故事,我们听他娓娓道来。

参观结束后,士官辛明明拿着一双草鞋说“当年,红军吃不好、喝不好,衣衫褴褛,就是穿着这样的鞋,走过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靠的就是‘把在黑暗统治之下的人民解放出来’的信念,而现在,我们吃的苦又算得了什么!”

在一份1974年发行的《人民日报》合订本前,官兵们围绕一则关于红军精神的报道展开了讨论。

有的战士说:“现在还讲红军精神是不是有些过时了?”有的说:“红色基因离我们有点远”还有的说:“只有值好勤站好岗就行,红色基因传承不传承无所谓”……

“不,红军精神就在我们身边……”三班长郭鹏超斩钉截铁地说,还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2015年的那次“魔鬼周”训练,中队夜间按坐标点行进,部队迷了路,跑了两个多小时都找不到方向,大家又累又饿,许多战士几乎选择放弃。

关键时刻,他站出来对大家说:“同志们,还记得我们重走长征路时过红军小道的情景吗?红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遇到多少困难都不怕。我们今天连这点困难克服不了,还叫‘六盘山先锋中队’吗?!”

一番话,让官兵们又打起精神。大家渴了就把水壶里的水分一分,饿了,就把最后的压缩饼干互相掰一点,你扶我、我拉你,硬是走出了茫茫毛乌素沙漠。等凌晨三点返回营区时,连时任副支队长柳广洲都竖起大拇指:“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当年红军的影子……”

参观结束后,很多官兵围着李先生问这问那,官兵们也感触良多,当我们唱响《强军战歌》时,我们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